從心出發:給病人唱歌的護士

雖然我有樂於助人的性格,但其實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護士。

中七選科時,我將沒有興趣的學科篩走,而護理學課程只是意願表上其中一個選項,那時我仍不清楚護理究竟是讀甚麼的。

直到會考之後,收到各院校有關護士課程講解的邀請信,我才認認真真去參加有關護理學的講座。經過用心了解,我才發現護理課程又新奇又實用。最後,我將護理課程放入首三個志願之中。

入大學前,我做了人生一個極重要的決定,就是決志成為基督徒,感恩有主耶穌拖著我的手進入護理路途。學護的歲月絕不輕鬆,除了知識的裝備、護理技巧的訓練,還要經常面對及接觸生、老、病、死,實在令我感到吃不消。雖然如此,我並沒有後悔;縱然有懼怕、膽怯,甚至會懷疑自己的能力,但上帝藉著詩歌給我安慰、鼓勵和力量,靠著祂我能闖過一關又一關。

到畢業班的時候,腦海裡不時出現一個疑問:「讀護理係咪一定要做護士呢?!」恰巧那時發生了南亞海嘯,有天收到一個招募醫護人員參與災區服侍的電郵。當時我正聽著《讓我高飛》,歌詞不斷的在腦內迴旋,思前想後,即使自己只是一個護士學生,未必幫到甚麼,但我仍決定打電話去查詢一下。

領隊回答我說:「我們的團隊醫生已足夠,但現在缺乏護士,雖然你仍是護士學生,但團隊也很需要。」我第一次感到「我」和「護士」的關係,並且「護士」這身分的重要。我反覆思想領隊的話,彷彿天父已經告訴我擁有護士身分的獨特性,我便決定參加救援服侍。

當地的翻譯員帶救援團隊到災區的醫院探望生還者。我仍記得當時那場景,就是一位與親人失散,雙腳折斷,用絕望無助的眼神環顧我們這班包圍著他床邊的陌生人。當時的氣氛寂靜而沈重,但團隊中的音樂治療師突然帶領大家唱剛剛學識的當地民謠,他的眼閃出淚光。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在醫院床邊給病人唱歌,也是第一次感受到音樂進入人內心的威力。當時,我對天父作了一個禱告——我想成為一個給病人唱歌的護士。

畢業後,進入醫院的內科病房工作,努力、努力再努力地適應職場。大約在一年後被調到婦科腫瘤科工作,並且鼓起勇氣找機會給病人唱歌。記得有一天,有位院友的丈夫神色凝重地在醫院裡找了我幾次。原來他有一個請求,希望我有時間可以與他的太太唱歌。因為那位院友入院後變得沈默無聲,令丈夫非常擔心。他想起太太入院前曾經提起很喜歡與他一起唱歌,在無計可施下,他唯有試試找我幫忙。我趁著有點空檔時間,一邊求聖靈教我選擇一首合適的歌曲,一邊為那位院友禱告。當我走進病房,看見她呆呆望著窗外;我便拿著歌詞,坐在她身旁,慢慢唱出《全新的你》。她的眼淚一滴一滴地淌下,飲泣著;沈默的她終於慢慢跟著唱,及後更道出心裡對病患復發的恐懼和憂慮。我便和她一起禱告,之後也請了院牧去關心她。

感恩藉著音樂打破了大家的隔膜,透過詩歌,人的心被觸摸,內在的情緒得以抒發;我更相信上帝以詩歌把祂的愛、安慰、醫治、饒恕、接納、鼓勵都帶進人的心。

其實中學時期的我,極討厭在人前唱歌,更沒有想過要當護士。上帝卻教䁱我將詩歌和護理結合,藉此祝福人的身、心、靈。上帝就是如此豐富而且滿有創意,只要我們保存一個願意被主所用的心,護理的服侍也可以充滿新意。

關心健康:五臟六腑之腎

  腎,位於腰部,左右各一,所以稱「腰為腎之府」。腎能把五臟六腑的精氣貯藏起來,具有精巧技能,對人體的生長、發育、生殖和智力等都起著強大的作用,故稱為「作強之官」。它的主要功能是「藏精氣」、「主水」、「主納氣」、「主命門火」,它和外在組織、器官最密切關係的是:「主骨、生髓、通於腦」、「其華在髮」、「開竅於耳及二陰」。

  腎所藏之精,是人體生命的基本物質,包含兩方面:一是藏生殖之精,是生育繁殖的最基本物質;二是藏五臟六腑水谷之精,是維持生命、滋養人體各組織器官,並促進機體生長發育的基本物質。前者稱「先天之精」,後者稱「後天之精」,兩者均藏於腎。

  腎是調節體內水液代謝的重要器官,故有「腎主水」之稱,人體水液的輸布與調節,主要靠肺的通調、脾的運化,最關鍵在於腎,腎有分清泌濁的作用,清者即有用物質會重吸收,濁者即無用部分會流入膀胱,排出體外。故腎臟有病,就難以維持體內水液代謝的平行,繼而發生水腫、或小便失禁等症。

  腎藏精,精生髓,髓藏骨腔之中,以充養骨骼,髓又通於腦,故說「腦為髓之海」。此外,牙齒和骨的營養來源相同,同樣也是腎精所化生,故有「齒為骨之餘」之說。因此,腎精充足,四肢輕勁有力,行動靈敏,精力充沛,耳聰目明;腎精不足,動作緩慢,健忘,小兒智力發育遲緩,或牙齒易鬆脫落。

  呼吸雖由肺所主,但需要腎的協調,腎有幫助肺吸氣和降氣的作用,故有「腎主納氣」之說,如腎不納氣,就會發生虛喘、短氣,其氣喘的特點是呼多吸少。

  命門之火,一般稱為腎陽,是促進生殖發育的動力,又是其他臟腑之陽的根源。腎陰是物質基礎,腎陽是生命動力,兩者結合,成為生殖、生長發育的根本。命門火衰,即腎陽不足,男子可出現陽萎或精冷無子,女子可出現胞宮虛寒或不孕症。

  腎上開竅於耳,耳與腎有關,腎氣強則聽覺正常,腎氣弱則耳鳴耳聾。腎下開竅於二陰,二陰是指肛門與尿道,故大小便的排泄與腎有關,如腎陽不足可致小便失禁或不利、大便溏泄,腎陰不足可致小便如脂膏、大便乾結等。

  頭髮的營養雖然來源於血,所謂「髮為血之餘」,但毛髮的生長脫落,反映腎氣的盛衰。腎氣旺盛則毛髮茂密、烏黑有光澤;腎氣虛衰,則毛髮稀疏、脫落或變白無光澤。故有「腎者,其華在髮」之說。

  根據以上所述,腎的生理功能,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泌尿、生殖系統和部分內分泌、神經系統的功能,並關係到營養物質的代謝。

關心健康:預防長者跌倒

  根據研究,在香港每10名長者就有3人在一年內曾跌倒過,而跌倒的人當中,約有75%會因為受傷而需要就醫,如頭部創傷和骨折。長者因體格較弱、加上關節退化和平衡力不足,所以較易跌倒和傷勢較為嚴重,而復康的路亦較漫長。

  長者跌倒的原因除了與個人健康問題有關外,還與居住環境和個人衣著有莫大的關係。在一個關於本地社區長者跌倒的研究中,發現有57%的長者表示跌倒是因為環境風險因素,如濕滑的地板或踢到地面的障礙物;有27%的長者表示跌倒是因為穿了不合適的衣著,例如穿上了過長的褲子或鞋底光滑。

  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其實大部份意外是可以透過適當的環境改善及增加本身的認知與警覺性而相應減低。如有需要,職業治療師會實地進行家居安全評估和建議家居環境改善,減低長者因跌倒而受傷。

家居環境

  • 保持整潔和通道暢通,避免擺放雜物。

  • 地上的電線要捲好,以免絆倒。

  • 避免擺放地布、易捲曲的地毯於門口。

  • 夜燈光線要充足,半夜往廁所會更安全。

  • 地面若有不平或破爛,要盡快修補。

  • 要特別留意門檻,需要時可加上鮮明顏色來提高警覺性,以免摔倒。
廁所

  • 在廁所適當位置安裝扶手,在地板放上防滑地墊。

  • 行動不便或上廁頻密的長者,可在床邊使用尿壺、便盆或便椅。
浴室

  • 在洗澡時,坐在高度適中及穩固的沖涼椅上。

  • 如使用浴缸者,可加放浴缸座板,和在適當位置安裝扶手及放置防滑墊。
其他注意事項
  • 避免坐摺椅或有輪的椅,應坐高度適中、有靠背和扶手的平穩椅;
  • 行動不便的人士,切勿倚傍不穩固的傢俬而行,應使用高度適中及底部有橡膠套的步行器,例如拐扙,四腳架等;
  • 衣服要稱身,以質輕及保暖為原則,臃腫的衣服及過長的褲管,容易引致摔倒;
  • 平安鐘應常戴在身上,無論睡覺或洗澡。萬一不適或摔倒,也可以立即按平安鐘求救。
  • 除了家居環境要注意外,更要多做適當的體能活動,並保持均衡飲食、定時食藥、避免吸煙和飲酒、多參與一些開心愉快的娛樂和社交活動,如到教會聚會,以保持身、心、社、靈的健康。

從心出發:學習護理照顧的藝術

  回想起七十年代,當時父親長期受著胃痛的困擾,最嚴重的一次更出現胃出血,醫生隨即安排送他入院看急症。因為母親要打理士多的生意,分身不下,便叫我和家姐到醫院探望父親。記得甫到達病房,眼見插滿喉管的父親,我當下嚇了一跳,只懂遠遠地站在病床的最末端。適逢炎夏,病房只有吊扇,我看見父親的汗水,知道他需要抹身,但我卻克服不了內心的恐懼,便請家姐動手,我就負責清潔抹布。

  這一幕實在十分深刻,更令我認真深思自己為何會這麼懼怕。原來是因為我不懂得如何照顧父親,擔心會弄掉他身上的喉管,令他承受更多的痛楚。後來父親接受手術,身體也漸漸康復過來。不過,父親病患的經歷,卻對我帶來重要的影響。我決定高中畢業後,要投考護士和接受專業的訓練,希望將來能從事護理,並且用心照顧病患者。

  我在高中學習的階段,也經常思考探索生命的課題。既然生老病死都是人生必經的階段,沒有人可以逃避,那麼生命的終極和歸宿又是甚麼?生命又是從何而來?種種懸念,引領我探索不同宗教的內容。最後,我被耶穌基督在十架上犧牲的救贖深深感動,基督信仰更實在地鞏固我委身護理的學習,並且盼望自己能學效耶穌基督的榜樣,實踐滿有關愛和犧牲的服侍。

  回想第一天接受護士訓練,學姊走到宿舍協助師妹們穿戴整齊的制服,這份體貼與窩心,實在難忘。往後的受訓過程,無論是病房實習,抑或課堂考試,我都從不同的學兄學姊身上得到啟廸,他們有的善於溝通,有的善於臨床照顧,都讓我從他們身上有所學習,並漸漸成為自己照顧病人的能力。事實上,護理照顧的藝術不是硬道理,而是要揉合知識、技巧和護理者實踐執行的態度,按照個別病人的需要,度身訂造出合適的護理照顧。

  自推動「全人護理」以來,醫護團隊要妥善照顧病人的全人需要也是毫不容易。隨著時代演進,醫病關係也有所改變。從前醫護人員多以「床號」稱呼病人,但今天卻會以病人的名字稱呼病人,讓他們感覺到一份親切感。說到臨床照顧,現代護理講求的不是完成一個程序(task),而是全人的照顧(total patient care)。例如當為病人量血壓的時候,我會簡單問候一下,告訴對方血壓的狀況,令病人可以放心。就是這樣簡單的關心表達,聽進病人的內心,也是一份安慰。溝通真的非常重要,能傳遞正面的信息更是可貴,讓他們在患病期間得到一份力量接受治療。

關心健康:五臟六腑—肺

  肺,位於胸中,分居左右,居內臟最高位置;能調節全身氣分,輔佐心臟,推動血液循環的作用,好比輔助君主的宰相一樣,故稱為「相傅之官」。肺的功能有二:一主氣、二主肅降、通調水道。肺和外在組織、器官最有密切關係的是:「外合皮毛」、「開竅於鼻」、「主聲音」。

  氣,是人體賴以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所謂肺主氣,是指人身之氣由肺所主。肺中之氣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飲食物之精氣(來源於脾),一是從體外吸入之氣(即新鮮氧氣)。這兩方面的氣,會於胸中,即產生「宗氣」,它能維持肺的呼吸功能,進行吐故納新,使體內外氣體得到交換。另方面由肺氣入心,推動血液循環,並通過血液循環而布散全身,以維持各臟腑組織的機能活動。因此,血液循環雖然由心所主,但必須有肺氣的輔助,才能保持其正常的運行,故有「肺主治節」、「肺朝百脈」之說。肺主氣的功能發生障礙,就會出現咳嗽、氣喘、乏力、語音低弱、少氣懶言等症。

  肺氣以清肅下降為順,若肺氣上逆則發生氣喘、咳嗽之症。人體的水液代謝,不僅和脾的運化、腎的氣化有關,與肺氣的肅降也有密切關係,通過肺氣的肅降作用,才能保證水液的運行下達到膀胱,使小便通利。若肺失肅降,則水液不能順利下輸膀胱,可出現痰飲、小便不利、或水腫等病變。故有「肺主行水」、「肺主通調水道」之說。

  皮毛、汗孔具有調節呼吸的作用,鼻竅是呼吸出入的門戶,因此,皮毛與鼻都是肺的外候。若肺衛之氣充盛,則肌表固密,皮毛潤澤,鼻竅呼吸通利,嗅覺正常,身體抵抗力強,不易受外邪入侵。反之,肺衛之氣不固,皮毛乾枯,毛孔疏鬆,鼻竅不利,身體易受外邪入侵。此外,鼻乾無涕,或鼻涕過多,也是肺功能失調的一種表現,故有「涕為肺液」之說。

  聲音和肺氣的作用有關,故聽聲音可以大致上了解一個人的肺氣情況。因此,肺氣足則聲宏亮,肺氣虛則聲低微;風寒犯肺,肺氣閉塞則聲音嘶啞;肺癆病晚期由於病邪的損害,有失音現象。這也顯示聲音和肺氣有密切關係。

  根據以上所述,肺的生理功能,基本概括了現代醫學呼吸系統的功能,並關係到水液的代謝平行。

關心健康:運動保養

  你家裡有沒有電器能夠運作超過40至50年或以上?好像天方夜譚,但人類的身體正正可以運作60、 70甚至80年以上;期間雖然可能會有點小毛病,但是如果保養得宜,美國有一名百歲人瑞可以到白宮跟前總統奧巴馬跳舞!

  很多人以為所謂保養,就必定需要大量保健食品或專業器材,這些都是廣告給我們的資訊。其實要保養得宜,對自己身體的設計有正確的了解才是關鍵。以運動保養為例,要達到良好表現又避免受傷,最好能做到以下幾點:

1)有足夠的休息

  運動發燒友平日活動多多,放工後約三五知己打羽毛球、踢波、打籃球,周末周日行山、遠足、跑步,雖說運動有益身心,但凡事當適可宜止,機器運行久了也要「义電」、「入油」,故建議運動日與休息日當好好分配,讓身體肌肉關節也好好「义電」。

2)提升肌肉、保持關節柔韌

  運動創傷除了來自急性創傷(如足踝扭傷,俗稱「拗柴」),不少來自日積月累的重複性動作,如髕骨(「菠蘿蓋」)後面的軟骨可能因重複性的跑動、急停、轉身、跳躍而耗損,如再加上「大腿肌肉」股四頭肌、膕繩肌及髂脛束之間的肌力及彈性不平衡,往往會令膝痛加劇。所以除了運動前後的熱身及舒緩伸展外,近年流行的運動按摩棒(foam roller) 「自療」,也大大幫助快速消除運動後肌肉的酸痛,有效提升肌肉彈性及伸展能力;再配合適當的伸展運動,使關節四圍的肌肉強度及彈性更平衡,從而減低關節不平均受壓及磨擦。

3)正確處理傷患並提高身體敏捷度

  在日常處理的運動創傷個案中,發現很多人對運動創傷的基本處理及康復認知不足,以致運動生涯大大縮短。舉例如足踝扭傷,排除骨折後,可用RICE作初步處理:Rest (休息)、Ice (冰敷)、Compress(加壓/包紥)及Elevation(提升/把腳擱高),以控制身體自癒時的腫脹,待數天腫脹消退,可輕鬆活動關節及作適量活動。約三至四個星期後,基本軟組織修復大致完成,可作大幅一點的關節活動及適度的肌力重建訓練;而最多朋友忘記的,是重新提升因受傷及休息而大大下降了的本體感應及敏捷度,而這也是所謂「慣性拗柴」的元兇!基本的本體感應如單腿站立足跟提升、半蹲訓練;又或敏捷度練習如小孩子玩的「跳飛機」或較專業的速度梯訓練,均需三至四周才能見效。如此算來,受傷後的治療及復健最少需要8至12周,對運動發燒友確是耐性的考驗。但為著更長遠的運動生涯,確實需要認真處理傷患。

  總括而言,「多鋒利的刀都有生銹的一日」,但只要有正確的保養知識及實踐,我們這個設計奇妙的身體仍可使用到老!

從心出發:活出護理工作的意義

  當年大學聯招選科時,自己也沒有甚麼特別喜好的科目,只希望將來的工作性質能夠「對人」,而護理正是其中的選擇。不過記得自己入讀初期,總不敢表示學護的身分,因為覺得這是女孩子的科目。及至後來在護士團契與弟兄姊妹一同分享實習時的艱辛與快樂,並親眼看見的故事等,才發覺原來自己當護士實在沒有甚麼羞愧。畢業後每天在內科病房的工作也是極繁忙,還要努力適應由學生轉為職員,在角色和工作上很大的轉變,基本上每天的目標就只是完成所有任務(tasks)罷了。

  直至有一次足球賽中我弄斷了手骨,於是有為期兩個多月的有薪病假。最初百無聊賴,在家「煲劇打機」個多星期感覺真的很「爽」。但之後心裡感到需要善用這段休息的日子,重新整理一下自己對生命和護理工作的意義與使命。康復之後我重返職場,其後有機會轉到骨科工作四年多。我每天也求主讓自己能在工作中活出忠心和愛心,許多時候自自然然地邊工作邊哼著詩歌,更會帶著笑容和耐心服侍病者,也藉著不同的機會,如洗傷口、量血壓等關心病友。遇到一些身體和心靈都受著重壓的病人,我更會多加安慰並為他們禱告,盼望他們都能經歷從上帝而來真正的平安、恩典和喜樂。

  照顧病者的過程中常常會使我對護士的角色有更深刻的體會。最近一位病人受慢性肺阻纏擾了好一段時間,而且嚴重得需要深切治療和呼吸機輔助,在成功拔喉後仍需用雙相型陽壓呼吸器(BIPAP),整天帶著面罩和不停的咳嗽,可想而知日子也相當不容易。曾在接更的短短十多分鐘已被他再三打斷,也是因為吐痰和面罩鬆了等等的需要……。我聞說他不止一次對醫護人員十分不禮貌,稍一不順意便粗口橫飛。但那一刻我沒有抱怨為何要面對這個「棘手」的病人,反而第一時間祈求天父給我夠用的耐性。經過兩天的照顧,他不但沒有向我破口大罵,反而拍著我的肩膀說:「唔好意思。」我也嘗試表示自己理解他的處境。

  後來我有機會瞭解這病人的過去,發現原來他曾經擁有很多,可是生意失敗讓他一無所有。我鼓勵他重頭再來,他說已經沒有可能。我跟他分享:「有錢也換不了健康,但你現在擁有的是家人的同行和愛,相比擁有再多的金錢,來得寶貴;重頭來過,是指重新去看和面對自己的處境。」自此之後我為他所做的護理,那管只是最基本的,他都多次豎起姆指回應,又在家人面前表示對我的欣賞。

  這個經驗給我有很大的提醒,護理並不止於「任務」 (task),而是要去接觸、尊重和祝福生命,並且透過護理的過程讓病人感受得到!就如南丁格爾所說: 「工作不會使人的生命有意義,是人的生命使工作有意義。」願天父加力,讓我也能活出護理工作的意義。

關心健康:五臟六腑—脾

  脾位於上腹、主要有轉化和輸送飲食精華及統管血液的功能,是營養物質的供應站,好比糧食倉庫的管理員,故稱為「倉廩之官」。人出生之後,主要有賴脾胃功能的健全,以保證生長、發育的需要,而其中更為重要的是脾,故有「脾為後天之本」之說。脾的功能有二,一主運化,二主統血。脾和外在組織器官最有密切關係的是「在體為肉」、「開竅於口」、「其榮在唇」。

  運化,就是運輸、轉化,脾主運化的作用,包括運化營養物質和水液兩方面。飲食物經胃初步消化,由脾再進一步消化,吸收其營養物質,轉輸到心肺,通過經絡運送到全身。其水液部份,亦由脾吸收,轉輸,在肺腎臟器的協作下,以維持水液代謝的平衡。因此,當脾的運化功能正常時,消化吸收代謝良好,則氣血旺盛,精力充沛,抗病力強。反之,脾運化能力不足,則消化吸收功能減弱,可出現食欲不振、腹脹、腹瀉、倦怠,消瘦等症;若影響到水液運化障礙,可出現水濕停滯,引起肌膚水腫或泄瀉等症。

  脾統血,是指脾有統攝血液,使其循行於經脈內不致溢出的功能。具體來說,脾能儲藏營養物質,並使之轉化為血液;脾能通過供應營養物以增進臟器的功能,使生血作用增強,脾氣運作正常,則可維持血液的正常運行而不致外流。如果脾氣虛弱,生化血液的功能就會降低而致貧血。若脾失去統攝能力,則血離經脈,出現各種出血病症,如月經過多、皮下紫斑等症。

  肌肉、四肢所需的營養,都靠脾運化營養物質來供應。營養充足,則肌肉豐滿,四肢發達、輕健有力;若營養障礙,則肌肉消瘦,四肢痿軟,倦怠無力,故「脾主肌肉」之稱。

  「脾開竅於口」,指人的口味,食欲與脾有密切關係。脾的運化功能協調,則食能知味、食欲旺盛;若運化失健,則口淡乏味、口膩、口甜。

  口唇也是肌肉的部分,故口唇也能反映脾運的強弱,如脾氣健運則氣血充足,口唇紅潤有光澤,脾不健運則氣血不足,口唇可見淡白無華,故中醫有「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之說。

  根據以上所述,脾的生理功能,相當於現代醫學消化系統的大部分功能,並與水液代謝和造血(血液、循環)系統等功能有關。

關心健康:口腔護理須知

  人的一生只有兩副牙齒,分別是乳齒和恆齒。牙齒的功用除了咀嚼食物,幫助發音,也有美觀和保持臉部輪廓的作用。既然牙齒是那麼重要,我們要如何好好護理它呢?

1. 口腔衞生

1.1刷牙

  雖然每人都會早晚刷牙,但正確的刷牙方法才能有效地清除牙齒表面的牙菌膜。

牙刷與牙齦邊緣成45度角

  牙刷應與牙齦邊緣約成45度角,一邊刷牙一邊按摩牙齦。這是因為牙菌膜會積聚在牙齦邊緣。假若長時間沒有清潔牙齦邊緣,牙菌膜會慢慢鈣化成牙石,引致牙齦炎。常見的例子是刷牙時流牙血。

有次序刷牙

  刷牙要依照一定的次序才能確保清潔所有的牙面。例如,先刷上排牙齒的外側面,內側面及咀嚼面,然後才刷下排牙齒的外側面,內側面及咀嚼面。一般而言,刷牙所需的時間大約兩分鐘。刷牙時切勿太用力,否則,會損耗牙根的象牙質及引致敏感牙齒。

牙膏

  牙膏含有1000-1400ppm氟化物,可以鞏固牙齒的琺瑯質,預防蛀牙。至於牙膏的份量只需一顆青豆大小就已足夠。

1.2牙線和牙縫刷

刷牙前,可用牙線和牙縫刷清除牙齒縫隙中的食物殘渣。這樣,牙膏更易滲入牙齒縫隙當中。

1.3 活動牙托(假牙)護理

假若配戴假牙,也需用牙刷清潔它,但不需用牙膏避免磨蝕。此外,也可定期使用市面上的洗牙片,達到清潔和去漬功能。切勿佩戴牙托睡覺,除了避免真菌滋生在口腔黏膜與牙托之間,也讓口腔黏膜休息。

2. 定期檢查

  每年至少一至兩次定期到牙醫檢查牙齒和洗牙。很多人認為早晚正確刷牙和用牙線,就不用洗牙。甚或有些人還錯誤地擔心洗牙會影響琺瑯質。事實卻是我們的牙齒有些位置是不容易清潔,這些牙菌膜會慢慢鈣化成牙石,只有洗牙才能清除。另外,洗牙是不會影響琺瑯質的。

  定期檢查牙齒是很重要的。因為早期的蛀牙是沒有癥狀。當蛀牙影響到象牙質,才會對冷、熱、甜、酸等有酸痛麻痺的感覺。故此定期檢查可以盡早處理牙患,避免惡化。

  即使有些長者已沒有牙齒,只是配戴全副牙托,也需定期到牙醫檢查口腔黏膜有否出現病變。另外,也需檢查牙托是否合適或需調校。

3.飲食習慣

  食物中的糖分會被細菌轉成酸素,唾液有中和酸素的作用。如果時常吃甜的東西,牙齒表面的礦物質會被酸素長期侵蝕,形成蛀牙。因此,我們要有均衡飲食,避免少吃多餐和減少吃糖分高的食物。

  總括來說,只要我們養成良好口腔衞生的習慣,定期檢查牙齒、洗牙和注意飲食,我們便能擁有一副健康的牙齒,成為人生的良伴。

從心出發:以使命和愛去服侍

  當護士是我從小的志願,記得我小時候曾因患了急性腎炎而入住了醫院一段時間。記憶中護士姐姐好好人,她們對我很好,又用心去照顧我使我康復。到了中學時期生物科的老師再次提醒我修讀這科的其中一個出路是可以選擇做護士。於是我便考入護士學校並成為了一名註冊護士,工作至今已經超過二十年了!感恩我對這份工作的熱誠從無減退,因為這份工作幫助別人也同時幫助自己!

  雖然我在護理生涯中接觸過不少人的生與死,但自己仍未感到麻木,全因學護時得到老師的悉心教導,而且在學護期間認識並相信了主耶穌!最記得老師的一句金句:「將心比己」。直至現在當我敎導護生及新同事時,我同樣會請她們記著,若能做在自己身上的,才可以做在病人身上。而信仰就讓我有更多的愛和喜樂去面對一切難處,並學習如何體恤別人或家人的感受,尤其面對生死的時刻。

  記得在病房實習時,病人都常聽到我的笑聲,而且也被我的喜樂所感染。難能可貴的是能夠認識到很多不同背景的病人,有好幾位更與我成為好朋友,至今仍有聯繫。其中一位三十多歲的病人,因脊椎受結核感染而導致終身癱瘓。當年入院是因為底骨有壓瘡形成缺損,需要入院清洗傷口。之後幾年我們仍然保持聯絡,早兩年前他的底骨又再次出現傷口,因為家人不在港,我也曾去家訪幫他洗傷口。直至去年收到他媽媽的消息,得知他因傷口的問題再度入院並且離世了。我知道後心裡都很難過,幸好仍然可以出席他的喪禮,並給她母親一點支持及關心!

  實在要感謝在我生命中曾相遇過的每位病人及家屬, 還有我的生命導師們,包括護士學校老師、師姐、護士同學和醫院的同事!當然還有天父,是祂賜給我力量和愛心,並活出信仰的見證,能夠在工作上體恤病人的需要又盡心服侍!

  2009年我認識了一位骨科醫生,因而有機會參與國內的醫療服侍。若假期許可我每年都會去到鄭州河南的安陽市,一起參與為骨科的兒童做手術。 醫療隊的成員有來自私家及政府醫院的醫護團隊,有骨科醫生、麻醉醫生、病室及手術室護士、手術室助理、物理治療師、痛症科護士、X光技師及後勤的總務等等,大家抱著同一個信念和目標,就是要為病人提供適切的醫療服務並與他們分享主耶穌的愛!每次的服侍都讓我深深體會到大家都是無分彼此,各就各位,為的是要讓病人得到醫治。服侍的經驗讓我更明白聖經所說:「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 (羅馬書8:28)

  而更深刻的體會是原來自己微少的付出,包括金錢、時間和專業,就能換來一個人甚至一個家族的重生!病童因著手術的幫助,能從以往用手來行路的姿勢變成可以直立並抬起頭來用雙腳行路,而整個家庭的生活也因此而得到改善。這份滿足和喜樂是難以用筆墨來形容,也成為我繼續努力照顧病人的動力!

  再次感謝神,讓我投身護理行業,不但用護理的專業去幫助別人,更能從別人身上學習更多生命的功課。盼望在前線服侍的醫護同道,我們都繼續持守著使命和愛心去服侍每個在病患中的人,使他們都能夠得到最用心最適切的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