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健康:五臟六腑—心

  中醫學所講的五臟六腑,是體內的主要器官。五臟是指心、肝、脾、肺、腎;六腑是指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五臟有貯藏精氣的功能,六腑有腐熟水谷、分別清濁、傳送糟粕的功能。臟腑與組織器官,通過經絡的聯繫,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五臟六腑的功能概念,有的與西醫基本相同,有的則差別很大,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用西醫的臟器概念來套用在中醫學裡應用。

  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在臟腑中起主導的作用,對各臟腑進行統一的協調,故有「君主之官」之稱。心的功能有二:一主血脈,二主神明。心和外在組織器官最有密切關係的是「在體為脈」、「其華在面」、「開竅於舌」。

  中醫學認為血液在脈管裡,是靠心氣的推動而供應全身的需要。心氣的強弱,直接影響血的運行,如心氣強,血脈充盈,脈搏緩和有力,面色紅潤光澤;心氣弱,血脈空虛或循環不,脈搏變得細弱無力或節律不整,面色蒼白無華或青紫無光澤。故有心「主血脈」、「在體為脈」、「其華在面」之說。

  所謂心主神明,是指心主管一切精神意識,思想活動,具有相當於大腦的某些生理功能。我們常用的術語,如「心情舒暢」、「心慌意亂」、「專心一致」等等,所指的心也是代表精神活動和思想意識而言。故有「心藏神」之說。如心神功能正常,則意識清楚,精力充沛;若心神發生障礙,輕者有失眠、多夢、健忘、心神不寧等症,重則可見譫言妄語、神志昏迷等症,甚至危及生命。故《內經》一書提出「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所謂「大主」,是主宰的意思。

  從舌質上的變化,亦可反應出心臟的機能活動。如心火過旺,則舌尖紅赤或口舌生瘡;痰迷心竅時,可見舌強不語。故又有「心開竅於舌」、「舌為心之苗」之說。

  中醫認為心與汗有密切關係,有「汗為心液」之說。如果病人因服藥而發汗過度,或因其他原因而致汗出過多,均可以損害心臟機能,甚至出現「大汗亡陽」的危重現象。

  另有一臟名叫「心包絡」,為心的外包膜,有護心的作用,其病理變化大致與心相似,故歸屬於心,所以習慣上只稱為五臟。心包絡與心一樣有神志活動。中醫認為如果疾病侵犯心臟時,心包會代替心受病而出現神智失常的症狀。由此看出,不論中醫或西醫均認為心包有保護及滋養心的作用,不同的是,中醫還認為心包有代心受病的功能。

  根據以上所述,心的生理功能,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循環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中大腦的部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