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主進入護理行業
我在一個傳統的家庭成長,父母艱辛工作養育子女。我有兩個姊姊,大家都希望努力讀書報答父母,可是我一直沒有甚麼志願。
中二那年,我受老師的啟蒙而決志信主,家人雖有微言,但因二姊也信了主,我又在基督教中學就讀,因此他們沒多反對我參與教會聚會。從那時起,我接觸更多不同的人和事,知道人生的一切都是因著神的愛,也是一個回應神的歷程。相信主若願意,我會從事一些服侍人的工作。
進入護理學前,印象中我只去過醫院兩次:一次是小時候探訪二姊,她因盲腸炎入院做手術,印象很模糊;另一次是小五時去眼科醫院動小手術割眼瘡,醫生動刀的情境仍歷歷在目。除此之外,我對醫護就沒有太多認知,即或入學仍不知護理系是怎樣的,彷彿有點單純地憑信進入這行業。
回想起來,那時的確因著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而得力走進去 — 「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賜福給你……你也要叫別人得福。 」(創世記12:1-2)作護士生的第一年,有次要跟一位四肢癱瘓的病人考核護理諮詢,我拿著問卷,結結巴巴的不知從何說起,因我看他是位因交通意外而喪失活動能力的可憐病者,似乎問甚麼都沒用。這次經歷,神讓我漸漸知道何謂同理心。作為醫護,我們學習從病者及其家人的角度看,給他們真誠的關懷和鼓勵去與病共舞。當時我懷著一個信念:若護理是神為我揀選要進入的學科,祂必帶領我完成這學習,順利成為一位護士。
現今的位分
當我踏入護理行業後,我的家人或一些好友都因不同病患進出醫院,對於未曾經歷住院的我,更多體會作為病者家屬的心情,也讓我對生老病死這必經過程有更深的領悟。有時等待探病,或是面對檢查和手術,病者和家屬焦急得如坐針氈,感覺似是度日如年。所以醫護人員一兩句溫柔的回應和安慰,都能令人紓緩擔憂。
另一方面,作為醫護人員亦體會生死離我們很近。某年復活節前夕,我在心臟加護病房工作,有位中年男士因急性冠心病入院,被發現有主動脈撕裂,需要做一個風險極大的緊急手術,他以為自己要死了。我們只能讓家人陪伴一會,便趕緊安排送往手術。期間得知他很想念跟他鬧翻了的女兒,我們只好著家人盡快趕來見面,而我也安慰他要保持放鬆,將一切交託醫護人員,並祝願主能保守他。手術順利完成,經過命懸一線的他亦變得寬容豁達,更與女兒冰釋前嫌,改善了跟家人的關係,並一起上教會。可惜後來他的心臟持續衰竭,只能跟家人短聚多數個月便主懷安息了。
「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麼?」(以斯帖記4:14下)病者不論是自願還是被送進醫院,總是身體有些毛病,心靈有所匱乏,而醫護人員就像一位生命的調整員,以這獨特的位分去幫助他們在身、心、社、靈各方面得以復原,包括重拾自理的能力、親友的關愛、社區的支援,讓生命可以不再一樣。當然生命總有終結時,我們要讓病者和家屬明白,能夠做到善別及「生死兩相安」也是一種福氣。我很喜愛詩篇90篇,要面對人歸回安息的確不容易,然而當人能重視生命及其意義,願意數算自己和別人的日子,得著智慧的心,及早飽嚐神的慈愛和喜樂,就能得著真福。
首先,一般公認為能準確判斷椎間盤突出的檢查是磁力共振造影。近年有大型研究的數據顯示,為一群沒有腰患症狀的成人進行磁力共振檢查,結果發現在20歲人士組別,約有29%呈現椎間盤突出的影像;而在80歲人士組別,則約有43%。文章的結論指出,椎間盤突出可以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正常的脊椎退化現象,並且不伴隨病症。即是說,即使在磁力共振影像中看見椎間盤突出,也未必一定有臨床症狀,治療師必須配合病人的臨床症狀去解讀磁力共振影像。正如教授教導我們,我們是以人為中心做治療,不是為影像治療。
回應在文章開首病人的問題,物理治療師會先按著病人的臨床表徵,輔以醫療影像的資料,再配合病人個人的需要(如重返職場或家庭角色),以制訂最適切的治療方案,如牽引、手力治療、運動配方等。治療師為病人治療期間,會根據病人的進度再仔細調節,務求為他們解除纏人的病患。即是說,治療師不是要治療「椎間盤突出綜合症」,而是針對性治療病人每天要面對的病患與症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