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扇心窗:變焦

  廣東人有句俚語「見招,拆招」,形象鮮明兼且實用,尤其針對即時解決眼前的問題。只是生命中經歷的際遇,多不是關乎招式,而是焦點。所以,更多時候我們需要學習對焦與變焦。

  記得十八歲那年,正唸預科,發現漸漸看不清楚黑板上寫的字。驗眼之後才知道自己有近視與散光。在一個寒冷的早上,戴上第一副膠框眼鏡,穿上厚厚的毛衣走進課室,同學們看見我怪怪的打扮,都不禁捧腹大笑,臉上腼腆之情,記憶猶新。時光飛逝,不知不覺戴了眼鏡已三十多年。步入四十歲之後,又發現多添了「老花」。感恩遇上細心的驗光師,為我配了第一副漸進(變焦)眼鏡,戴起來很適應及舒服。十年過後,雖換上了第四副,仍是方便實用。現代的變焦鏡片已改進了,鏡面平滑無痕,卻奇妙地照顧到短、中、長距離的視力需要。想深一層,原來變焦不只是物理現象,也是我們屬靈生命的寫照。

  遇上難處時不妨短視,以免被過度的憂慮淹沒了明天。主耶穌說:「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太6:34)眼看時下香港的年青父母要面對很大挑戰。孩子剛出生已憂慮申請心儀的幼稚園;才牙牙學語就要部署小學叩門;為了升讀一等(Band 1)中學,原本開心快樂的童年生活卻變成密麻麻的補習及課餘活動;十多萬的中學畢業生為了幾萬個大學學額不眠不休,各出奇謀;一旦上了大學,還要擔心……。這一切都是香港的生活現實。想到從孩子出生那天,便要為未來二十年的學習生涯每天憂慮,教人怎樣活下去?值得嗎?但生活的各樣難處又豈只在父母及孩子身上才發生。

  要作聰明人便要看遠一點。人的靈性美德與品格才是成功之道。主耶穌說:「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 」(太7:24-25)經驗告訴我們,物質供應對培育孩子的靈性美德並非關鍵,品格才是持久的實力。我們更需要以神的道來建立美善的價值觀與道德觀。心若改變,態度便會改變;態度改變,習慣便會改變;習慣改變,人生便會改變。

  我們都是在世寄居的客旅,凡事朝永恆的方向看才至重要。使徒保羅曾勸勉說:「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就當求在上面的事;那裡有基督坐在神的右邊。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因為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 」(西3:1-3)地上的事或好或壞,都是短暫的,有一天都要過去。惟有憑信建立的人神關係與盼望,才是永遠長存。

  記得驗光師曾提醒,若近距離工作了一段時間,適宜小休一會,讓眼睛看遠一點,有助保護視力。原來當中也有屬靈意義。對焦有時,更要懂得變焦。

兩扇心窗:活好當下

  年輕時有一段日子,因著個人進修緣故,一家四口在彼邦生活。說實話,這些日子並不容易過。無論是文化差異、欠缺支援,抑或是經濟壓力、前路不明,有時候也會感到心力交瘁,很想半途而廢,放棄目標。

  還記得有一天,獨個兒在公路上開著車,漫漫長路,環顧四周,只見樹木不見人,那種寂寞孤單的感覺更是濃烈。豈料突然之間,一道從未見過這般美的彩虹竟在眼前出現,又大又近,七色俱全,很溫暖、很真實。眼睛彷彿立時明亮起來,有盼望、得應許的感覺在心裡油然而生。雖然繼續開著車,只是視線捨不得離開這幅如詩如畫的美景。腦海裡隨即泛起了創世時代,挪亞出了方舟之後,神與祂的子民以彩虹立約的事。

  神說:「我與你們並你們這裏的各樣活物所立的永約是有記號的。我把虹放在雲彩中,這就可作我與地立約的記號了。我使雲彩蓋地的時候,必有虹現在雲彩中,我便記念我與你們和各樣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約,水就再不氾濫、毀壞一切有血肉的物了。虹必現在雲彩中,我看見,就要記念我與地上各樣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永約。 」神對挪亞說:「這就是我與地上一切有血肉之物立約的記號了。」 (創世記9:12-17)

  也許對慣常看見彩虹的人來說,這景象一點也不足為奇。只是對於此刻的我而言,這道彩虹卻是天父給我的標記,提醒我是神的兒女,是屬神的。天父是守約施慈愛的神。祂喜悅我們活好每一天。回港多年,再沒有看過這麼大這麼近的彩虹,即或雨後偶然遇見,也只是出現片時,更不可據為己有,長留身邊。然而這彩虹之約永存心中,而活好當下的生活態度,仍是值得我們培養的人生目標。初期教會時代,使徒保羅一生經歷過無數起跌。他曾經持著權勢,熱心迫害教會,後來誠心悔改,跟從基督,在宣教路上卻非一帆風順,最終甚至成為階下之囚。但他領悟出很重要的人生道理。

  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立比書4:11-13)

  石牆樹那頑強自救的生命力實在叫人欽佩,可是惡性細胞那繁衍失控的破壞力也叫醫者束手無策。人的可貴非在於生命或長或短,乃在於怎樣發揮造物主所賜各樣美善的恩賜,活好當下,使自己和別人得福。

  我們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活,也沒有一個人為自己死。我們若活著,是為主而活;若死了,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活或死總是主的人。(羅馬書14:7-8)

兩扇心窗:不要怕,你信麼?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
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
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
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聖經.詩篇23篇)

  想像有一天無憂無慮地躺臥在青草地上,在恬靜的水澗旁邊安然休息,心靈平靜安穩,心底裡湧流出來一份滿足、喜悅和平安,不再需要營營役役、到處為生活奔波勞碌;也不再需要追逐名利、不斷尋找各樣事物來填補空虛的心靈。這豈不是許多人一生渴望得到的一種福氣嗎!

  人生路上,最大的危機不是遇到困難逆境或病患危難,而是靈魂迷失方向,走錯了路,以及心靈失去力量和意志,無力向前行。詩人說神使我們的靈魂甦醒,引導我們走義路,就是幫助我們從迷途中醒悟過來,走回正確方向;也幫助我們重新振作起來,有力量繼續向前行。病患的日子當然不容易過,但沒有方向的日子可能更加難過。好像一個人在沙漠的迷宮中不斷奔跑,算他開始時有多大的力氣,久而久之,最終盡管他已筋疲力竭,仍只會停留在迷宮之中。可想而知,一個沈睡的靈魂,沒有人生目標,日子會變得很迷茫。詩人的牧者,也很樂意成為你的牧者,甦醒你的靈魂,引領你從迷失的方向中歸回正途,叫你感到疲乏的心靈能重新振作起來。

  詩人自己也曾步向死亡之中,但他不怕遭遇災害,因為他深信,且親身體驗過,這位牧者會保護他、陪伴他、與他同在。在病患危難中,身體的疼痛確實擾人,但無助和孤單的感覺比肉身的痛楚叫人更難受。醫護、家人或朋友的照護與陪伴,都基於不同原因有所限制,惟有神能夠超越時空,常常內住我們的心靈中,成為隨時的安慰與幫助。因為經驗到神的陪伴與同在,人的心靈可以有力活下去。神用祂自己的恩手,撫摸醫治、安慰每顆受傷的心靈,正如牧羊人用他的杖和竿來安撫他的羊一樣。

  生命中的敵人當然包括那些不喜歡甚至討厭我們的人,但也可把敵人理解為逆境,甚或有人認為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神有能力幫助我們在敵人面前重新站起來,叫我們無需懼怕喪膽,無論敵人怎樣對待我們,在神眼中,我們是尊貴的,且永遠屬於祂的。

  最後,詩人深深體會到原來神的愛從來沒有離開他,從前如是,現在如是,將來都如是。詩人選擇了以神為他生命的主,一生從一而終的相信祂,永遠住在祂裡面。這種神與人親密的關係,以及這份從神而來的平安,從來沒有人能奪去。今天,無論你對神的認識和信心有多少,祂很願意愛護你、保護你,以祂的恩惠和慈愛伴隨著你,直到永永遠遠。

兩扇心窗:心靜自然涼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4:23)

  小時候,沒有空調,炎炎夏日,無論往那裡去都是滿頭大汗,裡外濕透。解暑降溫的方法離不開喝水、吃冰棒、暢泳、潑扇或開動電風扇。記得老人家還有一句話,印象深刻,感覺神奇,就是心靜自然涼。回想起來,在沒有空調的日子,這個心法屢試不爽。

  今年的夏季不單來得早,看來再要比往年的灼熱。不少日子,凌晨時分的氣溫還徘徊於攝氏30度,從早到晚酷熱警告仍然生效,連在街上跑步的人都少了。猛烈的陽光、強度的紫外線、加上家家戶戶的冷氣機所排放出來的熱氣,把室外的地方都變成了一個不適宜人久留的「溫室」。很難想像今天若沒有空調,我們會怎樣求存或生活?

  持續的熾熱,確實使人容易煩躁不安。舊約聖經曾記載過一個先知,他因抵不住炎熱而向神發脾氣。「……於是約拿出城,坐在城的東邊,在那裡為自己搭了一座棚,坐在棚的蔭下,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耶和華神安排一棵蓖麻,使其發生高過約拿,影兒遮蓋他的頭,救他脫離苦楚;約拿因這棵蓖麻大大喜樂。次日黎明,神卻安排一條蟲子咬這蓖麻,以致枯槁。日頭出來的時候,神安排炎熱的東風,日頭曝曬約拿的頭,使他發昏,他就為自己求死,說:『我死了比活著還好!』」(約拿書4:5-8)其實,真正困擾約拿的不是熱氣,而是他不服氣神竟然給他眼中的敵人一個回轉得救的機會。

  猶記起約20年前到美國進修的第一個月,正好是七月之時,外國的太陽特別熱。離鄉別井,人生路不熟,既沒有相熟朋友,也不懂開車,本已感到很孤單。豈料大兒子發熱,唯有乘搭每小時一班的公車到藥房買藥。買完了,手裡拿著藥和給家人吃的外買回到公車站。因還要等候的時間很長,人很累,也很熱,便踎在路旁一棵小樹下等著。突然間,心裡很難過,也很難受,苦問自己:「好端端的在香港生活與事奉,為甚麼要走來這個鬼地方,現在還要踎在這裡?」漫長的等候沒有因此而縮短,燙膚的陽光也沒有因此而退減。過了一陣子,心裡泛起了一句安慰自己的說話:「不打緊,這兒沒有人認識你。今天你有需要踎下來,有一天你會在這地方重新站起來。」說罷,感覺釋然。

  心靜自然涼,「靈」靜自然安。憂慮不能加增壽數,籌算也不能保證凡事如願以償。假若你心不夠靜,靈不夠安的話,不妨試試聖經的建議,「……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腓立比書4:6-7)

兩扇心窗:名字•故事

  名字,常常承載了人的故事。古今中外,命名或起名,都是重要的事。聖經裡有三類關於名字與故事的記述方式,頗有意思。

每個名字都有故事

  天地創立之時,神用泥土造了第一個人並他的配偶。那人(亞當)給自己的妻子起名叫夏娃,因為她是眾生之母。許多年後,以列色人的民族領袖,年青時的埃及王子;他原是個遭丟進河裡的棄嬰,後來反給公主救起來,給他起名叫摩西,意思是把他從水裡拉出來。摩西曾對神說:「我到以色列人那裡,對他們說:『你們祖宗的神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他們若問我說:『他叫甚麼名字?』我要對他們說甚麼呢?」神對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

  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乃是童貞女懷孕,她的未婚夫約瑟正為這事思前想後之際,主的使者安慰他,並吩咐他說:「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

  您知道自己名字背後的故事嗎?

換了名字別有故事

  遠古之年,有一族長原名亞伯蘭。他聽從神的吩咐離開自己的原居地前往神所要指示他的地方去。神應許他要成為大國,使他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後來神對他說:「你的名不再叫亞伯蘭,要叫亞伯拉罕,因為我已立你作多國的父。」

  耶穌離世之後,有一位出身名門學府的激進青年,原名掃羅。他曾大發熱心逼害初期教會,後來卻親身遇見主,經歷了生命的改變,換上新的名字保羅。他把福音廣傳,是新約聖經的重要作者之一,也是基督教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宣教士。

  有些人希望轉變自己的命運而更改名字,也有些人遇上特殊經歷後換上新的名字,藉此表徵新的生命,或新的生活態度。哪樣的更換名字,對你更有意義?

沒有名字也有故事

  聖經裡還有許多動人的故事,雖然沒有記述主角的名字,卻蘊藏著深厚的屬靈意義。主耶穌在世時曾醫好過許多人,大部分都沒有記錄他們的名字,例如:長大痲瘋的人、被朋友把他從房頂吊下來的癱子、患了十二年血漏的女人、躺在畢士大池子旁邊那病了三十八年的長期病患者。除了病人,還有來到耶穌面前求道的少年富官、奉獻一切養生的窮寡婦、行淫時被捉拿用來誣陷耶穌的婦人、撒瑪利亞井旁與耶穌談道的女人等等。這些故事背後的意義,比他們的名字更重要。

  慈愛的主耶穌,不單認識我們每個人的名字,更清楚我們生命的故事。祂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換句話說,祂使我們的生命故事變得更精彩、更亮麗。

兩扇心窗:是愛•示愛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  (聖經.哥林多前書13:13)

  亙古之時,神按照自己的形像造男造女,並賜福給他們。可是有一天他們濫用了創造主給予的自由,作了不應作的事。他們知錯了,想躲避神。創造主卻沒有遺棄他們,主動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哪裡?」那人回答說:「我在園中聽見你的聲音,我就害怕;……我便藏了。 」

  耶穌在世時也曾以浪子的比喻說明天父的愛。那小兒子要求父親把他應得的產業分給他。既得了,他便離家往遠方去,結果在那裡任意放蕩,浪費資財,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上大饑荒,便窮苦起來。後來他醒悟過來,懷著痛悔認錯的心回家,只想求父親收留自己作工人。豈料苦候多時的父親看見浪子歸家,便動了慈心,興高采烈地接待這失而復得的兒子。

  懼怕,阻隔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阻隔了人與神之間的關係。聖經說:「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約翰壹書4:18上)神就是愛,所以祂透過不同方式主動向我們示愛,例如:賜予、保護、同在、管教、收取、安慰、扶持、建立……等等。在眾多示愛方式中,最與別不同的是「神差祂的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著他得生,神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不是我們愛神,乃是神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 」(約翰壹書4:9-10)

  世間上有許多種愛,當中也包含有很高尚的情操。然而,神的愛獨特之處,乃在於「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羅馬書5:6-8)

  在地上,人怎樣活出與實踐神的愛?主耶穌在離世前,曾吩咐祂的跟隨者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約翰福音13:34-35)耶穌的其中一個門徒約翰,往後多年仍緊記著主的教導,他說:「從來沒有人見過神,我們若彼此相愛,神就住在我們裡面,愛祂的心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了。 」(約翰壹書4:12)

  有神的愛,能把懼怕除去。醫院裡很需要有神的愛,因為經歷病患生死,真的會使人產生懼怕。因此,需要有更多領受了神的愛的人,願意到醫院這地方,透過關心,向經歷懼怕的人示愛。

兩扇心窗:盼望在今天

「信就是對所盼望之事有把握,對未見之事有確據。 」(聖經《和修本》.希伯來書11:1)

知道機會甚渺茫,卻妄想事情如願以償,是奢望。
付上應有的努力,冀盼事情能如願以償,是希望。
心存很高的期望,但事情沒有如願以償,是失望。
殷切等候期待已久的事情早日如願以償,是渴望。
相信及等待蒙應許的事情必會如實兌現,是盼望。

  每屆世界盃,過百隊球隊從外圍賽開始,努力晉身決賽周,再經過多番淘汰,最後擠身決賽,爭取冠軍。每隊球隊都等待了四年,努力了四年,只是冠軍總是得一個。相信藝術工作者很明白「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句話的意思。若臨場失準,更是「功虧一簣」。人可以凡事全力以赴,卻不能保證事事如意。有人消極的說:「所以我從不希望,便不會失望。」然而像這樣消極地過每一天,生命滿是黯然傷感,生活必然杳無色彩。

  有一首經典詩歌,其中的歌詞是:「神未曾應許,天色常藍,人生的路途,花香常漫;神未曾應許,常晴無雨,常樂無痛苦,常安無虞。…… 神卻曾應許,生活有力,行路有亮光,作工得息,試煉得恩助,危難有賴,無限的體諒,不死的愛。」

  希望明天會更好,是一種十分正向的生活態度,只是現實裡,明天卻不一定因我們「希望」而變得更好。希望不是一種保證。若對一個人說:「明天你一定很慘。」雖然明天還未到,這人已可能隨即感到很慘;若對他說:「明天你一定會好轉。」雖然明天還未到,他也可能隨即感到好轉。更重要的是,這句話有多可信?那人有多相信這句話?主耶穌在世時,曾對祂的跟隨者作出以下的承諾:

「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裡去,我在那裡,叫你們也在那裡。」(聖經.約翰福音14:1-3)

  人不知要多少努力才能確保明天,不知要多少善行才能保證永生。人活著,當然需要有希望;更需要有盼望。主耶穌賜人的盼望,不分宗族、地位、財富、教育等背景而有參差,也不因人行事為人的瑕疵而削減,更不需要限量配給或會額滿。祂所賜的盼望是一份憑信心領取的恩典與禮物。

  但願你對明天充滿希望,更願你今天已得著盼望。

兩扇心窗:心願晚節可留香

  榴槤散發的味道,濃厚激情,愛好者自然沉醉其中,吃得津津有味,厭惡者則捏鼻而逃,恨不得它立刻消失,到底這種味道是香是臭,見仁見智。陳皮散發的幽香,卻含蓄內斂,歷久不衰,且普遍為人所受落,甚少被拒。若把兩者比喻為生命氣質,我情願是後者。有此選擇,只因我對聖經裡一位傳道者的臨終之言特別鍾情,冀盼自己像他一樣,生命能散發基督馨香之氣,即或走到人生最後一刻,仍不變質。

  「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今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聖經.提摩太後書4:6-8)

  多年以來的醫院服侍,本已教我看透人生無常的真相,人的身體與心靈的確十分脆弱,一旦危疾臨到,不分你我是誰,無可倖免。如今更令人感到弔詭的,是一方面人均壽命愈來愈長,但危疾病發的年紀卻愈來愈年輕,所以何時是「時候到了」,無人能知。有的想多活一天卻不可,有的想少活一天也不能。以往曾陪伴病友一起走過艱難的日子,若遇上久病纏身,痛楚難耐的時候,真的容易使人感到無奈沮喪,甚至萌發放棄之想,輕生之念。所以要把關心傳開,讓醫院有愛,才能幫助病友在逆境中活好當下,守護生命、尊重生命到最後一刻。

  生命不僅需要守護,還要儆醒,因為身體固然脆弱,人性更是軟弱。出道二十多年,見過有些前輩的經歷,有的借鏡,有的借鑑;也嚐過與知己朋輩的同行,彼此守望,一起跌踫;還勸過一些後輩,要趁早回轉歸正,立己立人。過去日子,從別人與自己身上,看見「成就」,當然感恩,同時也看見「閃失」,感慨唏噓。所以,我渴慕他朝一日,能有這生命的總結。近年,多聽了「入伍」、「登陸」之類的辭彙。因我和一些同齡朋輩也是今年「入伍」,所以俏皮的給自己和好友開玩笑說,未知我們可否安全「登陸」,以及過渡「頭柒」、「初捌」、「歸玖」與「上百」……。

  雖然今天未是時候蓋棺定論,也未敢說自己已做得到,卻喜歡把這段聖經銘記於心,提醒自己。記得一次與同窗結伴遊杭州西湖,看見湖畔有一幅石作,上面刻了「晚節留香」四個字,甚是喜歡,隨即拍下,成為我的智能電話及電郵帳戶裡的個人頭像。但願有一天當自己走到人生的終點,用得上這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