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牧心箋

阿華:

  你好!日前致電給你,關心你出院後的近況。你說出院後回家要作各樣的生活適應。由於患病前,你因工作時間長及希望爭取多些時間休息,已有好一段日子沒有與家人同住,因此,再次回家適應與家人一起生活,對你而言,實在是一個不少的挑戰。

  記得你年初入院時,從高處跌下,跌傷腰椎及跌碎腳掌骨。不單要做駁骨手術,更要駁回神經線。你笑言你是在這次意外中「死過番生」。手術後身體多月異常痛楚,令你經常無法入睡,但你卻堅持寧願忍痛也不肯服止痛藥。看見你面上難掩的痛楚表情,心裡不禁一陣陣的心酸。你卻淡然回應:「唔係咁點喎!」。聽罷,我唯有默默的陪伴,鼓勵你有需要時可以隨時向耶穌祈禱求幫助。你卻回應:「我只靠我自己」。雖然你多次告訴我,你是不會相信耶穌的,但我很想你知道,耶穌愛你,不想你如此孤單無助地獨自面對人生的困境。我仍然堅持定期探訪關心你的近況及進展。

  過了一段日子,你的身體情況日漸好轉,心情也較從容,面上開始泛起笑容。我心裡為你高興,並且再次鼓勵你思考與耶穌的關係。在我多次誠懇的邀請下,你終於願意參與午間的查經聚會,並且自己也開始看聖經。你雖然口口聲聲說自己只是「得閒睇下」,暫時並不打算決定相信,但你對信仰的認真追求態度,不禁使我為之動容,我更知道神已在你的心裡動工。你多次分享從讀經得來的心得及使你驚訝的屬靈經驗:耶穌竟然藉著不同的人與你多次分享同一段經文去回應你心中的疑問及掛慮。你說你的心頓時不禁感到砰砰地跳。我笑著回應你:是耶穌親自來找你,在你的心門外敲門,邀請你開門讓祂進來,讓祂成為你生命的主,可以與你結伴同行,面對一切的人生起跌。聽罷,你默然的會心微笑。

  阿華,耶穌真的很愛你,將你從死亡的邊緣拯救出來,讓你在病患過程中親身經歷祂對你醫治的大能。醫生本來以為你已不會再有進展,但你近日卻發現小腿能再舉高了些及神經線開始有多些感覺。這情況就如聖經所言:在人不能,在神卻是凡事都有可能。但願這幾個月的奇妙經歷能刷新你對耶穌的認識、除去你心中的疑慮、撫平你過去生命中的傷痛,使你在祂裡面得著一份出人意外的平安及盼望。雖然在復康路上,你仍要面對大大小小的困難,但祂必會為你的一切困難開出路,因為祂是一位定意愛我們就愛到底的主。

  祝你早日康復,不斷經歷神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

        黃惠珍院牧
2014年11月

澄心款款:種一棵關心的樹

The more you like and respect yourself, the more you like, and respect others, and the more they like and respect you.   – Brian Tracy

  這專欄以「澄心」為題,澄心,有靜心的意思,晉陸機《文賦》「罄澄心以凝思,

  眇眾慮而為言。」唐王魯复逸句:「清泉繞屋澄心遠,曙月銜山出定遲。」。

  澄心的狀態能給予反思的空間:從而幫助我們更瞭解自己的需要,也能更瞭解別人的需要。

  先容許我提出一個問題:「關懷/關心是怎麼樣出現的呢?」一般人接受關懷,通常都是以「四步曲」進行。1) 首先,關懷者要察覺(從「聽到/看到」)被關懷者的需要;2) 繼而作出相關的「關懷行為」;3) 然後被關懷者「詮釋」關懷者行為;4) 之後被關懷者感受到「被關懷」(也有可能是別的感受),因而作出回應。

  這並不是一個新的說法,但卻是常常被遺忘的現實。當我們向別人提供關懷時,往往都會從自身的角度或習慣出發,不容易「聽到/看到」被關懷者的真正需要。關懷者要讓被關懷者感受到關懷,不只是作出一些「關懷行為」就了事,還要「看到」對方真正的需要和瞭解被關懷者如何「詮釋關懷者資訊」。

  現在我們先談談如何「聽到/看到」(關注)被關懷者真正的需要,從而作出「真心的關懷行為」。在關注對方時,關懷者除了「知性」的認知之外,還要加上「感性」的體會。因此,「關注行為」需要在「澄心」的狀態下才可「聽到/看到」被關懷者真正的需要。如果「澄心」的狀態不好,關懷者就難以體會被關懷者的真正感受,被關懷者也就很難「感受」到被關懷。

  尤其是在關懷長期病人的時候,正所謂久病床前無孝子,日復日,年復年, 在一般的日常關懷中,會令我們對真實的感覺和知覺,甚至連反應都越來越標準化,變得越來越被動,麻木或遲鈍。於是,關心的行動變得自動化和習以為常,長此下去,甚至逐漸失去觀察內心真正需要的能力,缺乏敏銳的洞見。

  「澄心」的任務,就是要我們在習以為常的現實中變得活潑。嘗試以「澄心」觀察現實會是一種新鮮及奇特的經驗,可使我們對身邊的人有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這種清新的感覺能使關心者更真實和直接地經驗及觸摸到被關心者真實的內心世界。

  要達到「澄心」的狀態,首先要留意自己當下的狀態(呼吸和身體是否放鬆?),留意是否給予自己及對方有「空間」?然後是用心及不帶有「偏見」地觀察和聆聽被關懷者的表達。 如果關懷者想檢查自己是否在「澄心」的狀態,可留意三個重點 :1) 處境與感受—是否流暢地意識到彼此的處境並真誠地表達內心的感受,並且能夠向對方提出懇切的慰問。2) 保護與相信—面對艱難的時刻,仍然能夠持守信念, 並且相信大家的關係和堅守合一的心。3) 喜樂與平安—關懷的行為必需能讓對方感受到喜樂與平安,而不是因為關懷者能夠付出關懷而滿足。

  在我們關懷別人的時候,我們須留意被關懷者如何「詮釋」我們的行為,因為很多時候關懷者都會理性地分析事情。我們必須知道,「生命」並不是由理論以及一大堆密集和複雜的知識組合而成,而是由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所組成的。因此,真正的關懷不是從理論發展出來,更不能從理論去瞭解。理論只是我們理解自己/別人行為或狀態的一些工具而已。

  而從每一個個體的經歷和故事中,我們能理解每一個個體的獨特生命。所以關懷者必須透過講述及聆聽一些屬於自己及屬於別人的生命故事來建立生命及滋養生命。在基督教,我們的主耶穌就是個說故事大師,他非常擅長用比喻來關心別人。這種說故事的特點就是不強迫別人接受,若有人聽了而願意接受的,就能夠得著關懷和滋養。

  後現代社會的思想及價值觀(多元而且缺乏標準),對關懷者(特別是要匡正行為的關懷)如何關懷別人帶來一種很大的困擾和衝擊。在現今多元化的社會裡,我們必須給予別人和自己都有更大的空間;因此運用一些生活見證或個人生命的改變,往往比一些理論更能夠觸動人的心靈。當我們要關懷人,聆聽和講故事,遠比告知他一些學說或理論更有意義。因為說故事能給予被關懷者一個極大的空間去「詮釋」關懷者的意思。

  大部份人能夠接受的關懷,都是透過個人經歷、故事和見證而來的。因此我們必須正視和留意被關懷者的「心靈土壤」中所有的荊棘和石頭(例如:個人主義、消極、怨恨…)。但無論何時,關懷人的時候必須從被關懷者的角度出發。種一棵關心的樹,是無法快速成長的,我們需要有長遠的佈局和眼光。

醫心直說:愛在爭執時

  一對年青夫婦,凌晨在家中發生爭執,事緣四歲女兒應入讀國際或中文幼稚園,大家堅持互不相讓,繼而有肢體衝突。太太報警,並搬回娘家。事後丈夫說,全是他的錯,於是求太太回家。為了兒女教育常起紛爭,的確是不少香港家庭的故事。感謝神!我的故事能團圓結局,平息了淹人的無風之浪。

  我和太太也曾經為了兒子的教育,時有爭論。十年前,孩子在中文小學讀四年級,太太擔心功課和考試的壓力,於是安排孩子投考國際學校。我雖不贊成也沒有明確反對,讓他姑且一試吧。結果他考取了入學資格,太太馬上堅持要兒子即時轉校,但我卻認為兒子應該先完成小學課程,即時轉校兒子會有適應上的困難。

  數天來夫妻爭論不休,有一天我們吵架至深夜,我內心怨憤,有強烈的不被尊重感。躺在床上輾轉,就走出客廳跪下禱告,安靜中想到(也許是聖靈提醒我)爭執時曾經口出惡言。心裡後悔又流淚求神寬恕,並向太太道歉。

  次日,我約了一位中學同學午膳,他因公司合併而被裁員。我以聖經故事安慰他,大衛王被他的對頭人掃羅迫入山洞,但大衛卻放過了掃羅,神後來大大祝福大衛。交談中我提到正與太太的爭執,他反而安慰我,叫我放下「自我」,信心較強的先讓步吧!朋友的話觸動了我的心,令我羞愧與感恩。

  過了七天,太太有了新的體會。她讀完「每日靈糧」一篇文章,談到作抉擇時要尋求主耶穌旨意,不要被焦慮所勝,常存盼望化負為正!她領會到讓兒子先完成小學是最好的決定。感謝神!祂讓我們夫妻二人都願意放下自己,也解決了兒子升學的問題。

  夫妻取向不同,如果各自堅持立場只會帶來深度傷害。化解之道是彼此放下自己的成見和利益,意見分歧時要有耐性溝通。男尊女愛是夫妻關係的平衡點,我誠心祝禱這對年青夫婦能和好如初,當他們的家庭經歷這黑洞之後,能像大衛王一樣,得到更大的祝福。

*本欄由香港基督徒醫生及牙醫團契會員撰寫

關心健康:大「桔」大利

  柑桔果色豔麗,芳香怡人,古往今來一直贏得人們喜愛,每年歲晚前後,人人都喜歡說吉祥話,放置吉祥的東西。粵語「桔」、「吉」同音,而桔的結果期正在新年前後,所以被譽為喜慶吉祥的象徵。

  本港出售的桔,常見的有比柑略小而皮色金黃的大桔,皮色朱紅的朱砂桔,個子小、但味很甜的所謂「皇帝桔」等。桔屬芸香科植物,含有多種營養素。桔味甘、酸而性涼,有開胃理氣、止渴潤肺及除煩醒酒之功。民間有用鹽醃製桔子成鹹柑桔,每逢熱氣引致喉痛則取一至二粒冲水飲,頗有功效。

  桔子全身都是寶,它的皮、核、絡、葉等都是中藥,桔加工製成的桔餅,也具藥用價值。

  桔皮是陳皮的一種,陳皮因其入藥以陳久的為好,所以得此名,當中以廣東省的新會柑為最好,所以又叫「廣陳皮」或「新會皮」。

  桔皮的外層紅色薄皮叫「桔紅」,內層的白皮叫「桔白」。桔皮內層的白色網狀筋絡,叫「桔絡」。果核叫「桔核」。未成熟的果皮,因顏色發青叫「青皮」。以下是桔不同部位的性味與藥用功效。

  桔皮性溫、味苦、辛,無毒,入肺、脾二經。功能為健胃祛痰、鎮吐止嘔逆、祛風。適用於脾胃氣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嘔吐噁心、咳嗽痰多、胸膈悶滿等症。若因胃風嘔逆,則可用陳皮煲粥服食,有健胃祛風止嘔之功。

  據現代醫學研究,桔皮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對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可增加胃液分泌,促進胃腸蠕動,有健胃祛風之效,還可使呼吸道黏膜的分泌增加,有利痰液排出。

  桔紅性味近似一般桔皮,然較桔皮香燥。臨床常用於咳嗽痰多、胸悶腹脹的痰濕症,或外感風寒、咳嗽有痰者。

桔白性味功效與一般桔皮略同,但燥性弱,有和胃氣、化濕濁之功,故常用於補脾胃方中。

青皮又名小青皮。性味苦、辛、溫,入肝、膽二經。功能為疏肝破氣、散積化滯、止痛。適用於肝氣鬱滯、脅肋脹痛、乳房脹痛以及小腸疝氣、食積腹脹等症。

桔核性溫,味苦、辛,入肝、腎二經。能理氣、散結、止痛。適用於小腸疝氣、睾丸腫痛、乳腺發炎等。

桔絡性平,味苦、甘,入肺經。能化痰通絡、理氣消滯。適用於痰滯經絡的咳嗽、胸脅悶痛等症。

桔葉性平,味苦、辛,入肝經。能疏肝行氣,消腫散結。適用於脅肋脹痛、乳房腫痛或乳房結塊等症。可用桔葉一錢沸水焗飲。

桔餅是用新鮮的桔以蜜糖漬製而成,性味甘、溫。功能寬中下氣、化痰止咳。治食滯、氣嗝、咳嗽、瀉痢。

關心健康:醫生,唔加藥得唔得呀?

  不知你在小時候給餵食魚油時,會選擇橙味還是原味?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並不富庶,但不少家庭都常備一支腥味濃郁的魚肝油,迫小朋友吞服,以防「軟骨病」。直至現在,小學的常識科也必敎授,維他命D有助促進牙齒及骨骼健康。

維他命D與壽命的關係

  然而,這個連小學生也熟悉的維他命D,近十年間令醫學界像著了魔,投放的研究經費以億萬計。這股浪潮始自十多年前,一些觀察研究發現,血液內維他命D的多寡,和人的壽命扯上關係。簡單地說,若一個人被驗出維他命D水平比一般人低,他會因各種原因比其他人「死快D」,尤其會傾向死於心血管病或各類癌症。

  這一觀察非同小可,因為大部份的維他命D都不是從吃而來,乃從「曬」而得。歐美國家的冬季日短夜長,而現代人又常被困辦公室,足不出戶,這一課題怎不令西方醫學界窮追猛打,以求真相?

  就以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為例,一併刊登了兩篇關於維他命D的報告。第一篇文獻收納了73份觀察報告和22份隨機對照研究。觀察報告涉及85萬不同國籍的人(多為歐洲、北美地區),跟進年期由3個月至長達29年之久。結論是維他命D水平最低、包尾三份一的群組,相對於維他命D水平最高、排頭三份一的另一組別,總死亡率會高出35%,而心血管病致死的機會高出35%,死於各類癌病的機會則高出40%。換句話說,驗出體內維他命D水平低,是一種警號。

  但在此要補充,抽血驗維他命D,在其他國家有痛苦的經驗。以澳洲為例,政府花在資助國民驗維他命D的金額,由2000年的100多萬升至2012年的1億4千萬澳元,所花的錢是否物有所值,尚待實證支持。澳洲家庭醫學(Australian Family Physician)有文章詳論驗維他命D的重要資料,免得當地前線醫生盲目跟風,濫差使病人驗血及濫開維他命D丸。

不是從維他命丸而來

  既然維他命D不足已被證實和心臟病、癌病有關係,是一種警號,服用維他命D不就可解決問題了嗎?那有「濫用」維他命D補充藥之理?

  要知道「有關係」不代表有「因果關係」。如前所述,絕大部分的維他命D並非由食物攝取,而是靠人體的皮膚,在日光中的UVB照射下,以膽固醇為原料,自行製造出來,供腸道吸收鈣質,及作其他林林總總之用。

  試想一個體弱多病、行動不便甚至長期臥床的病人,體內的維他命D會是多或少呢?答案當然是少。維他命D處於低水平,可以是身體狀態不佳的指標,是其他如心臟病、中了風或患了癌病之後的後果,而不是因維他命D不足而引起病來。這推論是觀察研究常會「倒果為因」之一例。

  因此,更令人信服的研究,是隨機對照試驗,處方維他命D丸給一組人,另外一個相若的組別則不服藥,或只服安慰劑。上述英國醫學期刊的報告,正綜合了22個試驗,涉及3萬多人的隨機對照試驗。結果實驗證明,用不用維他命D作補充劑,對兩組人的死亡率沒有分別。

  如此看來,維他命D水平低固然是不好,但解決的辦法不是去藥房,買來一樽樽的維他命丸;而是改變生活習慣,多接觸陽光,好自行製造多點維他命D!

何謂足夠的陽光?

  一星期三次,每次30分鐘,讓臉部和前臂被戶外陽光直接照射,便能讓皮膚吸收足夠UVB,製造維他命D。由窗門側射入的陽光,大打了折扣,可是不算數的。在歐美國家,皮膚癌較普遍,人們都視太陽油為防癌必備用品。然而,越是優質的太陽油,越會把有用的紫外線擋得密不透「光」,因此那30分鐘時段是應該不塗太陽油的。若女士怕臉上長雀斑,可戴帽子並以穿短褲或及膝褲取代臉部被太陽直曬。

  以上的提議並非金科玉律,只是大概提議,一般原則是膚色較白的曬短一點時間已足夠,膚色較深的可在日光下逗留多一會。總的來說,就是別長時間在室內坐著不動,應以平常心多作戶外活動,日光猛時(如正午時分)不超過30分鐘便為合宜。

解開心結:在病中善待自己

黃先生今年55歲,三個月前開始間中感到心口不適,走動時有氣喘跡象,甚至有心絞痛出現,經醫生診斷後證實患上冠心病,有兩條心臟血管已經閉塞,需要進行俗稱「通波仔」的心導管手術,之後還要參與心臟復康課程,和定時覆診。黃先生乃一家的經濟支柱,任職的士司機,一向不太注重健康,少做運動,經常暴飲暴食,身形肥胖,也是一名煙民。患病後黃先生極度自責,後悔忽略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身體的損害,以致心情變得沮喪,終日自怨自艾,覺得人生已沒有任何希望。

  很多病人都和黃先生一樣,患病後感到非常自責、內疚和後悔,認為是自己一手造成健康的問題,以致心情低落,甚至出現抑鬱的徵狀,如消極負面的想法,對事物失去興趣,失眠和沒胃口等。其實,終日後悔和自責並不能改變患病的事實,不單無助改善情況,更可能加深病情和影響心情。研究和臨床經驗顯示,悲觀和抑鬱的病人,他們的康復進度往往會較慢,例如手術後會感到較多痛楚,而住院時間也會較長。

  作為病人,最好能夠接納和善待自己,對自己好一點是很重要的。沒有人是故意生病的,在生病前忽略健康是很多人的通病,當中有許多無奈的原因;例如為口奔馳,生活壓力大,因而沒有時間去理會生活的方式是否健康。而且,生病的原因有許多可能性,如遺傳因素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面對現實;既然明白健康並非必然,生病了就更要愛惜和善待自己,盡量尋求醫治和改善方法。改變生活方式之餘,更要注重自己的心情,保持平靜放鬆,留心自責、自我批評的內在聲音,要多對自己說些寬容和愛惜的話,為自己加油!這樣就可以避免過多的負面情緒。

病人可以考慮一些實際的建議:
  1. 每天多說一些為自己加油的話,提醒要疼愛自己,這對身心都是很重要的。
  2. 多做一些令自己開心的事情,善待自己就是要令自己開心快樂,即使有病亦不等於沒可能,一切視乎你的態度和行動而已。
  3. 多與身邊的人接觸,尋求他們的關心和支持,分享自己的情況和感受,切勿孤立收藏自己。社交活動可以帶來很多愉快的經歷,值得注重。
  4. 若然你有宗教信仰,可多尋求上主的護蔭,祈禱交托可以是非常有效的情緒調節途徑。研究顯示,禱告可以改善病人的心情,增加抗逆能力,甚至對病情也有裨益。

  若果你是病人的家屬或照顧者,可多留心病人的內心感受,察覺一下他(她)可有自責內疚的想法,或自慚形穢,自我形象低落等問題。很多時病人因失去健康,正常的工作或活動能力,會容易感到心灰和自卑,很需要身邊的人細心的愛護和鼓勵。你可以考慮用以下的建議來扭轉病者的自卑和自責的心情:

  1. 明確的表明你對他(她)的愛護和關心並不會因他(她)的患病情況而改變,即使有所改變,也只會是更深化而不會減少。
  2. 特別為病者安排一些小小的驚喜,如送贈小禮物,上餐館吃些美味的食物,甚至去短途的旅行等。
  3. 耐心聆聽對方的感受,特別是那些自我埋怨或自卑的想法,繼而引導對方改變這些想法。
  4. 多注意對方的優點和長處,尋找適當的機會多加讚賞和肯定,可增強病者的自我形象和自律。
  5. 鼓勵病者多尋找些愉快的事情來做,累積愉快的經驗,自然會對自己寬容些、接納些,漸漸可改變負面的自我想法。

  健康的自我形象和多善待自己是病患適應中常被忽略的問題,值得病者和家屬多加注意和增強的。

醫病同心: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親愛的Rita:

  歡迎你加入我們老人科醫療團隊的大家庭! 有你成為我們的一份子,大家都非常高興,並期待你和其他成員合作愉快。

  照顧體弱老年的病友,不單單針對他們的身體,更要關顧身心社靈的需要,這正是我們團隊的主要使命。由於長者們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而且往往需要全面的專業評估,所以我們都經常有跨專業的合作,共同商討最切合病人需要的治療方案。醫生是團隊的主要協調人,首先要為病者作出正確的醫學診斷及治療,並在適當時轉介病人到合適的專科醫生或專職醫療人員(如治療師、社會工作者或院牧等)作個人化的診治。護士們會在病房或日間治療單位中為病患者作護理評估、藥物諮詢、臨床觀察,並作為病人及家屬與醫療團隊的聯絡人。物理治療師則經常以不同的物理因子技術、手法及肢體訓練為病人止痛、除痰及協助病人恢復活動能力。

  至於職業治療師,也就是你的專長,在指導病人改善家居環境、精神行為方面等,都發揮了很大的功用,以致病人能漸進地獨立生活。若病人因患病而需要調整飲食時,我們便要轉介營養師為他們處方合適的食譜。另外,很多老年人或患者因腦科或腫瘤等疾病而影響到言語或吞嚥功能時,我們的言語治療團隊會給他們專業的指導。

  相信你也觀察到老年人患病後,有的人因康復進展不理想,未能過著病前的生活方式,或有需要接受一些社會服務(如送餐、家居清潔、外出接送或生活協助等),甚至有財政上或入住院舍的需要,那時候我們的社工便可為他們排難解憂。不少老人家因感到自己可能已走到人生的末段,故此特別珍惜和親友相處的時間;另一方面也會回顧自己過去的日子及思想死後的世界,所以在靈性方面的需求也特別大。院牧也就經常到病房內去探望並為他們禱告,也會和他們分享信仰。

  其實病人的需要不光在病房內,他們出院後可能會因為支援不足而經常要重返醫院作住院治療。院方也可能會介紹合適的病友自助組織予病者,好讓同路人互相扶持,一同面對疾病的挑戰。最後,我們當然也不可忽略病人的親屬,因為他們的積極將會是病者康復的重要因素。而我們對親屬的關心、聆聽及緊密的溝通也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看到這裡,可能你已感到我的角色實在是個不折不扣的協調員。沒錯,這是我多年在老人科醫療團隊中扮演的角色,也是我樂於承擔的。專業隊工協作正是現今醫療團隊需要學習和發揮的,而且透過合作讓我認識到更多不同專業的同事,大家在醫院裡一起配搭,為著病人的全人健康而齊心努力。盼望你日後在團隊中也慢慢體會我所體會的,並且歡迎你提出創新的意見,讓我們的服務能更加精益求精!

Philip
P.S. 勿忘出席逢星期二早上舉行的多專業團隊會診

醫病同心:不少的病人還需要心藥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這句話雖是老生常談,卻又是最真實不過。結婚27年,未曾和老爺奶奶同住過,但一直以來他倆都表現得恩愛,在家人面前極少爭吵,又經常出雙入對,就像是對模範夫妻。不過這只是我們表面的觀察,原來老人家未必越老越看得開,相反卻是越老越執著,甚至把多年都沒有處理的負面情緒如山洪般瀑發出來,甚至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退休前我也是從事安老服務,但主要負責行政,所以對老人家的「心事」也不太懂呢!直至一天,老爺致電求救,才知道奶奶因一小事竟然傷害了他的身體,而老爺因為自然反應也傷了她。那刻才明白原來兩夫婦幾十年來都欠對方一份真正的體諒和包容,欺凌的仍然不懂放過、捱打的最後都要還手。雖然知道清官難審家庭事,但為人媳婦的總也希望能幫上忙,所以往後一年我就成為了他們的中間人,幫助他們的同時,自己也得著不少。

  由於對社區資源有點認識,最初尋求了社工和社康護士的幫助,但奶奶的固執又豈能被三言兩語所說服。幸好她沒有拒絕看精神科醫生,出事後第二個月便和她去了私家醫生所轉介的公立醫院見精神科醫生。醫生開了一些情緒藥物給她,以為她會「乖乖」服藥,但原來整整一個月,所有的藥都原封不動;問她為何不服藥,她說藥物太多副作用,所以不吃。聽後心裡一沈,不斷盤算還有甚麼出路?精神科醫生建議和奶奶去見駐院院牧,雖然對院牧服務沒有認識,但心想一試又有何妨。

  沒想過就這樣奶奶和院牧展開了漫長的對話之旅。最初和院牧見面,我也有在場,但很快奶奶已經不用我陪伴了。後來知道奶奶對院牧真的絕對信任,甚至把自己多年的鬱結和內心世界都一一剖白。她還告訴我,能夠把多年的苦澀都吐出來,實在感到很釋放。從前的她原來也只是裝作堅強,表面上常常欺負老爺,但其實心裡有很多苦,更常常獨個兒在哭。聽罷心裡不禁酸起來,更是慚愧;因為相處這麼多年,我和丈夫也真的不夠細心,不知道老人家原來有這麼沈重的包袱,兒子們都成了家,孫兒都長大了,以為他們都滿足快樂,原來在婚姻關係上有著這麼大的裂縫。

  真的很感激院牧的愛心和專業,既願意花上時間和耐性,聆聽老人家的心事,並且鼓勵奶奶學習放下和復合,而院牧所給予的支持和建議實在是湊效了。一年後,奶奶終於願意正式回家,和老爺再一起居住和生活。縱然他倆的關係仍然時好時壞,但已有很大的進步。我和丈夫也知道需要繼續關心,維繫他們的關係,從而培養更多愛和包容。

  院牧的幫助實在可貴,一張謝咭也不足表達謝意。我相信醫院裡的病人除了藥物,不少的還需要心藥。

兩扇心窗:靜待飄香成幽香

  六月榴槤飄香,那麼,秋末初冬又是甚麼飄香?因我家鄰近油麻地生果批發市場(俗稱果欄),所以知道那季節是橘子飄香。

  處身人煙稠密、空氣污濁的都市,橘子的香氣飄進腦際,除去身處稠密都市的繁囂,香氣傳來,彷彿處身大自然,令人心靈得到洗滌,感到平靜。眾所週知,若要嗅到橘子的香氣,必須近距離把它送到鼻子前,稍微用力一嗅,才會嗅到,不然,就要把橘子皮剝開。但若要橘香飄溢,除非用上精製提煉的橘子香薰油,否則就要同時間把大量的橘子皮剝開。

  每年十至十二月,是橘子成熟之時。走近果欄,總見三五成群的長者圍坐一起,看似在做甚麼手作似的,原來他們正在剝橘子皮。見他們邊說笑、邊剝皮,純熟的把刀子在橘子皮上界了數下,果皮離肉卻不黏肉,不但果肉完整,果皮也像朵四瓣小花,展現人前。不知情的人,看著果皮離肉後的一刻,總會面露目瞪口呆的神情,為的是他們接著的動作都是一樣的,就是把我們視為應該留下的果肉丟到不清潔的果箱內,卻把慣常會丟棄的果皮,珍而重之的放在袋中。知情的人,當然知道那是因為這看似無用的果皮,不但蘊含更豐富的營養及藥用價值,若能經過好好的加護,假以時日,更是價值不菲。

  那麼,要如何加護、照顧多久才能把本來無價值的果皮變成無價之寶?原來,剝下來的果皮,先要曬乾,串成「花環」,掛在通風乾爽的地方,直至乾透,然後放在罐中收藏,保存最少三年才可食用。就是因為等候食用的時間很長,所以,這些果皮都稱為陳皮。對陳皮有認識的都知道,果皮愈陳,味道愈清香,藥效也愈好,在烹調食物時加上少許,不但散發清香,更可感其療效。

  我也收過親友送來的小袋陳皮,拿起來輕得幾乎沒有重量,相比兩者的色澤,還是新鮮橘子皮的顏色吸引得多。但當打開袋子,幽香撲鼻,那香氣卻又勝過新鮮的不知多少倍。親友提醒我,別少看這些橘子皮,它們已經「十歲大」了,十年前都被視為「垃圾」,但因盛產於秋天,在秋高氣爽的天氣幫忙下,很快就被大自然風乾,只要人們欣賞、珍之、重之,小心照顧,好好保存,就可搖身一變,成為有價值、具藥效的食物。這小袋陳皮,真是物輕情重。

  如今冬季已到,不但日短夜長,天氣漸寒,萬物也像是歸於沈寂,冬眠的小動物也不出沒了。走向果欄,當然再嗅不到橘子的香氣,但當天被加護了的橘子皮,卻已在愛護者的罐子裡「冬眠」,靜待那一天的來臨,散發幽香,回饋「主人」對它的悉心照顧,發揮它因被照顧而產生的食用及藥用功效。

兩扇心窗:心願晚節可留香

  榴槤散發的味道,濃厚激情,愛好者自然沉醉其中,吃得津津有味,厭惡者則捏鼻而逃,恨不得它立刻消失,到底這種味道是香是臭,見仁見智。陳皮散發的幽香,卻含蓄內斂,歷久不衰,且普遍為人所受落,甚少被拒。若把兩者比喻為生命氣質,我情願是後者。有此選擇,只因我對聖經裡一位傳道者的臨終之言特別鍾情,冀盼自己像他一樣,生命能散發基督馨香之氣,即或走到人生最後一刻,仍不變質。

  「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那美好的仗我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今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聖經.提摩太後書4:6-8)

  多年以來的醫院服侍,本已教我看透人生無常的真相,人的身體與心靈的確十分脆弱,一旦危疾臨到,不分你我是誰,無可倖免。如今更令人感到弔詭的,是一方面人均壽命愈來愈長,但危疾病發的年紀卻愈來愈年輕,所以何時是「時候到了」,無人能知。有的想多活一天卻不可,有的想少活一天也不能。以往曾陪伴病友一起走過艱難的日子,若遇上久病纏身,痛楚難耐的時候,真的容易使人感到無奈沮喪,甚至萌發放棄之想,輕生之念。所以要把關心傳開,讓醫院有愛,才能幫助病友在逆境中活好當下,守護生命、尊重生命到最後一刻。

  生命不僅需要守護,還要儆醒,因為身體固然脆弱,人性更是軟弱。出道二十多年,見過有些前輩的經歷,有的借鏡,有的借鑑;也嚐過與知己朋輩的同行,彼此守望,一起跌踫;還勸過一些後輩,要趁早回轉歸正,立己立人。過去日子,從別人與自己身上,看見「成就」,當然感恩,同時也看見「閃失」,感慨唏噓。所以,我渴慕他朝一日,能有這生命的總結。近年,多聽了「入伍」、「登陸」之類的辭彙。因我和一些同齡朋輩也是今年「入伍」,所以俏皮的給自己和好友開玩笑說,未知我們可否安全「登陸」,以及過渡「頭柒」、「初捌」、「歸玖」與「上百」……。

  雖然今天未是時候蓋棺定論,也未敢說自己已做得到,卻喜歡把這段聖經銘記於心,提醒自己。記得一次與同窗結伴遊杭州西湖,看見湖畔有一幅石作,上面刻了「晚節留香」四個字,甚是喜歡,隨即拍下,成為我的智能電話及電郵帳戶裡的個人頭像。但願有一天當自己走到人生的終點,用得上這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