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就知道自己不是那種滿懷大志,要向著「我的志願」訂立目標並努力衝刺的孩子。其實我的本性是喜歡用小聰明,甚至帶點懶惰和取巧。中四的時候選了理科,一來感覺會有較多出路,二來是要背誦的資料較少,所以後來中六選了數學班,也是想避開繁重難讀的生物科。按我的性格,醫科這個要求高、考試多、工時長的工種,又怎會是我的選擇呢?
那為甚麼最後卻又當上了醫生?原來信仰在我的生命成長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中三升中四那年暑假,我在一個福音營中信主,漸漸經歷神的愛和改造,尤其到中七那一年,對信仰的追求更是認真和用心。主耶穌讓我看到自己的問題,祂不喜悅我那種追求短期好處和缺乏愛心的人生態度。我渴望能從事以生命服侍生命的職業,因而萌生了做醫生的想法。但入讀醫科又談何容易,更沒有信心自己能在高級程度會考取得讀醫的分數。不過,我知道自己可以做的就是付上努力,因為好的成績絕不會從取巧而來;更重要的是祈禱,因為我深信若讀醫是神的心意,祂定必成全;若未能入讀,也不用感到失敗,因為祂會帶領我走更合適的路。最終我順利入了醫科,高興和感恩之餘,更知道神要我在醫生這崗位上見證和榮耀祂。
在讀醫的過程中,神預備了很多天使教導我如何去作一個基督徒醫生,在大學裡也有很多機會參與細胞小組及福音工作,當中認識了一班好友,自2000年到現在,仍是生活上和屬靈上的好兄弟,彼此同行互勵。
畢業後需要選擇一個專科行醫,我的選擇是內科。這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科目,但似乎已不再是醫科生所熱衷的了。內科要讀的資料相對上較難且多,而隨著人口老化,在公立醫院的內科醫生工作量只會有增無減,加上內科醫生在私營市場一般叫價能力較低,升遷機會也較其他專科的少及時間慢,並必須留院當值,而且工作量一定多,此外還要面對每年冬天流感高峰期病人數量驟升的挑戰。這些現實的考慮往往令很多對內科有興趣的醫科生到找工作時感到卻步。我當時並非沒有掙扎,甚至入讀了內科仍會質疑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但內心同時聽到神藉聖靈的提醒,叫我不斷反問自己當醫生不就是要去服侍有需要的病人嗎?若我也認定內科的需要這麼大,還需要掙扎嗎?我更體會讀內科正好訓練我要撇棄練精學懶的本性。在過程中,我發現用心學習其實也是充滿趣味和滿足的。
忙碌的行醫生涯很容易消磨人的愛心和意志,醫生也很容易把病人看為一堆堆的醫學問題,忘記了人乃有神的形象,每個生命都是寶貴的。感恩信仰不斷幫助自己突破軟弱,因為人的意志和道德有時也很難持久,唯有靠著主耶穌的愛,讓我好像從樹幹得著養份一樣,能堅守起初的愛心和服侍的使命。盼望神使用我,讓病人在被醫治的過程中同樣能經歷神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