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分享:從惑到不惑

四十稱為「不惑之年」,出自孔子在《論語》的為政篇,是他對人生的一點總結和展望。意思是人到四十,無論學問、做人或閱歷,都已有了一定的基礎和經驗。不惑,是自信能秉持個人的理念,堅定意志,掌握前路,不再受外在客觀因素所影響。而無獨有偶,根據聖經記載,有關四十這個數字,也經常象徵上帝子民在不同階段的開始或結束,藴含上帝慈愛的帶領,同樣具有標誌性的意義。

四十而惑?

        前年,我為自己即將要踏進不惑之年,準備了一份別開生面的生日禮物:安排一個悠閒假期,一面在泰國享受陽光海灘、投入我至愛的潛水活動;一面利用彼邦多元而廉價的醫療設施,來個全面又徹底的身體檢查,作為之前勤勞工作的獎勵,亦為往後的新階段加油。滿以為一切節目正按著我的劇本進行,但直到醫生向我講解報告內容那一刻,我才發現自己所編排的,原來只是人生大劇本中的小過場……

終身受用的搖籃

        我出生自一個基督教家庭,父母和先輩都是信徒,我這一輩已是第五代。爸爸是教會的事務幹事,媽媽任職護士,我和父母以及兩位姐姐,從小就住在教會的宿舍中,每個週末和主日,一家五口總會參與教會的崇拜和不同的聚會;而在復活節或聖誕節等大節期,我們例必扶老攜幼出席慶祝活動,可見教會和我的家庭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或許大家會想,這樣規行矩步的過每一天,我一定感到沈悶透頂,甚至心存反叛,幻想出走去呼吸自由的空氣。然而,事實剛好相反,教會是一個培育我成長的重要平台,沒有它,絕不會成就今天的我。

        教會固然是我信仰的搖籃,讓我獲得聖經知識和靈性栽培,建立了正面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對我影響最深遠的,卻不是單純睿智高深的人生大道理,反而是透過恆常的聚會如團契、詩班和其他活動,塑造我和一群識於微時的友伴,藉著交流互動,砥礪琢磨,學習待人處事的態度,鍛練溝通的技巧,發掘和發揮各人的所長,讓我們建立起細水長流的終身友誼。到我後來踏足社會,才曉得這是個彌足珍貴的寶藏。且別看我能言善道,其實,我比較偏向靜態或個人化的活動,教會生活正好豐富了我的社群發展。

尊重一家之「主」

        至於我的家庭,算是個平凡而又溫馨的小康之家。父母對我們的品格有一定的要求,但絕不嚴厲,願意給予子女充裕的發展空間,似乎我們姐弟仨能夠健康快樂地長大成人,他們已經心滿意足了。更難得的是,一家人每周總會騰出時間,安排機會聚在一起,舉行家庭崇拜。當中除了唱詩歌、讀聖經和輪流禱告,我們也會利用這個溝通平台,傾訴各人面對的難處,若是遇上意見分歧的議題,也會在此討論,甚至以「一人一票」的方式表決,然後每次都以禱告來結束;無論議決的結果如何,最後必須同心合意的支持,因為尊重上帝在我們中間。我想,這是我們一家人至今仍凡事有商有量,能夠一直維繫親密關係的主要原因。

無心插柳演藝路

       我樂於參與不同活動:教會的詩歌班或話劇組,學校的辯論隊、游泳隊,亦有紅十字會一類制服隊伍。憑心而論,對於熱衷的興趣或技能,我一向投入認真,例如因為喜愛語文,注重咬字,會仔細查考生詞生字的正確發音;喜愛游泳,索性考取拯溺和教練牌照!這種學習的堅持執著,也在我後來事業的追求上體現出來。

        話說中六那年,我在一個私人小屋苑任職暑期救生員,泳客稀少,正閒得發慌,有天應同學邀請,下班後結伴去投考電台的播音員訓練班,竟然給通過了好幾篇如繞口令般刁鑽的誦讀材料,獲得取錄,若能達到半年培訓的要求水平,便可獲正式聘任。我想這工作頗具挑戰性,是個值得一試的機會,但是爸爸認為我還年輕,應該先完成學業。我們把事情放在家庭崇拜中討論,雖然我是家中老幺,但意見和權利都是平等的,同樣得到接納和尊重,結果一致決定,先考取大學入學試,然後以一年為限,看看工作情況和表現,否則重回校園,完成大學課程。最終我成功進入電台工作,並且幹得有點成績,得到爸爸的認同。

「證書控」背後的我

        演藝圈中有不少人謔稱我為「證書王」,不管這是褒是貶,我承認自己確實有點「證書控」,自中學時期開始,已在課餘學習拯溺和急救,繼而是潛水、獨木舟並各種教練牌照,隨後工餘又陸續考取不同類別的資格,如聾人手語或幼兒護理等技能證書,這已經變成一種習慣,只要時間許可,我總是堅持進修。最近一次是修畢了一個關於Digital Marketing的BBA課程。

        我主張終身學習,與時並進,原先的想法是要為工作增值,涉獵不同的範疇,將有助演活不同的角色;若見多識廣,擔任主持時會更出色自信,表現更揮灑自如。況且在演藝圈待久了,慢慢明白努力不一定得到認同,苦幹亦非必然成功。專業技能和證書,就好比一張張的保險單,讓生活更有保障。與其天天寄望未知的前路,倒不如腳踏實地,未雨綢繆,建構明天。這種心態,正是真我個性的反映。

人在江湖、漸行漸遠

        從播音開始,繼而在幕前演出,不過幾年工夫,我在演藝圈算是穩步發展。由於藝員的作息時間不穩定,入行初期便與家人分開,遷出獨居。對於一向自信自律的我,起居生活尚能處理得有條不紊,可是拍攝屬於團隊工作,個人生活必須作出遷就和配合,而顛三倒四的工作日程,完全打亂了我多年來在教會養成的習慣。既然別無選擇,家人也十分記掛,我唯有向自己承諾,一定會把握機會,盡量每抽空出席崇拜,並保持讀經禱告的習慣。結果立志由得我,行出來由不得我:當排山倒海的工作接踵而來,我的生活優次序便慢慢變得越來越被動,有時只能偶爾在住處附近出席崇拜,虛應一下故事。

        在香港工作的那段日子,因著家人不時的叮嚀提醒,我的屬靈生命尚算強差人意。回看過去十年北上國內發展的歲月,就只能慨嘆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但無論人走得多遠,內心彷彿仍被一根無形的絲線牽引著,我意識到信徒置身名利場,實在很容易變成出走的迷羊,因為大部分時間,只顧低著頭、追逐腳前那一方青草地,不自覺地隨著大夥兒遊走,忽略了牧者的帶領。但是多年建立的信仰,就是這根絲線:每逢面對光怪陸離的價值觀,層出不窮的爭名奪利手法,並紛紛擾擾的人事關係,我自會牢牢抓著這根線,在風雨飄搖的日子,終究能堅守原則,無愧於家庭和教會的期望。

        大是大非,我總算是守住了,但灰色的誘惑多的是,陷在其中,久而不聞其臭,我沒有眾人皆醉而獨醒的能耐,充其量默默退到一邊。原本以為海闊天空任鳥飛,誰想到江湖竟是個無邊際的囚籠,漸行漸遠,超越的不單單是地域界限,心靈若被擄掠,失卻內裡的平安,何止是身不由己,其實已是心不由己了。

四十疑惑!

        ……「你的腦部缺少了一條主要供血的血管,應該是一種遺傳病,回港後,必須盡快找專科跟進。」聽完泰國醫生這幾句話,我的悠閒之旅就此落幕。一向以身體健康為傲,而報告實在太過反高潮,我嘗試上網了解,誰知道資料讓人越發沈重!

        回港後,經過專科醫生分析磁力共振檢查結果,確診是一種腦血管遺傳病,由基因問題引起,無法預防或根治,目前發現有一條動脈已經萎縮消失,而依賴這條血管供氧的部分,可能亦會失去功能。這個病一般發病年齡是五到四十歲,發病的情況和後果會因人而異,有可能是導致中風、半身癱瘓或甚至死亡。醫生建議在腦部插入導管,注入顯影劑仔細觀察以確定病情。

        原先已是越知道得多,越加深恐懼,而最令我困惑的,是四十歲是發病年齡的上限!聽到要做個高風險的侵入性導管檢查,情緒立刻跌至谷底,腦海浮現的盡是負面的念頭:導管會刺穿血管嗎?會引致中風、癱瘓、半身不遂或是立即死亡嗎?在等待檢查那段時期,我有想過立下遺囑,甚至想過輕生。那次是在潛水中途,突然驚覺前面黑漆漆一片,真想一直潛下去,一了百了,幸好只是剎那間的念頭。

一個覺醒的契機

       疾病的可怕不一定讓人痛不欲生,而是把人逼瘋,喪失平安和理性。受不了卡在崩潰邊緣的忐忑不安,我在手術前兩天致電媽媽傾訴,面對至親,我再也按捺不住那份澎湃的焦躁憂慮,像個孩子般放聲大哭。說也奇怪,媽媽的回應是非一般的冷靜,她用嚴肅而肯定的語氣對我說:「你不能用99%的信心去信靠上帝,99.9%也不行;要信,就用100%的信心來完全信靠。你在教會多年,相信日子不是白過的!」媽媽這一席話,無疑是當頭棒喝,雖然情緒稍微平復了,但一時間仍是似懂非懂,太多的疑慮教人難以釋懷。

        隨即跟大姐聯絡上,當我分享到要運用手上的專業技能,考慮作其他方面的發展,以分散國內工作的壓力和風險……,話猶未了,大姐已直截了當的提出挑戰:「你已經掌控了自己的人生四十年,你認為很理想、很滿意嗎?可有想過把你的主權交出來,讓上帝管理你往後的人生?」果然是大姐,一語中的,不愧是最了解我的人!當下語塞,經歷這段心路歷程,才認識原來事事計劃周詳的我,能掌控的竟然如此有限,遇事只會驚惶失措、疑惑不安。謙卑禱告後,認真仔細地檢視過去我自主的人生,實在不外如是。如夢初醒,決定重新立志,讓上帝主宰往後的每天。

安靜放手、代替尋求

        最終我能坦然面對手術,檢查後,感恩沒有出現甚麼即時狀況,既然一切結果都已在上帝手中,我決定放開懷抱,展開與病共存的新生活。首先是希望延續我的「證書控」,不過,這次不是為自己,而是修讀神學課程,預備將來為上帝所用。

        但如何尋求和確定上帝給我的召命?有牧者給我適切的提醒:恢復教會生活,保持讀經禱告與上帝溝通的習慣,安靜才能聽到主的答案,放手自會看到祂的帶領。為了好好休息和思考,我安排一次北美之旅,往多倫多和芝加哥一趟,探望兩個牧者家庭,他們都是我從少認識的良師益友。想不到藉著這個旅程,讓我確認將來的事奉方向,後來順利考入芝加哥一家神學院,現在開始了一年級的網上課程,是關於文化研究和宣教神學的,非常享受學習的內容和過程!

總結

        回望過去一段從疑惑到不惑的日子,常會想起爸爸提及的一個禱告:當日媽媽懷了我,他就在她腹部按手,求神祝福這個孩子,並願意把他奉獻,好服侍所屬世代的人。整整四十年了!或者在牧羊人眼中,出走的迷羊不過是進入更廣闊的羊圈,經歷磨練,一切仍在祂視線之內、掌握之中,祂的慈繩愛索始終從未離開過。

沒有經歷過考驗的信仰,不會知道這信仰是否經得起考驗;沒有永恆價值的目標,又是否值得用生命去堅持?怎麼樣的信仰,必然會造就怎麼樣的人生,在迎來生命下半場的這一刻──我再不再疑惑,只有感恩!

院牧心箋

W姊妹:

        妳好嗎?因疫情影響,想到妳不單面對身體軟弱的困擾,更要面對疫情所帶來的不安,願主賜妳十分的平安!

        回想初次在病房探望妳,妳感到雀躍!妳被安排在隔離病房,感到孤單、苦悶,很想有人傾訴。妳跟我分享,因著手術後的感染,需要再接受四次手術,妳感到苦不堪言!我真的佩服妳的耐力,忍受這些痛苦。可是痛苦過後,妳還要面對另一種徬徨,就是日後可能無法行路。雖然考慮到行動不便令你可能無法自我照顧,妳仍堅持獨居家中,因你對老人院實在很抗拒。這令人感到擔憂;我想這也是妳女兒的擔憂。女兒在妳心中一定佔了很重要的地位,因為妳每天都期待她的出現。當我提起她時,妳常感到落寞,原來她因工作及進修,未能經常來訪;但每次來訪,她都帶備不少妳喜愛的食物,但相信最令妳快慰的不是這些,而是看見女兒,每次妳見過她之後,我察覺到妳的心情是明顯的開朗。

        雖然妳在困苦中,但仍能惦記著受苦和有需要的人。妳在轉院前認識了一些有特別需要的院友,常記掛著她們,致電問候她們,甚至為他們找來合胃口的食物。妳亦很重情義,對於一位有心靈需要的舊同事,即使在病床上,妳也寫信鼓勵安慰她,相信她收到妳的信,必然增添信心及盼望。我欣賞妳在患難中仍關心別人的愛心,我也曾問及妳的愛心是受誰的影響?原來是源於小時候家人的經歷。當年家人經營的農場面對困難,妳看見教會義不容辭的幫助,令你們能度過難關,令妳動容。這個深刻的經歷,塑造了今天的妳。今天妳雖在病患中,卻常想到別人的需要,我真為妳感恩,然而更重要的轉變就是妳因著這次病患,回到神的身邊。

        妳曾經決志信主,後來因工作時間長,沒上教會而遠離神。經歷此次患病,我看見妳誠心的回轉。妳說因為以往有困難解決不到才想起神、沒事就忘記祂而感到內疚;現在認真覺得自己要改變,不想有事才尋找神,希望與祂建立關係。讓我更感受到妳愛主的決心,那次妳坐言起行,主動問我索取每天的靈修資料,我不期然想起一本簡潔易讀的靈修書籍,一直希望送給合適的人,相信正好是神為妳預備的。當妳收到此書後,妳不但認真閱讀,當我再次探訪妳時,妳亦主動詢問我有關內容。加上妳每天隨心地在網上聽的詩歌,亦奇妙地與每天靈修內容不謀而合,令妳感到神向妳表達的心意。感恩妳與神的關係再次建立起來,願妳繼續愛神,並以愛去關心有需要的人!

       「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25:40)

葉院牧

從心出發:「已退而未休」的醫生工作

        我現職醫管局婦產科醫生,這是我第二次在這兒分享,上次是分享我在2003年SARS期間照顧受感染產婦的經歷。巧合地,在17年後的新型冠病毒肺炎疫情中寫下我即將完成全職醫生的心聲,不過今次我不再是dirty team的成員了!

        醫管局在五年前推出「特別退休重聘計劃」,讓年屆退休的醫護人員可以再受聘為全職合約員工直至65歲,而我是第一批獲重聘全職工作至65歲的「退休」醫護人員,今年更是這份合約的最後一年了!正式退休前的數年,很多人詢問我會否選擇私人執業?我也反過來向我的前輩討教:為甚麼私家執業的同行沒有退休的問題?他們會在甚麼時候退下來呢?我過往的觀念是:人在完成神給予的工作後和身體敗壞前應該停下來,好好享受神的創造和世間的生活。

        與公營體制比較,私人執業的醫病關係可以建立得更好和更深入,不過這關係要在我退休後短短的十年或更少的時間內就要結束,那種分離的傷痛我已嚐過!當我通知一些認識超過十年的病人即將退休的消息時,雖然他們會送上祝賀,我也感到他們有點失落,我只可以安慰他們,我的團隊會繼續像我一樣用心去照顧他們,不過那種分離的傷感仍在!我對自己說,這感受一次已經超越我所能承受,我不會讓它再出現第二次了!

        另外,在禱告中神清楚指出我的位分是服侍公營醫院的病人。在得知新的退休重聘政策後,我知道是神應允了我的禱告!

        重聘的第一種改變是不需再負責行政工作,只需注重臨床服務;「死缐」這個重擔已靜悄悄地在我的雙肩上卸下了,奇蹟地數年煩擾我的皮膚病不藥而癒!我才明白壓力是患病的元兇,可惜我的接班人也「繼承」了我有的壓力皮膚病,我只能忠告他盡量健康地管理壓力,免得它帶來身體傷害!

       第二種改變是離開我所服務的母院——瑪嘉烈醫院。我由實習至出任部門主管,整整36年也在這裡。重聘的第一天到屯門醫院報到時的感覺也很特別,好像回到36年前人生踏入職場的情景!離開我的安舒區也是其中一個心願,讓我重新體驗人事、行事的方式,也讓我的接班人可以在沒有我的影子下開展他的新工作和抱負。我還爭取前往不同醫院幫忙,第一年我的足跡從市區至郊區,這兩三年我則在九龍西和新界西兩個聯網服務。

        另外,我可以專注於我的專長——微創手術和不育科。退休前我負責的其中一個項目是推動婦科微創手術普及化。由於我出現於不同醫院,自然成為一位「推動大使」,協助不同團隊發展微創手術,間接令病人受惠於這些手術帶來的好處:微創、微痛和短時間復原!同時我亦可以發展日間非麻醉的子宮內窺鏡手術,這也算是在「已退而未休」之年的一個新里程!

        近年我不時與年輕醫生合作,指導他們如何優化手術,他們的年紀與我的大女兒相若,甚至碰到我女兒的數位中學同學。在家中教導時,我的女兒總抱怨我太長氣,在解説途中總會離我而去!不過這群年青醫生反而不嫌棄我這位前輩的長氣,願意虛心學習。大部分時間他們在我監督下受訓,這也磨練我的耐性去接受他們的經驗不足,體諒他們的膽怯和壓力,透過鼓勵、幫助和循循善誘幫助他們成長!

        除了知識和技術的傳授,關心和探索病人的內心世界也是年輕醫生要學習的重要一課。現代的教導以知識為主,循規蹈矩地跟著指引行,機械式説明得失,盡量令病人明白及幫助他們作出選擇便可。在臨床指導上,我盡力令年輕醫生明白病人內心的恐懼和疑惑,也講解「全人醫治」的理念,希望在繁忙的工作中令他們理解如何作為一位懂得醫「人」的醫生!

        回首過去幾年,我沒有作轟烈的事蹟,卻非常享受箇中的工作!踏出我的安舒區去體驗新環境、發揮我的專長、無壓力地去教導新一代、推展新的服務和種植「全人醫治」的種子於我所遇上的年靑一群!

        雖然我即將放下全職醫生的身分,不過我希望神可以繼續開拓我的職涯之路,令我繼續去體會和享受神給我的位分!

體現心情:人生艱苦,怎樣好?

人生不免遇上艱苦的時候──

疫症出現
突然病患
遭遇意外
工作壓力
社會轉變
家庭破碎
……

第二次世界大戰,可說是近代其中一段艱苦的時候。

在美國軍隊中,卻有一位與別不同的人,因著其信念,帶來不一樣。

他的名字叫戴斯蒙·T·杜斯(Desmond T. Doss),是美國陸軍軍醫。

因著信仰,他堅持不帶槍、不殺人;

卻成為隊中軍醫,在戰事中英勇地拯救了75位傷兵。

每當拯救了一位傷兵,他就呼求:「上主,請讓我多救一人!」(Lord, help me to get one more!)

他的行動,不但拯救了不少生命,更贏得大家的欣賞,鼓舞了軍隊的士氣。

在艱苦中,我們或許會感到
灰心
沮喪
失望
無助
……

如果,我們能夠持有一些正向的信念,也許有助我們面對艱苦的時候。
你有這樣的信念或信仰嗎?

----------------------------

參考電影:鋼鋸嶺 (Hacksaw Ridge)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B%BC%E9%90%B5%E8%8B%B1%E9%9B%84

關心健康:中醫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方法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屬於中醫所講的「疫癘」,預防疫症古人早就認識到要「未病先防」「正氣存內」的道理。

        《內經》說:「肺為五臟六腑之華蓋。」認為肺對其他臟腑有覆蓋保護的作用,而五臟六腑、經絡之氣的盛衰,都與肺有密切關係。所以我們要好好保養肺臟。

        参考古人防疫經驗,現時預防新冠肺炎有以下方法:

        1. 持之以恆,做適量運動。

        2. 作息定時,避免熬夜及過勞。

        3. 保持心境平和。

        4. 保持大小便暢通。

        5. 注意飲食衛生及均衡,以少肉多菜為主。避免進食冰凍、煎炸、燥熱、辛辣、肥膩及生冷等食物,禁煙酒。每天用鹽水漱口及喉3-4次,並多

    次飲用暖水,以滋潤喉嚨。

        6. 注意個人衛生,要勤洗手,避免與人握手。盡量避免直接接觸公用設施。戴口罩,不要用手觸摸眼鼻口面,不要與附近的人同時摘掉口罩。

   咳嗽或噴嚏時要用紙巾掩住口鼻,如廁後要洗手,不要隨地吐痰。不要共用私人物品和共用飲品,吃飯時使用公筷。家居物品要定期清潔消

   毒。

        7. 注意環境衛生,定期注清水入排水口。如廁後蓋上廁板才沖廁。室內要開窗保持空氣流通,溫度最好調節在攝氏25度左右,濕度在55%左/p>

   右。

        8. 小心穿衣保暖,避免外邪入侵。

        9. 為確診或疑似患者設立隔離病房,阻止疾病傳播。

       10. 避免人多聚集,不要密切接觸,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約5米)。

        以下介紹幾種中醫壯肺方法:

        1. 拍打肺經
            用空拳拍打肺經循行路綫,由中府穴向下至少商穴方向拍打,每邊手拍打十下為一次,左右各五次。有疏通肺經,增强呼吸系統的抵抗力。

   (圖1)

   圖1﹕肺經

        2. 按摩穴位
            按合谷、足三里、風池穴位,各揉按三十下。有疏通經絡、健脾鎮痛、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圖2-4)

圖2﹕合谷穴 圖3﹕足三里 圖4﹕風池穴

 

        3. 刮痧
            用刮痧板刮拭皮膚。刮痧上背部兩旁脊肌(拍打或拔罐也可以),可疏通經絡,排走體內濕氣毒素,並促進血液循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圖5)

  圖5﹕刮痧

 

        4. 呼吸操
            呼吸操要站立放鬆做。用鼻子吸氣,吸氣時下腹凸出,忍住10秒鐘以上;呼氣時像吹口哨那樣用嘴慢慢

   將氣呼出去,下腹凹入。建議每天早、晚各鍛鍊5-10分鐘。可增強肺功能。

        5. 主動咳嗽
            每日早晚做主動咳嗽的動作。可以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廢物,減少肺部受感染的機會。

        6. 香薰療法
            採用辛溫香燥的中藥,如:檀香、藿香、蒼朮等。有芳香開竅、辟穢化濁和消毒殺蟲的功效。常用方法

   有焚香薰煙及佩帶香囊。研究發現香囊能刺激鼻黏膜上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提高,從而

   提高人體免疫力,起到預防傳染病的作用。但有過敏性體質、哮喘、皮膚過敏人士及孕婦等不宜。

        7. 湯水預防
            一般來說,飲食、二便、睡眠均正常,抵抗力較強人士,不需服藥預防。

            若有以下情況,可參考以下防疫湯,但患有基礎病或症情複雜者,可先請教中醫師診治。

            一. 平素易感冒,怕風,易汗,面色蒼白,大便稀爛。
            湯方:淮山蓮子芡實赤小豆扁豆瘦肉湯

            二. 平素易咽喉不適,口乾作咳,常覺有熱內困,易疲倦,大便易結。
            湯方:雪耳無花果南杏百合紅蘿蔔瘦肉湯

            總括而言,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和接觸被飛沫沾染的表面進行傳播。所以預防新冠肺炎主要有三方面:
            1. 避免密切接觸,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約1.5米)
             2. 勤洗手
             3. 戴口罩

如能做到以上這三㸃,被感染的機會就很少。

如有任何不適,請立刻求醫。

解開心結:建立愛護自己的心理質素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香港人可說是疲於奔命,沒有一刻輕鬆下來。公立醫院接收確診或初步確診病人的數目幾乎到頂,港人生活大受影響,連外出運動或用膳也擔心會受到感染,學生提早放暑假,部分人士也要留在家中工作。

        有專家指出,人類現正面對一個新方向—如果病毒繼續蔓延,人類的生活都會重新改寫,換言之我們會轉到一個新常態:人與人之間減少接觸,並要時刻防備病毒的來臨。

        這段期間,究竟我們處於怎樣的心理狀態呢?研究指出,我們很可能處於一種戰鬥狀態,亦即是打或逃(fight or flight)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我們常作好最壞的打算,隨時肌肉繃緊、心跳加速,為準備戰鬥或逃跑作最快的預備。如果情況繼續變差,有些人會進入一個僵硬的狀態,變得木然及無反應(freeze)。

        我有不少病人,在面對疫症及其他社會事件的衝擊時,他們的情緒變差,病情反覆,更有些承受工作或家庭上的壓力,無論夫妻關係、親子關係都大受衝擊。另外,由於減少外出,一家人經常困在家中,如果彼此間的溝通欠佳,更容易令家庭成員產生更大的壓力。有一些照顧者,更因為不能探望病人或院舍中的長者,感到無奈、擔心及憤慨,陷在一個越演越烈的情緒陷阱當中。

        本港最近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新冠肺炎、社會事件及經濟下滑的情況,均打擊市民的心理健康,平均每五個人就有一人有中等程度以上的焦慮或抑鬱,而且每三個人就有一人表示不快樂。這是前所未見的情況,也是全球人類面對的巨大挑戰—在這時間,我們應當怎樣準備自己,好讓我們能繼續走下去?

       在臨床經驗中,我仍然見到一部分病人展現意想不到的心理復原力 (resilience),可以綜合為以下幾點:

作好最壞準備,但仍抱有希望
        有些人雖然經常作好最壞準備,但內心仍然抱有希望,期盼事情仍有轉好的一天。在這心態下,內心仍然存有足夠的盼望。

常常感恩
        有些朋友甚至病人,雖然經常聽到他們有壞事發生,但仍然常常感恩,數算每天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好事情。這幫助他們在逆境之下,仍然保持內心的滿足感。

保持笑容、幽默感
        常常保持笑容或幽默感的人,他們活得比較快樂。儘管被環境影響,產生許多負面情緒,他們仍然能夠停一停、想一想、呼吸一下,在逆境面前想想仍能歡笑的原因,反映他們具備產生正面情緒的能力。

放過別人,幫助別人
        在當下的情景,許多人都變得冷漠自私、只顧自己,但這沒有令他們快樂。如果能放過別人,甚至主動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反而會變得更快樂。我們都會聽過在逆境中仍然有人會互相幫助,帶來一點溫暖。

慈心待己
        有些人在逆境之下,對自己會更加批判、苛刻,陷入抑鬱之中。我們需要幫助自己、明白自己、體諒自己的處境。在困難時刻,放開對自己的不恰當要求,如實地面對自己的遭遇,嘗試自我照顧。

靜觀世事
        靜觀就是對每事、每物都如實觀察,不帶太多的批判。能夠保持冷靜及客觀,對於逆境中的自處很重要。不妨嘗試每日花三五分鐘,靜觀自己的內心感覺及想法。

不忘學習,從困難中找其他方法
        在新常態中,許多過往的方法都不再適用,我們要學習適應新的方法,運用新的生存法則,例如使用網絡吸收資訊,並與人進行網上溝通,千萬不要故步自封、封閉自己。

信靠主
       你可能會覺得沒有方法去解決目前的困難,感到無助甚至無望。面對不能改變的事實,我們可以保持信靠的心,相信主會拯救我們。

        回應之前提及的調查,當中亦發現有些人在創傷事件後得到成長,他們能建立個人的靈性,看到個人的長處,以及與人建立更深的關係。這些創傷後有成長的人,他們的抑鬱及焦慮程度較低,快樂指數亦較高。

        當發生重大事故及經歷時,大部分人都不能逃避。除了留意生活及經濟的影響外,大家更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學習以不同的方法關顧自己、協助他人,才能在經歷創傷之後,體驗寶貴的成長。

        最後與大家分享一個慈心待己的練習:先留意呼吸,留意自己的身體,容許自己打開內心。跟自己說:「這是一個困難的時刻,我要更加愛護自己,希望自己充滿愛心,希望自己平靜,接受自己,充滿快樂,為自己仍然生存、仍然有呼吸而感恩。」繼續停留在呼吸中幾分鐘,感受自己身體的感覺及內心的情緒和想法。

        「我們行善不可喪志,因為若不灰心,到了適當的時候就有收成。」(加拉太書6:9,和修版)

病友心語:同行──最美的祝福

        2018年12月底,我因為胃出血入院,沒想到是胃潰瘍,進行胃鏡檢查時更發現癌細胞,很快便確診為末期胃癌,並且已擴散到卵巢及腹腔。

        其後,我在私家醫院開始五輪進取式化療,每次吊藥60小時,再轉到公立醫院加入醫學研究計劃,期間作了卵巢切除手術、三次腹腔化療、長達八小時的全胃及膽切除手術,以及四次補底化療,感恩於2019年12月25日完成治療,而且癌細胞不見了。這種歷程,癌病患者聽了可不陌生,一般人聽罷則會感到可怕。朋友問我﹕「凱恩,你是如何走過的?」這問題,是我作心理輔導時常問受助者的。有趣的是,這次角色倒轉了,我想到是──同行。

主.同行
       確診後,一位牧者送上詩篇91篇給我。我看的是英文版(NLT):"For HE will rescue you from...deadly disease."(神救我離開致命的疾病,詩91:3),我每天清早都會頌讀宣告。在我每次注射化療藥物時,必讀另一節經文:「信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若喝了甚麼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馬可福音16:17-18)我接受了12次化療,一次也沒有嘔過,只在後期出現較嚴重的腹瀉,是神的應許保護;在我擔憂時,神提醒我:「我的心哪!你要仍歸安樂,因為耶和華用厚恩待你。」(詩篇116:7)神適時給我很多應許,讓我可以捉緊來度過每個艱難的時刻。我亦定期會向弟兄姊妹發送病況消息,不單自己教會,還有海外的肢體,有二百多人在禱告中記念我。神應允了我們的禱告,禱告的力量叫我在軟弱中剛強。

天使.同行
        在詩篇91篇,神應許無論我往那裡,祂也差派天使保護我。我有三位姊妹是資深護士,她們在我接受診治的醫院工作,是最貼身的照顧和顧問。媽媽和奶奶是湯水和食物的供應天使,爸爸和老爺則是「食物速遞員」。我的主診醫生和醫療團隊是仁心仁術的守護天使。住院期間,有院牧作我的心靈天使,家人不在時,他們是最大的心靈支援。還有最重要,時刻守護在我身旁的丈夫。加上四方八面的代禱天使;感謝神,總有天使在我身旁。

病友.同行
        院牧的聯繫讓我也有朋輩守望天使。這個小故事是關於我和一位相隔10個樓層的胃癌病友Jennifer,院牧把我們連繫起來,我們吊著藥水,雖不能離開病房,但透過手機,我們「隔空」同行了一段不容易的化療日子。在醫院中我也認識了一位曾患癌的院牧,更得她邀請到電台節目分享,與更多病友在大氣電波中同行。

        一年多的癌病路,走過死蔭幽谷,神曾應許:「我必不致死,仍要存活,並要傳揚耶和華的作為。」(詩篇118:17)因為有主同行,生命得著最美的祝福,甚願這祝福得以延續到更多人身上。

醫護心語:愛在疫情蔓延時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勢洶洶,感恩醫院管理層具先見眼光,預先制定一系列防護措施,例如:專人派發口罩給所有進入醫院的人士、加強醫院宣傳。及至疫情轉趨嚴峻時,立即限制探訪時間及人數等等,以確保員工、病人及家屬的安全。然而,這些防護措施對院內病人及家屬或多或少做成不便,猶幸得到他們的諒解,不滿投訴也只是零星個案。

        疫情肆虐,在產科部門,平日容許丈夫陪產迎接嬰兒誕生這重要時刻也得取消,只得產婦們單打獨鬥面對臨盆一刻,幸好產房同事十分用心鼔勵這些母親,她們大大聲的為產婦加油打氣,遠在育嬰室也聽到呢!有時經過產後室,從產婦和同事們朋友式的對話,可見她們已建立了良好關係。

        至於育嬰室,平日鬧烘烘的走廊,也變得寧靜,連父母親一起抱初生嬰兒的「親子時光」也要取消。在這安靜的時候,育嬰室同事更能專心、貼心照顧及解決母親母乳餵哺等等問題,加強母親照顧嬰兒的信心。曾經有一位母親,因為面對餵哺母乳、照顧嬰兒等問題,引致情緒低落;經過同事一段時間電話跟進及鼓勵,使母親重拾信心!

        就在這崩緊的氛圍中,竟然陸續收到產婦們的心意咭!這些心意咭比平日來得珍貴及感動,其中一封心意咭起首一句:「多謝多謝多謝多謝多謝多謝多謝多謝好多謝!」即時換來育嬰室一片笑聲,帶給我們無比鼔勵,充滿正能量。原來愛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想起早前情人節在網上平台流行的一句說話:「N95能夠阻擋飛沬、細菌及病毒,卻阻隔不了我對你的愛!」又想起聖經記載説:「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來10:24)原來我們用心的工作、真心的關懷、對病者的愛護,病人和家屬是會體會得到的;而他們將那份感激之情,化作文字回應,雖則片言隻字,卻帶給我們無比的鼓勵,再疲累的身軀,猶如注入一鼓清泉,霎時抖擻精神,重新得力投入工作!

        最後一提,對於全港醫護,特別是在公立醫院Dirty team工作的醫護人員,致以千萬敬意,對你們無私的、專業的工作,衷心說聲:「多謝多謝多謝多謝多謝多謝多謝多謝好多謝!」

兩扇心窗:新常態下的疫境思維

         過去半年我們經歷彷彿完不了的疫情,很多常規的事情都暫停了。誰會想到一個病毒就可以改變世界,以前的不可能全部變為可能,以前的可能全部變為不可能。以往人際關係講求和諧共融,今日頒令要保持社交距離;以往匪徒戴口罩去打劫搶錢,今日我們帶錢去搶購口罩;以往凡事追求做足100分,現在確診個案持續出現,0宗才是最高目標。

        有人說疫魔作祟,我們可倚仗的不是權力、財力,而是免疫力,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方為上策。但事實上人靠自己的話,甚麼都不能把握,疫情叫我們在工作上的計劃要暫停,等候它的過去才能繼續。衝擊過後,我相信生活一旦改換成新,就難回復舊觀。畢竟人總要向前看,調適改變,人若過於偏執,容易患上情緒病,與其埋怨,不如感恩,接受現實。生命無常,面對突如其來的災禍打擊,人如何確信神的掌管、預備和看顧?

        聖經人物約瑟際遇坎坷,年幼時被兄長出賣,離鄉別井,做人奴隸,辛辛苦苦做到管家高位,又被女主人陷害無辜入獄。許多人遇到同樣的事會心生不忿,埋怨神為何容許這事發生,繼而自暴自棄。但約瑟由始至終堅守本分,做他應做的事,所以聖經說:他無論做甚麼,神都幫助他。(創世記39:2-5, 21-23)他在牢獄中表現出色,替酒政解夢,怎知對方出獄後卻把他忘記得一乾二淨。

        對約瑟來說,他無端被賣,無辜入獄,又無情地被人過橋抽板,如此坎坷的經歷是他無法理解的。身處逆境,人往往看不見整幅圖畫,或圖畫背後的真相。原來這些經歷對約瑟是有幫助的,若非如此,他後來也當不成異地的宰相,不單拯救國家,甚至救活了整個以色列民族。

        兩年後,約瑟為法老王解夢,王喜悅約瑟和他充滿智慧的建議,派他負責埃及全地的事。約瑟作奴隸的時候或在監牢裡,已曉得倚靠神作工,這次他也倚靠神開始他重要的任務。他巡視埃及全國,在各個城市中下令興建大型倉庫以儲存穀物。不久,同樣受到荒旱影響的鄰國人民聽聞埃及有穀物出售,紛紛來到埃及,請求約瑟把穀物賣給他們,約瑟的哥哥也在其中。

        且看約瑟與兄弟相認的一番說話: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而憂傷,對自己生氣,因為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性命。(創世記45:5,和修版)約瑟重新詮釋自己的生命,過去由於人為錯失而加在他身上的種種痛苦,如今都變成從神而來的祝福。他清楚知道不是自己的兄弟把他弄成這樣,而是神一路帶領,一直預備、保守及賜福。約瑟沒有把負面經歷看為壞事,或莫大的遺憾,反而慢慢轉化,領悟到它們原來都是恩典。

        一個人的人生縱然坎坷,但只要他站立得穩,仍可以一無所懼。怎樣的人生路,不由人選擇,我們可以怨天尤人,消極放棄;亦可以緊緊抓著神,安然度過一切危難。逆境中,學習靠神作出合適的改變,努力活出美好的見證,要知道神對人的生命自有安排,困難中仍有神的眷顧。

兩扇心窗:新常態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已超過半年。在疫情下,為了減少互相傳染,很多生活習慣被迫改變了,新的生活常態逐漸形成,例如在家工作、在公眾地方戴上口罩、與人保持社交距離等等……

        根據維基百科的闡釋,新常態(New Normal)一詞源自商業與經濟範疇,曾經用來形容金融海嘯以及全球經濟大衰退後的經濟狀態。經濟上的新常態可以是波浪式的急劇改變,也可以是螺旋式的演變;二者的結果都是一樣,新的經濟模式取代了舊的。那麼,生活上的新常態又如何?當衝擊過去,生活狀況會改換成新的抑或回復舊觀?

        面對嚴峻的疫情,我們都無奈地作出生活上各種的協調。在群體接觸方面,以往大班朋友、整個家族的聚會,現在可免則免;不論大學以致中、小學改為網上授課;購物也透過網上進行,減少外出。對我而言,在疫情初期,最難接受減少社交的接觸;平日喜歡與朋友樂聚聊天的我,一下子天天足不出戶,像與世隔絕似的,日子變得漫長難捱。然而三兩個月過去,當我掌握了如何重新分配作息時間,如何透過電子媒介與家人朋友聯繫,發掘居家的各樣活動,如手作、追劇、炮製美食等等,現在竟然相當享受留家的悠閒。

        要改變舊有的習慣其實不容易,尤其這種改變並非來自自身的需要,而是外來的壞因素逼使人作出妥協。不過,與其懷著抗拒的心態,不斷回顧以往的美好,感懷不平,怨天尤人,不如面對現實,接受改變,重新適應,或會在新常態中發掘另類的趣味。

        炎炎夏日汗流浹背,外出要戴上口罩確是苦事。然而,想到小小一片口罩卻能保障自己,保護家人,雖是苦差卻饒有意義。別以為戴個口罩是平常容易的改變,看美國的疫情久未減退,其中一點正是不少外國人不願犧牲個人的舒適與自由,抗拒約束,拒絕口罩。如此看來,一樣的衝擊與威脅,基於個人的觀點與選擇不同,未必會出現一樣的新常態。

        除了經濟和疫病,人生也會遇上突然其來的打擊。Kitty在乳癌手術後,手部時常出現水腫,可是她從不埋怨,還多做運動紓緩情況。她視水腫是生活的新常態,願意接受身體的限制,更努力改善不適。阿儀的髖關節受損,但因為要接受癌症治療,未能進行髖關節手術,暫時她要用兩支手杖幫助步行。關節痛楚、行動不便是她的新常態,她雖然每天要吃止痛藥減輕痛楚,但依然平安喜樂;之前宗教聚會限制放寬後的崇拜,她每次都面帶笑容,撐著手杖一拐一拐的來參與。身體的限制沒有叫她放棄,反而積極作出協調,期盼有天手術後會有改善。芬芬經歷切除卵巢手術後,因為荷爾蒙的影響而經常失眠。她看了不同的醫生,希望能回復以往一覺安睡的日子,但一年以來毫無改善。她的不甘心和偏執,更讓她患上情緒病。

        世事變幻莫測,誰也不能避免轉變。聖經提醒我們:「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2:10)願大家面對生命的無常之時,依然確信神的掌管與預備,能懷信心存盼望,探索生命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