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心窗:樹蔭下

  自小就喜歡樹木,從住處門前的木瓜樹,河邊的柳樹,街道上很多不知名的樹,到公園裡常見的樹木,每棵都有不同的形態,望著一棵樹,從它的形態、生長情況、顏色、功能…… 都帶來很多思想的空間,無論是根、莖、葉、枝、果,都發揮了蔭護和供應的功能,還有在樹蔭下發生的人生故事。

  小時候,課本和電視節目中的一幅圖像仍深記在心。炎夏的黃昏、老樹蔭下坐著年老的伯伯,一手拿扇子在搧風,一手梳理著長長的鬍子,圍著伴坐的是一群小孩子。黃毛小子你一句、我一句,問這、問那,有時中斷對答,有時靜靜的聽、不發一言,為要聽聽老伯伯說他的人生,他的經歷,更有令小孩想也想不到的驚人事。老伯伯說不完,小孩子聽不厭。這景像實在令人嚮往,老的把人生故事傳給年青人,他們謙虛的聽著老伯伯的人生故事,認識世界、學習做人。

  一代一代的黃毛小子長大了,都也成了老伯伯,但可以成蔭的樹木卻日漸少了,可以圍坐樹蔭下的機會也漸被舒適的冷氣間和忙碌的生活取代了,樹蔭下的故事,仍可以繼續嗎?

  天氣回暖,盛放後的紅棉花,一天天的掉下。我拾了一朶到茶樓,給朋友的小兒子看,沒想到紅花一現,鄰桌那位不相識的老伯伯就告訴小孫兒,這紅花來自紅棉樹,紅棉樹每年先開花後長葉,紅棉可用作涼茶材料…紅棉樹身大而直,但木質疏鬆,不可用作木材…。老伯伯娓娓道來,小孫子留神的聽,茶樓中上演了一幕樹蔭下的故事。

  一天,約了牧師午餐,本來相聚閒談,卻因我正面對人生重大抉擇而轉了話題,牧師說了他的故事,分享了他的人生體會,我這「黃毛小子」,時而插咀問個究竟,時而留心的聽,雖然牧師年紀不大,卻讓我感受到樹蔭下聽故事的情景再次出現。

  又有一次,探訪一位行動不便而留在家中的老婆婆,談到她過去的生活,才知老婆婆一生所做的就是揍大兩代的兒孫,兒孫長大成人,服務社會了,老婆婆因健康不佳而退下來,但仍是那麼樂觀積極的說,有一天過一天。簡單的人生故事,卻隱藏著一個重要的人生道理,又一個樹蔭下的故事,但發生在家中。

  一位教會的老姊妹,每次相遇,她都摸著我那曾因病禿了而後長回頭髮的頭。先是為我感恩,然後就從自己三歲開始一直說到自己今天八十多歲的人生經歷,最後總說:感謝主!或許你會覺得她很「長氣」,或許你會猜想,聽眾已經可背誦她所說的,但樹蔭下的老伯伯不也是重複又重複的嗎?但每次的重複都可能讓聽者有的新體會,最少,這位老姊妹,每次說她的人生故事,仍是充滿活潑和關心。

打開心窗:紅棉綠葉

  春寒已遠,初夏的和風吹落開透了的紅棉,看著白絮如雪紛揚,綠葉還枝,往日的情懷浮心上來,即興寫了一首詩。

    不捨紅棉又白哉 

    只是春風已杳來 

    喜見枝頭新綠現 

    蔭我驕陽樹下呆

  我愛紅棉是由於童年的經驗。那年代,新界還是一片郊原,樹木都長得高大茂密。孩子的身軀輕盈,膽子卻大,高大的樹三兩下就能攀到頂,甚至還能從樹過樹,好像猴子一般。今日無拘與大膽的個性,該是從樹上練來的。

  那些年,和小同學們甚麼樹都敢爬,就是不敢爬木棉樹,因為木棉的樹幹筆直,而且有刺,所以沒有人敢挑戰它。聽人說這樹能長很高,只要附近有樹,它必會比其他的樹長得更高,所以又叫英雄樹。少年時崇拜英雄,從始對木棉就佩服起來。

  除了這原因,更因為當年教會的花園有一株高大的木棉,樹下有一個水泥造的石圈圍著作保護,我們都喜歡在那裡閒坐聊天。這株木棉就蔭護了我們的成長,我們心中的秘密和朋友間的私語,它也知道最多。

  木棉對季節的變化十分敏感,春夏秋冬都有不同形態。夏天時綠葉茂密,冬天卻是一樹枯枝。但到了春天,滿樹就掛遍紅花,然後白絮隨風飛舞,枝頭又再長新綠。春秋寒暑,木棉都是盡顯顏色。它的多姿多變,無聲無息地感染我,也教育我,讓我知道生命有規律和變化。

  去年的冬天,太太從別處撿來一株細葉榕,樹根被截了不少,但葉還綠。我們把它栽上花盆,看看能否救活。怎料它反而落葉,沒多久一樹都是枯枝。心想:這樹還是救不了!但懂得種樹的朋友卻說:榕樹的生命力很強,待到春天這樹就會再生。我們半信半疑,卻盼可以看見生命的奇蹟。

  前幾天太太告訴我,在枯樹最頂的枝頭發現了新綠,幼幼的,像一粒芝麻。我馬上去看,找了好一會才發現這芝麻似的新綠。它在樹頂上豎起了生命的旌旗。

打開心窗:人生的製作

相信很多人在兒時都有玩過砌積木的玩意,這絕對是一個考驗智力和耐性的遊戲。有些人會很重視製成後的結果,但我卻享受製作時的過程。或許,在中途會遇上一些困難。

「到底那一塊才是正確的?」
「究竟圖紙上所寫的是怎麼樣的呢?」
「怎麼來來回回也找不合適的啊!」

砌積木是一個漫長而且要花上心思的歷程,有時甚至會令人感到懊惱,在茫無頭緒的時候,選擇繼續堅持或是放棄,又是一個考驗。

在人生中,其實經常也會出現不同的機會,讓我們作出選擇,例如進入了一家精品店,在林林總總的積木裡,選購最喜歡的一款。當把它帶回家,卻不能肯定是否有把握能夠完成,但卻一定渴望看見製成品的誕生,所以必定會滿懷希望地開始。

將這小小的玩意兒套用於我們的人生上,我們會發現:

為了追求更快的得到成果,我們會容易忙亂。甚至會只憑自己的小聰明,不願按照程序一步一步而行。只是有不久之後,便會發現錯了位置,不但無法繼續下去,還得要推倒再來。

  即使按部就班而行,但漫長的過程中,因為常常會遇上不明白的地方,困難也會一次又一次的出現,挫敗感、信心不足就會取代了耐性。

  砌積木,能夠完成當然重要,但砌的過程卻更有價值,並且應該好好享受。因為箇中是操練耐性、思考、變通、堅持的好功課,能夠欣賞當中的樂趣,也就能把握成功之道。

  我們有人生積木嗎?這積木就是我們人生的目標。如果有的話,是否也正在經歷當中的難處,不知如何是好而因此猶豫不決,甚至想放棄!其實放棄很容易,但真實的人生不是模型積木和拼圖,可以隨意擱置、轉送或丟棄。

  每個人的人生,都必須作出很多個不同的選擇和決定,我們要立志,並且定下目標,然後朝著這個方向而努力。我們不能沒有方向、動力和意志。因為沒有方向、動力和意志,人生就像一盒沒有完成的積木,只是散亂的木塊。

  砌積木雖然是玩意,但卻有生命的智慧,也能鍛煉我們的耐性和毅力。如果我們發現自己連砌積木的智慧和耐性都缺乏,也許應該想想,怎樣砌人生的「積木」!

  萬事起頭難,中途更會辛苦,但艱難卻必會有所收穫。由今天開始,打開我們的人生籃圖,提起勇氣,堅持信念,開始「砌」吧!

打開心窗:感冒

  感冒本來是小病,即使是強壯的人,偶然也會染上。但自從發現禽鳥的流感可以傳人之後,感冒這個小病,成了大麻煩。春節將臨的年廿九,因為在內地供港的雞隻中驗出有H7N9禽流感,導致過年也沒有活雞供應。在這些日子,真是打過噴嚏也令人驚怕,自己擔心。

  雖然禽流感似乎嚇人,其實亦不必過份擔心。因為禽流感的個案其實很少,人傳人的可能性甚低。謹慎當然是需要的,但沒必要太過緊張,況且感冒難以完全避免,如果太過緊張,心理的壓力和關係的張力太大,倒過來反而會使免疫力降低,因而易病難好,就更不化算了。

  感冒這病,如今可說是得到充份重視,個別的人甚至過份緊張。無論如何,如果感冒能夠提醒我們注意健康,保養身體,卻是壞事得了好結果。其實,除了身體會患感冒之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會患感冒的。因為關係和我們的身體一樣,也是有機體,需要時常給它照顧,供應養份,提升免疫力,才能健康強壯。

  夫妻、兄弟姊妹、朋友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必然「健康」的。爭執、賭氣、冷戰就是感冒。一旦有了感冒,彼此避免接觸是自然的反應,頭痛發燒(煩惱與憤怒)往往隨之發生。但在正常的情況下(關係的基礎穩固),「感冒」在三幾天之後就會好的。但如果長期不退消(煩惱與憤怒不能止息),就要詳細檢查,用心治療,否則一場感冒可以有「致命」(終止關係)的結果。

  無論是身體的或是關係的感冒,其實都是小病,夫妻、兄弟姊妹、朋友之間,爭執、賭氣都是平常事,若是偶然發生,又能夠快速退消,就不必擔心。但若常常感冒,而且一病難好,就反映「健康」(關係)出現了問題,必需好好調理鍛煉。

  身體的健康需要營養、運動、休息;關係的健康其實也是一樣。如果我們的心靈營養不良,除了生活瑣事、娛樂八卦、飲食消閒之外,就沒有別的關心。這樣的心靈,因為沒有角度和深度,對人對事都不能「扣」得緊緊的,即使是夫妻、兄弟姊妹、朋友之間的關係也只會是表面的。彼此之間,若不是疏離,就是容易爭執。

  醫生和藥物不能使我們身體健康,娛樂八卦、飲食消閒對心靈的提升和人際關係的幫助也不大。若是多看書、多關心別人真實的需要、多留意社會、多思考、多點談論有意義的話題;開發生命的深度、闊度、力度,不但能令生活與工作更加良好,就是人際關係亦可以進步。因為談的話題可以更多、更深入,而且即使爭執起來,也有更多的「招式」和拆解方法。

  感冒難以完全避免,健康卻可以鍛煉;身體如是,人際關係亦如是。但兩者都要由自己開始。

打開心窗:誰對誰錯?!

  嗚!嗚!嗚!面前急速而過的便裝警車,令我心頭一震,腦海裡浮現了數個景象:火災?交通意外?凶殺?雖然不知發生了甚麼事,但不同方向的行人開始朝著同一方向走。走不多幾步,二十分鐘前才經過的十字路口已經被警察用膠帶攔著,人走不進去,車也不能駛入,但視線越過人群卻清晰看到兩輛車因相撞後停留在行人路上的景象。

  路人的聲音此起彼落,有因為當時在場,為倖免於難而抹一把汗;有為聽到相撞的隆然巨響而驚魂未定;有為受傷者感難過…因為一位婆婆是這宗交通意外的受傷者。消息慢慢傳開,途人個個嘩然,並開始道出這位置是交通黑點,不知多少次這類撞車事件,看來這又是嚴重的一次了。

  是的,這是一個交通黑點,因為八個月前我也在這裡與另一汽車相撞,不幸是車頭盡毀,幸運是我們沒人受傷,就是對方的司機也沒事。

  回想當日情景,兩車一撞,連忙看看身邊的女兒有否受傷。驚魂稍定,就自然反應要下車去責怪那撞我車的司機。沒想到他已經走到我車旁,第一句話是:有沒有受傷呀?當時,我心裡泛起一陣愧疚感。為甚麼只看到自己的遭遇,沒看到別人的需要!連一句關心的話都沒有,就只是想著怪責和追究。難道自己沒錯嗎?很快我們都安定下來,向警察述說事發的過程,再環顧四週的環境,心裡浮出了兩個問題:我有錯嗎?我有否為了自己利益而忘記了自己可能有錯的地方?

  到底誰對誰錯?!警察說雙方都對,雙方都錯,誰都不用負責,因此警方不會追究。雙方都「對」,因為大家都沒違反交通規則,也沒超速;雙方都「錯」,因為十字路口前雖然沒有停車讓路的標誌,也沒有交通燈指揮行車的先後,但駕駛者應該留心、彼此相讓。

  是的,我們要守交通規則、要守課堂規則、要守遊戲規則、要守社會規則。但我們可有留意到規則的有限?如果當日我們在十字路前再慢一點,不以為自己有優先權就加油,那怕對方沒留意,也不會有相撞的情況。今天,如果兩車的司機任何一方能禮讓,慘劇就不會發生了 。

  下筆至此,想起沙士十週年一位康復者的分享,她說當日醫生為她作靜脈注射,但一針又一針都刺錯位置,最後,醫生更擲下針筒發脾氣走了。她當時心裡又氣憤、又難過。但不久之後,醫生回來向她道歉,表示自己有很大的壓力。因為他冒著被傳染的危險留守沙士病房,甚至不敢讓家人知道。那一刻,她感受到原來這位醫生是如此願意為病人付出。於是她回應了一個微笑,說:醫生,再來吧!你一定成功的。結果,醫生再試,一針就找到靜脈了。

  誰對誰錯?!或許我們都錯,或許我們都對。如果我們不讓,如果我們相讓。

打開心窗:長者十誡

  過了60,雖然身體壯健,心境活潑,但無論如何都是步入中老年了。偶爾在地鐵上會遇上有禮的年輕人讓座,他們的善意告訴我,你是長者了。收到朋友傳來《長者十誠》,不知算是勸戒還是互勉,但覺得有些意思,就和大家分享,也加點自己的體會。

一、不要再替成年子女操心,才不會增加煩惱。

  • 孩子年幼,照顧他們是責任。當他們成年了,無論他們是否能夠照顧自己,我們的責任都已經完了,為他們操心不但無用,更是無益。甚至會使兒女反過來要操心我們。

二、不要將成年子女當成未成年來「監護」,免得他們埋怨。

  • 把任何人的智慧、心智、能力低估,都會使對方反感,甚至忿怒。即使是兄弟、夫妻、兒女,都是一樣,只是兒女會礙著關係忍在心中而已。識趣的,任由他們吧!這不是不關心,而是尊重。

三、不要事事都「非知道不可」,要尊重成年子女的隱私權和自主權。

  • 懂得尊重,少加追問,反而會使兒女願意更多講述自己的事情。追問得來的消息,多半都是修飾過才告訴你的。

四、不要以兒孫為生活重心,要開創自己生活的天地,才不致常常望門興嘆。

  • 弄孫為樂,偶一為之就好了,若是成了生活的重心,就成了責任或是習慣,這對長者無益,甚至可能害了孫兒的發展。

五、不要逢人訴苦,寧可畫畫、運動、唱歌、寫作以昇華情緒。

  • 找人訴苦並非不可以,但不可常常如此,否則朋友和兒女都會怕了你。要多些留意自己的說話,是令人開心的多,還是令人煩心的多?

六、不要事事抱怨、批評,要多欣賞和感謝別人為你所付出的。

  • 生活永遠是半杯水,不會滿足的。但看這半杯水是半滿還是半空?卻決定我們是抱怨還是感恩。

七、不要因孫兒與兒女或媳婿衝突,這樣只會造成惡性循環,甚至會害了孫兒。

  • 可以關心孫兒,但不可以和他們的父母衝突。因為衝突無助問題解決,反而加多問題。如果你的方法和見解是對的,也要取得信任才可能實行。

八、不要因病痛常常叫苦,有病能治就治,領了藥就要服藥,治不好就要忍耐。

  • 聖經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這是任何一位醫生都認同的至理名言。

九、不要疑心太多,要感激願意照顧你的人,免得最後連他也都走開了!

  • 別的不必多想,只要多想自己是老糊塗了,凡事作不得準。任由照顧自己的親人擺布就好了,反正他們比你精明,而且一定不會害你。

十、要培養宗教情操,有堅定的信仰,對未來抱著盼望,用愛心擁抱現在。

  • 人生盡頭,前無去路,難免使人消沉。宗教信仰開展的是對永恆的探索,正確的信仰不逃避、不迷信,卻能給人信心、盼望和愛。

如果以上十點,每一點是十分,我們即使不能得到一百分,也得合格啊!

打開心窗:孩子的無奈

  咪咪是我在中醫診所認識的小女孩,今年才六歲。

  我看中醫是不定期的,覺得身體有不適才上診所。然而每一次,我幾乎每次都會碰見咪咪和她的母親,看來她們該是中醫的常客吧。咪咪身體弱,瘦瘦的,但尚算活潑健談。她手裡總是抱著一隻貓布公仔,她說那是家裡的貓小咪。

  「我最喜歡小咪!」咪咪說「我每天晚上都跟牠睡覺。 」

  「啊!」我笑著回答「小咪和咪咪是好朋友呢!」

  「是的,小咪是我最好的朋友!」咪咪也笑了,露出兩隻門牙。

  「咪咪,你這隻布公仔,多髒呀!」咪咪的母親這時插話「丟了它吧,我給你買一隻新的。 」

  「不要!不要!」咪咪把布公仔緊緊抱在懷裡「小咪不喜歡上街,它就是小咪!」

  中醫一邊讓咪咪伸出舌頭,一邊哄她說:「咪咪回家替布公仔洗個澡,好嗎?」

  「她哪有這空閒?回家還要練琴呢!」咪咪的母親說。

  咪咪一家走後,中醫替我把脈,帶點感慨地說:「咪咪雖沒有甚麼大病,但也很難好起來。 」

  「為甚麼?」我問。中醫平時不多話,既說了,必定有原因。

  「她的父母太緊張了。咪咪除了上學,還有好幾樣課外活動,學琴、補習,每晚不到十一時功課做不完。我平時就跟他們說,是藥三分毒,小孩子多運動,早點睡,比吃藥更好,不必打個噴嚏就看醫生。他們就是不聽。現在的父母啊,也不知是愛孩子,還是苦了孩子?」中醫無奈一笑。

  過了兩個月,我再次在診所碰見咪咪母女。咪咪好像又再瘦了,臉色也不太好。

  「咪咪,好久不見,你好嗎?」我跟咪咪打招呼。但這一次,她跟平時不同,只微弱地叫我一聲姨姨,便低頭玩弄衣服上鈕扣。我才發現她雙手空著。「咦,你的貓咪布公仔呢?」我問。

  咪咪抬起頭看我一眼,然後又回頭看看母親。她的母親低頭看雜誌,咪咪又低下頭去,眼眶裡彷彿有淚水。我覺得氣氛有點不對,就不敢再問。

  「媽媽」咪咪忽然拖著她母親的衣袖「我不吃苦藥。 」

  「這怎麼行?」咪咪的母親仍然低頭看雜誌「不吃藥身體不好呀!」

  咪咪又不作聲了。就這樣,咪咪一直沉默,直到離去。

  到看病的時候,我忍不住心裡的疑問:「醫生,怎麼咪咪的臉色,好像比之前更差呢?」

  「唉!咪咪的健康很難改善的。 」中醫皺眉「她的母親說咪咪老是咳嗽是敏感,就把家裡的貓送到動物協會安樂死了。 」

  「呀!」我吃了一驚「咪咪很愛她的貓呀!」

  「就是嘛!」中醫嘆了口氣「中醫看來,身心是互相影響的。對貓毛的敏感,無論如何比不上壓力與抑鬱啊!」我想起咪咪的眼神,那是不應該出現在孩子眼睛裡的無奈、無力、無助。

打開心窗:杯裡還有咖啡

  喜歡喝咖啡,但要喝好的,如果不是在家裡泡,就必需到咖啡專門店或高級餐廳才能品嚐。這些專門店和高級餐廳為了把咖啡賣得好價錢,那些咖啡杯都令人賞心悅目,甚至愛不惜手。和朋友到咖啡店把杯談心,怎料他看見那些美麗的杯子,變成了把心談杯,要繞一個圈才能返回話題。情景使我想起一個故事。

  幾個舊同學約好到老師家中聚會。老師與他們亦師亦友,而且興趣廣博,他們每次在老師家中聚會都會非常快樂,而且往往有所得益。但由於經濟不景,各人都面對不少煩惱,這次聚會大家都互吐苦水。有的說自己的公司可能要倒閉,感嘆所有付出的都要化為烏有了;有的說自己的投資上損失了一大半,置業計劃要泡湯了;有的說自己被裁員了,如今仍然失業。以前是各自誇耀自己的成績與幸運,如今卻不住訴說自己的不幸和艱辛。

  老師是一個通明的人,聽著這些在社會上闖蕩的學生們訴苦,一直沒有給任何意見,只是當大家談得差不多了,就說要為他們泡咖啡,又說:「今天我把珍藏的咖啡杯拿出來給你們欣賞。 」於是打開櫃子,裡面有從各地搜羅回來的杯,有銀的、金的、瓷的、水晶的,有屬於古董,也有是現代名家的精品。

  大家拿起這些像藝術品的杯子把玩欣賞,不快的心情都拋開了。沒多久老師就把咖啡泡好,更讓他們各自挑一個喜歡的杯來盛咖啡,大家又繼續的聊下去,但話題還是離不開這些可愛的杯子。過了一會老師忽然有話:「噢 ﹗我忘了告訴你們,這些咖啡是朋友從牙買加帶回來的,是今年最好的咖啡,產量很少,是難得一嚐的。 」這樣一說,大家馬上就把注意放到咖啡裡,輕輕一聞,香味果然很特別;淺淺一嚐,果然真的很香醇,是從未嚐過的美味。

  這時老師柔柔的說:「剛才你們都談論杯子,你們有沒有留意我的杯子?」大家就把目光轉到老師的杯子,只見那是一般家用的杯子,各人馬上悟到這是故弄玄虛。這時老師睿智的看著自己的學生說:「人生的快樂、親情、友誼,就像咖啡;工作、金錢、地位,就像咖啡杯。但無論多名貴的杯,都只是盛載咖啡的器具而已。你們手中的杯雖然名貴,但對於你們真正有價值的是杯裡的咖啡。因為這些杯你們都不可以帶走,只有咖啡才是真正屬於你們的。我的杯子雖然普通,但卻無損咖啡的美味,太注重杯子反而會忽略那屬於你們的咖啡。要知道,無論杯子是如何貴重,它都只是配角,只有咖啡才是主角。」「你們的杯裡還有咖啡嗎 ?」老師帶點幽默的問。

打開心窗:坐在角落的小男孩

  一位稚氣並充滿陽光的小男孩,坐在分組用膳的餐桌一角。若不是這組的大姐姐邀請我在他們那一組共膳,我也沒有發現他。一坐下,就被他喜樂的笑容所吸引。小男孩應該是十二歲了,但身材卻像八、九歲似的,不高、不胖,卻流露安定、自信,滿足。

  這裡是一個兒童中心。這偏遠的地方經濟落後,愛滋病蔓延,毒品充斥,到處都是尋找工作和生活艱苦的少數民族。一位牧師看到這裡不少的父母有病,或是吸毒、或是販毒、或是經濟的問題,而無法照顧子女。就在這裡開設了這個兒童中心,收留有問題家庭的兒童,供吃供住,還供書教學。牧師不是甚麼有學問的人,也不是家財萬貫的富翁。他,只是一位充滿愛心、獻身服事上帝的農民。

  兒童中心資源有限,入住的孩子少少年紀就要學習獨立,稍為年長一點,更要照顧較他們少兩、三歲的同學。由協助下廚,飯後洗碗,到房間的衛生,洗濯衣服,他們都要自行完成,太年幼的就在協助下完成。每餐吃的是簡單的一菜、一湯,但求能飽;穿的是破舊而且不稱身的衣服,但求蔽體;睡的是木板床,但求可以安睡。他們沒電子產品,只有自創的玩具;沒電視教育,只有殘破的書本;入黑了,卻仍昏暗的燈光下完成當日學習的功課。

  這一天,因為我們來了,餐桌上除了慣常的一菜一湯外,還多了兩個菜。孩子們看見都挺開心啊!但謝飯後,他們仍是坐著,沒拿起餐具,當然也沒搶吃的舉動。正在猶豫疑問之際,大姐姐說:「老師,請分菜!」這才知道他們在等我。心想,這天的餸菜多了,他們一定很開心,很想多吃,也就盡量的多分給他們。當見他們盤子上的差不多吃光,就再分菜給他們,但沒想到,他們都說:已經夠了。就是鼓勵要多吃一點,他們仍是婉拒。小男孩一邊吃,一邊看著的,不是桌上的餸菜,而是我這位老師,為要聽聽我在說甚麼,看看要否為我作翻譯。桌上「豐富」的餸菜,似乎沒有動搖他們用餐的規定。吃分配的、吃夠就不要吃。

  小男孩與父母和姐姐分處三地,一年最多可以相聚三次,通電話的機會也不多。當問及他家庭的情況,他訴說的雖然只是家常瑣事,卻流露著一份明白父母艱難的神情。但他與同伴嬉戲時,卻表露了他的童真。他說喜歡生物科,更喜歡解剖的學習。談到將來,他沒想將來要做甚麼,只想要做好現在的事。看著這小男孩的主動,聽著他的自然對答,爭取機會去接觸成年人,等候機會去提供幫助,願意服從和合作。他像在告訴我,現實環境無論是如何艱難,前面也許未知如何,仍要知足,不抱怨的活好每一天。

打開心窗:時光倒流

  時光是順流,還是倒流?生命是向前,還是回歸?

  剛剛過了60歲的生日,在生日會中回顧了60年來的人生片段,也收到不少朋友的祝福、叮嚀與禮物,帶來了不少的感觸與感恩。有些朋友提醒我,過了60人生就要倒數,更有朋友送我一隻「倒時錶」(逆時針方向行的錶),叫我珍惜「餘下的日子」。

  這倒時錶是朋友在以色列帶回來的,錶上有以色列的國徽大衛之星,但不是甚麼名牌,卻是相當特別。我問朋友,以色列人的手錶是倒行的嗎?他說,不是,以色列的時計也是順時針方向的,這錶是一個特別的設計。它的秒針、分針、時針,都是倒行的。因此12點15分,它會指向11點45分, 3點正,它會指向9點正。

  無論是順時針的錶,或是逆時針的錶,都是以12點作起計。順時錶的計算是過了多少時間, 3點就是由12點計起過了3個小時。但倒時錶的計算卻是還剩下多少時間,所以3點它指向的是9點,表示還有9個小時就到12點。因為倒時錶不是直接指出現在時間,所以每次看錶就要用心算一算還剩下多少時間,才能知道當下的時間。

  我喜歡有趣的東西,更喜歡能刺激思考和有意義象徵的東西,而且這錶的款式也合心意,所以就試試戴上。只是一直以來看錶都能直接的知道時間,但倒時錶不會直接顯示現在是幾點幾分,所以每次都要轉一轉腦筋才能知道時間。有些朋友發現我的錶的指針不正常就好奇的問我,我就向他們解釋這錶的特色,但他們聽了之後大都會表示,太麻煩了。

  每次看錶都要計時,真的有點麻煩。但藉著「數算光陰」,卻多了一點對時間的感觸。這錶的背後用英文刻有一段聖經的經文 Repent, for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near (天國近了,你們當悔改)。原來這倒時錶的目的是提醒人要為天國的來臨(或生命的終結)而要回轉。

  這倒時錶使我想到當代大儒牟宗三先生對宗教的一個見解。牟老說:宗是其歸宿,教是其軌道。因此,宗教就是引導人返回歸宿(本源)的軌道。原來宗教所追尋的不是未來的國度,而是回歸本源的出處。按基督教的觀點,人的宗(本源)就是啟示聖經的那一位自有永有的神,衪就是天國之主,也是生命的源頭。因此,人生最重要的追尋,就是回歸神的懷抱,預備天國的來臨。

  時計可以倒行,但時光不會倒流;生命依然向前,往歸宿之處進發。然向前,往歸宿之處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