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心窗:坐在角落的小男孩

  一位稚氣並充滿陽光的小男孩,坐在分組用膳的餐桌一角。若不是這組的大姐姐邀請我在他們那一組共膳,我也沒有發現他。一坐下,就被他喜樂的笑容所吸引。小男孩應該是十二歲了,但身材卻像八、九歲似的,不高、不胖,卻流露安定、自信,滿足。

  這裡是一個兒童中心。這偏遠的地方經濟落後,愛滋病蔓延,毒品充斥,到處都是尋找工作和生活艱苦的少數民族。一位牧師看到這裡不少的父母有病,或是吸毒、或是販毒、或是經濟的問題,而無法照顧子女。就在這裡開設了這個兒童中心,收留有問題家庭的兒童,供吃供住,還供書教學。牧師不是甚麼有學問的人,也不是家財萬貫的富翁。他,只是一位充滿愛心、獻身服事上帝的農民。

  兒童中心資源有限,入住的孩子少少年紀就要學習獨立,稍為年長一點,更要照顧較他們少兩、三歲的同學。由協助下廚,飯後洗碗,到房間的衛生,洗濯衣服,他們都要自行完成,太年幼的就在協助下完成。每餐吃的是簡單的一菜、一湯,但求能飽;穿的是破舊而且不稱身的衣服,但求蔽體;睡的是木板床,但求可以安睡。他們沒電子產品,只有自創的玩具;沒電視教育,只有殘破的書本;入黑了,卻仍昏暗的燈光下完成當日學習的功課。

  這一天,因為我們來了,餐桌上除了慣常的一菜一湯外,還多了兩個菜。孩子們看見都挺開心啊!但謝飯後,他們仍是坐著,沒拿起餐具,當然也沒搶吃的舉動。正在猶豫疑問之際,大姐姐說:「老師,請分菜!」這才知道他們在等我。心想,這天的餸菜多了,他們一定很開心,很想多吃,也就盡量的多分給他們。當見他們盤子上的差不多吃光,就再分菜給他們,但沒想到,他們都說:已經夠了。就是鼓勵要多吃一點,他們仍是婉拒。小男孩一邊吃,一邊看著的,不是桌上的餸菜,而是我這位老師,為要聽聽我在說甚麼,看看要否為我作翻譯。桌上「豐富」的餸菜,似乎沒有動搖他們用餐的規定。吃分配的、吃夠就不要吃。

  小男孩與父母和姐姐分處三地,一年最多可以相聚三次,通電話的機會也不多。當問及他家庭的情況,他訴說的雖然只是家常瑣事,卻流露著一份明白父母艱難的神情。但他與同伴嬉戲時,卻表露了他的童真。他說喜歡生物科,更喜歡解剖的學習。談到將來,他沒想將來要做甚麼,只想要做好現在的事。看著這小男孩的主動,聽著他的自然對答,爭取機會去接觸成年人,等候機會去提供幫助,願意服從和合作。他像在告訴我,現實環境無論是如何艱難,前面也許未知如何,仍要知足,不抱怨的活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