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扇心窗:變老

  有位男性朋友在whatsapp動態上載了一張書本封面的相片,書名是《變老的勇氣》。有趣的題目,可見人人都不大願意變老,所以需要勇氣去面對。原以為女子比較怕老,事實並不然。然而,變老是人生必然的經歷,即使沒有勇氣也無奈需要面對。

  許多年前,父親還只是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有天他放工回家,忿忿不平的踏進家門,口裡不斷喃喃自語:「離譜,真離譜…」我們都圍到他身旁,洗耳恭聽他的牢騷。原來他在街上幫了小朋友一個忙,那位小朋友禮貌地回應:「謝謝伯伯。」父親非常不滿:「那孩子的眼睛出問題,我橫看豎看極其量只可稱得上叔叔,怎可能是伯伯呢!」我們幾姐弟頓時哄堂大笑,心裡一致認為他小題大做。直到自己步入中年,才開始明白父親當天的心態。

  害怕變老,不想看到面上逐漸明顯的皺紋與頭上愈來愈多的白髮,害怕發現肌肉的鬆弛和身體機能的退化。身邊的中年朋友聚會,最熱衷的話題就是養生之道,大家都希望藉運動、食療、美容、裝扮去延後老化。早兩年,網絡熱傳的《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年齡劃分標準》,把44歲以下標示為青年人,45至59歲是中年人,60至74歲稱為年輕老年人。一班40歲左右的朋友們最是興奮,大家彷彿打了一支強心針,暫且放下中年危機的包袱,重拾青春的確信。

  實際上,現代人無論在外貌抑或身體機能都比以前年輕化。不少朋友在身體檢查各項指數上,都顯示身體年齡比實際年齡小;加上追上潮流的打扮,旁人絕不容易從外貌看出現代人的實際年齡。然而,老遲了,但卻改變不了「每天都在變老」的大自然法則。一位女性長者告訴我,她在中年時非常緊張自己的外貌轉變,尤其接受不到烏黑的秀髮逐漸變白,於是每兩個月她就把新長出來的頭髮染黑。隨著年紀增長,她逐漸接受變老的現實,然後立定決心不再染髮,改將一頭銀白色頭髮剪得短短,以「摩登有型」的新形像展現人前。面對老去,與其糾纏於數字和外表的永恆不變,不如坦然面對,憑著一份豁出去的勇氣與信心,讓自己安然豁達地迎接另一個新的階段。

  好喜歡大文豪馬克吐溫的一句話:「有皺紋的地方只表示微笑曾在那兒待過(Wrinkles should merely indicate where smile have been.)。」多麼優美的形容!外表的改變實在是年月經過的痕跡,也是生命經歷種種挑戰後的輝煌成績。聖經也提醒我們:「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詩篇65:11) 年歲的增長就是恩典的標記。想起一位患癌病的中年朋友,她一次又一次自願接受非常艱辛的治療,目的就是想爭取活長一點,好陪伴丈夫與女兒。

  變老,不等於消失、減少與缺乏。相反,生命旅途上累積而來的豐盛與滿足,將賦予我們更大的自信,繼續前行探索,活出美好。變老,不能逆轉,但無需抗拒。

兩扇心窗:旅遊的反思

  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可能是現代人最堪認同的一句話。

  實際上,旅遊已經成為今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大學不僅是一門學科,也是社會上重要的經濟活動;林林總總的旅遊項目,由窮奢極侈至回歸自然,從挑戰難度到休閒自主,地域無遠弗屆,形式亦五花八門,甚至已經有人開發太空旅遊了。但隨著全球旅遊業的高度發展,筆者反而慢慢走向另一種極端:主張行萬里路,不如讀萬卷書!

  今天資訊發達,旅遊的功能性早已被娛樂性超越,足不出戶,何止能知天下事,亦能獲得不同地域或領域的學習經驗,因此若單從滿足享樂的慾望來說,旅遊在某程度上,想是時候來節制一下了。

  購物是旅遊的指定行程,原本無可厚非,只是生活在號稱「購物天堂」的香港,任何日用或各地貨品,自是一應俱全,因此大部分旅程所購來的,其實可有可無,加上香港一般家居狹小,結果紀念品氾濫的情況便相當普遍;曾經認識一對夫婦,丈夫因妻子要求租用迷你倉來安放旅遊珍藏而起爭執!若說旅遊消費是商人設下的陷阱,那麼旅客就好比戀人面對情網般,甘於墮落其中。

  近年網上流行選出甚麼十個或二十個讓旅客失望的景點,仔細一看,上榜的全是一度赫赫有名的熱點,何以往日令人趨之若鷔,今日竟被列入黑名單,令人卻步?歸根究底,問題仍在於旅客:景點不會無緣無故崩壞,文物就算經努力保存五百年,也難敵五十年的人為破壞,過多的旅客比環境因素對景物更能構成威脅。對於世界各地的文化遺產,保持距離就是最佳保護。

  從新聞得知,郵輪旅遊正是方興未艾,日趨普及,但這種方式被指會產生大量碳排放和嚴重浪費資源,不時受到環保人士詬病,並且有人認為,長時間困在船上吃喝玩樂,根本不算是真正旅遊!

  除了豪華郵輪,近年興起的另類生態之旅,反而是筆者最不忍見到的旅遊項目。日前閱讀本年六月出版的《國家地理雜誌》,標題是「野生動物之旅」(Wildlife Tourism),封面圖片是一隻被困的小樹懶,四肢牢牢抓住囚籠的木條,從縫隙間向外張望,目光恐懼而無奈。細看其他小字,竟然是「野生動物之旅背後隱藏的代價:喜愛動物的人士,不經意地讓牠們的磨難火上加油」。本期集合多篇各地的專訪,圖文並茂,深入報導各地野生動物在旅遊業擔任的悲劇角色。大部分在表演或攝影區背後,牠們的本性被任意剝奪、權益被嚴重踐踏等等,而單單是為了給旅客提供娛樂!最震撼的是中間加長的幾頁圖片集,全是旅客上載至社交媒體中,與稀有動物的快樂合照,而翻開內頁,則是鏡頭以外、動物失去自由的黯淡生活照。

  筆者無意在此指控旅遊有罪,但旅遊的種種好處,又何須再贅述?只不過世界若果需要可持續發展,「旅遊」也不能例外。當計劃下一段行程以先,可否多點思考,讓旅遊成為助力,而不是阻力?

兩扇心窗:一次意外

  今年的仲夏黃昏,修讀芝加哥大學雙學位的20歲青年Max Lewis,剛從下城的實習公司下班乘坐輕鐵回家,在車廂內誤中流彈,導致幾乎全身癱瘓,三日後他透過眨眼示意家人,授權醫護拔去維生器死亡,報導指當時附近發生槍擊案,流彈是經過車廂窗口、擊中坐在旁邊Max 的頸部。 Max已經一腳踏進人生勝利組,正在起跑線上整裝待發,瞬間因一次意外而全盤幻滅了。

  人類對「意外」這觀念充滿迷思,對聰明一族尤其是一種嘲弄。意外原本的意思是意料之外,但這只是人們憑主觀意願的詮釋。以死亡的人口比率來看,每天單就使用交通工具而產生的「意外」死亡數字,實在穩定得叫人驚訝!其他如感染一種不治之症、吞嚥時食物誤入氣喉、高空墜物導致傷亡、遠足時被雷電擊中……儘管造成意外的原因千奇百怪,發生的可能性有些更接近匪夷所思,但數字比例絕對不容小覷;相反,另一個讓人們大惑不解的迷思,就是許多機率甚高的「意外」……不少人卻又冥冥中給躲過了!

  禍福無門,世事難料,人生基本上是由高山低谷和柳暗花明所組成。並非每次意外都足以致命,而作為萬物之靈,是否必須等到意外臨到,才安身立命?有人認為談論意外,純粹事後孔明,實質是一種廢話,甚至說是不吉利;但一個人對意外的取態、或是善後的舉措,都應被視為一種啟發,因為當中智慧,往往高下立見。

  想起高中時期,在一個翹首靜待公開試放榜的炎炎夏日,收到一位同學意外被工廠機器齊掌的砸了右手四隻手指的消息,而這天竟然是他上暑期工的最後一天!事發一周後,猶記得是約好兩位同學探望他的前一晚,年少的我,心情極度忐忑,未知見面時該如何措辭安慰。想不到踏入他家門的頃刻,見到的那一幕,才真的是個意外——右手厚厚重重的包著白色紗布,擱在一旁,左手卻緊緊握著一管筆,正安靜專注地練習寫字,渾然不覺有客到訪!意外的主人翁往後不但學業有成,婚姻美滿;後來又持續進修多個神學課程,投身學術研究,更成為牧師,今日雖然已經退休,仍積極回饋社會,培育接班人。我倆識於微時,對他內在的改變尤其衷心佩服:從原本腼腆害羞的個性,慢慢開放自己,樂於與人交往,熱愛生活,最難得的是處處體恤別人;唯一不變是他謙謙君子的風度,還有孜孜不倦學習的精神……

  嚴重如Max的事故著實無法估計,但如何讓有限生命成為一首讚歌,或是碌碌無為的虛度,某程度取決於我們的態度。說到底,生命的價值不在長短,而在意義。

  意外這個議題,原本就衝著人們的認知理性而來,不受控制。從順境轉逆境、從平安到危難,許多時候扭轉的不單是命運和進程,還有思維和方向;衝擊環境和生活的同時,也會衝擊信念和選擇。意外無法預知或參透,值得深思的,是到底它把「我」變成更好的我,還是更壞的我。

兩扇心窗:完美

        某次往外地旅行,用手機拍攝了一大片無邊際的花田美景。可惜當天是陰天,欠缺藍天的襯托,總覺相片中的景物欠了活力,有點失色。回程在巴士上,再看相片,愈看愈不忿,於是在網路嘗試尋找一個可以改圖的流動應用程式(app)。最後,找到一個專改相片背景的程式,簡單易用,效果相當不錯 — 之前灰濛濛的天色一下子都變成亮麗的藍天。除了藍天,還可以加入像絮絮輕紗,或如團團棉花等不同形態的白雲,甚至加上彩虹,或換成夕陽西下的背景,非常有趣。一幀又一幀的修改相片,心情異常興奮;直到整批相片被修好,心中泛起一陣能改變世界的滿足感與優越感。

        回到香港,與家人分享旅途見聞時,重看這批相片。七色花田在藍天白雲襯托下,的確倍添艷麗;然而,一份陌生的感覺卻頓然而生。眼底下的相片是當天的情景嗎?那天被眼前壯闊繽紛的花田吸引,不自禁地拿出手機想把良晨美景記錄下來的一刻感動,怎麼這時卻變得猶豫了?科技的進步讓旁人看不出相片曾經被「加工」,可是,自己的內心卻清楚知道這些是偽裝的相片;為求滿足自己,追求完美,竟然隱瞞真實,自欺欺人,真是幼稚!其實,四季更迭,各有美態,晴天陰天都有獨特景致。與其刻意營造晴朗景觀,倒不如開放胸懷,享受當下的存在,欣賞當刻的情境。

        讀過網上花邊新聞,一位內地網路紅人,由於長相甜美、五官精緻,獲得近千萬網民的點讚,更被封為「女神」。某次在網路直播時,一時忘記開啟美肌功能的濾鏡,令真面目意外曝光── 一直以來的粉嫩尖削少女臉,頓時變成粗糙飽滿的鄰家大嬸臉。網民看到她的真面目後,都大吃一驚,直呼被騙。電腦科技近年突飛猛進,不少美圖應用程式唾手可得,因此網絡上造假的情況屢見不鮮。記得幾年前,我與一班已步入中年的中學同學聚舊,某同學利用手機中的美圖攝影程式為眾人拍合照,相片中一張張圓滑無瑕疵的臉龐,讓一眾彷彿回到少年十五二十時。然而,大家心知肚明這只是個搞氣氛的小工具,誰也不會把這些相片珍而藏之。

        參觀過好幾次攝影展覽,能令觀眾產生共鳴的作品,往往不是靠賣弄鏡頭技巧以取悅觀眾,甚或追求視覺刺激的相片。功力深厚的攝影師,鏡頭下捕捉的盡是平凡現實中的種種情境,如狂風暴雨中撐著傘在趕上班的城市人、滿臉深刻皺紋的老人家、笑容燦爛可愛的孩子們,還有街角成群的流浪貓兒……這些貼近生活的題材展現了真實的美。

        創世記第1章記敘了上帝創造一切的過程,其中好幾次記載了「上帝看著是好的」,這表示上帝看祂所創造的一切都是美好。「耶和華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滿了你的豐富。」(詩篇104:24)上帝創造的萬物不但豐富、美好,更是充滿衪無限的智慧。讓我們都學習放下自以為是的完美標準,重新發現現實世界中蘊藏著的美和善。

兩扇心窗:新常態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已超過半年。在疫情下,為了減少互相傳染,很多生活習慣被迫改變了,新的生活常態逐漸形成,例如在家工作、在公眾地方戴上口罩、與人保持社交距離等等……

        根據維基百科的闡釋,新常態(New Normal)一詞源自商業與經濟範疇,曾經用來形容金融海嘯以及全球經濟大衰退後的經濟狀態。經濟上的新常態可以是波浪式的急劇改變,也可以是螺旋式的演變;二者的結果都是一樣,新的經濟模式取代了舊的。那麼,生活上的新常態又如何?當衝擊過去,生活狀況會改換成新的抑或回復舊觀?

        面對嚴峻的疫情,我們都無奈地作出生活上各種的協調。在群體接觸方面,以往大班朋友、整個家族的聚會,現在可免則免;不論大學以致中、小學改為網上授課;購物也透過網上進行,減少外出。對我而言,在疫情初期,最難接受減少社交的接觸;平日喜歡與朋友樂聚聊天的我,一下子天天足不出戶,像與世隔絕似的,日子變得漫長難捱。然而三兩個月過去,當我掌握了如何重新分配作息時間,如何透過電子媒介與家人朋友聯繫,發掘居家的各樣活動,如手作、追劇、炮製美食等等,現在竟然相當享受留家的悠閒。

        要改變舊有的習慣其實不容易,尤其這種改變並非來自自身的需要,而是外來的壞因素逼使人作出妥協。不過,與其懷著抗拒的心態,不斷回顧以往的美好,感懷不平,怨天尤人,不如面對現實,接受改變,重新適應,或會在新常態中發掘另類的趣味。

        炎炎夏日汗流浹背,外出要戴上口罩確是苦事。然而,想到小小一片口罩卻能保障自己,保護家人,雖是苦差卻饒有意義。別以為戴個口罩是平常容易的改變,看美國的疫情久未減退,其中一點正是不少外國人不願犧牲個人的舒適與自由,抗拒約束,拒絕口罩。如此看來,一樣的衝擊與威脅,基於個人的觀點與選擇不同,未必會出現一樣的新常態。

        除了經濟和疫病,人生也會遇上突然其來的打擊。Kitty在乳癌手術後,手部時常出現水腫,可是她從不埋怨,還多做運動紓緩情況。她視水腫是生活的新常態,願意接受身體的限制,更努力改善不適。阿儀的髖關節受損,但因為要接受癌症治療,未能進行髖關節手術,暫時她要用兩支手杖幫助步行。關節痛楚、行動不便是她的新常態,她雖然每天要吃止痛藥減輕痛楚,但依然平安喜樂;之前宗教聚會限制放寬後的崇拜,她每次都面帶笑容,撐著手杖一拐一拐的來參與。身體的限制沒有叫她放棄,反而積極作出協調,期盼有天手術後會有改善。芬芬經歷切除卵巢手術後,因為荷爾蒙的影響而經常失眠。她看了不同的醫生,希望能回復以往一覺安睡的日子,但一年以來毫無改善。她的不甘心和偏執,更讓她患上情緒病。

        世事變幻莫測,誰也不能避免轉變。聖經提醒我們:「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2:10)願大家面對生命的無常之時,依然確信神的掌管與預備,能懷信心存盼望,探索生命的無限可能。

兩扇心窗:陪伴

        飼養寵物這潮流,在世界各地一直有上升的趨勢。在發達國家,尤其方興未艾,近年牠們被暱稱為「毛孩」,比起稱為「寵物」,就更見親密。

        筆者經常旅居美國,認識很多白人朋友都會飼養寵物,當中以狗隻最受歡迎。聽說狗是人類最忠心的朋友,意思好像是人類的忠誠猶有不及!有位退休多年的老太太跟我說,她的老伴唯一的戶外活動是遛狗,所以她家毛孩名字叫Coach,意即教練,這狗教練,每天兩次、貼心而又帶點「強逼」地領著主人出外恆常運動,不單提升了兩老的健康和活力,也讓老人家與社區保持連繫。事實上,因遛狗而每天在小區內走動的人,比比皆是。

       毛孩不一定當運動教練,香港有志願團體訓練牠們擔任「狗醫生」,好讓住在院舍的老人、或是困在病房的兒童,能藉著與動物的肢體接觸,給他們提供一點心靈的慰藉。

       我想飼養毛孩最重要的目的是得到陪伴,而陪伴與孤獨是相對的,偶然看到一些人狗陶醉相擁的畫面,觸動之餘,又難免有幾分感慨。筆者在一些語文或興趣小組中兼職導師,常聽到一些小朋友抱怨渴望得到父母的陪伴,可惜好不容易盼得他們黃昏或晚上工作回來,父母往往只顧著履行責任,例如糾正行為習慣、教導督促功課、培訓體藝技能等等。童年轉眼逝去,陪伴本身何其珍貴,希望父母多聆聽,彼此都能享受陪伴,不要讓孩子的期望落空……從渴望到失望,實在教人惋惜。

        無論甚麼年齡、輩分或關係,要是至親的人走在一起,但各有懷抱,貌合神離,自然無法享受陪伴帶來的安舒和滿足感,反而平添一份壓力,形成內在的孤單──隔膜,讓人更落寞。

        其實,毛孩怎能替代人與人之間深層次的心靈互動,這個簡單易明,因為無論你說「我愛你」或是「好討厭」,牠都只能回應「汪汪汪」;或者飼養毛孩是渴望陪伴的一種投射,而這個選擇,可以省卻經歷人際關係帶來的種種傷害和複雜的磨合過程。

        幾年前在報章上讀過一篇專欄文字,題目依稀是「誰陪你走人生最後一段路?」記得作者提到一位媳婦,每晚在床上擁著病得瘦骨嶙峋的翁姑,藉著個人自然的體溫和舒適的觸感,幫助全身疼痛的老人家輕鬆入眠,媳婦堅持這樣每晚陪伴,直到翁姑離世。透過文字,活畫了二人相擁酣睡的絕美溫馨情境,深印筆者心坎。中國人注重送終,離世時親人若陪伴在側,便是福氣,但誰曉得甚麼時候會咽下最後一口氣?要陪伴,就應在人生旅途上好好把握,尤其在風高浪急的日子同心結伴行,那麼即使是苦,也是甘甜!

        「小時候總以為,成為朋友就永遠是朋友。長大後才明白,人與人之間,哪來甚麼永遠,能陪伴彼此走上一段路,就已經是溫暖。」──豐子愷《小時候》

兩扇心窗:小花園

  我家客廳的窗子朝西,窗子下方是一塊差不多兩平方米的窗台。最初搬來時,我在陽光充沛的窗台放了幾盆非洲紫羅蘭、白掌和酢醬草作點綴。後來,將茂盛的盆栽分株,一盆變兩、三盆;朋友又給我送來紫蘇葉、驅蚊草、到手香……還有,過年後沒有扔掉的蘭花;加上,在花市場買來的其他植株如繡球、紅掌……幾年間,整個窗台變成了一個嫣紅翠綠的小花園。

  種植的品種越來越多,每種植物所需要的生長條件又大不相同,要做個稱職的園子主人兼園丁實在不容易。試過買來鬱金香的種球生根並長出嫩芽時,我便沾沾自喜,以為很快便長出花苞。誰知因為水分控制不當,泥土積水,根也霉爛了。年前,朋友送我一大盆夾雜不同種類的多肉植物。我以為多肉植物就等同生長於沙漠地區的仙人掌,需要猛烈陽光但很少水份。於是,我將盆栽隨意放在窗台,任由陽光曝曬,每兩三星期才澆水。可是,盆內的多肉植物越養越萎縮,不消兩個月已經逐一枯謝。後來上網查看,方知道不同品種的多肉植物各有不同特性,要按品種去澆水,日光要充足但不能直曬,有些多肉植物還喜歡享受室內的冷氣。

  新植株的特性要了解,舊有的盆栽也不能掉以輕心。前兩年,因為疏於照顧,種了多年的非洲紫羅蘭在一個炎夏死了近半,令我非常心痛。決心做個好園丁,先從認識小園子內各種植物的特性開始,然後按時為他們換泥、澆水、施肥、滅蟲……還要和植物們聊聊天,給予讚賞和鼓勵。種植讓我更珍惜生命,感受生命的奧妙。植物發新芽、長嫩綠、花開花落的生命周期,每每提醒我天父的創造秩序。一粒種子,或是一片葉子,就能長出新的植株,這份強韌的生命力更叫人鼓舞。難怪很多人覺得種植有療癒心靈的功效。

  南非首位黑人總統、反種族隔離的革命家曼德拉曾經被長期監禁達二十七年之久,其中約十八年被監禁在羅本島。在島上,囚犯都要在石炭礦場做碎石的苦工。辛勞的苦役讓曼德拉的內心充滿憤怒、仇恨和埋怨,但他醒覺若這樣持續下去,不但身體被牢困,連心靈也被摧毀。於是曼德拉向監獄申請一塊小空地,讓他在工餘時間開墾小花園。最初不獲批准,幾年後終於獲批得採石場的水泥牆邊一塊狹長的石地。曼德拉獨自努力開墾,又問獄方取了種子,在小園子裡開始種植蔬菜。他形容:「菜園是我在獄中少有的能自主管理的事情。播下種子,觀察生長,悉心照料,然後收穫。成為這一方天地的主人的感覺,讓我體會到了一絲自由的滋味。」這片長滿鮮紅的番茄、雪白的洋蔥、碧綠的蔬菜和青椒的小菜園,為死氣沈沈的監獄帶來了盎然生機。曼德拉更將農產品分給獄吏和囚犯品嚐,讓冷冰冰的人際關係滲入暖意。

  「要開墾你們的荒地,不要撒種在荊棘中。」(耶利米書4:3)你的心靈是荊棘叢生的荒地嗎?你可希望把荒地開墾成充滿生機的小園子?敞開心靈,讓神的道把荒地變成好土,然後,用信心作種子,以希望和愛心去耕耘,並連結於主耶穌這活水的源頭,你的生命必能長出青蔥綠葉、芳香鮮花與碩果纍纍。

兩扇心窗:地圖

  往外地旅遊,你會參加旅行團?抑或自行計劃旅程?我喜愛旅遊,特別鍾情自由行,因此,地圖是不可或缺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