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扇心窗:旅遊的反思

  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可能是現代人最堪認同的一句話。

  實際上,旅遊已經成為今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大學不僅是一門學科,也是社會上重要的經濟活動;林林總總的旅遊項目,由窮奢極侈至回歸自然,從挑戰難度到休閒自主,地域無遠弗屆,形式亦五花八門,甚至已經有人開發太空旅遊了。但隨著全球旅遊業的高度發展,筆者反而慢慢走向另一種極端:主張行萬里路,不如讀萬卷書!

  今天資訊發達,旅遊的功能性早已被娛樂性超越,足不出戶,何止能知天下事,亦能獲得不同地域或領域的學習經驗,因此若單從滿足享樂的慾望來說,旅遊在某程度上,想是時候來節制一下了。

  購物是旅遊的指定行程,原本無可厚非,只是生活在號稱「購物天堂」的香港,任何日用或各地貨品,自是一應俱全,因此大部分旅程所購來的,其實可有可無,加上香港一般家居狹小,結果紀念品氾濫的情況便相當普遍;曾經認識一對夫婦,丈夫因妻子要求租用迷你倉來安放旅遊珍藏而起爭執!若說旅遊消費是商人設下的陷阱,那麼旅客就好比戀人面對情網般,甘於墮落其中。

  近年網上流行選出甚麼十個或二十個讓旅客失望的景點,仔細一看,上榜的全是一度赫赫有名的熱點,何以往日令人趨之若鷔,今日竟被列入黑名單,令人卻步?歸根究底,問題仍在於旅客:景點不會無緣無故崩壞,文物就算經努力保存五百年,也難敵五十年的人為破壞,過多的旅客比環境因素對景物更能構成威脅。對於世界各地的文化遺產,保持距離就是最佳保護。

  從新聞得知,郵輪旅遊正是方興未艾,日趨普及,但這種方式被指會產生大量碳排放和嚴重浪費資源,不時受到環保人士詬病,並且有人認為,長時間困在船上吃喝玩樂,根本不算是真正旅遊!

  除了豪華郵輪,近年興起的另類生態之旅,反而是筆者最不忍見到的旅遊項目。日前閱讀本年六月出版的《國家地理雜誌》,標題是「野生動物之旅」(Wildlife Tourism),封面圖片是一隻被困的小樹懶,四肢牢牢抓住囚籠的木條,從縫隙間向外張望,目光恐懼而無奈。細看其他小字,竟然是「野生動物之旅背後隱藏的代價:喜愛動物的人士,不經意地讓牠們的磨難火上加油」。本期集合多篇各地的專訪,圖文並茂,深入報導各地野生動物在旅遊業擔任的悲劇角色。大部分在表演或攝影區背後,牠們的本性被任意剝奪、權益被嚴重踐踏等等,而單單是為了給旅客提供娛樂!最震撼的是中間加長的幾頁圖片集,全是旅客上載至社交媒體中,與稀有動物的快樂合照,而翻開內頁,則是鏡頭以外、動物失去自由的黯淡生活照。

  筆者無意在此指控旅遊有罪,但旅遊的種種好處,又何須再贅述?只不過世界若果需要可持續發展,「旅遊」也不能例外。當計劃下一段行程以先,可否多點思考,讓旅遊成為助力,而不是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