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健康:職業治療—與痛同行

  有很多長期痛症患者,因受痛楚之困,除了應付基本的自理外,大部分時間不是用於休息就是接受治療,忽略了正常的社交及餘暇活動,令生活乏味和情緒低落,甚至患上了抑鬱症。職業治療師會針對患者在「自理」、「工作」和「餘暇」中的問題,教導患者善用與痛同行的生活策略和技巧,例如作活動計劃和調適等。透過學習和活動實踐,使患者從成功經驗中增加自信和功能,重建正常的生活。

一、善用與痛同行的技巧

  與痛同行的技巧包括了活動計劃、調適、人體功效學、節省體力原則等。在制訂活動計劃時,痛症患者要先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分析每項活動對自己的體能要求,不要把所有需要大量體力的活動安排在一起,而應把輕巧和吃力的活動交替地進行,例如在家務方面,吸塵和拖地都是較吃力的,兩者之間可安排如摺衫這類較輕巧的家務。

  活動時,在痛楚加劇或感到疲乏前,可運用不同的調適方法。調適並不只等於休息或停止,可以是減慢活動速度、改變姿勢、作呼吸鬆弛法和伸展運動等,這樣便可以把活動較從容地完成。活動時更要注意保持正確姿勢,例如在熨衫時要端正地站立,不要彎著腰部。需要時可使用人體功效學的知識,例如把兩腿輪流交替踏著一張四至六吋高的凳子,讓腰背兩旁的肌肉輪流放鬆。

  除此之外,可活用節省體力的原則,利用一些大眾化的輔助工具,如使用手拉購物車和旋轉拖把等,把活動完成。

二、訂立短期和長期目標

  有了目標,才有方向和動力。應訂立多個實質和可達成的短期和長期目標。正所謂一切從簡開始,例如重新學習在「餘暇」中尋找快樂時,可先選擇製作一件較簡單的手織繩作為短期目標,並以一年後可縫製衣服作為長期目標。雖然在製作初期或會有點吃力,肌肉會繃緊且痛楚,可是當看見成果時,便會增加不少自信心和成功感,從而敢於去嘗試製作其他較具挑戰的工藝。透過不斷的堅持,循序漸進地完成所有的短期目標,繼而邁向長期的目標。

三、接受現在的我作為鍛煉的起點

  不要和從前的自己或其他人作比較,從自己實質的狀態和能力作為鍛煉起點。就以拖地為例,有一患者拖地十分鐘後,已經筋疲力盡。他應該將十分鐘的八成,即是八分鐘作鍛煉的起點目標,在拖地了八分鐘後作出休息。然後每天把鍛煉的時間慢慢增加,例如翌日增加至八分鐘十五秒,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活動技巧和能力。在每次活動後,檢討在活動中使用過的技巧和成效,找出可改進的地方,並記錄下來作為日後參考之用。

四、保持積極思想及養成良好習慣

  要培養積極和正面的思想,與痛同行。此外,要養成飲食定時和均衡、早起早睡的習慣,還要依照醫生吩咐定時吃藥和每天作適當的運動,例如八段錦等。

  雖然痛楚還在,但願每位患了長期痛症的人士,都能善用與痛同行的生活策略和技巧,透過活動的整理和計劃,重拾生活中的樂趣。

從心出發:守護幼小的生命

  回想起小時候,我算不上積極,也沒有甚麼志向和抱負,但就讀中學時,有一位老師對我說:「妳的個性冷靜,很適合當醫生!」

  雖然自己從未想過長大後要做醫生,但此話的確激發了我投身醫護行業的意願,可惜心裡又怕自己承擔不了當醫生的辛勞。我從小已相信天父,於是心裡誠懇的祈禱:  「倘若祢不讓我有十足的信心,我是不會朝著這方向發展的。 」結果神藉著一張非常理想的高考成績單給了我肯定,我便踏上了從醫之路。

  儘管五年的學醫生涯十分艱辛,神還是帶我通過一關又一關的考試。畢業後,我選擇了在公立醫院的兒科部門工作。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喜歡小朋友。他們天真可愛、單純直率,正是他們真摯開懷的笑容,成為我守護幼小生命的原動力。

  我還未為人父母,一直難以了解他們對自己的孩子好,是責任嗎?還是為了養兒防老?究竟是甚麼驅使父母愛小孩?在病房裡我見到很多家長,有為著未出生的嬰孩而擔憂,有為了長期病患的兒女到處張羅,有些甚至放棄事業來照顧孩童。形形色色的犧牲反映了他們的愛是與生俱來的,我相信這份自然流露的愛,正正是源自創造我們的天父。

  生命實在軟弱但堅韌。還記得我第一次照顧一個24周早產兒時的感動。小寶寶重600克(只比一樽檸檬茶重少許),他的皮膚薄得血管透現,小小的他用盡全力撐著手腳,驟眼看很像一個正在抖震的小啫喱。由於他體內的器官尚未成熟,需要依靠多種支援來維持生命,更要面臨一個個生死攸關的挑戰。感恩最後他都逐一闖過了,而且能夠健康地成長起來,現在看著他個子肥嘟嘟,心裡不禁讚嘆創造主的奇妙,更感謝祂讓我從中得到一份醫者的滿足感。

  然而,生命也有令人痛心的時刻。我也看過嬰孩出生一天後便夭折、幾個月大的小寶寶突然猝死,照顧了十多年的兒子被病毒無情奪走⋯⋯。父母的悲愴、無力、痛哭,令人心碎。我曾經質疑上帝:  「那些不懂世事的小孩,他有何過犯,為何祢賜予生命,又隨即收回?」說罷腦海裡立時出現了一幕,當天父看到自己無罪的獨生子在十字架上受盡折磨而死,祂的悲痛又有誰能體會?神是憐憫人的主,儘管我們看不透生死,但我相信神不會讓沒有意義的事情發生,我也深信神的慈愛與恩典,讓這些孩子們在天國裡愉快地成長。

  如果人生是一條船,掌舵的是神,醫生不過是合約制的維修人員。我們通宵工作、絞盡腦汁、手腳不停,為的是盼望能與病人戰勝風浪。面對生命無常和人的限制,但願我能繼續善用所學,在行醫過程中放下驕傲,常存謙虛,時刻依靠掌權的神,把船泊進安全的口岸。

關心健康:吃得合時有道理

  這個「時」字,可理解為「時令」或「時辰」。

  一年有四季,又稱四時;按季節而吃,這是中國自古以來的飲食文化特色。所謂「種田無定例,全靠著節氣」,只要「不違農時」,順應四時節氣的變化而播種、收割、栽種最適合的農作物,必然五穀豐收。同樣地,我們吃東西要應時令、按季節,到甚麼時候吃甚麼東西,選擇當季的食物,就能吃得健康。因為各種植物有其生物特性,在適合生長的溫度、濕度及季節栽種,就會生長茂盛,產量多,品質好,吃起來也特別美味。

  現代科技發達,農業發展迅速,食物的生長時令幾乎已失去了意義,農民已打破植物傳統的生長法則,大部分人喜歡食用的蔬果一年四季幾乎都可以吃到。由於不按植物的生長特性,違反自然,植物生長不易,故使用更多的農藥、化肥或荷爾蒙、或進行基因改造;吃進口裡的蔬果品質、口感也與自然生長的不同,對身體有遠期的損害。

  人類與自然界有著密切的關係,自然界一年四季氣候的變化,對人體的生理、病理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順應四時變化,結合季節特點,採用相應調身健體的方法,才能收到滿意效果。

  如在春夏季不宜進補溫熱之品,因為這兩個季節的氣候溫暖炎熱,人體的陽氣亦相應旺盛,皮膚比較疏鬆,容易出汗,若進補過多溫熱補品,會使人陽氣更旺,汗出更多而反損元氣。春季氣候轉溫,陽氣升發,飲食宜疏肝健脾,可選食菊花、淮山之類。夏季炎熱酷暑,飲食宜清暑生津,可選用綠豆、西瓜之類。

  在秋冬季,由於外界的氣候漸漸由熱轉涼寒,人體的陽氣亦相應地潛藏,皮膚的毛孔緊束,陽氣相應不足,故不宜進食太多寒涼類補品。秋季涼爽乾燥,燥氣可耗傷肺陰,故飲食宜平補潤肺,保津養陰,可進食銀耳、雪梨之類。冬季氣候寒冷,飲食宜補腎溫陽,可選用羊肉、鹿茸之類。這樣,適應四時氣候變化,因時制宜,就可達到養生防病健體的效果。

  按季節選擇食物及吃時令食材固然重要,但是,若不注重飲食有節、按時進食、三餐合理安排等,任何飲食營養都失去養生的意義。按時適量進食,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就會正常。若不定時定量進食,又好吃零食,脾胃功能就會減弱。總之,要根據四時氣候變化,吃時令食物,並要定時有節制進食,只有這樣「吃得合時」才會有健康的身體。

關心健康:安全的家

  家,應該是一個讓人安心,使人置身其中可以感到安舒和重新得力的安居之所。 然而,很多時家亦潛在不少安全隱患,因此家居安全十分重要。作為家訪多年的醫護人員,經常看到家中發生意外,包括跌傷、割傷、燒傷、燙傷和中毒等。如能正視這些危險,家才真正成為一個安全的居所。

預防絆倒、跌倒
  • 地面應保持乾爽,抹地時宜用風扇吹乾或用布抹乾,避免因濕滑而跌倒。
  • 兒童使用玩具後,應即收拾妥當;電線要用索帶捆好;拉開抽屜取物後須盡快關好,有助減低絆倒的機會。
  • 浴室內地板應放置防滑墊,沐浴時於浴缸內應使用浴簾,以免因濕滑跌倒;有需要時浴缸應裝置沐浴板和扶手,可讓長者坐著沐浴並安全進出浴缸,並且避免鎖門。
  • 衣著鞋襪要合身及採取坐姿來穿著,以免失衡而跌倒。
  • 家居要有充足照明,另可利用螢光防滑貼去突顯一些高低的位置以提高警覺。
  • 傢俱高度要合適,避免選用有滑輪的椅,長者選用的椅應要有靠背和扶手,坐前先要檢查是否穩固。
  • 物品放於適合的高度,以免因攀爬取物而跌倒。
處理
  • 檢查傷者情況,如昏迷或骨折,切勿移動傷者,盡快召喚救護車送院。
  • 傷處出血,若無異物,可直接壓力止血;如有異物,提高傷處以減慢出血,並盡快取出異物,若不能取出,則盡快前往醫院處理。
  • 一般瘀傷可用冰敷患處以減輕痛楚。
  • 頭部撞傷, 48小時內如仍有頭痛、頭暈、嘔吐等情況,應盡快延醫診治。
預防燒傷、燙傷
  • 同一電掣切勿使用太多插蘇,以免因電力負荷過重造成漏電火災;獨居長者煮食時,建議採用具時間掣的電器,並在廚房門和大門門口張貼提示,以免因忘記關火造成火災。
  • 煮食時及煮食後將有柄的廚具向內放,避免幼童觸碰手柄而燙傷;熱燙的食物應放在沒有枱布的枱面中央位置,以免幼童觸碰而燙傷。
  • 沐浴或浸浴時,先開冷水,後開熱水,或先調好水溫,以免燙傷。
  • 冬天使用熱水袋暖床鋪後需取走,以免睡覺時熱水袋漏水燙傷。
處理
  • 即用流動水沖洗或冷水浸洗傷患處最少十分鐘去降溫和減痛。
  • 如衣物與傷患處黏着,不要強行除去;沒有黏連而造成束縛的則要除去,如皮帶、戒指或手鐲。
  • 勿用冰、藥油、牙膏敷在傷患處,可用消毒或清潔不黏性的敷料蓋護傷處;勿弄穿水泡。
  • 如嚴重燒傷燙傷,應即召喚救護車送院。
預防割傷、夾傷
  • 應正當使用利器,用後須收妥,以免割傷。
  • 推門時必須先敲門。
處理
  • 傷口出血應用流動水沖洗和直接壓力止血,然後清潔傷口。
  • 如傷口持續流血,需提高該處以減慢出血,並盡快前往急症室治理。
  • 一般瘀傷可用冰敷患處。
預防中毒
  • 凡洗潔精、漂白水、防潮珠、洗衣粉等用品,應放在幼童不能觸及的地方。
  • 清楚標記所有溶液瓶,危險品應加上警告字句或圖樣。
  • 藥物要小心放置,清楚標記藥名和到期日。
  • 勿將食物、藥物和清潔溶液放在一起,應分開擺放。
處理
  • 如傷者清醒,可給予飲用大量水,以助稀釋身體內的毒素,帶同懷疑傷者誤服物品的容器,送傷者往急症室診治。
  • 如懷疑氣體中毒,應立即開窗,吹散濃烈氣體,關掉洩漏氣體的來源,檢查傷者清醒程度,同時通知管理處有關情況。
  • 如昏迷者,應即召喚救護車送院。

從心出發:憑信堅守護理工作的位分

靠主進入護理行業

  我在一個傳統的家庭成長,父母艱辛工作養育子女。我有兩個姊姊,大家都希望努力讀書報答父母,可是我一直沒有甚麼志願。

  中二那年,我受老師的啟蒙而決志信主,家人雖有微言,但因二姊也信了主,我又在基督教中學就讀,因此他們沒多反對我參與教會聚會。從那時起,我接觸更多不同的人和事,知道人生的一切都是因著神的愛,也是一個回應神的歷程。相信主若願意,我會從事一些服侍人的工作。

  進入護理學前,印象中我只去過醫院兩次:一次是小時候探訪二姊,她因盲腸炎入院做手術,印象很模糊;另一次是小五時去眼科醫院動小手術割眼瘡,醫生動刀的情境仍歷歷在目。除此之外,我對醫護就沒有太多認知,即或入學仍不知護理系是怎樣的,彷彿有點單純地憑信進入這行業。

  回想起來,那時的確因著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而得力走進去 — 「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賜福給你……你也要叫別人得福。 」(創世記12:1-2)作護士生的第一年,有次要跟一位四肢癱瘓的病人考核護理諮詢,我拿著問卷,結結巴巴的不知從何說起,因我看他是位因交通意外而喪失活動能力的可憐病者,似乎問甚麼都沒用。這次經歷,神讓我漸漸知道何謂同理心。作為醫護,我們學習從病者及其家人的角度看,給他們真誠的關懷和鼓勵去與病共舞。當時我懷著一個信念:若護理是神為我揀選要進入的學科,祂必帶領我完成這學習,順利成為一位護士。

現今的位分

  當我踏入護理行業後,我的家人或一些好友都因不同病患進出醫院,對於未曾經歷住院的我,更多體會作為病者家屬的心情,也讓我對生老病死這必經過程有更深的領悟。有時等待探病,或是面對檢查和手術,病者和家屬焦急得如坐針氈,感覺似是度日如年。所以醫護人員一兩句溫柔的回應和安慰,都能令人紓緩擔憂。

  另一方面,作為醫護人員亦體會生死離我們很近。某年復活節前夕,我在心臟加護病房工作,有位中年男士因急性冠心病入院,被發現有主動脈撕裂,需要做一個風險極大的緊急手術,他以為自己要死了。我們只能讓家人陪伴一會,便趕緊安排送往手術。期間得知他很想念跟他鬧翻了的女兒,我們只好著家人盡快趕來見面,而我也安慰他要保持放鬆,將一切交託醫護人員,並祝願主能保守他。手術順利完成,經過命懸一線的他亦變得寬容豁達,更與女兒冰釋前嫌,改善了跟家人的關係,並一起上教會。可惜後來他的心臟持續衰竭,只能跟家人短聚多數個月便主懷安息了。

  「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麼?」(以斯帖記4:14下)病者不論是自願還是被送進醫院,總是身體有些毛病,心靈有所匱乏,而醫護人員就像一位生命的調整員,以這獨特的位分去幫助他們在身、心、社、靈各方面得以復原,包括重拾自理的能力、親友的關愛、社區的支援,讓生命可以不再一樣。當然生命總有終結時,我們要讓病者和家屬明白,能夠做到善別及「生死兩相安」也是一種福氣。我很喜愛詩篇90篇,要面對人歸回安息的確不容易,然而當人能重視生命及其意義,願意數算自己和別人的日子,得著智慧的心,及早飽嚐神的慈愛和喜樂,就能得著真福。

關心健康:惱人的濕疹與敏感

  濕疹是香港常見的皮膚病,尤其在轉天氣的時候。發作時周身痕癢,抓得傷痕累累。究竟濕疹怎樣形成?又如何處理?

  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臨床症狀以劇烈瘙癢、反復發作,皮疹對稱分佈、呈多形性,始為彌漫性潮紅,以後發展為丘疹、水瘡、糜爛、滲出、結痂、肥厚、有苔蘚樣變,有時合併感染等。誘因分為外因和內因,外因如:化學藥品、化妝品、合成纖維、某些動物的毒素、魚、蝦、蟹、蛋等異性蛋白,以及花粉、塵蟎、日光等。內因如:體內慢性病灶、腸寄生蟲病、某些代謝病、內分泌和消化道等功能失調,以及神經因素等,均與本病的發作有密切關係。濕疹病者多具有過敏體質。

  皮膚敏感多為皮膚免疫力不足,未能及時修補受損細胞,一旦受外來物刺激則易誘發,皮膚敏感如能及早處理,增強皮膚免疫力,就不易引發濕疹了。

  中醫認為濕疹常因飲食不節、嗜酒或過食辛辣刺激腥發動風之品,傷及脾胃,脾失健運,致使濕熱內蘊,復感風濕熱邪,內外之邪相搏,充於腠理,浸淫肌膚而發病;或因素體虛弱,脾為濕困,肌膚失養;或因濕熱蘊久,耗傷陰血,化燥生風,而致血虛風燥、肌膚甲錯。

  臨床分為急性、亞急性及慢性三種。急性主因血熱;皮疹表現紅斑、水瘡、糜爛、滋水、邊界彌漫不清、劇烈瘙癢;治以涼血清熱利濕為主。亞急性主因濕熱;皮疹表現丘疹、脫屑、皮損色暗淡紅或不紅、滋水也少;治以清熱利濕為主。慢性者主因血虛風燥;皮疹表現皮膚肥厚、粗糙或色素沉著;治以養血祛風、清熱化濕為主。濕疹可發生在全身各處,如:面、耳、手、乳房、臍部、陰部等。病程不定,易復發,可因治療趨向好轉,又因外來刺激而急性發作,常數月、數年,甚至數十年不愈,患者常有性情急躁、夜睡不安之表現。為免復發,盡量減少搔抓,可使皮疹易於好轉。

  濕疹的發病與變態反應關係密切,致敏因素較多,又不易查清。在食物方面常與魚、蝦、蟹、鷄、牛、羊肉等有關,故在發病期間應少吃或不吃。避免食用辛辣燥熱刺激食物,如辣椒、大蒜、大蔥、咖啡、朱古力、煙酒等。平素宜多吃新鮮蔬果、少食肉。多用有潤膚補濕成分之膏液洗澡或外塗以滋潤肌膚。忌口、辨證用中藥內服、外洗或用針灸治療,要堅持才有效。食療可選用綠豆百合各一兩,煎水飲服,有清熱解毒去濕的作用。

關心健康:「腰椎間盤突出」是甚麼?

  「治療師,我的腳很痛,是不是椎間盤突出壓到神經啊?」

  「有人說坐骨神經痛不理會,久而久之會癱的?」

  「我坐在地上與小朋友玩了一個下午,站起身的時候,腰很痛又不能站直,隔了一會又可以慢慢伸直,不過腰就痛了幾日。」

  「前幾天不經意打了個大噴嚏,不知是否拉傷腰部,不能伸直之餘而且有點腳痺,看了普通科醫生,打了止痛針,休息幾天,腰沒那麼痛但仍有腳痺。後來去看了骨科醫生,他轉介我去接受物理治療,並進行磁力共振檢查清楚。」

  臨床見到很多患有腰痛的病人,都會詢問物理治療師,他們是否有椎間盤突出,而椎間盤突出是否能夠根治等。首先讓我們瞭解一下如何治療腰背痛病患,然後再闡述針對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

  首先,物理治療師會為病人記錄一份詳細的腰背痛病史,當中包括痛楚程度(一般為1-10分, 10分最痛)、發病史、相關傷患、確實患處、有否放射至下肢的疼痛或痲痺、令痛楚加劇的日常相關動作(如走路15分鐘或炒菜約10分鐘)、如何紓緩痛楚等。治療師會先摒除一些急性病症如骨折、腫瘤、感染、馬尾綜合症等,然後再做一個詳細的臨床檢查,以得出基本的臨床診斷,再與病人一起商討一個有效的治療方案。

  一般治療腰患的物理治療包括牽引(俗稱拉腰)、手力治療、止痛電療、冷或熱敷、超聲波、電磁波治療、針刺療法、水中運動、針對性運動治療等,大部分先以減輕疼痛為基礎,再配合針對性的腰背復位運動、神經動力運動、核心肌群訓練等,以紓緩病人的痛苦,恢復活動能力,重投正常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享受閑暇娛樂。

  說到這裡大家或者會問:「那麼椎間盤突出症應該怎樣處理?」

  首先,一般公認為能準確判斷椎間盤突出的檢查是磁力共振造影。近年有大型研究的數據顯示,為一群沒有腰患症狀的成人進行磁力共振檢查,結果發現在20歲人士組別,約有29%呈現椎間盤突出的影像;而在80歲人士組別,則約有43%。文章的結論指出,椎間盤突出可以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正常的脊椎退化現象,並且不伴隨病症。即是說,即使在磁力共振影像中看見椎間盤突出,也未必一定有臨床症狀,治療師必須配合病人的臨床症狀去解讀磁力共振影像。正如教授教導我們,我們是以人為中心做治療,不是為影像治療。

  回應在文章開首病人的問題,物理治療師會先按著病人的臨床表徵,輔以醫療影像的資料,再配合病人個人的需要(如重返職場或家庭角色),以制訂最適切的治療方案,如牽引、手力治療、運動配方等。治療師為病人治療期間,會根據病人的進度再仔細調節,務求為他們解除纏人的病患。即是說,治療師不是要治療「椎間盤突出綜合症」,而是針對性治療病人每天要面對的病患與症狀。

從心出發:作一個由心出發的護士

  不知不覺,成為註冊護士已經十年了。一直都想替自己作一個回顧,碰巧《關心》徵稿,二話不說的便答應了。

  回想在大學選科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去思想前路。當年我在電腦方面的成績及表現是相當不錯的,同學和朋輩們都一直以為我會選擇與電腦工程有關的學科。但在諮詢老師及教會前輩的意見後,我發覺自己更享受與人相處,熱衷於幫助患難中的人,所以最後我選擇了當護士。

  做學護的過程一點都不容易,真的嚐盡甜酸苦辣,但現在想起來仍能會心微笑。甜的是照顧病人的過程中,得到病人的稱許。別小看一些基本的照顧,即使簡單至一聲問候、給他們一杯水、遞上便壺,只要是由心出發,而不是敷衍地做,他們是知道的。神欣賞我們為有需要的人做的每一件小事。所以作學護的,別抱怨基本照顧工作太多、太簡單、沒甚麼可學習的地方,「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路加福音16:10)酸的是看盡了人間的慘事,尤其是在癌症病房實習的時候,心情變得十分沈重。所以遇到難以釋懷的事,要懂得找身邊的人彼此分憂,在此誠意推薦護士團契,一群同路人可以在此互相扶持。苦的是「早—晚」 (A-Night)輪班工作。我有過這樣的經驗:早上忙了一天,回家睡覺的時候,剛巧樓上的單位在裝修鑽牆,我無法入睡,晚上回到病房又遇上病人需要急救,辛苦了整個晚上。第二天早上下班回家的時候,我就像沒有靈魂的軀殼,無時無刻都想入睡。辣的是遇上嚴苛的導師或護士,有時給無理指責,心中當然不是味兒,於是我告誡自己要推己及人,他日我教導學護的時候,要避免使用傷害他人自尊的言語。

  還記得在我成為註冊護士不久,有一次上班,完成手上的工作後,我走到一位年輕的男病人身邊關心他。可是傾談不到十分鐘,就被當值的護士前輩們拉回護士站,說我做多了。我心中在想,我們強調全人護理,難道關顧病人的心不重要嗎?當時我沒有和前輩們爭辯。聖靈在心中提醒我,一件好的事、值得做的事,並不會因為身邊的人的批評而變得不值得去做。後來我署任資深護師,完成工作後不但會和病友們交談,遇上一些滿臉愁容的病友,我還會邀請他一同祈禱。因為這就是我的初心,我享受其中。

  護理工作除了要有心,我也深深感受到知識和技巧同樣重要。有次參與醫療短宣,跟隨醫生去農村探訪一位男士,他的右腳有一個很深且已經變得灰白的傷口,細問之下,原來他長期使用高錳酸鉀去處理傷口,加上赤腳落田工作,傷口變得越來越差。我們送了一雙水靴給他,並建議他使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原來在農村,生理鹽水不是隨手可得的東西,本來我們應該教導他如何製作生理鹽水,但作為護士的我卻不懂。這種從心的愧疚感驅使我往後更用心認真的持續學習。

  最後,我鼓勵大家做一個由心出發、稱職稱心的護士,在工作中榮神益人。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支持自己,在這繁忙的環境中服侍下去。

關心健康:駐顏有術骨膠原?

  膠原蛋白,是廣泛存在於動物細胞中的一種蛋白質,它是組成各種細胞外間質的聚合物,在細胞中扮演黏結組織的角色,是細胞外基質及結締組織中最重要物質,主要存在於人體皮膚、骨骼、眼睛、牙齒、肌腱、內臟等部位。

  在人體中,膠原蛋白佔總蛋白質的三分之一,單是皮膚結構中已佔有四分之三。其功能是維持皮膚和組織器官的形態和結構,也是修復各損傷組織的主要原料物質。膠原蛋白除了賦予皮膚韌性、彈性及防水功能,它更是韌帶、肌腱、關節中的重要成分,若缺乏或製造不足將引發各種功能上的退化。

  當年紀越大或起居飲食習慣欠佳,身體的膠原蛋白會逐漸流失,出現各種外在及內在的改變,如皮膚出現粗糙、鬆弛、皺紋等現象。

  由於骨骼合成速度少於吸收速度,骨骼中的鈣就會漸漸流失,導致骨質疏鬆症,容易有骨折現象。而膠原蛋白能使鈣質與骨細胞之間緊密結合,不易使鈣質流失。但是,當骨骼中的膠原蛋白流失後,會連帶使鈣質也降低,即使靠補充鈣質,也會因膠原蛋白的不足,而無法完全保住鈣質。人體的骨質密度在35歲時達至巔峰,往後每年會以約百分之一的速度流失。所以當攝取充足的膠原蛋白,自然能夠保住鈣質,讓婦女及年長者不再擔憂骨質疏鬆的問題。

  而關節與軟骨間的膠原蛋白,能夠強化關節軟骨,增加潤滑,降低關節在運動時造成的摩擦,還能促進關節表面細胞、組織的再生能力,自然能降低關節發炎的發生機率,也能避免關節老化的現象。

  當眼睛的膠原蛋白不足時,容易引起乾眼症、視網膜神經老化、老花眼、白內障、飛蚊症,所以眼睛細胞已經老化的老年人,特別容易流淚和感到眼睛疲倦。因此,膠原蛋白是可以使身體保持年輕,防止老化,還可增強免疫力,對美容和健康都很有幫助。

  如果想透過食療,從天然食物中補充膠原蛋白,就要多吃含豐富膠質的食物。動物性有豬皮、豬腳、豬筋、牛筋、鹿筋、雞腳、雞皮、魚骨、魚頭、魚鱗、魚翅、魚肚……等,但要注意這一類食物脂肪含量較高,並不適合經常食用。植物性有大豆、銀耳、黃耳、珊瑚草、海草、淮山、秋葵、蘆薈……等。

維他命C能幫助膠原蛋白合成,因此想要擁有平滑彈性的好膚質,除了多吃含豐富膠原蛋白的食物外,也要補充維他命C、E、硒等抗氧化物質,才能有效促進身體生成膠原蛋白,並要均衡飲食、勞逸結合、作息定時、適量運動、 保持心情開朗、 做好防曬工作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保養的功效和減緩老化現象。

關心健康:職業治療 – 輪椅選擇須知

  「職業治療」是為一些於「自我照顧」、「工作」、「娛樂」及「社交」四方面受影響的病者提供服務。透過有治療性的活動、提供輔助用具、家居環境評估和改善建議,幫助病者恢復或增強獨立生活的能力,重新投入家庭、工作及社會。職業治療師更會關注病者的身體及心理的健康,以達至全人治療的目的。

  輪椅是屬於輔助用具的一種,是部分傷殘人士和某些長者的代步工具。輪椅可以讓使用者外出活動時更加方便,幫助他們能夠融入社會。在選購輪椅時,首先要清楚了解使用者的需要和能力;除此之外,還要考慮使用者的體形、年齡和居住環境。如果使用者需要別人協助推輪椅,則也要考慮協助者的身形和能力。

  現時坊間已有不同種類的輪椅可供選擇,例如有手推的、電動的、高背的和輕巧的,但基本上輪椅應堅固耐用、容易推動或控制、需具備有效的煞車系統和安全帶,以及有可以拆除的腳踏和扶手等。如果使用者需要長時間坐在輪椅上,則應同時考慮配置合適的坐墊,以減低使用者生長壓瘡的機會。如有需要,請詢問職業治療師的專業意見。

以下是其中幾種輪椅的簡介:

  • 手推式輪椅
    適合一些曾經接受輪椅訓練的使用者自行控制
  • 協助式輪椅
    輪椅設有握柄剎車的系統,方便照顧者在推動輪椅時控制速度,可減低因下斜坡時發生意外的風險
  • 高背式輪椅
    適合坐姿平衡欠佳人士
  • 電動式輪椅
    只適合空間認知能力佳、決斷性和自律性高的使用者。另外,使用者要注意居住空間和戶外環境是否適合使用電動輪椅。在選購輪椅之前,應經由職業治療師評估後才作決定。

過往曾經發生多宗涉及電動輪椅的交通意外,使用者的操控安全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法律界認為,電動輪椅專供肢體傷殘或行動不便者使用,並不屬於《道路交通條例》中所屬的車輛,換言之電動輪椅是不能在馬路行駛,違例者可遭檢控。如果電動輪椅在馬路行駛,一旦發生交通意外,有關使用者不但受傷,可能連保險賠償也沒有。此外,不少電動輪椅使用者亦以為其他行人會主動讓路,故經常在行人路上高速行駛,一旦傷及他人,有機會遭檢控或被追討責任。所以,輪椅使用者應養成良好的使用態度。如有疑問,請向職業治療師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