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健康:惱人的濕疹與敏感

  濕疹是香港常見的皮膚病,尤其在轉天氣的時候。發作時周身痕癢,抓得傷痕累累。究竟濕疹怎樣形成?又如何處理?

  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臨床症狀以劇烈瘙癢、反復發作,皮疹對稱分佈、呈多形性,始為彌漫性潮紅,以後發展為丘疹、水瘡、糜爛、滲出、結痂、肥厚、有苔蘚樣變,有時合併感染等。誘因分為外因和內因,外因如:化學藥品、化妝品、合成纖維、某些動物的毒素、魚、蝦、蟹、蛋等異性蛋白,以及花粉、塵蟎、日光等。內因如:體內慢性病灶、腸寄生蟲病、某些代謝病、內分泌和消化道等功能失調,以及神經因素等,均與本病的發作有密切關係。濕疹病者多具有過敏體質。

  皮膚敏感多為皮膚免疫力不足,未能及時修補受損細胞,一旦受外來物刺激則易誘發,皮膚敏感如能及早處理,增強皮膚免疫力,就不易引發濕疹了。

  中醫認為濕疹常因飲食不節、嗜酒或過食辛辣刺激腥發動風之品,傷及脾胃,脾失健運,致使濕熱內蘊,復感風濕熱邪,內外之邪相搏,充於腠理,浸淫肌膚而發病;或因素體虛弱,脾為濕困,肌膚失養;或因濕熱蘊久,耗傷陰血,化燥生風,而致血虛風燥、肌膚甲錯。

  臨床分為急性、亞急性及慢性三種。急性主因血熱;皮疹表現紅斑、水瘡、糜爛、滋水、邊界彌漫不清、劇烈瘙癢;治以涼血清熱利濕為主。亞急性主因濕熱;皮疹表現丘疹、脫屑、皮損色暗淡紅或不紅、滋水也少;治以清熱利濕為主。慢性者主因血虛風燥;皮疹表現皮膚肥厚、粗糙或色素沉著;治以養血祛風、清熱化濕為主。濕疹可發生在全身各處,如:面、耳、手、乳房、臍部、陰部等。病程不定,易復發,可因治療趨向好轉,又因外來刺激而急性發作,常數月、數年,甚至數十年不愈,患者常有性情急躁、夜睡不安之表現。為免復發,盡量減少搔抓,可使皮疹易於好轉。

  濕疹的發病與變態反應關係密切,致敏因素較多,又不易查清。在食物方面常與魚、蝦、蟹、鷄、牛、羊肉等有關,故在發病期間應少吃或不吃。避免食用辛辣燥熱刺激食物,如辣椒、大蒜、大蔥、咖啡、朱古力、煙酒等。平素宜多吃新鮮蔬果、少食肉。多用有潤膚補濕成分之膏液洗澡或外塗以滋潤肌膚。忌口、辨證用中藥內服、外洗或用針灸治療,要堅持才有效。食療可選用綠豆百合各一兩,煎水飲服,有清熱解毒去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