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是指「濕」與「熱」同時存在的現象,當水濕滯留體內不除而化熱時,就會形成濕熱現象。
濕屬陰邪,有重濁粘滯的特性,能阻滯氣機活動,障礙脾氣運化。有外濕和內濕兩種:外濕是指外界環境的水濕進入人體而言,內濕是由內臟機能障礙而引起的水液代謝異常,導致體內水濕停滯而言。
濕邪滯留體內,久而不去就會化熱,形成濕熱現象的體質,出現局部或全身水腫,或滲出性炎症。由於機體水液代謝障礙,組織水腫和炎症滲出物不容易被吸收,故使疾病纏綿難癒。
如果先天不足,或長期居住在潮濕的環境當中,或者喜食肥甘厚味、辛辣燥熱食物,或滋補不當,或長期煙酒、熬夜等,均易使體內濕熱蘊結不解,形成濕熱體質。
濕熱體質可反映在面部上,面部給人一種不潔、灰暗的感覺,面色發黃、發暗,皮膚油膩,毛孔粗大,易生暗瘡、粉刺,質感粗糙,膚色不勻,有色斑,面部容易浮腫。牙齒沒有光澤、發黃,牙齦易深紅或暗紅色。經常感覺口苦、口乾、口臭、或者咀裡有異味,易患口腔炎、牙齦腫痛,舌紅苔黃膩。眼睛易疲勞、渾濁、血絲滿佈,眼屎較多。容易咽喉腫痛,鼻腔烘熱。汗色發黃,汗味大、體味大。性格急躁易怒。即使睡眠充足,也常出現身體沈重、容易困倦、嗜睡的現象。並常有肌肉酸重、關節疼痛的現象。時有腹瀉、便秘或大便粘滯,小便多,或有痔瘡。女性易帶下色黃,外陰異味大,經常騷癢;男性易陰囊潮濕。
濕熱體質者易感染皮膚病(如:脂溢性皮炎、毛囊炎、腳癬、濕疹),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如:尿道炎、膀胱炎、陰道炎)及肝膽系統疾病(如肝炎、肝結石)。
肝膽脾胃等臟腑是濕熱容易聚集的地方,因此,濕熱體質者應注重臟腑的調理,以防濕熱傾向加重。
濕熱體質者應以清熱利濕、疏肝利膽為養生原則,注意靜養心神,保持情緒穩定,豁達開朗。多飲清水、多食蔬果,使二便暢通。少吃甜食,不宜煎炸燥熱燻烤肥膩辛辣刺激的食物,更不可煙酒。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長期熬夜或過度疲勞。經常做適當運動,舒展筋骨關節,以鍛練身體。不宜過份飲用涼茶,宜中病即止,以免傷陽氣。
濕熱體質者適宜食用綠豆、苦瓜、絲瓜、馬蹄、赤小豆、薏苡仁、西瓜、雪梨、綠茶、紫菜、海帶等。不宜銀耳、燕窩、蜂蜜、阿膠等滋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