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健康:「肝」著急

李先生三星期前與幾個朋友相約到泰國旅遊。近幾日出現持續發燒、腹痛及肚瀉的徵狀。最初以為是一般腸胃炎,直至後來出現小便變成茶色,向家庭醫生求診,再經轉介入院,才被證實染上急性甲型肝炎。

認識肝炎的種類

  「肝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從病理角度看,「肝炎」是泛指肝臟細胞發炎,成因包括由過濾性病毒、酒精、藥物、化學劑、免疫系統病和遺傳病等引起。「病毒性肝炎」則是因感染病毒所致。現今鑑別出至少六種不同引至肝炎的病毒:甲、乙、丙、丁、戊、己型。甲型及戊型肝炎主要透過食物傳染,而其他類型則經由血液或體液傳染。當病毒長期留存在肝臟及血液便成為慢性肝炎,當中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可導致慢性肝病。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平均每十二個人便有一人患有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即約五億多人。其中患有慢性乙型的佔三億五千萬人,丙型肝炎的佔一億七千萬人。每年全球更有約一百萬人死於由它們引起的疾病。

  相比乙型和丙型肝炎在本港的流行程度,乙型肝炎帶病毒者的人數遠較丙型為多。但過去二十年,乙型肝炎帶病毒率已由10%逐步下降至8%,而丙型肝炎帶病毒者約佔整體人口的0.5%。

乙肝患者須定期檢查

  在全球三億五千萬乙肝帶病毒者當中,四分之三為亞洲人,而男女比例為六比一。乙肝的傳播途徑包括經由母體感染嬰兒、血液接觸及性接觸。帶病毒的母親通常於分娩時或於襁褓期間將病毒傳染給嬰兒,機會達九成,其中多達70至90%的嬰兒受感染後成為長期帶病毒者,大大增加成年後引發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因此乙肝患者宜作定期檢查,包括驗血及進行超聲波素描,以便監察肝功能和病毒指數;並在需要時接受藥物治療,以減低肝硬化及患癌的風險。但隨著1988年衛生署開始為所有香港出生的嬰兒免費提供乙型肝炎疫苗注射,本港乙肝帶病毒率亦逐漸下降。

  至於血液接觸方面,帶病毒者的血液或分泌物可透過皮膚損傷、眼睛或口部的黏膜傳染他人;共用牙刷、剃刀、指甲鉗等都可增加感染風險。而在沒有安全措施下與帶病毒者進行性行為亦是主要傳播途徑之一。但一般社交接觸包括與帶病毒者同枱食飯並不會傳染乙型肝炎。

  雖然甲型及戊型肝炎病毒不會導致慢性肝炎,但它們引起的急性肝炎可併發肝衰竭,加上戊型肝炎近年有上升趨勢,情況值得關注。絕大部分感染急性甲型及戊型肝炎的患者,都會自然痊癒,治療亦主要為支援性,並無針對性藥物治療。但當中約1%的患者可發展成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懷孕婦女若感染戊型肝炎引發嚴重併發症以致死亡的風險更會比一般人高15至25%。

  丁型肝炎有別於其他幾類肝炎,它基本上是無法獨立生存,需依附乙型肝炎才可感染人體。患者可以同時感染乙型及丁型肝炎,又或先感染乙型肝炎成為帶病毒者後再感染丁型肝炎。(換言之,乙型和丁型肝炎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方法是基本相同的。 )而這類雙重感染的病人,患上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風險都會增加。而己型肝炎,則是最新發現的新病毒,主要透過血液和體液傳染,所以其預防措施亦與乙型肝炎相同。

預防肝炎的有效方法

  預防方法方面,直至目前為止,疫苗注射只能預防甲型及乙型肝炎,其他幾類型並無有效疫苗預防。甲型肝炎疫苗需分兩次注射,第二次注射通常在第一次注射後六至十八個月內進行。而乙型肝炎的疫苗,需分三次進行注射,通常第一及第二次相隔一個月,而第三次注射則在第一次注射後六個月進行,完成三次注射後,約90至95%的人可產生保護作用,有效期可長達15至22年。一般人完成三次注射而又能成功產生免疫力,是沒有需要定期接受加強劑注射的。

  除了預防疫苗,其他預防方法主要針對個別肝炎的傳播途徑作相關措施。例如甲型及戊型肝炎主要透過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和食水感染,所以要有效預防甲型肝炎,需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食水及食物尤其是海產必須洗淨及徹底煮熟才可進食。經常保持雙手清潔,進食前及如廁後需清洗雙手。

  至於乙型及丙型肝炎,由於需透過帶病毒者的血液或體液感染他人,所以應避免與人共用牙刷、剃刀等容易造成微小創傷的工具,要小心處理傷口,如果地方被血液或體液污染,應以一比四稀釋的漂白水(即一份漂白水加四份清水)清潔消毒。另外,安全性行為及正確使用安全套亦同樣重要;亦應避免紋身、紋眉、脫痣等手術,如需進行上述手術(如脫痣),應到註冊診所及使用徹底消毒的工具。由於丁型肝炎與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一樣,預防乙肝的措施都能有效預防丁型肝炎。

  肝炎種類雖多,但只要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避免上述高危行為,接受預防疫苗注射,就能保障自己免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