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牧心箋

親愛的李太太:

        轉眼間,李先生離世已經六個月,我一直擔心妳和女兒的生活是否過得好。多謝妳那天到醫院探望我,得知妳們都安好,讓我放下心頭大石。生活雖然艱難,但妳們沒有埋怨,反而努力過好每一天,實在為妳們感恩!

        記得一年前,第一次與妳通電話,妳很著急地分享丈夫的情況。當時,他因癌細胞影響,雙腳已沒有知覺,不能起床,妳很擔心他的心情,加上他仍未相信耶穌。往後,我探訪李先生,每次他都有不同的壞消息告訴我,最壞的是電療和化療都無效,標靶藥和免疫治療亦不適合。當我與妳和女兒接觸時,我嘗試聆聽妳們的內心掙扎,同理妳們心中的失望和無奈;漸漸地,妳們開始接受病情不能逆轉的現實。雖然妳們會失望,卻沒有絕望。李先生一直都渴望回家,與妳和女兒共同生活;而妳亦渴望丈夫能尋得信仰的盼望。每次當我按著李先生的手,為妳和女兒祈禱時,我都會將妳們的渴望告訴天父。就這樣,他也開始向天父禱告。

        探訪的過程不都是哀傷的,也有愉快的時刻。每當李先生憶述他的人生故事,講述兒時的快樂時光、與家人的趣事、工作的滿足感,他都會展露笑容,我也從心底表達欣賞和肯定。這自小孕育出來的樂觀和積極的性格,都讓他願意把握時間多與家人共處。另一方面,每次與妳談及妳對丈夫的境況感到焦慮、擔心,妳都是淚流滿面,可見妳對他的愛是何等深厚。當下,我只能鼓勵妳珍惜每一天與丈夫相聚的時刻;妳聽後,嘗試暫時強忍悲傷,盡心盡力好好照顧丈夫,這實在令我感動。

        感恩妳們的願望終可達成,李先生的身體情況穩定了,可以回家休息,與家人好好相聚。這個時候,上帝親自感動他,讓他願意決志信主,並且接受洗禮。記得李先生最後一次入院,醫生告訴妳和女兒,他的生命已到了最後階段。妳除了要面對自己的哀傷,還擔心丈夫能否帶著平安面對死亡、九歲的女兒能否接受爸爸的離開。最終,上帝讓他多活三個星期;這段期間,每當我坐在他身旁為他禱告時,他都會握著我送給他的十字架,安靜地聆聽,更表示自己已準備好回天家,這句話亦令妳放心。同時,我也鼓勵妳和女兒向丈夫和爸爸表達心中情。感恩我能見證妳們陪伴他平安地度過最後的人生階段。

        李先生的離世令家庭失去支柱;為了家庭,妳要暫且放下哀傷,母兼父職,努力工作,養活女兒,那種壓力與擔子實在不輕,這也是我記掛的地方。願妳努力工作之餘,也能好好照顧身體和心靈的需要,多向天父祈禱,也多與教會的好朋友傾訴,接受他們的支援。我也會默默地為妳們祈禱!

馮院牧

從心出發:我願意﹖

        中學時,我曾問老師:「為何要努力讀書考取好成績?」老師回答:「讓自己有成就感。」因對這答案的不滿,我一直決意不為名譽讀書,單單為了報答那疼愛我的天父、老師和家人而努力。

        高中時,恰巧我聽了患上末期癌症的Randy Pausch教授發表「最後的演講」,啟發我從死亡的角度去作出無悔的選擇,所以選修了對我來說最有意義、且感興趣的醫科。後來天父在大學時讓我深入體會祂的愛,並且呼召我以宣教士的心志在香港的醫療界拯救靈魂與生命,使我更清晰前路。

        作為一位剛在醫學院畢業的實習醫生,我們較容易受人的氣。記得一次我因欠缺溝通而被訓話,心裡因對方的語氣,感到極為不爽。然而,我選擇在醫院裡找機會跟天上的「大老闆」訴苦。從天父來的意念,肯定我已經付出的努力,又肯定「我是祂差來的」這不可動搖的地位,使我有力量去寛恕和看見自己可改善的空間。我又選擇去相信自己未來必定做得更快、更準。

        同時,作為一位基督徒醫生,我的身分別具挑戰。醫生能以專業知識為病人提供最適切的治療,又能關心他們,已經十分理想。但作為「拯救靈魂的職場宣教士」,我深知自己所救的生命有一天終必逝去,所以與病人和同事分享基督,讓人得著永恆生命,便成為我服侍的重中之重。最近,天父透過一個令人振奮的經歷,鼓勵我繼續祝福病人。

        初出茅廬的我,忙碌而努力地適應骨科的新工作。在眾多病床上,我看見一雙特別憂鬱的眼睛,來自一位前列腺癌擴散至腰椎的病人。未過60歲的他面對下半身癱瘓的噩耗,倍感徬徨。

        我利用午膳時間前往病房關心他:「你覺得怎樣呀?」

        他說:「我很痛……」於是我額外給他加些止痛藥。

        進一步關心他後,我嘗試再問他:「患了這病,你的心情怎樣呀?」

        他開始訴說心底話:「很擔心孩子們,一個才剛剛畢業,一個還在讀書……我覺得上天很不公平,因為我沒有做壞事……」

        我:「你有沒有信仰?」

        他:「我想信主,因為最近太太不見了一隻手鐲,一直也找不到。她祈禱後便在她家門邊找到了!」

        我:「如果天父可以替你太太找回手鐲,你相信祂可以醫治你嗎?」

        他願意讓我為他禱告,願天父的心意成就在他身上。

        我們初次見面的對話就這樣結束。不通門路的我,竟在那幾天碰見院牧,於是我立刻請院牧去探訪他。

        接下來的兩個月,我十分忙碌,直至2019年9月的一天,在眾多排板中,一個特別的字眼吸引著我:「XXX明天受洗」!恭賀他後再翻閱他的資料,他的癌指數已由原來的一千多,跌至十一,感謝天父使用藥物醫治他!

        洗禮中,只見這位坐在輪椅上的男士容光煥發,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樂和盼望從他的眼睛洋溢出來。當中認識到他的兄弟,竟然都是主內弟兄,甚至有的是牧師。原來這位病人一直聽過福音,天父卻奇妙地通過不同的人和事,讓他實在地經歷祂!雖然他的下半身還是乏力,他的下半生卻從此不再一樣!

        就這樣,在平凡的病房裡,神與祂的兒女們一起作工,見證祂的奇妙。深願聖靈充滿每一位說「我願意」的職場宣教士,從他們身上散發祂的榮光!

體現心情:我是誰﹖

我是誰?

可能你會想起你的
名字
性別
身分
職業
崗位
與他人的關係……

我是誰?
在去年大熱電影《反斗奇兵4》(Toy Story 4)中
新角色小叉(Forky)卻喊叫:
「我是垃圾!」

這可曾是你的心聲嗎?
想起自己的
無用
一無是處
幫助不了別人
照顧不好自己……

但是
在製作小叉的主人心中
小叉是陪伴她上學的至寶
幫助她適應新環境
小叉是主人眼中看重的玩具
不見了的時候會四出奔走去尋回它……

我是誰?

我們怎樣看自己?

在造物主的眼中
你想
祂又怎樣看我們呢?

【體現心情】是2020年《關心》的新欄目,期望透過不同媒體,展現不同的心情,一同感受與思考生命中的點滴。

關心健康:肥胖症

        肥胖症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表現為體內脂肪堆積過多和(或)脂肪分佈異常,通常伴有體重增加。

        根據世衛(WHO)定義,男性腰圍超過90厘米,或女性腰圍超過80厘米,即屬中央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亦為衡量肥胖的指標,以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結果數值達25已為中度肥胖,超過30更為嚴重肥胖。

        肥胖症的原因包括熱量攝取過多、欠缺運動及體質問題,其他如基因缺陷、內分泌因素、藥物影響及精神因素也可能造成肥胖。根據病因,肥胖症可以分為原發性肥胖症和繼發性肥胖症。原發性肥胖症又稱為單純性肥胖症;繼發性肥胖症,是指由於其他健康問題所導致的肥胖。

       肥胖為「百病之源」,因肥胖與多種嚴重疾病有關,包括代謝綜合症(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風)、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卒中)、呼吸系統疾病(哮喘、睡眠窒息症)、骨關節炎(膝關節負擔大,易磨損發炎),而肥胖亦會造成脂肪肝等。

        防治肥胖症,要注意均衡飲食,避免高熱量(高油高糖)食物,並增加高纖食物,多吃蔬果;並要持之以恆做適量運動。現代醫學認為:若良好的飲食控制無法有效減重,則會考慮搭配抗肥胖藥物,減低食慾和抑制脂肪吸收。如果飲食、運動、甚至搭配藥物都不見效,運用減少胃容積的胃內水球置放術可能會有幫助,以手術來減少胃容積或腸道長度也能直接降低食量並減少營養素的吸收。

        中醫學認為肥胖者多氣虚:因肥胖人多不喜歡運動,若稍微動,則出現氣短、汗出等症狀。多濕:因肥胖人大多脾虛,脾虛則運化失調,水濕停滯出現泛腫、乏力、腹脹、體力下降。多痰濁:由於脾虛津液運化輸布停滯,鬱而化痰,此過程常與濕濁並存,故通稱為痰濁,症狀為痰多、舌胖、脈滑、胸悶、身重不爽、困倦、下肢浮腫等。多血瘀:肥胖人常見氣虛,因氣虛不足以推動血液而造成血液瘀滯,且肥胖人多痰濕,阻鬱氣機運行,也可以發生血瘀。

        肥胖症臨床表現多為本虛標實,本虛以氣虛為主,標實以痰濁為主,常兼水濕,亦兼有氣滯,血瘀。故治療肥胖症要辨證論治,恆心服藥,效果確實。

民間有用山楂菊花茶作為降脂減肥降壓之用,可供参考:
材料:山楂二錢、菊花二錢
做法:將山楂、菊花冲洗後沸水冲泡飲服。但胃酸過多或孕婦不宜。

關心健康:有關體重的五個常見問題

在營養師診所中,我們會遇見有關體重的不同問題,以下是五個常見的問題:

1. 我已經戒口及控制飲食,但為甚麼體重沒有下降?
減重的原理就是要達到每天攝取的能量入不敷支。對大部分人來說,健康的減重攝入熱量為每日約1,200卡路里(女性)及1,500卡路里(男性)。一磅身體脂肪含3,500卡路里,你體內的脂肪會跟隨每天累積的卡路里負結算而減少。例如黃先生每日熱量需求為2,000卡路里,如他每天攝取約1,500卡路里,一個星期後他應有約一磅體脂減少。

2. 我每天進行1小時的鍛煉,但體重沒有下降,反而上升?
這種情況經常發生,特別在一些只利用運動但沒有調節飲食的人身上。一個簡單的解釋就是,由於運動增加飢餓感,令運動後反而吃更多,他們不知道運動1小時可能只有消耗450卡路里,一個下午茶餐的一隻雞翼加一杯紅豆冰已經相若這熱量了。

3. 我的朋友在去除碳水化合物後的兩週內,體重減掉10磅以上,這是減肥最有效的方法嗎?
減少碳水化合物無疑是減輕體重的最快方法,不僅減少體內脂肪,而且減少體內水分。在沒有適當指引地恢復碳水化合物飲食後,體重反彈是必然會發生的,這種「大落大上」的改變真令人又愛又恨。實際上,人體是需要一定份量的碳水化合物支持細胞工作,進食太少會導致疲勞、難以集中注意力和手腳冰冷。為了能供給身體所需及避免體重反彈,可嘗試從質及量調節,例如用糙米代替白飯或用不同顏色的根莖類食物代替麵包等。至於份量方面,可嘗試用自己半個拳頭的大小為一餐份量開始。

4. 我已經每天減一餐以控制體重,但體重卻保持不變。這是為甚麼?
減肥飲食的方法是每天三頓正餐和一份低熱量的小食。低熱量小食即每份進食份量為約100卡路里。因為這可以幫助穩定血糖,減低下午或深夜飢餓感增加而大量進食的情況。如果白天的食物量少而晚上的食物量多,這反而令體重持續上升,腹部內臟脂肪難以減掉。而有隱性糖尿病的人士晚上及第二天早上的血糖會偏高。

5. 許多人說,腹部脂肪是最難消除的脂肪。真的嗎?
不。這是完全錯誤的。腹部脂肪(又稱為內臟脂肪)是不難去除的,因為它靠近肝臟。研究發現內臟脂肪多會增加糖尿病和心臟病等長期疾病。而喜歡吃肉類的人士通常上身包括腹部的脂肪都較易會過多。體重正常的人亦有機會腹部脂肪過多。建議男士正常腰圍少於90cm及女士少於80cm。要減去腹部脂肪,除了控制飲食中的熱量之外,脂肪的種類及份量亦要注意。例如建議選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高的食油,如茶花籽油、芥花籽油及橄欖油等;每餐份量建議一至兩茶匙左右。

解開心結:打機養病?

        16歲的阿軒(化名)是個陽光大男孩,學業成績中上,個性開朗,且是學校籃球校隊主力成員。在一次聯校籃球比賽中,阿軒意外跌傷導致骨裂,需要動手術。養傷期間,因為不能走動,很多活動都做不了。阿軒頓感百無聊賴,便隨手拿起手機,跟朋友們互通訊息、看影片、玩遊戲…… 阿軒甚享受這種既方便又有趣的解悶方法,樂此不疲,沈悶的休養時光也變得容易度過。父母眼見阿軒走動不便,也就任由他玩手機解悶。

        做物理治療的時候,阿軒也是一心二用:一邊做治療師指導的動作,一邊玩手機。治療師要求他放下手機專心做訓練,阿軒初時還勉強順從,後來卻憤然違抗。醫生警告他,這樣下去會影響康復進程。可是,想玩手機的強烈慾望令阿軒心裡希望自己不要那麼快復原,因為這樣便可以製造更多空閒時間繼續玩。不知不覺間,用手機自娛已成為阿軒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早上醒來,他第一件做的事就是查看手機訊息;吃飯時,他的眼睛也是盯著手機畫面;就連上洗手間,他也要跟手機「結伴同行」。經父母多番規勸,他嘗試放下手機做其他活動,卻發現對它們失卻興趣,心裡老是想著玩手機,簡直覺得「欲罷不能」。

        眼見阿軒沈迷玩手機,父母感到非常無奈又無助。阿軒並不認為自己有沈溺問題,他反駁說:「我只是玩手機解悶而已,有何不妥?」究竟是父母過分擔心,抑或阿軒真的有沈溺問題?

經過科學化研究,哈佛大學精神醫學教授 Howard Shaffer指出沈溺行為有三大特點:

(1) 失去控制力

(2) 對沈溺行為有十分強烈的渴望

(3) 不顧後果地去繼續沈溺行為

        阿軒的個案呈現以上這三大特點。究竟他是如何墮進沈溺裡去呢?近年有關腦部神經功能的研究發現,沈溺行為會刺激大腦的獎賞系統,分泌出大量腦神經傳遞物質多巴胺(dopamine),讓人頓覺紓緩、愉快和滿足。大腦涉及學習、記憶和情緒等功能的海馬(hippocampus)會記着這種愉快滿足的感覺,而負責情緒的杏仁核(amygdala) 則產生感覺聯繫,使人當遇到跟沈溺行為相關的事物(例如:手機、充電線、或家中慣常玩手機的角落),便馬上自動聯想起愉快滿足的感覺,以致不自覺地追求和重複著那些沈溺行為,令自己保持愉快滿足。

隨著網絡使用的增加,美國心理學家Kimberly Young提出若出現以下情況,便需要多加關注網絡沈溺問題:

  • 覺得被網絡活動所操控
  • 需要花越來越多時間在網絡活動才能感到滿足
  • 屢次嘗試去控制或停止網絡活動,但總不成功
  • 當網絡活動終止時,覺得悶悶不樂或煩躁憤怒
  • 花在網絡活動的時間,經常比預期更長
  • 為了進行網絡活動,不理會可能對學習、工作或人際關係的損害
  • 向其他人撒謊,隱瞞網絡活動
  • 為了逃避問題或發洩情緒而進行網絡活動

        在休養期間,玩手機解悶本來無可厚非。但假若毫無節制地使用手機,以致妨礙正常生活,便需要正視沈溺問題。「預防勝於治療」是最佳的方法。父母以耳濡目染、身教言傳的方式,建立子女有節制地使用手機的習慣,並加強他們對沈溺行動的警惕性。更重要的是要協助他們在家庭關係、社交、嗜好、學業、志向等不同範疇建立多方面的滿足感,避免讓玩手機成為他們日常生活唯一的滿足感來源。心理學研究指出應加強下列保護因素,以減少青少年出現沈溺行為:

  • 有良好的自制力
  • 父母給予有效的管教
  • 家庭的培育和扶持
  • 有正面的人際關係
  • 同輩間良好的影響
  • 有能力應付學業

       若青少年出現上述提及的沈溺行為問題,便要盡早尋求適當的幫助。

病友心語:「好彩」,從哪裡來?

        2019年7月21日,一個星期日的早上,一覺醒來,忽覺左腿膝蓋腫又痛,以為是常有的膝蓋腫痛,於是帶著痛完成當天要做的事。

        翌日早上,一拐一拐地到中醫診所登記,醫師為我針灸,針沒有觸及膝蓋。繼續痛著完成了義工會議,便去醫院看急症,醫生診斷後要我立即入院,安排我到骨科病房。

        本想低調處理入院的,但因第二天我要負責一些工作,交代清楚後,我便安心等待醫治。過了一天,猜想不到弟兄姊妹來探訪。入院後,我開始發燒,兩星期內,醫生用了不同方法檢查、化驗,後來更進行兩次「微創」手術,直至8月5日才驗出膝蓋內有不常見的細菌。

        做完手術,痛楚非常,我的腿不能屈,也不能伸直,不能坐椅,因為左腿若下垂,便有痛不欲生的感覺,躺在床上也要用枕頭托腿,每天要吃強力的止痛藥,半夜要打止痛針,左腿像「梗」了。幸而物理治療師找來一部機器,名為「持續性被動機」,這部機放在床上,左腿放在機器上,腿便運動了。

         護士在我的手背上種「豆」,以便注射抗生素;後來因為方便注射,所以做了「心導管」,由微生學師調較抗生素,把消炎藥由心導管注射體內,每晚注射半小時,希望能把細菌消除。後來因為我有藥物過敏,全身出現紅疹,於是停用注射,改用口服抗生素。

        職業治療訓練我出院後能在家中做些輕微的家居護理;物理治療訓練我的肌肉,現在我不但能用四腳助行架進出洗手間,也在學習用四腳叉和「士的」。

        上帝是不可思議的,我真想不到祂會使我在醫院住上了一百天。我能夠康復出院,實在感謝不同醫護人員的幫助。醫生、護士、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所有護理病人的工作人員,他們的工作雖然非常繁重,但從未見他們拉長臉孔,總是讓人樂於親近他們的感覺。

       「妳是怎樣受傷的?」醫生詳細地詢問。

       「妳的年紀施手術比打石膏好……」醫生細心地分析和解釋。

       護士巡房對某病人說︰「靚女,手痛呀?吃了藥,便不痛了,乖乖睡覺。」

       醫生醫病,使病人恢復健康,保全生命;院牧醫心,沒有醫療儀器,沒有藥物,有的是耐心、專心、同理心,既聆聽,亦語帶安慰。

        我住院一百天,家人和親友們,年紀不少,八、九十歲以上,老遠跑來,有些友人想來探病但不懂來,多次電話慰問,亳無虛假,使我感動萬分,他們的勞苦,求主報答。神也給我恩典,因為我家裡雜物亂放,之前求天父給我幾天假期去執拾;但神知我無法處理,現在有人代勞,這個「好彩」除了是神賜給我,無法想得通是從哪裡來。

醫護心語:一張為你炮製的秘方

        中醫師用藥開方,都是經過望、聞、問、切,分辨病人患上甚麼證候,度身訂造他的藥方。所以有兩個感冒病人,同樣有咽喉痛、咳嗽、鼻水等症狀,但是開出來的藥方可以大有不同。行醫十多年,除了如上述常規開藥方外,也不時額外炮製「秘方」。

        黃先生(化名)是大腸癌患者,化療期間接受針灸治療以減輕副作用。化療結束後他繼續覆診,服中藥調理身體。儘管化療完成,副作用亦大致消失,但仍有難以入睡或半夜經常醒來的問題。中藥的酸棗仁、茯神等有良好的養心安神作用,有助改善睡眠質素,但有時失眠不單是五臟六腑的「心」病,也是心靈的「心」病。我問及黃先生有沒有甚麼掛心的事情,可能影響到他的睡眠狀況。原來他患病後失去工作,出現經濟壓力,所以完成化療後便馬上積極尋找工作,可惜仍未找著,心裡焦慮不安。言談之間,得知他在化療期間已考取保安牌照,一早安排出路,可謂十分進取。聽完他的難處和辛勤後,我再繼續用電腦開藥方,他接過了兩張藥方後表示格外感謝。我給的一張處方是養心安神的中藥,另一張「秘方」是在電腦上找到的醫院保安招聘通告。雖然不知黃先生能否成功,但希望這「秘方」讓他感到關心和支持。

        我還有許多其他的「秘方」,家庭主婦們最愛的是老少咸宜時令湯水,我也樂意花時間在中藥處方背後寫上「家庭秘方」,因我感受到太太們對她家人的關愛和悉心照料。有時遇上突發嚴重失眠的病人,我會耐心等候,讓他們緩緩地抒發情緒;從經驗之中,他們大多數剛經歷人生重大轉變,如親人或摯愛突然離世。一個寧靜的空間、一位聆聽的醫護、一盒紙巾,可能便是他們最需要的藥方。我也會在中藥處方背後寫上情緒支援熱線或院牧室聯絡電話等,鼓勵患者尋求協助。然而這些處方都要額外花上時間和心力去炮製,因此「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是我在炮製秘方時的提醒。

        保守病人的心,不單治療身體的症狀,也關心病人心靈的需要。
        保守自己的心,作醫護多年,在忙碌工作中,仍不失卻一顆同理心。

兩扇心窗:放下完美,人生更美

         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有點英雄主義,他們想的是打一場完美漂亮的勝仗。

        聖經人物以利亞,正是這樣一位英雄主義者。他以為只要他一出手,以色列人就回轉,不再敬拜巴力(巴力是當時迦南地掌管風調雨順的神)。以利亞一整天與450個巴力先知對戰,並且勝了他們,他感覺自己好 “man”,好英雄!但以色列人並沒有因此改變,王后耶洗別還說要追殺他,他感覺很孤單,選擇逃走。昔日他瞧不起那匿藏在洞內的一百個先知,他們沒有勇氣站出來,和他一起向巴力開戰。今天他何嘗不是如此「龜縮」,躲在洞裡,倚靠天使供應糧水。可能我們也會覺得他這樣不濟,若他不退縮就完美。

        其實他打贏那些巴力先知,故事可以在此結束。但聖經不避諱說他在樹下求死,當時全國的先知或失蹤或被殺,他感覺孤立無援,很想放棄。最令我感動的是:上主不是責備他為何不撐下去,而是派天使安慰他,供應他餅和水,讓他好好休息。完美主義者往往是工作狂,不可能讓自己有時間休息放鬆。其實他與巴力先知對戰後,徒步走了很多路,先是在基順河誅殺巴力先知,再跑上迦密山頂跪下禱告,最後又跑到耶斯列和別是巴,再在曠野走了一天。上帝知道他疲倦和飢餓,他最需要的是休息、睡眠和進食。

       完美可以是一個束縛。因為對自己要求太高,以利亞覺得自己一定要成功,必須負責完成所有事情,取得所有成果;其實這都是不必要的期望。反而失敗叫人醒覺:我們可以不完美。因為完美的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間,就算我們不完美,祂仍然愛我們,這才是完美的愛。完美的上帝願意接納人,正正告訴我們:我們不必完美;面對他人犯錯,我們可以原諒他人,正如上主原諒我們一樣,這樣我們每天可以越來越像上主。

        何謂完美?標準不是由人決定,而是由神決定。神看著祂所創造的一切都甚好。但是以利亞卻覺得自己的工作徒然努力,達不到完美的標準。他遭受的壓力不少:長期與朝廷作對,深受三年飢荒之苦,經歷被人接濟……這些苦況正是他所預言會發生的。最後仗著上主供給他的飲食,他走了四十晝夜前往最少在320公里外的何烈山。上帝問他「點解搞成咁?」(為何弄成這個樣子?)他向上主抱怨只剩下他一人。然而,事實不是這樣,除了那一百個先知外,還有七千人與他站在同一陣線,只是他不知道。以利亞抱怨上帝不施援手,所以他又失望又氣憤。無怪乎完美主義者比較容易抑鬱焦慮,有社交焦慮、飲食失調、慢性疲勞綜合症、失眠等症狀,因而有英年早逝的風險。

        當時,神吩咐以利亞走出洞穴,站在他面前,祂會從那裏經過,狂風隨即刮起,之後有地震、烈火,但上主不在其中。以利亞以為神的顯現應該是這麼轟動的,但是神卻讓他知道他可以用另一種很不同的方式做事。

        朋友,讓我們嘗試放下完美,好讓人生更美。

兩扇心窗:完美

        某次往外地旅行,用手機拍攝了一大片無邊際的花田美景。可惜當天是陰天,欠缺藍天的襯托,總覺相片中的景物欠了活力,有點失色。回程在巴士上,再看相片,愈看愈不忿,於是在網路嘗試尋找一個可以改圖的流動應用程式(app)。最後,找到一個專改相片背景的程式,簡單易用,效果相當不錯 — 之前灰濛濛的天色一下子都變成亮麗的藍天。除了藍天,還可以加入像絮絮輕紗,或如團團棉花等不同形態的白雲,甚至加上彩虹,或換成夕陽西下的背景,非常有趣。一幀又一幀的修改相片,心情異常興奮;直到整批相片被修好,心中泛起一陣能改變世界的滿足感與優越感。

        回到香港,與家人分享旅途見聞時,重看這批相片。七色花田在藍天白雲襯托下,的確倍添艷麗;然而,一份陌生的感覺卻頓然而生。眼底下的相片是當天的情景嗎?那天被眼前壯闊繽紛的花田吸引,不自禁地拿出手機想把良晨美景記錄下來的一刻感動,怎麼這時卻變得猶豫了?科技的進步讓旁人看不出相片曾經被「加工」,可是,自己的內心卻清楚知道這些是偽裝的相片;為求滿足自己,追求完美,竟然隱瞞真實,自欺欺人,真是幼稚!其實,四季更迭,各有美態,晴天陰天都有獨特景致。與其刻意營造晴朗景觀,倒不如開放胸懷,享受當下的存在,欣賞當刻的情境。

        讀過網上花邊新聞,一位內地網路紅人,由於長相甜美、五官精緻,獲得近千萬網民的點讚,更被封為「女神」。某次在網路直播時,一時忘記開啟美肌功能的濾鏡,令真面目意外曝光── 一直以來的粉嫩尖削少女臉,頓時變成粗糙飽滿的鄰家大嬸臉。網民看到她的真面目後,都大吃一驚,直呼被騙。電腦科技近年突飛猛進,不少美圖應用程式唾手可得,因此網絡上造假的情況屢見不鮮。記得幾年前,我與一班已步入中年的中學同學聚舊,某同學利用手機中的美圖攝影程式為眾人拍合照,相片中一張張圓滑無瑕疵的臉龐,讓一眾彷彿回到少年十五二十時。然而,大家心知肚明這只是個搞氣氛的小工具,誰也不會把這些相片珍而藏之。

        參觀過好幾次攝影展覽,能令觀眾產生共鳴的作品,往往不是靠賣弄鏡頭技巧以取悅觀眾,甚或追求視覺刺激的相片。功力深厚的攝影師,鏡頭下捕捉的盡是平凡現實中的種種情境,如狂風暴雨中撐著傘在趕上班的城市人、滿臉深刻皺紋的老人家、笑容燦爛可愛的孩子們,還有街角成群的流浪貓兒……這些貼近生活的題材展現了真實的美。

        創世記第1章記敘了上帝創造一切的過程,其中好幾次記載了「上帝看著是好的」,這表示上帝看祂所創造的一切都是美好。「耶和華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滿了你的豐富。」(詩篇104:24)上帝創造的萬物不但豐富、美好,更是充滿衪無限的智慧。讓我們都學習放下自以為是的完美標準,重新發現現實世界中蘊藏著的美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