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牧心箋

小寶寶:

  再次收到你媽媽發給我的照片,看到你張開小腿,強而有力地站著,長大了不少啊!算算日子,相信你已學懂走路,開始四處探索環境吧!

  記得第一次在醫院探望你媽媽是因為收到護士的轉介,當時電話傳來迫切的聲音,告訴我一位懷孕24周的孕婦有小產跡象,情緒不穩定,需要院牧為她禱告,我放下電話立即往婦產科去。病房內唯有你媽媽拉上了布簾;一簾之隔,鄰近的孕婦安靜地在床上休息,你媽媽卻隱藏在布簾內獨自悲傷。我拉起布簾走進去,迎著我的是一臉愁思的面容,當你媽媽知道我是院牧後,立即展露笑容,感到神差派了天使來陪伴她。安靜了好一會後,你媽媽告訴我,婚後一直盼望有小孩,你的出現就像上天賜予的珍寶,是世上最寶貴的禮物。你剛剛度過了24周,羊水突然流出,檢查後發現羊膜出現了一些小洞導致羊水早破,醫生評估有流產跡象,勸你媽媽考慮做流產手術。她說當時的心就如被利劍刺穿那樣的痛,滿腦子疑問,不明白上天為何給了這份禮物又要取回呢?為何要開這個玩笑呢?上天對他們太殘忍了。詢問了幾位醫生的意見,他們都說認為無把握保住你,最後轉介到醫院,醫生也請她考慮盡快做流產手術,這個殘忍的建議就好像奪走了她的希望,也判處你「死刑」。然而,當你媽媽撫摸著肚皮時,感到你在肚裡扭動,好像告訴她不要放棄你,你這份強烈的生命力燃亮了她的盼望,最後決定不做流產手術,要與你一起努力共度難關。她在醫院只能卧床休息,每個舉動深怕影響了你,家人的關心及檢查報告都令她感到很大壓力。就在軟弱無力時,她突然想起了耶穌,之前因為工作繁重,漸漸少了上教會,甚至把信仰淡忘了;那一刻她很想從耶穌得著力量和安慰,因為不知道如何禱告,於是請我來為她祈禱。

  往後的日子,每星期我探訪你媽媽約一至二次,聆聽她的需要,與她一起禱告,她告訴我每天為你播放兒童詩歌,讓神的話和音樂陪伴你,讓你在母腹中認識神。多次探望,看著你媽媽聽到報告若是壞消息,她會哭成淚人;若是好消息,她就好像擁有了全世界一樣的快樂,過程中我陪伴並見證著她的喜與悲,我也禱告主保守你在母腹中健康地發育成長。

  對你媽媽來說,雖然身體每天像是過著煎熬的日子,心靈卻是滋潤快慰,因為她把重擔交托了耶穌。有主的同在,祂看顧你在母腹中安全地度過每一天。現在你健健康康的來到世上已有17個月了,祝福你漫步人生路,享受世界的美好,珍惜從神得來的生命。

楊院牧

從心出發:為主還可多走一步

  我小時候體弱多病,經常要見醫生,對那位相熟的家庭醫生可謂既愛且恨。他的醫術能減輕我肉體的痛苦,但每次他都不由分說便給我打一支大大的針,還要叮囑媽媽不要讓我吃雪糕、喝汽水等;他豈不知我最怕打針及最喜歡雪糕、汽水嗎?他總是不能明白我的內心世界和需要!我意識到醫生應該不單是這樣的,好像欠缺了一些東西,當時小小年紀的我並不懂,但自此行醫卻成為我人生最大的目標。

  以我平庸的資質,要比別人加倍努力讀書才能考上醫學院。經過多年艱辛苦讀,終於如願以償,但興奮過後便立刻掉進了人生低谷,缺乏目標是何等空虛,也體會自己的渺小和罪性,於是開始深入思考人生與信仰問題。感恩在校內有些熱心的基督徒帶領我信主,讓我能有盼望地繼續向前走。

  醫學院的生活並不好過,我的生活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喜歡胡思亂想的我確實感到不是味兒,深信學醫不單是這樣的,希望能多走一步,於是毅然用多一年時間專心做病理硏究。這年的訓練給予我更濃厚的醫學探索精神和更多空間去思考,同時亦明白人類對疾病的認知原來很有限,唯有依靠上帝才能找到真正的平安。

  在臨床學習生涯中,親身體驗醫護們在病房裡忙得透不過氣來的苦況,每天總是忙於處理大量醫療程序、報告及文件,缺乏與病人溝通的時間,這再次牽動我兒時得不到醫者心靈關懷的遺憾,因此畢業後便選擇了當年非常冷門的精神科。

  畢業後,我隨即進到大學精神科部門工作,需要兼顧硏究、教學和診症。當年精神醫學的知識很有限,仍有很多機會和空間作科研,適逢腦神經醫學及基因工程急速發展,年青的我在硏究中沈醉得不亦樂乎。過了十多年打拼後,要平衡科研、教學和臨床工作的張力愈來愈大,明白自己應該專注其一。聖靈再次感動我要謙卑自己,無忘初衷,為主多走一步,照顧病人身、心、社、靈的需要。

  從大學轉到私人執業確實有很大的改變,好處是有更大的空間和自由度照顧病人,但同時要一力承擔所有醫療責任和風險,所以需要更加謙卑自己來依靠上帝。我透過日常接觸病人及參與一些非牟利團體的工作,眼光開闊了,更加體會到社會不公義及貧富懸殊的嚴重性:為甚麼有錢人可以立刻選擇私家醫生治病?而窮人則要受至少一兩年病痛之苦,甚至冒著喪掉生命之險來輪候公營醫療服務?為甚麼精神病患者仍是普遍受到歧視?感恩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基督徒醫生願意為主多走一步,在社區為基層市民提供醫療服務。

  自出道行醫以來,「全人醫治」囗號常掛在自己口邊,但撫心自問,面對病人診治時有否真的兼顧了身、心、社、靈這四方面?如何關顧病患者的靈性?是否偶爾跟病人分享一些信仰生活點滴,或在精神健康教育文章的結尾附上一句聖經金句便是了?我深信還有更多更多。回想過往行醫的路上,跌跌撞撞,有得有失,總希望能多走一步。今天願意再次順服聖靈,謙卑放下自己,到神學院進修,尋求上帝的恩典、更加認識上帝及操練靈性,盼望日後靠著上帝實踐全人醫治。在此分享一段經常鼓勵我多走一步的經文:「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3:13-14)

關心健康:膽固醇高

  現代人常在偶然的體檢中發現膽固醇高,患者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如何有效地預防和治療膽固醇高,是人們越來越重視的問題。

  根據現行的檢查數據,血液總膽固醇的指數最好低於5.2mmol/L,另外低密度膽固醇(LDL)最好低於3.4mmol/L,高密度膽固醇(HDL)最好高於1mmol/L,三酸甘油最好低於1.7mmol/L。若任何一項不能達至理想水平,就有機會罹患心血管疾病。

  血液中的膽固醇大部分由肝臟產生,只有約2-3%的膽固醇來自日常飲食,如肉類、魚類、家禽、貝殼類、蛋黄和奶類產品。單靠飲食和運動只能令膽固醇減少5-7%,對高危者並不足夠,但控制飲食中的膽固醇攝取仍然十分重要。

  低密度脂蛋白能加速動脈硬化的速度,故LDL俗稱為壞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有抵禦動脈硬化粥樣斑塊的形成,具有保護作用,並可以減少脂肪沈積在血管壁上,因而降低形成心臟病的機會,故HDL俗稱為好膽固醇。

  預防膽固醇高,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適當地節制膽固醇及脂肪的吸收,尤其飽和脂肪和糖份的食物,注重其他有利營養素的攝取。

  在均衡飲食中要多選擇富含抗氧化食物及植物固醇,如蔬果、黃豆及其製成品、綠茶,全麥五穀類,減少精製食品。每天膽固醇吸收宜少於200毫克。選吃瘦肉類,包括魚、瘦肉、去皮家禽,一般每天不宜超過5-6兩。少吃飽和脂肪,以免刺激身體產生更多的膽固醇。若甘油三酸脂過高,就要減少進食糖和甜食、甜飲料及酒類。

  烹調方面,最好用蒸、煮、炆、灼方法,宜用植物油,少油、少鹽、少糖為主。除了注意飲食習慣,還要有適量運動,生活起居正常,保持心情開朗。

  降膽固醇食物有:燕麥、黄豆、納豆、鷹嘴豆、核桃、綠豆芽、綠茶、冬菇、木耳、牛油果、葡萄柚、深海魚、海帶、牛蒡、山楂、蘋果、西紅柿、火龍果、紅麯。以下介紹一些降膽固醇食療方,以供参考:

  1. 黑苦蕎麥一湯匙,沸水沖泡2-3次作茶,並吃黑苦蕎麥。
  2. 山楂2錢、決明子2錢,沸水沖洗,沸水沖泡2-3次作茶。
  3. 杜仲葉2錢,沸水沖洗,沸水沖泡2-3次作茶。
  4. 三七花3-5朵,沸水沖泡2-3次作茶。
  5. 桑葉2錢,沸水沖洗,沸水沖泡2-3次作茶。

關心健康:中風後康復的物理治療

  筆者過去幾年所治療的中風病人,大多只有三、四十歲。面對身體突如其來的轉變,令他們需要經常來往物理治療室。中風患者出院後,初期多因害怕街上人多擠迫,令他們難以兼顧行路及四周環境,所以通常選擇以的士代步。康復路上,物理治療師除了治療中風患者的肢體偏癱外,更要多安排社區復康訓練,以確保「出入平安」,協助他們有信心地重投生活及職場。以下是常令中風患者在街外卻步的「黑點」:

1.橫過馬路

  一般人行走的速度為每秒1.2米,但中風患者的步伐或只有原來的一半,令他們擔心過馬路時「兩頭不到岸」。

  建議:統計最常使用的幾個交通訊號燈「綠公仔」的顯示時間,令患者橫過馬路時有心理預算。在繁忙/非繁忙時段反覆進行練習,可以增強他們的應變能力及信心。

2.上落公共交通工具

  公共巴士及小巴閘門的梯級高度介乎250-400毫米,在上落車「爭分奪秒」的情況下,確實令中風患者當刻構成壓力及容易發生意外。

  建議:充分利用車上扶手,並緊記「好腳先上,壞腳先落」的原則。此外,低地台巴士可下降至離地250毫米(而一般行人路邊石壆高約120至150毫米),大大減少了中風患者上落巴士的困難。


上落車時,患者可請車長協助降低巴士。

3.使用扶手電梯

  一般地鐵站、天橋和隧道以扶手電梯連接,若避而不用,或會令患者出外活動時造成不便。

  建議:緊記「好腳先入,壞腳先出」的原則,以好手按著扶手,整個腳掌踏在梯級正中間,以策安全。


踏入:先用好腳


踏出:先用壞腳

要讓中風患者重投生活,初期極需要身邊人多作陪伴和鼓勵,並透過日復日的練習,讓他們慢慢建立自信。另外,讓患者自己設定一個目標,例如每天堅持到附近的麵包店買早餐作生活訓練。深信身體力行的嘗試和練習下,中風患者在社區「自出自入」將會是指日可待。

解開心結:兩種帶來改變的思維:意義和遠景的思考

一般人都認同正面積極思想的重要性,但為何真正樂觀的人卻不多?或者許多時候我們希望不往壞處去想,但偏偏就是不能,總是為事情憂慮,彷如與「樂觀」這兩字無緣似的。原因何在?首先,我們要明白憂慮悲觀的想法也不是亳無用處的,俗語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又所謂「未雨綢繆」,憂慮可使人預防問題的出現或惡化,是生存之道和自我保護的本能,不會憂慮的人可能會因過分樂觀而招致麻煩,當不幸的事情或打擊發生時,他就可能因亳無準備而不知所措。然而,過分憂慮或經常憂慮會製造痛苦和問題,負面的影響肯定較正面的影響為多。

培養正面積極的思想就像栽種植物一樣,除草和殺蟲的工夫固然重要,但施肥和澆灌的工夫更是不可缺少,那麼,我們當怎樣運用正面思想的力量,令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加精彩和美滿呢?

首先,讓我們認識兩種不同性質的思考。第一種我們稱為「意義的思考」,焦點是尋找意義和價值。心理學研究和心理治療的理論認為,活得有意義和有價值是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渴求,很多心理問題其實都是源於對意義和價值追尋的放棄或幻滅,例如抑鬱可以是由於感到生活沒有意義和方向造成的。

所以,如果要活得開心、積極,就須作「意義的思考」:到底甚麼才是有價值的事情?怎樣才算是有意義的人生呢?這類問題沒有劃一的答案,不同的人抱持不同的想法,有些人認為賺錢享受人生就最有意義;有些人認為能享受天倫之樂才是最有意義;有些人視個人成就最有價值;有些人則覺得助人或做義工最有意思。無論怎樣,每個人都應該思考和確認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的意義何在,然後盡力去追求和實踐過有意義的生活。

有一點值得留意:很多人對「甚麼才是有意義的事情」的想法,未必是由自己內心而來的。從小到大我們不停地受他人影響,很多思想可能都是從別人而來的。例如社會上大多數人,甚至可能包括自己的父母,都認為賺錢、財富、地位等至為重要,是快樂人生的必需品,個人也難免會受這些思想感染,抱持相似的想法。問題在於:這是你個人真正的感受嗎?你是否真的能從這些東西得到個人最深層的滿足呢?我們要謹記這點:為自己認真的去活,一定比活在別人的影響下更有意義。

第二種積極人生的思考,我們稱為「遠景的思考」。想像力是人生智慧的寶藏,許多偉大的發明都是由豐富的想像力產生的。意義的思考能為你的人生確立目標;然而,很多人一生沒有理想,或是中途放棄理想,就是因為沒有意識到達致理想的可能,他們不敢去想像,被所謂的現實限制於無形的框架之內,沒有膽量去想像如何可以達到理想。因此,若你想活出有價值和意義的人生,達到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就要盡量多去想像達到目標的遠景,越細緻越好,以及達到目標的途中要做甚麼事情。不要小看這種想像和遠景思考的能力,它是推動你努力向前的最佳拍擋。

最後,若要培養樂觀積極的人生觀,其實也可從人生中真、善和美的經驗入手。多思想、欣賞和細味這些生活中難得的事情,可助你持守對人生的信念,體驗人間有愛和對未來抱有盼望。良性循環的法則指出,只要願意積極和努力,正向的人生觀是可以逐漸形成和發展出來的。

醫病同心:有主同行 恩典夠用

2015年底,我確診患上第二期乳癌,與很多人一樣,當時我感到震驚及難以接受,因為我身體一向健康。作為基督徒的我,面對這突然的噩耗,只有透過禱告將自己完全交託主,祈求主憐憫、施恩和醫治。

感謝主從沒有離開過我,一直在我身邊,為我預備一切。其實全能的主是絕對有能力使我一夜之間好起來,但祂沒有這樣做。主讓我在治療過程中真真實實的體會祂施恩的手拖著我,每步與我同行,也讓我清清楚楚的經歷祂對我那份深不可測的愛眷!以下兩個例子,說明了我的經歷:

化療藥物有很多副作用,其中一樣是令人沒胃口,吃了又會嘔。醫生提醒我,要盡量多吃有營養的食物,因為嘔吐是非常普遍,多數病人的體重會因此下降。我常常為自己的飲食和胃口禱告,求主幫助我吸取足夠營養來打這場仗。因著藥物的影響,吃飯時總感到食物的味道怪怪,有苦味,有酸味,還有臭味,但我還是大口大口地把食物呑下去,晚餐至少要吃兩碗飯才滿足,餐桌上的餸菜也給我清理得一乾二淨,甚至半夜還會餓醒,要起床吃一條香蕉才能再入睡。化療其間,我一次都沒有嘔吐過,體重還增加了七至八磅!主就是這樣奇妙地照顧我,使我有好的食慾,這是主恩典。

經過一連串化療和電療後,腫瘤縮小了很多,於是按醫生的建議,在一間私家醫院動手術割除餘下的腫瘤。手術當日,心中一直有些忐忑和緊張,牧師陪著我並為我禱告,心情總算安定下來。豈料進入手術室後,心情又緊張起來,於是我切切的祈禱,坦誠的呼求:「主耶穌,我知道祢一直與我同在,但現在我又有點擔心,好像感受不到祢的臨在,現在要動手術了,祢可否讓我實實在在的感受到祢與我同在,讓我平靜和安心?」禱告後,我的主診醫生過來,甚麼都沒說,只伸出他那溫暖的手來握著我的手,這個時候,我感到舒暢和得到支持,緊張的心情放鬆了,我感受到主藉著醫生這個小動作來告訴我,祂確實與我同在。結果手術順利進行及完成,現在慢慢進入康復的階段,醫生繼續悉心地跟進我的病情,實是滿心感恩。

主的恩典確實超乎我的想像。確診前約八個月,我意外地獲得一份住院保險為禮物;現在回想起來,是主為我作的安排,連醫藥費用都為我預備好了,讓我可以應付檢查、治療等各樣醫療開支。主耶穌是又真又實在,每日與我同行並看顧著我,處處都見到祂的恩典,感謝讚美主!

醫病同心:得主安慰 分享主愛

  「姑娘,我老公在外面有女人!」她眼泛淚光的對我說。

  我在醫院的日間婦科中心工作,轉眼間已經超過十年了。在這段日子,我見證了婦女們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她們的壓力大多來自婚姻、教導孩子和工作。

  「人有疾病,心能忍耐;心靈憂傷,誰能承當呢?」(箴言18:14)。大部分前來這裡求診的婦女,她們的病情都很穩定,但是有些婦女面對困難和壓力,卻沒有人可以讓她傾訴,因而飽受情緒困擾,於是這些婦女便趁著求診的機會,向我們說出她們的困擾。這些困擾通常是關於發現丈夫有婚外情、子女沈迷打機、甚至逃學等等。我會耐心地聆聽她們的傾訴,她們一邊說、一邊哭。然而,當她們訴說完了,就感覺釋放了很多,因為她們可以有機會抒發內心的鬱悶。

  記得有一次,我遇到一個仍然受到失婚之痛困擾的婦女,她的心情十分低落。當她對我訴說完自己的悲痛後,我告訴她,其實我和她一様都是已經離婚,但因為我相信耶穌,所以我可以有平安和喜樂去繼續工作和生活。她當時感到很驚訝,因為她覺得失婚的我該是愁苦滿面的樣子。於是我鼓勵她參加教會,認識耶稣。「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言17:22)。我告訴她只有耶穌,才能給她平安和喜樂的心。當她聽完我的分享後,她表示願意更多了解基督教的信仰,於是我便立即邀請院牧同工向她講解,後來她更決志信了耶穌。

  神的安排真是很奇妙,原來我的遭遇可以成為別人的祝福。「我們在一切患難中,衪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哥林多後書1:4)。傳福音是每個基督徒的本分,所以我也願意透過護士這工作崗位,關心有需要的婦女,情況合適的話也會與她們分享信仰。聖經說:「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羅馬書1:16)。引用一位牧師的名言:「為己無所求,為主求所有。」但願神保守我們職場的工作,透過職場的服侍擴展神的國,將所有榮耀歸給全能的神。

兩扇心窗:天涯若比鄰

  後現代是個多變的年代,同時也是個否定一切的年代!
想起惹人爭議的作家David Shields的名句:「關於人生,就是每個人都必死無疑!」看似廢話,但的確道出了人生無法否定的真相。

  小時候,筆者的左鄰右里關係非常密切。我們煮了糖水,會彼此分享。大家有事要辦,可以將孩子暫托鄰居。反觀今天鄰舍間的關係,只流於點頭之交,大家碰面,就打個招呼而已,甚或漠不關心。究竟問題出在哪裡?怎樣可以跟鄰舍建立親密的關係?

  或者我們可以從耶穌所說的一個故事,得到一點點啟發:

  有一個人要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聽說這條路有很多賊人匿藏,伺機搶劫。想不到賊人從後跳出來,用刀刺他,剝去他的衣服,把他打得半死,搶去他的錢,他奄奄一息躺在地上,受了重傷,不能動彈,希望有人經過可以幫助他。

  接著他聽到腳步聲,心想:「有人來了!原來是祭司,他教人認識神,一定會幫我。」但祭司沒有停下來,他繞路急急走開。可憐傷者孤單一個躺在那裡。

  他再聽到腳步聲,心想:「有人來了!原來是個利未人,他教人認識神的律法,一定會幫我。」但利未人沒有停下來,他同樣繞路急急走開。

  那傷者很憂愁,還沒有人來幫助他。

  今次他聽到驢子身上的啷啷聲,心想:「有人來了!這人或者會幫我。」那人停下,從驢子身上下來,彎腰在傷者旁邊,原來是個撒瑪利亞人。他看見傷者,就動了憐憫的心,上前將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後扶上驢子,帶到客店照顧。第二天他拿出兩個銀幣交給店主,叮囑店主照顧傷者。

  故事中的傷者好比社會上身心受創、需要別人關愛及支持的人。祭司和利未人,代表看見而沒有行動、有能力卻不願顧惜。相反,撒瑪利亞人的一連串行動:倒油、包裹、扶上驢子等正是愛的流露。至於要付出多少的油、酒、布、驢子、銀幣、時間、陪伴和擔保等,他沒有計較,慷慨地按他能力所及的照顧傷者,只因他見到這個受傷的人而動了憐憫的心。

  今天,當你見到別人落在水深火熱中,你會否踏前一步,向對方伸出援手?多年前,我從報章得悉一位在大雨中因救人而溺斃的工人,住在我工作地方的屋邨內,想到有人在如此突然的情況下痛失親人,一定非常難受。於是,我嘗試訪尋,之後看見那位工人的遺孀及年幼的兒子,就請教會弟兄姊妹按心中的感動作出愛心奉獻,並在卡紙上寫上慰問的說話,然後我就代表教會送去,讓他們感覺鄰舍間的情。

  2003年SARS肆虐,全城人心惶惶,我在工作地方附近,發現新建了一幢長者屋。我想為獨居長者送上一份慰問,於是請教會弟兄姊妹預備了一些口罩及日常生活物資送給長者,表達關心。之後更有多次探訪,有些街坊竟成了朋友。

  其實,這不足為怪,筆者的兄嫂因工作關係,需要將女兒交鄰居暫托,想不到鄰居卻成了我侄女的契媽。

  總的來說,鄰舍間親密關係的建立,乃始於先看見、後動心,而動心自會帶來一連串愛的行動,正如上帝的兒子來到人間,親自將那份無私的大愛向我們展現出來。

兩扇心窗:近鄰

  中國人說:遠親不如近鄰 —— 這個容易理解,單就鄰居一對小夫妻來看,他們甚麼時候吵架,吵得有多頻密激烈,這小兩口的父母不一定會知道,但薄薄的天花板卻掩不住澎湃的聲浪,怎能瞞得過樓上樓下的住客?因此對左鄰右里的實況,近鄰往往勝過遠親。可是,城市人的關係疏離,著重私隱,而香港居住環境又極狹小擁擠,與近鄰的關係就變得很微妙,有種似近實遠的荒謬感。

  由於長期居家工作,筆者輕易就知道近日樓下單位搬來了新鄰居,腳踏的地板就是這單位的天花,雖則未曾見面或交談,但透過聲音,肯定其中住著一名正在牙牙學語的小娃娃!偶爾「聽到」銀鈴般清脆響亮的童音,知道小傢伙天天在模仿、在進步,是一種另類的工作調劑;若聽到他連續好幾天常常躁動哭鬧,恐怕是生病了,也不免記掛,暗暗禱念他快快好起來。

  之所以對聲音如此敏感,緣於之前剛搬走的一家,曾被懷疑虐待過小孩。記得某天從外面回家,碰巧與屋苑經理和兩名管理員同乘一部升降機,他們看來煞有介事,按了我家下面的樓層,說收到投訴,某單位的保姆常把搗蛋的幼兒逐出門,讓恐慌的孩子留在單位門外的走廊號啕大哭……,自從那次他們的友善「介入」後,果然情況就有明顯改善,孩子的哭喊聲大大減少了!

  筆者認為,小屋苑的管理人員及外傭本質上也是鄰居。管理人員每天在屋苑工作,與住戶朝夕見面接觸,不但負責我們的家居保安,維持日常生活中公共設施的有效運作,並不時作為住戶之間的中介橋樑,起調停作用,故彼此必須保持良好溝通和互信關係,他們是住戶安居一個重要因素。

  而外傭其實與我們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她們照顧老少,操持家務,直接影響了僱主家庭的和樂及安舒,並且留在家中的時間,可能比許多成員都要長,是近鄰中的近鄰!想起隔壁的印傭姐姐,來港已快十年了,看著鄰家兩個小兄弟出生,陪伴他們成長和入學,讓這對夫婦全無後顧之憂,「姐姐」早已成為當中一份子。還記得我們首次認識的情境:她發現筆者的大門鑰匙插在匙孔,還連著個重重的鑰匙小包,立即按鈴通知。當時開門所見,她手上滿滿的提著七零八落的餸菜雜物、懷中襁褓仍躺著熟睡的小主人。那天晚上,筆者特意向鄰居提議,傭人若需在天氣欠佳日子外出購物,筆者樂於提供暫托小孩服務。回想起來,那是我們兩家人關係更進一步的開始。

  遠親不如近鄰?但誰是我們的近鄰呢?僅僅是同樓層住戶嗎?不要忽略身邊的小人物,相信點滴的貢獻也可能環環相扣,息息相關,甚至缺一不可。要驅走冷漠並重建溫暖的社區,或者可從多點尊重和欣賞近鄰做起。

真心分享:陳錦霞

對人稱「霞姐」的陳錦霞來說,豐足時,幫助人;缺乏時,人幫我。當年她助人,全沒想過有甚麼回報,但上天讓她看見收成,無怪乎聖經說:「施比受更為有福。」究竟她是在何種環境下成長,因而造就她風趣幽默的個性?
出生時朝霞現

  祖父是台山歸僑,他只用了三年便建成洋房。在新屋落成擺入伙酒當日,他在天井仰望穹蒼,瞥見朝霞,聽見房中傳來嬰孩的哭聲,那嬰孩就是我。祖父為我取名「錦霞」,喻意太陽出,錦繡現朝霞。大家都說我「腳頭好」,一出生就住洋房。

年少豐足無憂

  以前女孩子多沒機會讀書,而我六歲就入讀幼稚園,學校是由歸僑建成,設備先進,有草地、操場、籃球場和用作跳高的沙地。有人說上八十歲者,三人中有一位患有認知障礙症,我曾求上帝叫我是另外那兩個,祂的確應允了我的祈禱。我自小記性特別好,一篇課文,我只要讀三遍就行。背好之後,我就去沙地玩跳高,九歲的我已是班上的跳高能手。我又參加女童軍,穿短裙,唸口訣,邊繞圈行邊打鼓,好神氣!

  學校請來名師教我們,在音樂室,我們玩各式各樣的樂器,男生吹笛或喇叭,女生玩手風琴。我玩夠了手風琴,便搶男生的喇叭來吹。五年級那年,音樂老師搞歌詠團,當然少不了我的份兒。那時的我少不更事,無憂無慮。

  由於家境不俗,我不愁吃和穿。家中經營魚市場,魚蝦蟹應有盡有,還設有酒廠蒸酒,只見工人將一籮蝦倒入酒酲,就成醉蝦,好滋味!祖母更叫我將蟹箝分給同學吃。我過去甚麼好東西也嚐過,反而現在我對吃沒甚麼要求。由於鄉間無中學,祖父及父親決定送我去寄宿學校讀書。原來祖父在我就讀的中學附近有許多生意,其中一項就是魚穫生意。他對人說:「若我的孫女來你的舖頭做衫,你就任由她選甚麼布來做,我之後會還款給你。」每當我在街上走,就會有人叫我:「霞仔,過來看,有新布。」因此,我常穿新衣。怪不得我常聽見人家說:「這是誰家的姑娘,如此多漂亮衣服穿。」你可能會羨慕我天天華衣美食,但我不以為然,我那時「朦茶茶」做人,不知何謂得罪人,真個不識死。

逃難到港生活艱苦

  日本侵華,我那條村是日本人必經之地,有日本人經過,我們就用機關槍掃射,當時我們很安全。小時候,我有很多錢借給人。一天,我正要去收取借款,卻見人們在台上做「反地主」的戲,我還走過去看,怎知有人拉住我,叫我快離開,怕天一亮就來不及。那次險象環生,我由泉山踏單車過去澳門,只聽見身後傳來十多下響聲,有十多人仆倒,我慶幸自己沒被打死。

  之後我來到新界一條村,跟人家割禾才有飯吃。我們租了一間屋,打算在此居住,怎知村民說我們是外人,不許我們住。幸有一姓杜的年青人(即是我後來的丈夫)出來說:「現在夜深,這家人老的七十多歲,少的仍要飲奶,你叫人家去哪?」這年青人曾去過打西洋工,見識較多,他說由他作擔保,大家才肯罷休。

  包租婆介紹我去九龍打住家工,一個月十五元,無假期。怎知有人識破我是台山大地主家庭出身,甚麼也不曉得做,對老闆說:「她這個人不是幫人打工,是用工人的。」我急得哭起來。老闆問我有否讀過書,我說我讀到初中。那人說:「你幫我教四個子女做功課,唱歌做動作,而我負責煮飯。」那時他們睡帆布床,我卻睡在走廊,並不好受。

  後來有人介紹我去元朗幫人看小孩,跟孩子唱歌,做動作。我們一家住在一起,母親和妹妹在家繡花,爸爸去地盤做工,祖父則靠「棺材本」和姑媽每月寄來的五十元過活。生活跟從前在台山的日子,完全是天淵之別。

組織家庭但仍艱苦

  我不知拍拖是怎麼一回事。有男生約我晚上下班後去踏單車,我就去;姓杜的年青人拿雞蛋給我吃,我就吃。

  有一天,我因胃痛入了醫院,護士問:「為甚麼有這麼多男生來探你?」我卻說:「他們常來我家,煩死了。」護士說:「讓我告訴你哪個好。這個肯為女生開車門,又肯為你撕糖紙,既有風度,又夠細心,你嫁他最合適。」父親卻認為我該選個有學問的,是我在大陸逃難時認識的,他會給我唱時代曲。但母親不同意。她說:「我們不可忘恩,姓杜的給我們這麼多食物,你嫁他最合適。你父親讀書雖多,一樣叫我受氣。」的確,在逃難的日子,我沒有飯吃,沒有水飲,但姓杜的有間屋,屋前有河水,我不愁沒水喝,因此我選了姓杜的。

  婚後不久,我們已經有三名小孩。丈夫要去瓦努阿圖工作,一簽就是三年合約。他去了半年,音訊全無,我帶著孩子,生活困難,沒有飯吃,所以我見神就拜,例如黃大仙、觀音等,為求安心。及後,我才知丈夫沒死,原來颱風吹襲,他要等有船過去,才寫信回來。因為生活苦悶,他下班就賭錢,輸了錢,就沒有錢寄回家。

  為了生活,我只好每天背著鹹魚仔、豆豉和螺乾等去元朗賣,生意非常好,因為老人家不方便出外買菜,他們幫我買,我就「搵到食」。後來,我發現附近有一間小學,但沒有士多,我便推著木頭車,賣魚蛋、香腸。那時的我內心多抱怨、不滿、自憐、記仇,又常哭。因為自1949年逃難來港,我失去所有,要種田及做小販,大清早就要起床幹活,怎會不苦?

生命由苦變甜的轉機

  有一天,讀中一的兒子跟我說,他要返教會,因他信了耶穌,我很好奇,教會是怎樣的?於是我去教會看個究竟,因為是鄉下人,不敢入內,我在門外偷看,發現教會的人很開心,之後有人出來跟我握手,招呼我進去坐。我這一生常給人欺負,但在教會竟有人和自己握手。台上有人說話,周圍的人很安靜,自己卻靜不下來。

  後來,有個外籍傳教士在村口租了屋,天天在樹下彈琴唱歌,唱「主耶穌愛我」,我也跟著唱。有一天,他按著我的右肩,為我祈禱。及後我遇上一位退休護士吳姑娘,她賣了九龍的兩層樓,來到元朗建「迦密園」,她請牧師講道和老人家講見證。原來信耶穌是敬拜創造天地萬物的真神,用心敬拜就行,一年中省下不少銀兩,倒不如也信。之後教會派人來拆偶像,將香爐和掛紅拿走,屋寬闊了,人說坐在這裡很舒服。

  信主後,我每天早晚祈禱,甚麼也向主講,說了出來人開心。牧師說:「記仇不要記到日落。你不原諒別人的錯,就是將別人的錯來折磨自己。」從前別人欺負我,我常想辦法報仇,報不到就哭。我學曉不背昨日的重擔。往後,每日我早起開檔搬貨物到學校門外,早上空氣好,開心推著木頭車,一邊走一邊跟雀仔唱歌,口中唱著「主耶穌愛我」一直唱到檔口,一邊煮食物,一邊祈禱主耶穌潔淨食物,讓小孩子吃後身體健康。生活依然,但是心境由苦變甜了。

  想不到生意越做越好,我便搭棚賣汽水、雪條、糖果或小玩具。我試過在車上,有人說認得我,讓座給我,並向人介紹說:「這是霞姐,小時候我們三兄妹無錢吃早餐,霞姐就在棚仔後面煮了一大窩麵給我們吃。」我又試過去上村球場晨運,有個女人對我說:「那時我無錢買東西,但你有新玩具和糖果,總會拿一些放到我校服裙內。有個小學生雙手骯髒,你就幫他剪指甲,帶他到河邊幫他洗頭。」我說:「我記得,他說我抹枱的布比他家中的面巾還漂亮。」又有母親過來跟我說:「我的孩子不肯吃家中的麵,卻要來吃你煮的麵。」多不可思議!

兒女出身到自己退休

  那一年,我那位做教師的弟弟叫我送兒子到九龍讀書。怎知兒子說聽也聽不到,學不到也追不上。但班主任說,他曉得哭就行,最終他留了下來,並且追上了。小學畢業後,我的兩個孩子都考上了有名望的一級中學。有天兒子放學後,匆匆拿了盒飲料和麵包就走了,我不明白。我很緊張他們讀書,所以不需要他們做家務,也不准他們看電視。原來兒子放學後去兼職,幫老闆娘送西瓜去附近教會,然後在那裡洗澡,再拆窗簾當被子蓋,睡在長椅上。

  有一天,老闆娘買了些雜橙回來,要我兒子在橙上貼SUNKIST貼紙,但他不想騙人,因為他信了主,我很欣慰。當年考中大很難,他考不到,便入讀師範學院,但我無錢供他讀書,他便跟政府貸款,讀畢便執教鞭,後來他考入美國的大學,然後再教書。我很欣賞他的獨立自主,其後另外兩個女兒也當上護士。隨後兒女陸續成家立室,現有八個孫。

  我在1994年退休,因想親近大自然,加上對農莊有很好的回憶,便將一塊荒廢的農田,重建成為福音農莊。那時我整日蹲在草地剪草、鋪石頭,使河水不氾濫。我又買了大枱,請師傅弄健康盆菜,我招呼人客,把握每一個機會講見證。我既得到耶穌很多祝福,很想報答耶穌,但我知耶穌不是要雞,也不要燒肉,我便報讀短宣課程,傳福音報答主,那段日子我去過馬來西亞、韓國、泰國和中國等地方去講見證,直到身體狀況未能應付才停止。

做手術的奇妙之旅

  我曾經在教會聽見有人說起天堂、地獄、靈魂和永生。我想:我住的村那麼多人死,怎麼會有永生?這問題,我問了多年。

  大約兩年前,我在醫院做手術,做了四個多小時。記得當日手術室的床很硬,我全身給包著,手腳被縛上,感覺自己似主耶穌釘十字架,不同的是我有麻醉藥,但主耶穌就沒有。醫護人員問我做甚麼職業,我答做小販。又問我種甚麼農作物,我答種蕃茄。又問通常一季有幾多收成,我答有幾千斤,然後我就睡著了。

  睡了後,我感覺自己像穿過隧道,有位男士給我一枝古銅色指揮棒,我問他給我作甚麼,他問我信不信主,我回答說我受浸至今兩年。對方說:「你還未信!」接著我到了一片大草地,那裡的風景很美,中間坐著主耶穌,我走過去攬著他,並問他:「老友,點解你做得我咁慘?」耶穌說:「有人得一千銀子作本錢,而你就有二千五銀子作本錢。」

  後來我又去到另一個地方,中間是一條小路,不多行人,路很窄,但另一邊是條大路,很多人背著黑袋在走。我問耶穌:「為何還未到我?我很想過去對面,因為那地方風景如畫。」我見那裡有人坐在草地上、溪水邊和樹下傾心事,也有人載歌載舞。只見雲彩迎接人來,當時我想跑過去,卻是不行。有人對我說:「你還未去得到,時候未到。」

  麻醉藥過了,我需要輸血、吊葡萄糖及鹽水,床後有急救儀器。我很口渴,想拿起半杯水也不行。那刻心中喚起兩句話:「離開耶穌,甚麼也不能作。」我當下就哭,我跟耶穌說我知罪了,然後拿起那杯水,飲了,人就精神。我更感覺有人幫我下床。我聽見身邊的姑娘說:「昨天那麼多醫生救她,想不到她可以這麼快就自行起床梳髻。」多奇妙!

  現在我雖然有肩頸痛,但我喜歡看書便看書;喜歡祈禱便祈禱。有人來探我跟我傾偈,聽我分享從前的事,我便開心,因為臨老講後生最Hap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