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出發:為主還可多走一步

  我小時候體弱多病,經常要見醫生,對那位相熟的家庭醫生可謂既愛且恨。他的醫術能減輕我肉體的痛苦,但每次他都不由分說便給我打一支大大的針,還要叮囑媽媽不要讓我吃雪糕、喝汽水等;他豈不知我最怕打針及最喜歡雪糕、汽水嗎?他總是不能明白我的內心世界和需要!我意識到醫生應該不單是這樣的,好像欠缺了一些東西,當時小小年紀的我並不懂,但自此行醫卻成為我人生最大的目標。

  以我平庸的資質,要比別人加倍努力讀書才能考上醫學院。經過多年艱辛苦讀,終於如願以償,但興奮過後便立刻掉進了人生低谷,缺乏目標是何等空虛,也體會自己的渺小和罪性,於是開始深入思考人生與信仰問題。感恩在校內有些熱心的基督徒帶領我信主,讓我能有盼望地繼續向前走。

  醫學院的生活並不好過,我的生活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喜歡胡思亂想的我確實感到不是味兒,深信學醫不單是這樣的,希望能多走一步,於是毅然用多一年時間專心做病理硏究。這年的訓練給予我更濃厚的醫學探索精神和更多空間去思考,同時亦明白人類對疾病的認知原來很有限,唯有依靠上帝才能找到真正的平安。

  在臨床學習生涯中,親身體驗醫護們在病房裡忙得透不過氣來的苦況,每天總是忙於處理大量醫療程序、報告及文件,缺乏與病人溝通的時間,這再次牽動我兒時得不到醫者心靈關懷的遺憾,因此畢業後便選擇了當年非常冷門的精神科。

  畢業後,我隨即進到大學精神科部門工作,需要兼顧硏究、教學和診症。當年精神醫學的知識很有限,仍有很多機會和空間作科研,適逢腦神經醫學及基因工程急速發展,年青的我在硏究中沈醉得不亦樂乎。過了十多年打拼後,要平衡科研、教學和臨床工作的張力愈來愈大,明白自己應該專注其一。聖靈再次感動我要謙卑自己,無忘初衷,為主多走一步,照顧病人身、心、社、靈的需要。

  從大學轉到私人執業確實有很大的改變,好處是有更大的空間和自由度照顧病人,但同時要一力承擔所有醫療責任和風險,所以需要更加謙卑自己來依靠上帝。我透過日常接觸病人及參與一些非牟利團體的工作,眼光開闊了,更加體會到社會不公義及貧富懸殊的嚴重性:為甚麼有錢人可以立刻選擇私家醫生治病?而窮人則要受至少一兩年病痛之苦,甚至冒著喪掉生命之險來輪候公營醫療服務?為甚麼精神病患者仍是普遍受到歧視?感恩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基督徒醫生願意為主多走一步,在社區為基層市民提供醫療服務。

  自出道行醫以來,「全人醫治」囗號常掛在自己口邊,但撫心自問,面對病人診治時有否真的兼顧了身、心、社、靈這四方面?如何關顧病患者的靈性?是否偶爾跟病人分享一些信仰生活點滴,或在精神健康教育文章的結尾附上一句聖經金句便是了?我深信還有更多更多。回想過往行醫的路上,跌跌撞撞,有得有失,總希望能多走一步。今天願意再次順服聖靈,謙卑放下自己,到神學院進修,尋求上帝的恩典、更加認識上帝及操練靈性,盼望日後靠著上帝實踐全人醫治。在此分享一段經常鼓勵我多走一步的經文:「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