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心窗:誰對誰錯?!

  嗚!嗚!嗚!面前急速而過的便裝警車,令我心頭一震,腦海裡浮現了數個景象:火災?交通意外?凶殺?雖然不知發生了甚麼事,但不同方向的行人開始朝著同一方向走。走不多幾步,二十分鐘前才經過的十字路口已經被警察用膠帶攔著,人走不進去,車也不能駛入,但視線越過人群卻清晰看到兩輛車因相撞後停留在行人路上的景象。

  路人的聲音此起彼落,有因為當時在場,為倖免於難而抹一把汗;有為聽到相撞的隆然巨響而驚魂未定;有為受傷者感難過…因為一位婆婆是這宗交通意外的受傷者。消息慢慢傳開,途人個個嘩然,並開始道出這位置是交通黑點,不知多少次這類撞車事件,看來這又是嚴重的一次了。

  是的,這是一個交通黑點,因為八個月前我也在這裡與另一汽車相撞,不幸是車頭盡毀,幸運是我們沒人受傷,就是對方的司機也沒事。

  回想當日情景,兩車一撞,連忙看看身邊的女兒有否受傷。驚魂稍定,就自然反應要下車去責怪那撞我車的司機。沒想到他已經走到我車旁,第一句話是:有沒有受傷呀?當時,我心裡泛起一陣愧疚感。為甚麼只看到自己的遭遇,沒看到別人的需要!連一句關心的話都沒有,就只是想著怪責和追究。難道自己沒錯嗎?很快我們都安定下來,向警察述說事發的過程,再環顧四週的環境,心裡浮出了兩個問題:我有錯嗎?我有否為了自己利益而忘記了自己可能有錯的地方?

  到底誰對誰錯?!警察說雙方都對,雙方都錯,誰都不用負責,因此警方不會追究。雙方都「對」,因為大家都沒違反交通規則,也沒超速;雙方都「錯」,因為十字路口前雖然沒有停車讓路的標誌,也沒有交通燈指揮行車的先後,但駕駛者應該留心、彼此相讓。

  是的,我們要守交通規則、要守課堂規則、要守遊戲規則、要守社會規則。但我們可有留意到規則的有限?如果當日我們在十字路前再慢一點,不以為自己有優先權就加油,那怕對方沒留意,也不會有相撞的情況。今天,如果兩車的司機任何一方能禮讓,慘劇就不會發生了 。

  下筆至此,想起沙士十週年一位康復者的分享,她說當日醫生為她作靜脈注射,但一針又一針都刺錯位置,最後,醫生更擲下針筒發脾氣走了。她當時心裡又氣憤、又難過。但不久之後,醫生回來向她道歉,表示自己有很大的壓力。因為他冒著被傳染的危險留守沙士病房,甚至不敢讓家人知道。那一刻,她感受到原來這位醫生是如此願意為病人付出。於是她回應了一個微笑,說:醫生,再來吧!你一定成功的。結果,醫生再試,一針就找到靜脈了。

  誰對誰錯?!或許我們都錯,或許我們都對。如果我們不讓,如果我們相讓。

打開心窗:長者十誡

  過了60,雖然身體壯健,心境活潑,但無論如何都是步入中老年了。偶爾在地鐵上會遇上有禮的年輕人讓座,他們的善意告訴我,你是長者了。收到朋友傳來《長者十誠》,不知算是勸戒還是互勉,但覺得有些意思,就和大家分享,也加點自己的體會。

一、不要再替成年子女操心,才不會增加煩惱。

  • 孩子年幼,照顧他們是責任。當他們成年了,無論他們是否能夠照顧自己,我們的責任都已經完了,為他們操心不但無用,更是無益。甚至會使兒女反過來要操心我們。

二、不要將成年子女當成未成年來「監護」,免得他們埋怨。

  • 把任何人的智慧、心智、能力低估,都會使對方反感,甚至忿怒。即使是兄弟、夫妻、兒女,都是一樣,只是兒女會礙著關係忍在心中而已。識趣的,任由他們吧!這不是不關心,而是尊重。

三、不要事事都「非知道不可」,要尊重成年子女的隱私權和自主權。

  • 懂得尊重,少加追問,反而會使兒女願意更多講述自己的事情。追問得來的消息,多半都是修飾過才告訴你的。

四、不要以兒孫為生活重心,要開創自己生活的天地,才不致常常望門興嘆。

  • 弄孫為樂,偶一為之就好了,若是成了生活的重心,就成了責任或是習慣,這對長者無益,甚至可能害了孫兒的發展。

五、不要逢人訴苦,寧可畫畫、運動、唱歌、寫作以昇華情緒。

  • 找人訴苦並非不可以,但不可常常如此,否則朋友和兒女都會怕了你。要多些留意自己的說話,是令人開心的多,還是令人煩心的多?

六、不要事事抱怨、批評,要多欣賞和感謝別人為你所付出的。

  • 生活永遠是半杯水,不會滿足的。但看這半杯水是半滿還是半空?卻決定我們是抱怨還是感恩。

七、不要因孫兒與兒女或媳婿衝突,這樣只會造成惡性循環,甚至會害了孫兒。

  • 可以關心孫兒,但不可以和他們的父母衝突。因為衝突無助問題解決,反而加多問題。如果你的方法和見解是對的,也要取得信任才可能實行。

八、不要因病痛常常叫苦,有病能治就治,領了藥就要服藥,治不好就要忍耐。

  • 聖經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這是任何一位醫生都認同的至理名言。

九、不要疑心太多,要感激願意照顧你的人,免得最後連他也都走開了!

  • 別的不必多想,只要多想自己是老糊塗了,凡事作不得準。任由照顧自己的親人擺布就好了,反正他們比你精明,而且一定不會害你。

十、要培養宗教情操,有堅定的信仰,對未來抱著盼望,用愛心擁抱現在。

  • 人生盡頭,前無去路,難免使人消沉。宗教信仰開展的是對永恆的探索,正確的信仰不逃避、不迷信,卻能給人信心、盼望和愛。

如果以上十點,每一點是十分,我們即使不能得到一百分,也得合格啊!

打開心窗:孩子的無奈

  咪咪是我在中醫診所認識的小女孩,今年才六歲。

  我看中醫是不定期的,覺得身體有不適才上診所。然而每一次,我幾乎每次都會碰見咪咪和她的母親,看來她們該是中醫的常客吧。咪咪身體弱,瘦瘦的,但尚算活潑健談。她手裡總是抱著一隻貓布公仔,她說那是家裡的貓小咪。

  「我最喜歡小咪!」咪咪說「我每天晚上都跟牠睡覺。 」

  「啊!」我笑著回答「小咪和咪咪是好朋友呢!」

  「是的,小咪是我最好的朋友!」咪咪也笑了,露出兩隻門牙。

  「咪咪,你這隻布公仔,多髒呀!」咪咪的母親這時插話「丟了它吧,我給你買一隻新的。 」

  「不要!不要!」咪咪把布公仔緊緊抱在懷裡「小咪不喜歡上街,它就是小咪!」

  中醫一邊讓咪咪伸出舌頭,一邊哄她說:「咪咪回家替布公仔洗個澡,好嗎?」

  「她哪有這空閒?回家還要練琴呢!」咪咪的母親說。

  咪咪一家走後,中醫替我把脈,帶點感慨地說:「咪咪雖沒有甚麼大病,但也很難好起來。 」

  「為甚麼?」我問。中醫平時不多話,既說了,必定有原因。

  「她的父母太緊張了。咪咪除了上學,還有好幾樣課外活動,學琴、補習,每晚不到十一時功課做不完。我平時就跟他們說,是藥三分毒,小孩子多運動,早點睡,比吃藥更好,不必打個噴嚏就看醫生。他們就是不聽。現在的父母啊,也不知是愛孩子,還是苦了孩子?」中醫無奈一笑。

  過了兩個月,我再次在診所碰見咪咪母女。咪咪好像又再瘦了,臉色也不太好。

  「咪咪,好久不見,你好嗎?」我跟咪咪打招呼。但這一次,她跟平時不同,只微弱地叫我一聲姨姨,便低頭玩弄衣服上鈕扣。我才發現她雙手空著。「咦,你的貓咪布公仔呢?」我問。

  咪咪抬起頭看我一眼,然後又回頭看看母親。她的母親低頭看雜誌,咪咪又低下頭去,眼眶裡彷彿有淚水。我覺得氣氛有點不對,就不敢再問。

  「媽媽」咪咪忽然拖著她母親的衣袖「我不吃苦藥。 」

  「這怎麼行?」咪咪的母親仍然低頭看雜誌「不吃藥身體不好呀!」

  咪咪又不作聲了。就這樣,咪咪一直沉默,直到離去。

  到看病的時候,我忍不住心裡的疑問:「醫生,怎麼咪咪的臉色,好像比之前更差呢?」

  「唉!咪咪的健康很難改善的。 」中醫皺眉「她的母親說咪咪老是咳嗽是敏感,就把家裡的貓送到動物協會安樂死了。 」

  「呀!」我吃了一驚「咪咪很愛她的貓呀!」

  「就是嘛!」中醫嘆了口氣「中醫看來,身心是互相影響的。對貓毛的敏感,無論如何比不上壓力與抑鬱啊!」我想起咪咪的眼神,那是不應該出現在孩子眼睛裡的無奈、無力、無助。

打開心窗:杯裡還有咖啡

  喜歡喝咖啡,但要喝好的,如果不是在家裡泡,就必需到咖啡專門店或高級餐廳才能品嚐。這些專門店和高級餐廳為了把咖啡賣得好價錢,那些咖啡杯都令人賞心悅目,甚至愛不惜手。和朋友到咖啡店把杯談心,怎料他看見那些美麗的杯子,變成了把心談杯,要繞一個圈才能返回話題。情景使我想起一個故事。

  幾個舊同學約好到老師家中聚會。老師與他們亦師亦友,而且興趣廣博,他們每次在老師家中聚會都會非常快樂,而且往往有所得益。但由於經濟不景,各人都面對不少煩惱,這次聚會大家都互吐苦水。有的說自己的公司可能要倒閉,感嘆所有付出的都要化為烏有了;有的說自己的投資上損失了一大半,置業計劃要泡湯了;有的說自己被裁員了,如今仍然失業。以前是各自誇耀自己的成績與幸運,如今卻不住訴說自己的不幸和艱辛。

  老師是一個通明的人,聽著這些在社會上闖蕩的學生們訴苦,一直沒有給任何意見,只是當大家談得差不多了,就說要為他們泡咖啡,又說:「今天我把珍藏的咖啡杯拿出來給你們欣賞。 」於是打開櫃子,裡面有從各地搜羅回來的杯,有銀的、金的、瓷的、水晶的,有屬於古董,也有是現代名家的精品。

  大家拿起這些像藝術品的杯子把玩欣賞,不快的心情都拋開了。沒多久老師就把咖啡泡好,更讓他們各自挑一個喜歡的杯來盛咖啡,大家又繼續的聊下去,但話題還是離不開這些可愛的杯子。過了一會老師忽然有話:「噢 ﹗我忘了告訴你們,這些咖啡是朋友從牙買加帶回來的,是今年最好的咖啡,產量很少,是難得一嚐的。 」這樣一說,大家馬上就把注意放到咖啡裡,輕輕一聞,香味果然很特別;淺淺一嚐,果然真的很香醇,是從未嚐過的美味。

  這時老師柔柔的說:「剛才你們都談論杯子,你們有沒有留意我的杯子?」大家就把目光轉到老師的杯子,只見那是一般家用的杯子,各人馬上悟到這是故弄玄虛。這時老師睿智的看著自己的學生說:「人生的快樂、親情、友誼,就像咖啡;工作、金錢、地位,就像咖啡杯。但無論多名貴的杯,都只是盛載咖啡的器具而已。你們手中的杯雖然名貴,但對於你們真正有價值的是杯裡的咖啡。因為這些杯你們都不可以帶走,只有咖啡才是真正屬於你們的。我的杯子雖然普通,但卻無損咖啡的美味,太注重杯子反而會忽略那屬於你們的咖啡。要知道,無論杯子是如何貴重,它都只是配角,只有咖啡才是主角。」「你們的杯裡還有咖啡嗎 ?」老師帶點幽默的問。

打開心窗:坐在角落的小男孩

  一位稚氣並充滿陽光的小男孩,坐在分組用膳的餐桌一角。若不是這組的大姐姐邀請我在他們那一組共膳,我也沒有發現他。一坐下,就被他喜樂的笑容所吸引。小男孩應該是十二歲了,但身材卻像八、九歲似的,不高、不胖,卻流露安定、自信,滿足。

  這裡是一個兒童中心。這偏遠的地方經濟落後,愛滋病蔓延,毒品充斥,到處都是尋找工作和生活艱苦的少數民族。一位牧師看到這裡不少的父母有病,或是吸毒、或是販毒、或是經濟的問題,而無法照顧子女。就在這裡開設了這個兒童中心,收留有問題家庭的兒童,供吃供住,還供書教學。牧師不是甚麼有學問的人,也不是家財萬貫的富翁。他,只是一位充滿愛心、獻身服事上帝的農民。

  兒童中心資源有限,入住的孩子少少年紀就要學習獨立,稍為年長一點,更要照顧較他們少兩、三歲的同學。由協助下廚,飯後洗碗,到房間的衛生,洗濯衣服,他們都要自行完成,太年幼的就在協助下完成。每餐吃的是簡單的一菜、一湯,但求能飽;穿的是破舊而且不稱身的衣服,但求蔽體;睡的是木板床,但求可以安睡。他們沒電子產品,只有自創的玩具;沒電視教育,只有殘破的書本;入黑了,卻仍昏暗的燈光下完成當日學習的功課。

  這一天,因為我們來了,餐桌上除了慣常的一菜一湯外,還多了兩個菜。孩子們看見都挺開心啊!但謝飯後,他們仍是坐著,沒拿起餐具,當然也沒搶吃的舉動。正在猶豫疑問之際,大姐姐說:「老師,請分菜!」這才知道他們在等我。心想,這天的餸菜多了,他們一定很開心,很想多吃,也就盡量的多分給他們。當見他們盤子上的差不多吃光,就再分菜給他們,但沒想到,他們都說:已經夠了。就是鼓勵要多吃一點,他們仍是婉拒。小男孩一邊吃,一邊看著的,不是桌上的餸菜,而是我這位老師,為要聽聽我在說甚麼,看看要否為我作翻譯。桌上「豐富」的餸菜,似乎沒有動搖他們用餐的規定。吃分配的、吃夠就不要吃。

  小男孩與父母和姐姐分處三地,一年最多可以相聚三次,通電話的機會也不多。當問及他家庭的情況,他訴說的雖然只是家常瑣事,卻流露著一份明白父母艱難的神情。但他與同伴嬉戲時,卻表露了他的童真。他說喜歡生物科,更喜歡解剖的學習。談到將來,他沒想將來要做甚麼,只想要做好現在的事。看著這小男孩的主動,聽著他的自然對答,爭取機會去接觸成年人,等候機會去提供幫助,願意服從和合作。他像在告訴我,現實環境無論是如何艱難,前面也許未知如何,仍要知足,不抱怨的活好每一天。

打開心窗:時光倒流

  時光是順流,還是倒流?生命是向前,還是回歸?

  剛剛過了60歲的生日,在生日會中回顧了60年來的人生片段,也收到不少朋友的祝福、叮嚀與禮物,帶來了不少的感觸與感恩。有些朋友提醒我,過了60人生就要倒數,更有朋友送我一隻「倒時錶」(逆時針方向行的錶),叫我珍惜「餘下的日子」。

  這倒時錶是朋友在以色列帶回來的,錶上有以色列的國徽大衛之星,但不是甚麼名牌,卻是相當特別。我問朋友,以色列人的手錶是倒行的嗎?他說,不是,以色列的時計也是順時針方向的,這錶是一個特別的設計。它的秒針、分針、時針,都是倒行的。因此12點15分,它會指向11點45分, 3點正,它會指向9點正。

  無論是順時針的錶,或是逆時針的錶,都是以12點作起計。順時錶的計算是過了多少時間, 3點就是由12點計起過了3個小時。但倒時錶的計算卻是還剩下多少時間,所以3點它指向的是9點,表示還有9個小時就到12點。因為倒時錶不是直接指出現在時間,所以每次看錶就要用心算一算還剩下多少時間,才能知道當下的時間。

  我喜歡有趣的東西,更喜歡能刺激思考和有意義象徵的東西,而且這錶的款式也合心意,所以就試試戴上。只是一直以來看錶都能直接的知道時間,但倒時錶不會直接顯示現在是幾點幾分,所以每次都要轉一轉腦筋才能知道時間。有些朋友發現我的錶的指針不正常就好奇的問我,我就向他們解釋這錶的特色,但他們聽了之後大都會表示,太麻煩了。

  每次看錶都要計時,真的有點麻煩。但藉著「數算光陰」,卻多了一點對時間的感觸。這錶的背後用英文刻有一段聖經的經文 Repent, for the kingdom of heaven is near (天國近了,你們當悔改)。原來這倒時錶的目的是提醒人要為天國的來臨(或生命的終結)而要回轉。

  這倒時錶使我想到當代大儒牟宗三先生對宗教的一個見解。牟老說:宗是其歸宿,教是其軌道。因此,宗教就是引導人返回歸宿(本源)的軌道。原來宗教所追尋的不是未來的國度,而是回歸本源的出處。按基督教的觀點,人的宗(本源)就是啟示聖經的那一位自有永有的神,衪就是天國之主,也是生命的源頭。因此,人生最重要的追尋,就是回歸神的懷抱,預備天國的來臨。

  時計可以倒行,但時光不會倒流;生命依然向前,往歸宿之處進發。然向前,往歸宿之處進發。

打開心窗:幸運的周伯伯

  大家都說周伯伯一生十分幸運。家境不俗,而且身為哥哥,弟弟們都聽他的。長大後,兄弟各自娶妻,幾家人仍不時來往,節日時彼此拜會。每逢過年,小孩子排隊喊「大伯父」,說些吉利的話,那場面甚是熱鬧。旁人看著,都說周氏一家兄友弟恭,互相尊重,在如今的社會中實屬難得。

  這種良好關係,直到周伯伯驗出身患重疾時,更顯得鞏固了。那一天,醫生告訴周伯伯,他的病症已到第三期,周伯伯當場就昏倒了。醫生連忙替他救治,聯絡他的家人;很快地,周伯伯的弟弟和弟婦都趕來了。第一個來到的,聽醫生說了情況,轉頭便向其他人報告一遍。其他人坐在病房外面,又用電話向遠房親戚繪聲繪影地描述起來。到周伯伯醒來時,消息已經傳開了。

  周伯伯從此就住進醫院裡,再也沒有離開。周伯伯沒有子女,他的弟弟們為了表示關懷,各自差遣家中的外傭每日到醫院探望,因此周伯伯的床前總是站著傭人。周伯伯睡著時傭人便玩手機,周伯伯睡醒時傭人便批蘋果給他吃,也不管周伯伯吃不吃。周伯伯不懂英文,不跟傭人講話;傭人見周伯伯沒吩咐,也不主動作些甚麼。其他病友見到周伯伯天天換傭人以為周伯伯是極富有的人家,也不便上前搭訕了。

  這一天,弟婦帶著一位遠房親戚朱太太來探訪。朱太太因為擔心病人要戒口,甚麼也沒帶來,一心想跟周伯伯好好的談談天。到了病房門口,弟婦把手信拿出來,是一盒野生高麗蔘。朱太太見了,說:

「我聽說患這個病的,飲食要清淡……」

弟婦嘆了口氣: 「可是,三叔上個星期送了燕窩。 」

朱太太吃了一驚: 「燕窩!不是說要戒口嗎?」

弟婦又嘆了口氣: 「可不是,但他既送了燕窩,我們也不好意思不送點好些的東西。這也是我們對大伯的一點心意。」

  又過了幾天,朱太太再到醫院探訪周伯伯。這次她獨自前往,到步後,見到周伯伯的另一個弟婦站在床尾較遠的位置,手裡拿著手帕,捂著鼻子。他上前跟她打了招呼,交換了幾句病人的病情。朱太太一邊說,一邊嗅到一陣異味,病床上傳來的,是排洩物、汗味、口臭混在一起的氣息。朱太太建議替周伯伯抹身,弟婦尷尬地笑道:「這樣不太好吧﹖我是女的,他是男的。何況他是我大伯,我豈可這樣不尊重呢?」

  朱太太忍不住,找來一個小盤,往洗手間裡倒點熱水;拉開周伯伯的睡衣,背脊後的皮膚一片紅斑,應當是許久沒清潔過,都出疹子了。護士走過,看一眼朱太太,又看一眼周伯伯的弟婦,自言自語地說:「總算來個管他的了。 」朱太太聽見,不禁掉眼淚。弟婦依然站在床尾,小几上還放一盒未開封的高麗蔘。就這樣,一生幸運的周伯伯,才病了幾個月就離開人世了。

打開心窗:壓得好!

  喝茶,是中國人的愛好,早上可以一壺兩碟,閱報聊天,實在是生活的福氣與享受。中國茶的品類不少,酒樓一般供應的有龍井、水仙、壽眉、鐵觀音和普洱,其中以普洱最多人喜歡。

  普洱在中國茶之中,可說是冠軍茶。它是最平民化,最普通的茶,幾十元都可以買一斤。因此一般人家都能飲普洱。但普洱又是最矜貴,最值錢的茶。一些優質的陳年普洱,卻賣到幾千元,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一両,比冬蟲夏草更昂貴。賣茶葉的店,三數千元一斤的茶葉並不多,但三數千元一個普洱茶餅(5両左右)卻只能算是中價貨。

  和其他茶葉相比,普洱真的是別具一格。其他的茶葉都是散茶,雖然普洱也有散茶,但最基本和最傳統仍是茶餅、茶磚和陀茶。把茶葉緊壓成茶餅或茶磚,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運輸上的需要。因為古代運輸靠馬,要由產地雲南把茶運到省外,無論是一袋袋,還是一箱箱,散茶不但耗費空間,並且容易漏失;山路崎嶇,長途顛簸亦會令茶葉散碎。因此茶商就發明先把茶葉蒸軟,再用重物壓成茶餅茶磚。普洱的形態和品質經此一壓,它的「命運」從此改變。

  因為茶餅緊壓的程度不但改變茶餅的體積,更會影響茶餅吸收空氣和濕氣的份量,也就影響了茶餅的陳化過程。換言之,壓茶的力度如何,不只關係茶餅的數量,更會直接影響茶的品質和品味。所以即使是同一茶廠同級數同年份的茶餅,因為壓緊的程度不同,陳化的過程就會有異,品質就有高低。

  壓得太緊,茶葉之間密度會太高,茶餅內部吸收空氣和濕氣就不暢順,不利陳化的過程。但壓得太鬆,不但會影響運輸的效益,並且造成茶葉的陳化速度太快,茶的韻味就不夠深長。所以,壓茶的力度適中最好。茶餅要不鬆不緊,茶質才會變好。

  普洱性質溫和,其實老中青少都合適,但它卻被稱為老人茶。最基本的原因,是上了年紀的人喝其他比較濃烈的茶,容易引起失眠或其他的反應,但普洱性質溫和,所以成年人比較喜歡。其實更深層的原因,是普洱的茶韻,要經過歲月的沉積而有。要喝好的普洱,不但所費不菲,而且還要有點經歷,才能懂得享受。所以稱普洱老人茶,應該不是貶意,而是抬舉。

  如果我們感到時間太趕,壓力太大,不妨泡一壺好普洱,把杯聞香,想想它壓餅和陳化的過程;然後淺酌慢嚐,感受那回甘的滋味,也許能夠幫助減壓和轉化心靈。

打開心窗:控制不了

  超市裡,一個孩子拉著媽媽的手、拖著不穩的腳步在貨架之間張望,前面的貨架正擺著包裝誘人的條裝糖果,手舉起了,目標到了,一手就抓起他的至愛。在無法預知的一刻,一個拉力,糖果離手而去,人也因此站不穩,吊在媽媽的手中。

  就是這一個拉力,糖果沒有了,原本的夢想幻滅了,悠閒的一刻變得緊張,就是這突如其來的拉力,把一切改變了。眼淚奪眶而出,媽媽沒停的責備,還有旁人的注目、議論聲、勸說聲。

  隨著摸不著頭腦的做人道理停了,看著空空的手,心裡嘰咕是:為甚麼奪去我所愛的糖果?

 * * * * *

  車子從大路慢慢轉入小道,車速甚為緩慢,司機按著交通規則,預備穿過十字路口,進入下一條小道。在無法預知的一刻,隆然一響,車頭被右方小道衝出來的車子撞著,車剎停了,但車頭盡毀。

  就是差了這一點點,車毀了,原定的去路被截住,要做的事要暫且放下,要見的人要另約。就是差了這一點點,生命裡多了一個片段,一個沒想過會發生的片段。從隆然一響開始,見警察、收信、落口供、上庭…。

  隨著一切車禍的處理程序,看著吊車把毀壞不堪的車子吊起,望著被高樓阻擋只剩一小方的天空,這才聽到心裡所說的話:發生了甚麼事?為甚麼會這樣?為何是我?

 * * * * *

  坐在老婆婆床邊,看著她用盡氣力的去吸氣,維生指數機的數字時上時落;聽著她身旁那已調到最強供氧量的氧氣機發出的聲響,感受到的卻是年老體弱。在無法預知的一刻,她沒有吸氣,維生指數機再沒數字顯示;氧氣機沒有了它的功能,一切都停頓了。

  就是這個停頓,生命結束了。要做的事做不到,要見的人見不到,要完成的理想沒法完成,要實踐的人生大計要在此放下。關係停止了,想見的,不能再見;想再做一點事,沒機會了;想復和,也只是空想。

  隨著一切certified的處理程序,聽著護士宣佈時間,搬離,看著人去床空,這才聽到心裡所說的話:真的走了嗎?就是這樣走了嗎?她去了哪裡?我們會再見嗎?

 * * * * *

  控制不了,人愈大,愈多事控制不了,心裡總有不滿、不忿、甚至埋怨,是因為以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還是認為做好準備就應該一切在掌控中?假若……就不會有事,就一切仍在掌控中,真的嗎?

  控制不了!原來是一件常會發生的事,控制不了更是提醒我們在順境中走著、在現實中衝著、在夢想中拼著、在慾望中放縱著,不知不覺間,以為自己掌控了很多事情。控制不了的出現,正是提醒我們:人是很渺小的、有限的,不要因為慣了掌控而自高自大。

打開心窗:又黑又白

  朋友傳來一個小故事,勾起在上海的一些感受。逛著上海的老巷,小攤檔擺賣惹人喜歡的潮流T恤、飾物和擺設。內地人喜歡調吮,用一些顛三倒四,非黑非白,又黑又白,似白實黑,似黑卻白的言語,道說世事人生的無奈。

  那些T恤、杯子和滑鼠墊,畫一個喝酒的人,寫的是:俺喝的不是酒,是寂寞。畫一個抽菸的人,寫的是:咱抽的不是菸,是無奈。畫一個奇裝怪服的少女,寫的是:不是要你喜歡,是要你注意。林林種種,交織許多的感受。

  離開老上海到新開發的浦東,世博的一些場館還保留著,標誌著這城市的繁華。看到這些宏偉的建設,不由想起世博選用「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作為主題。 200年前,居住在城市的人只有2%,到了1950年是29%,而2000年已升至50%。人人都爭著要進到城市,因為城市生活多彩多姿,物資豐富,文化興旺,與鄉間的貧乏和單調相比,城市就像天堂,充滿喜樂,機會和希望。

  然而,城市是否令生活更美好!如今卻不斷受到質疑。無可否認,城市應該有它的好處,否則又怎會有那麼多人會選擇留在城市生活。但我們亦不能否認多彩多姿,物資豐富,文化興旺的城市,其實也有它貧乏和單調,甚至是令人失望的一面。正是這樣,繁華的上海,攤子上才會熱賣對生活的無奈。

  朋友傳來的小故事是說,一位父親希望兒子知道自己的富有,並且讓他體驗一下貧窮的滋味,於是安排兒子到鄉下的窮親戚家裡住幾天。幾天之後,父親由司機載著來接這寶貝兒子,心想他可能會抱怨,那就是教他珍惜所有的好機會了。在車上,父親問兒子,覺得鄉下的窮親戚的生活怎樣?

  豈料兒子說,他們比我們富有和幸福呢!我們有一隻狗,他們有四隻;我們有泳池,他們有的是池塘。池塘很大呢!不但可以游泳,而且還有魚。我們有花園,但花園卻沒有人;他們的禾堂很熱鬧好玩!城市有燈光,鄉下卻有星光和月光。我們用電爐煮飯,他們用柴火煑飯,但柴火煮的飯很好吃啊!我們看到的都是高樓大廈,他們看到的卻是藍天白雲。父親聽見兒子說的話,驚訝得不知樣回應。

  其實這樣的故事,都是城市人創作出來的,是用另一種方式調吮城市的貧乏,並道出城市人的失焦和失落。的確,城市的繁華並不如那位父親所以為的美好;但鄉下的生活亦不會像那兒子所體會的那麼幸福。或許應該說,城市和鄉下,富裕與簡單,它們都好,它們都有不好,它們又好又不好,它們好中有不好,它們不好之中有好。只在乎我們如何發現,把握和創造。這不是調吮,是對朋友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