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牧心箋

親愛的金伯伯︰

  謝謝你上星期送來的致謝卡和禮物,院牧部同工們深深地感受到你和家人對我們的心意和鼓勵!知道你太太然婆婆早前已順利轉往復康醫院療養,不單代表她身體情況好轉,又得到更適切的復康照顧,相信你和子女們暫時也鬆了一口氣。請代我問候她,祝願她早日康復,快快回家與你們共聚天倫!

  還記得個多月前你獨個兒來到院牧部,臉上帶著那份徬徨無助的愁容,仍然深刻印在我的腦海中。老伴再次中風入院,生死未卜,的確令你心急如焚、坐立不安。但由於疫情的影響,你卻未能進入病房探望太太並在旁扶持她,多日來的牽腸掛肚,使你的身體和精神都漸漸走下坡。當你坐困愁城,突然想起幾年前太太第一次不幸中風,曾有院牧在她住院期間探訪關懷,故今次你抱著即管一試的心態,親自過來一趟,希望我們能夠幫助,看看為太太可以做到甚麼。

  當我聽完你的來意,感受到你對太太的掛心和思念之情,便提議若得到病房醫護同意,希望最快明天可以為你和家人安排視像探訪,以解大家的憂心。你聽到這裡,你的眼神立時一亮,像看見曙光一樣,二話不說就馬上致電女兒,讓我跟她溝通,好了解有關的細節和準備。同時,雖然你不是基督徒,但在見面的過程中,你願意接受我為你一家祈禱,求主醫治然婆婆。你離開前,看到你的心安穩下來,望著你帶著感恩和平安的心回家,我也感安慰!

  及後,視像探訪終於安排好了!雖然以現今的科技,你大可以選擇安在家中與太太視像見面,但每次你總是不怕勞累,堅持要來院牧部。我相信除了你不擅使用電子產品,恐怕偶有失誤便白白錯過與太太見面的機會之外,我更加體會你的掛心,希望在視像之後,能夠立時跟在太太病房協助的院牧溝通,好了解多一點太太在視屏外的情況,才感安心。你和太太鶼鰈情深,在跟你閒談日常小事上表露無遺。

  雖然每次視像相見時,然婆婆的反應不算大,說話也不多,但只要你們能聽到她偶然發出的聲音,看到她輕輕舉手示意安好的時候,都感到你和子女們都心滿意足,像放下心頭大石一樣。

  雖然,叫人掛心的是然婆婆年事已高,身體日漸衰弱,常常出現突然其來的不適,這似乎是無可避免的事;好像今次病情反覆,多次延期轉往復康醫院,更令大家掛心和難過。或許這樣的情況將來仍會持續出現,但我鼓勵你,正如我們一起禱告的時候一樣,可以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能夠真正為你抒懷解憂的,是那位愛世人、憐憫世人的耶穌基督,祂必顧念尋求祂的人!

  祝福你身體健康,闔家平安!願主耶穌的恩典常與你和你的家人同在!

鄧院牧上

關心健康:健智運動 Smart Move

  相信大家都知道做運動能改善體能、增強心肺功能、強化肌力,甚至可能預防或改善「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等,但其實「運動」亦能改善精神健康,甚至預防腦退化!

  根據「全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2020」顯示,大約1,000名受訪市民中,有超過半數(58.9%)受訪者的精神健康指數不合格,是近六年來最差。當中「疫情」、「社會爭議」、「工作或個人前途」都是對精神健康有負面影響的生活範疇。此外,根據香港衞生署2017年的報告,香港患有認知障礙症的患者高達10萬人,接近長者人口十分之一。物理治療除了藉運動來幫助市民處理不同的痛症外,亦推廣透過運動來改善精神健康以及預防腦退化。

運動與精神健康

  大腦內的不同化學物質能直接影響我們的情緒,而運動則能幫助調節大腦中影響情緒的化學物質。運動能刺激腦部分泌一種名叫安多芬(Endorphin)的化學物質,它能帶給人愉快的感覺。恆常的運動亦能調節大腦中的一些神經傳導物,如多巴胺(Dopamine)和血清素(Serotonin),這些物質都會影響我們的心情和思維。因此,運動有助預防及治療抑鬱症和焦慮症等情緒病。

運動與腦退化

  運動能促進腦部的血液循環,帶走腦部的代謝廢物;運動也能提高腦部神經營養因子 (Brain derived neurotropic factors),這些因子能幫助腦細胞的成長和發展。有外國的研究指出,恆常的帶氧運動甚至能增加大腦內海馬體 (Hippocampus)的體積(海馬體是腦部負責記憶的區域)。運動期間,大腦需要協調肢體的動作,能訓練腦部的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絕對是能令人更「醒目Smart」。

「運動金字塔」

  為了達到以上所講運動的好處,建議各位能在日常生活中按照「運動金字塔」來制定運動計劃。

  「運動金字塔」的底層代表是基本的身體活動量。世界衞生組織將步行列為世界上最好的運動,每日步行最少一萬步,有助各項健康指數達標。若以每分鐘走120步來計算,累積有 90分鐘左右的步行時間便能達標。

  「運動金字塔」的第二層是帶氧運動:建議每星期累積 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或90分鐘的高強度運動,例如游水、緩步跑、急步行、健康舞等。一般來說,進行中等強度運動時,有些氣喘,不能唱歌,但仍能一口氣說出完整句子。

  「運動金字塔」第三層建議每星期進行2-3次的肌肉阻力訓練,特別針對上肢、下肢的大肌肉和核心肌肉。通常可利用自身的體重或其它重物作阻力,每個動作做10-15下,完成後感到有些疲累為之適合;每組動作重覆2-3組。

  「運動金字塔」的頂層表示我們要盡量減少安坐的時間,例如在看電視期間,也能同時進行踏步或其它肢體的動作。我們不妨由生活細節開始,慢慢建立「活躍的生活模式」(Active lifestyle)。

  運動有益身心而且「免費」,實在是上帝賜予人類美好的禮物。祝願各位「日日運動半個鐘、醒神健康人輕鬆!」大家齊齊「Smart Move」!

關心健康: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常見的都市病,慢性胃炎分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近年增加了新型的膽汁反流性胃炎及疣狀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可以演變成慢性萎縮性胃炎,而慢性萎縮性胃炎屬於胃癌前病變。患了慢性胃炎,一定要及早治療,尤其有腸上皮化生者,若錯過治療時機,會產生癌變。

  慢性胃炎病因分為外源性和內源性。外源性:幽門螺桿菌感染、飲食因素(營養不均衡、喜食辛辣等)、吸煙、飲酒、藥物(非甾體抗炎藥、激素等)等;內源性:年齡、遺傳易感性、膽汁反流、糖尿病、自身免疫性胃炎等。而緊張、焦慮、激動、暴躁、憂傷等均會加重慢性胃炎的症狀。

  慢性胃炎之經過、輕重長短不一,多呈慢性消化不良症狀,如食欲不振、胃脘飽滿、口腔常具糊樣味覺,喜食辛辣或酸焗香濃之品,口有惡臭,舌苔厚膩,常有噯氣吐酸,時或嘔吐,如屬酒客往往有晨間嘔吐,大便異常,多發便秘,亦有呈腹瀉症狀,患者常呈顯著的神經徵狀,如頭部脹痛、精神抑鬱、失眠、甚或眩暈、面色蒼白,胃酸初稍增多,病久即減,胃粘膜大部份萎縮,病患過程徵狀輕微者,可不致於嚴重痛苦,但亦有胃部症狀劇烈,甚而影響營養狀態,病久纏綿,可因營養不良而致危及生命。

  慢性胃炎是最常見的胃病,屬中醫學「胃脘痛」、「痞滿」、「吞酸」、「嘈雜」、「納呆」等病範疇。中醫認為,慢性胃炎多因長期情志不遂,飲食不節,勞逸失常,導致肝氣鬱結,脾失健運,胃脘失和,日久中氣虧虛,從而引發種種症状。在臨床上應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給予辨證論治。中醫辨證主要分為肝胃不和型、脾胃濕熱型、脾胃虛弱型、胃陰不足型、氣滯血瘀型五個類型,因此臨床上常採用舒肝理氣、健胃祛濕、和胃止痛、補中益氣、養陰清熱、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療。

  預防慢性胃炎要忌煙酒、濃茶、咖啡、辣椒、芥末等刺激性食品。不宜吃過甜、過鹹、過濃、過冷、過熱、過酸的湯類及菜餚,以防傷害胃黏膜。忌暴飲暴食。大量飲用碳酸飲料也會對胃黏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食宜定時定量,細嚼慢咽,注意均衡營養。並要保持精神愉快。避免過度緊張和疲勞。積極治療口咽部感染灶,勿將痰液、鼻涕等帶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導致慢性胃炎。

解開心結:從不喜歡孤單一個?!

  孤獨,一個讓人敬而遠之的名字。

  自古以來,群居一直是人類的天性。在這繁囂的城市內,我們努力地與他人結連,渴望得到良好的社交關係與人際連繫。在我過往的臨床經驗中,曾聽過不少病人提及孤獨感與其負面影響。有時候,對一些人來說,甚至連獨處也彷彿變成一種毛病,必需要脫離或消除。

  究竟,甚麼是孤獨感?

  一個常見的定義,就是當我們缺乏與別人於社交上互動及連繫所產生的感覺。值得留意的是,倘若一個人身邊圍繞著很多親朋好友,卻仍然自感格格不入,難以融入群體,他依然可以是孤獨的。由此可見,孤獨感與親友數量未必有直接關係。研究告訴我們,孤獨感與心理健康息息相關,持續強烈的孤獨感會有增加抑鬱及焦慮症狀的風險,而患有心理疾病亦令人倍感孤獨。例如,患有社交焦慮症的人士對社交環境感到極度恐懼,往往經常逃避社交場合,因而較難結識朋友或維繫人際關係,孤獨感便會產生。

  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及處理孤獨感呢?

  首先,我們要先分別孤獨與獨處兩者的不同。孤獨是一種情緒感受,而獨處是一種「物理」狀態。有些人花很多時間獨處,卻依然繼續快樂地生活。由此可見,獨處並不是一種毛病,而是一種選擇。

  面對孤獨感的第一個方法,便是先要學會獨處。獨處也許對一部分人來說,是一件十分不自在的事情,尤其對習慣以社交來排解內心孤獨的人來說,獨處的時光更是顯得可怕。

  其實,獨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貴的機會與自己相處。透過獨處的時間,我們可以嘗試了解、反省自身的事情。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思緒經常被外界瑣事一一佔據,往往容易忽略了照顧自己的內在感受。然而,你可以在獨處中,透過靜觀、寫日記等方式來重新與自己的內在恢復連繫,花一點時間好好照顧自己的內心需要。同時,你亦可以為自己安排一些喜歡的活動,例如畫畫、種植、烹飪等,容讓自己享受心無旁鶩、專注於喜好的事物中的感覺。獨處,其實也可以快樂。

  面對孤獨感的第二個方法,則是建立有益身心的社交連繫。有時候,我們會錯誤認為只要無時無刻身處群體,就能遠離孤獨感。然而,群體也有「好壞之分」,「壞」的群體令我們無法表現真我,為了迎合群體因而要經常「戴著面具做人」。這樣不但無助減低孤獨感,只會令你更感到格格不入。相反,「好」的群體能讓你泰然自處,舒適地表達自己的性情、想法。這樣的群體才值得我們找尋及維繫,寧缺勿濫。

  有時候,孤獨感也較容易於社交媒體展現。試想想,當你看著手機,發現別人的生活彷彿都過得比你好,他們的社交媒體每天有無數的讚賞及留言,朋友天天不同、節目日日新鮮。這時候,你也許會感到既羨慕又妒忌,別人的豐盛好像正在影射你的孤獨。不過,姑且勿論社交媒體的真實性(大部分人都傾向花時間經營最好的一面給別人看),正如之前所述,孤獨感與親友的數量未必有關,相反,關係的質量才是最重要。因此,寧可花時間深化友誼的質量,也許這樣才能令你減輕孤獨感。

  除此,有些時候,孤獨感來自成長中的不同步伐。曾經的好友,如今都各有家庭、各有各忙。由從前一年幾次聚會,變成幾年才見一次面;甚至乎只剩下寥寥幾句的問候,或最後已讀不回的藍剔。逝去的友誼,不但令人惋惜,更為我們帶來強烈的孤獨感。這時候,不妨跟自己說,每個人的生命旅程不同、步伐亦不一致。有好些人於我們的人生出現,陪伴我們走過一段路程,然後暫別、分離,縱然傷感,卻不代表曾經歷過的時光不值得珍惜。每個人都需要朋友,雖然今天大家經歷不同的階段而暫別,期盼不久的將來,我們還會再次相遇。

  最後,但願大家緊記,我們的靈魂從來都不是孤獨的。在最孤獨的時候,我們還有神可以倚靠。

病友心語:病患中的祝福

  在一次身體檢查時,我發現患上癌症。第一刻我問:為何?是弄錯了嗎?第二刻我便望著天上,覺得天父要懲罰我,更加懷疑自己是不是做人不夠好,得到這樣的懲罰。之後,我再沒有憎恨,只覺得是上天愚弄。從前我算是一個多神論者,我也相信冥冥中自有主宰,亦覺得只要人心善良慈悲,信任何宗教也可以的。

  我需要入院治療,突然之間,有不信神的家人,突然建議我信主,說主會幫助我!其實他這樣說,我也覺得是奇蹟!因為我這個家人從來都不相信有鬼神的。隔了幾天,我遇上了院牧,在家人的陪同下,我便決志了。我是一個很著重信用的人,凡事都希望做到合乎標準。當我表達相信耶穌後,我便不能夠食言了。而且當時真的病得太重,除了不斷禱告之外,我也沒其他方法。我以前是一個很獨立的人,但是因著病患,我覺得已經很累了,希望有一個倚靠。治療的過程雖然痛苦,我得到神的幫助去面對。

  我真的很感恩在醫院裡遇上院牧,她就像一道橋樑,把我帶到神面前。在病患中,我看見神將我的人生重新整理。我把人生交託給天父,得到祂的安排及照料。信主後,我的思想改變了,多了感恩,明白到人有健康、食物、家人、朋友也不是必然的。而且身邊發生的事也改變了,我到現在也活得很開心。

  翌年,父親突然病了;臨終之前,他得到院牧的祝福及帶領他決志信主。原來過去幾十年間,父親心內都在掙扎是否要決志信主。這時候,父親堅決信主的意識比我強一百倍。他還告訴我們以前發生過的事,為何影響他信主的想法。最後,因為一切已經釋懷了,父親在臨終前接受水禮,完成了他的心願。不到幾個月後,在神的幫助之下,家人順利地替父親排到一個很好的骨灰位,我也覺得是神蹟,因為聽說很難排到公眾骨灰位,十分感恩。

  這幾年之間,在生活各方面,我從心裡感覺得到神在看顧我。例如每當下大雨時,我也能避過,也許是神讓我避免生病。我也曾經發生撞車事故,雖然身體沒有很大的傷害,但我當時也很吃驚和害怕,甚至想過不知道神是否要提早接我回天家去?當我回望,覺得這是神給我的挑戰,看看我對祂的信心是否堅定。

  其後,我的家人或朋友曾遇過困難,也希望我可以開解或幫助他們。神讓我活著,透過我的經歷讓其他人認識神和知道神的愛。因為神愛我們,也希望我們將這份愛帶給有需要的人。當年的我,也曾因為閱讀到其他人的分享,得到神的祝福;我希望現在的你讀畢這篇分享之後,同樣得到神的祝福。

醫護心語:從軟弱到剛強-我的「護理路」

  花園,給人美麗、休閒舒適的印象。如果人生是一個小花園,內中植物一旦遇上狂風暴雨,黑暗無光的日子,是否就不能生長?可能我們會說:要看它是甚麼植物或是由誰栽種。聖經哥林多前書三章6至7節指出:生命成長的原理是出於神的設計,惟有神叫他生長。栽種的人本身不能將生命賦予種子,他只能將種子置於土裡,種子需要被灌溉,但成長的奧秘是存在於種子本身。

  有小孩記得出生前的事,即所謂「胎內記憶」。原來胎兒在母腹中已有學習和記憶能力。曾聽過一個傳說:寶寶出生前,住在粉紅色、軟綿綿的雲上,和親切的天神及其他寶寶一起生活。有一天,天神叫寶寶來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媽媽,以及選一份禮物,帶到媽媽身邊。寶寶選了會讓自己生病的禮物,因此出生時可能會有先天性疾病,這個決定看似為父母帶來負面影響,但當一個家庭迎來一個有先天疾病的寶寶,也可能會因此變得更團結,也更懂得關心彼此。曾認識一個患上先天性成骨不全的寶寶,父母依然看這個寶寶是珍貴的禮物,大家沒有看為不幸,還慶幸寶寶生在他們家中。他們視孩子到來,會為大家帶來一段特殊的人生經歷。

  有人說:生病本身是痛苦的事,為甚麼要美化它?且聽玲玲如何解讀生病對她的影響。「首先,生病是我人生的加速器,我再沒有時間去考慮其他出路。剛生病的幾個午夜夢回,我常想到很多夢想還沒有實現。生病讓我懂得專注在自己想要,而非別人想要的事情上。化療那年,我做了很多獨自體驗人生的事情:學油畫、寫作出書都是我人生清單中一直想做但沒有做的。之後,我去過土耳其坐熱氣球,在印度學瑜珈呼吸法,又學潛水。我學會找到可以一個人做的事。獨處是人人必學的重要功課,最終人們要素面以對的,只有那個心底的自己。我因病而經營的網站創立至今兩年,發表的無數文章也累積了七萬粉絲。生病更是修復關係的好時機,是重新替關係『斷捨離』的時候;和家人的關係要怎樣修復,都是考驗。因此,生病是上天給我的禮物。」

  人人有一個內在的生命花園,它是隱藏在人心裡的密室。在那裡我們可以和內在的自己相遇,認識自己更多,甚至是尋索自我的生命、價值和意義的重要地方;那裡更是我們與上主相遇之所,叫我們覓得人生召命的地方。

  話說孩子在母腹中看見這個世界,感受現實的殘酷凶險:戰爭、飢荒、憂傷、權貴欺人、海洋垃圾、人的功利短視,甚至人生種種困境和眼淚,但是他仍決定出生。他認定縱使世界不是全然美好,生命依然有它生存的方式和能力,並且他已經準備好面對生命和社會議題,就是用一種關懷的心情去對待。

  你的人生有過不去的時候嗎?倘若讓你重回母腹,你會決定出生嗎?你會猶豫嗎?畢竟人面對世界不幸的事情太多,慢慢就會變得麻木。當我們曉得與人分享,就知道自己是豐足的。學習每天轉化心情。不要怕接觸到人生的陰暗面,只有了解生命的不美好,才會珍惜所擁有,並且對世界持有寬容的心。

兩扇心窗:走進生命花園

  花園,給人美麗、休閒舒適的印象。如果人生是一個小花園,內中植物一旦遇上狂風暴雨,黑暗無光的日子,是否就不能生長?可能我們會說:要看它是甚麼植物或是由誰栽種。聖經哥林多前書三章6至7節指出:生命成長的原理是出於神的設計,惟有神叫他生長。栽種的人本身不能將生命賦予種子,他只能將種子置於土裡,種子需要被灌溉,但成長的奧秘是存在於種子本身。

  有小孩記得出生前的事,即所謂「胎內記憶」。原來胎兒在母腹中已有學習和記憶能力。曾聽過一個傳說:寶寶出生前,住在粉紅色、軟綿綿的雲上,和親切的天神及其他寶寶一起生活。有一天,天神叫寶寶來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媽媽,以及選一份禮物,帶到媽媽身邊。寶寶選了會讓自己生病的禮物,因此出生時可能會有先天性疾病,這個決定看似為父母帶來負面影響,但當一個家庭迎來一個有先天疾病的寶寶,也可能會因此變得更團結,也更懂得關心彼此。曾認識一個患上先天性成骨不全的寶寶,父母依然看這個寶寶是珍貴的禮物,大家沒有看為不幸,還慶幸寶寶生在他們家中。他們視孩子到來,會為大家帶來一段特殊的人生經歷。

  有人說:生病本身是痛苦的事,為甚麼要美化它?且聽玲玲如何解讀生病對她的影響。「首先,生病是我人生的加速器,我再沒有時間去考慮其他出路。剛生病的幾個午夜夢回,我常想到很多夢想還沒有實現。生病讓我懂得專注在自己想要,而非別人想要的事情上。化療那年,我做了很多獨自體驗人生的事情:學油畫、寫作出書都是我人生清單中一直想做但沒有做的。之後,我去過土耳其坐熱氣球,在印度學瑜珈呼吸法,又學潛水。我學會找到可以一個人做的事。獨處是人人必學的重要功課,最終人們要素面以對的,只有那個心底的自己。我因病而經營的網站創立至今兩年,發表的無數文章也累積了七萬粉絲。生病更是修復關係的好時機,是重新替關係『斷捨離』的時候;和家人的關係要怎樣修復,都是考驗。因此,生病是上天給我的禮物。」

  人人有一個內在的生命花園,它是隱藏在人心裡的密室。在那裡我們可以和內在的自己相遇,認識自己更多,甚至是尋索自我的生命、價值和意義的重要地方;那裡更是我們與上主相遇之所,叫我們覓得人生召命的地方。

  話說孩子在母腹中看見這個世界,感受現實的殘酷凶險:戰爭、飢荒、憂傷、權貴欺人、海洋垃圾、人的功利短視,甚至人生種種困境和眼淚,但是他仍決定出生。他認定縱使世界不是全然美好,生命依然有它生存的方式和能力,並且他已經準備好面對生命和社會議題,就是用一種關懷的心情去對待。

  你的人生有過不去的時候嗎?倘若讓你重回母腹,你會決定出生嗎?你會猶豫嗎?畢竟人面對世界不幸的事情太多,慢慢就會變得麻木。當我們曉得與人分享,就知道自己是豐足的。學習每天轉化心情。不要怕接觸到人生的陰暗面,只有了解生命的不美好,才會珍惜所擁有,並且對世界持有寬容的心。

兩扇心窗:小花園

  我家客廳的窗子朝西,窗子下方是一塊差不多兩平方米的窗台。最初搬來時,我在陽光充沛的窗台放了幾盆非洲紫羅蘭、白掌和酢醬草作點綴。後來,將茂盛的盆栽分株,一盆變兩、三盆;朋友又給我送來紫蘇葉、驅蚊草、到手香……還有,過年後沒有扔掉的蘭花;加上,在花市場買來的其他植株如繡球、紅掌……幾年間,整個窗台變成了一個嫣紅翠綠的小花園。

  種植的品種越來越多,每種植物所需要的生長條件又大不相同,要做個稱職的園子主人兼園丁實在不容易。試過買來鬱金香的種球生根並長出嫩芽時,我便沾沾自喜,以為很快便長出花苞。誰知因為水分控制不當,泥土積水,根也霉爛了。年前,朋友送我一大盆夾雜不同種類的多肉植物。我以為多肉植物就等同生長於沙漠地區的仙人掌,需要猛烈陽光但很少水份。於是,我將盆栽隨意放在窗台,任由陽光曝曬,每兩三星期才澆水。可是,盆內的多肉植物越養越萎縮,不消兩個月已經逐一枯謝。後來上網查看,方知道不同品種的多肉植物各有不同特性,要按品種去澆水,日光要充足但不能直曬,有些多肉植物還喜歡享受室內的冷氣。

  新植株的特性要了解,舊有的盆栽也不能掉以輕心。前兩年,因為疏於照顧,種了多年的非洲紫羅蘭在一個炎夏死了近半,令我非常心痛。決心做個好園丁,先從認識小園子內各種植物的特性開始,然後按時為他們換泥、澆水、施肥、滅蟲……還要和植物們聊聊天,給予讚賞和鼓勵。種植讓我更珍惜生命,感受生命的奧妙。植物發新芽、長嫩綠、花開花落的生命周期,每每提醒我天父的創造秩序。一粒種子,或是一片葉子,就能長出新的植株,這份強韌的生命力更叫人鼓舞。難怪很多人覺得種植有療癒心靈的功效。

  南非首位黑人總統、反種族隔離的革命家曼德拉曾經被長期監禁達二十七年之久,其中約十八年被監禁在羅本島。在島上,囚犯都要在石炭礦場做碎石的苦工。辛勞的苦役讓曼德拉的內心充滿憤怒、仇恨和埋怨,但他醒覺若這樣持續下去,不但身體被牢困,連心靈也被摧毀。於是曼德拉向監獄申請一塊小空地,讓他在工餘時間開墾小花園。最初不獲批准,幾年後終於獲批得採石場的水泥牆邊一塊狹長的石地。曼德拉獨自努力開墾,又問獄方取了種子,在小園子裡開始種植蔬菜。他形容:「菜園是我在獄中少有的能自主管理的事情。播下種子,觀察生長,悉心照料,然後收穫。成為這一方天地的主人的感覺,讓我體會到了一絲自由的滋味。」這片長滿鮮紅的番茄、雪白的洋蔥、碧綠的蔬菜和青椒的小菜園,為死氣沈沈的監獄帶來了盎然生機。曼德拉更將農產品分給獄吏和囚犯品嚐,讓冷冰冰的人際關係滲入暖意。

  「要開墾你們的荒地,不要撒種在荊棘中。」(耶利米書4:3)你的心靈是荊棘叢生的荒地嗎?你可希望把荒地開墾成充滿生機的小園子?敞開心靈,讓神的道把荒地變成好土,然後,用信心作種子,以希望和愛心去耕耘,並連結於主耶穌這活水的源頭,你的生命必能長出青蔥綠葉、芳香鮮花與碩果纍纍。

真心分享:方文聰

小學階段,我選擇流連屋村樓下公園,成為街童;初中時,我加入了黑社會。起步錯了,毒、黃、賭的路似是往後的日子唯一可走的路,似是沒十字路口,更看似不能回頭。年紀一天一天的增長,我看到的不是光明前途,更不是前路任我闖,而是黑暗的絕路……我,還可以有其他出路嗎?

轉路、迷路

  大概是三歲那年吧,爸爸把我從廣州帶到香港,這一轉變,不但是從備受關注、時刻被呵護的熟悉環境轉向,更是失去疼愛我的外婆每時每刻的照顧,失去常在身邊的親友、鄰舍等玩伴。或許當時的親友會認為我能在香港成長是好的,能在香港受教育,將來一定會前途無限……不過,對我來說,事實並非如此。

  那些年,我們一家三口能住在一百多呎的唐樓,爸、媽能有工作,絕不容易。但為了生計,爸、媽就必須從早工作到晚,沒休息、沒假期,能不太夜到幼稚園接我放學已是很好的了。常要留在幼稚園等爸、媽接放學,與在那裡寄宿的同學相處,對我來說是不好的經驗,一方面,有家歸不得,另一方面是被視為另類。

  升上小學,讀書成績不錯,但在二年級時,卻因學校拆卸而要轉校,轉校之後,才知讀書不易,成績一落千丈。沒多久,我們搬屋了,屋子面積大了,但因遠離學校,我這個當時不足十歲的小子,每天都要自行乘坐地鐵上學,放學後去補習社。我不知父母為何會放心我自行返、放學,或者是因為工作,他們也不能顧慮這麼多吧!

  從廣州到香港,搬屋、轉校,適應需時,若當時身旁有人能扶助、疏解,應可很快就過度的,但爸、媽實在沒有時間關心我的需要、疏導我的情緒、糾正我的錯誤。為了生計,沒事發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是那年代父母持守的養育原則,也是爸、媽堅守的原則。所以,在我的記憶中,他們沒有聽取我的要求,為我安排轉讀另一間可能符合我學習程度的學校,也沒有明顯的行為表達對我的寵愛,肯定、鼓勵,欣賞更不是他們所懂得的。他們對我的要求不高(或說不知如何要求),更不會強迫我一定要名列前茅,但媽媽仍會把我與人比較,我不但聽得不是味道,更看到他們表露無遺的羨慕之情,認為他們不欣賞我,是在責備我。每每當這情景出現,我都會出言頂撞,親子關係愈來愈疏離,我不再向他們表達心中所想所求,放棄小孩對父母有理或無理要求的機會,而是向外面的世界尋找。

  雖然當時年紀小,甚麼事都會由家人為我選擇,但原來在不知不覺中,我也開始為自己作選擇。為了不想被小看,也不想被歧視,我選擇以謊話來保護自己,說自己是混血兒,是富戶人家,來騙取同學的羨慕;選擇以逃學、更改手冊家長欄來逃避面對學習的挫敗感;在屋邨樓下留連,與同樣缺乏監管的街童結黨,成為街童、小渾渾,換取那種可帶頭作決定的成功感及肯定;甚至在外留宿不回家來享受同聲同氣、同話題的生活,逃離沒溝通的家庭。雖然出了很多行為問題,校方警告、記過,也曾見家長,無奈父母能力有限,沒有協助,不懂如何管教,也不知如何制止。

  沒明燈指引,我迷路了。

迷路中尋尋覓覓

  在街留連、逃學、無心學習,可想而知,成績一定很差,所以,當中學派位時,已失去了條件選擇入讀成績較好的中學。

  中學的日子,為了滿足內心的需要,希望能得到認同、肯定、被看重,就算我的中文學習能力較英文為好,我選擇校內以英文為教學語言的精英班;縱然初中時的成績也不算差,中三時更發力用功讀書,也曾立志最少也要完成中學階段,但在中四選科時,我還是為了要顯示自己讀書能力不差,而選擇修讀理科,令學習生活難上加難。

  踏進中學的校園,除了要面對學習的模式,也要面對同學之間的相處方式。為了有群眾的擁戴,不想被欺負,我主動加入了黑社會。相對於學習需要用功、要付出,黑社會的生活就不同了,義氣仔女初時會互相供應,有福同享、有禍同當,兩極的拉扯下,加上貪玩、生活不開心,又不想辛苦,我選擇了與義氣仔女同生活、同出入、同享樂,也因此而與毒品扯上了關係。從最初的煙、酒,到看著他們吸毒,在好奇、想融入他們的圈子及想逃避現實的情況下,我也開始吸毒,就算初時對毒品有反應,不斷嘔吐,很是辛苦,也繼續下去,最後適應了毒品就難於自拔,要有錢買毒品,就成為了販毒者。路,似是要這樣走下去。

  是的,就像車子入了隧道、上了公路,只有前行,不能調頭,販毒者不是泥足深陷毒海,就是被發現而要受檢控。十六歲那年,在多次帶毒品給買家的情況下,終被警察抓著,因瞞過了父母,也自以為年少不會被檢控,沒因此而修心養性,仍繼續販賣,只是過了幾天,我又被抓,且被帶回家搜查,父母雖然似是被我的謊話所瞞,以為我是在街上拾得有毒品的袋才被抓,當時我看出他們是不相信我會販賣毒品,但更有可能只是不能接受這是事實。

  最終,我被判入勞教所,看到爸爸為我流淚,媽媽為我變得憂愁,他們冒著可能會被辭去工作的危險,每次花一整天的時間到離島探望我,我是有歉意的,加上每天一小時的反省安排,我決定要改變及補救。

  離開勞教所,離開黑社會的朋友,父母送我到內地工作,並藉此完成一年的感化令。反省了,離開了,但面對社會的批判:不讀書、無工作的就是「廢青」;面對父母時內心的愧疚;面對自己的不長進,一個十八歲的高大年青人,社會有多少機會,我有多少能耐,我能刻苦耐勞,不怕失敗嗎?其實,我對自己完全沒有信心,只想沈溺下去。

  選擇再次吸毒,我踏上了一條更錯的路,參與了色情事業,在色情網吧,看見未成年的少女賣淫,我雖然感到愕然,卻沒有抽身而去,更成為中介與協調者,愈做愈順利,甚至有業績,被上司看重,很有成功感。之後色情網吧被打壓,轉往夜總會工作,更成為經理。我需要的肯定、能力感、成就感也得到滿足。

  吸毒、販毒、黃色事業,成為黑社會大阿哥,有一班手下,吸毒的次數及份量不斷增加,更從事外圍賭博,再走下去,會是如何?轉行嗎?從事正當工作嗎?於是,我嘗試開酒吧,以為可以藉此慢慢走回正路,但是,就算我想走正路,身邊的朋友卻不如是想,販毒較之賣酒利潤更高、賺錢更快,結果,酒吧與毒品扯上關係。難道我的人生路就是如此走下去,要靠黃、賭、毒生活、生存?

原來有出路

  其實我不壞,我的家庭也很正常,父母從沒吵咀,並共同為家庭努力,我也有很疼愛我的外婆。只是從小就想被肯定、被欣賞,跌跌碰碰間走迷了路;加上沒有人把我從迷途中引導出來,其中又得到我需要的肯定、欣賞時,我就沒想過要停下腳步,但,這不但是一條沒有意義的路,更是我不想走下去的人生路,我要再轉行。

  沒有學歷,就接受不用學歷的培訓吧!就是這樣,我參加了保健員的課程,學習過程中,我不但被老師、同學肯定和欣賞,對於課程中的英文專有名詞,我也居然能應付到,這給了我很大的鼓勵,也推動我繼續學習下去,最終成了合資格的保健員。原來我走的不是一條沒分差、沒轉向的路,轉了方向,就出現了這個奇妙的轉變,漸漸離開了黃、賭、販毒。只是,就算感到人生有意義了,並不表示就能脫離毒海,我仍無法控制自己不吸毒……毒,會否帶我重踏以前的路?

  吸毒的心癮隨著日子愈來愈深,想戒,但無法面對那種後遺症:意志消沈、抑鬱、萌生輕生的念頭,惟有再吸,讓那吸毒後的亢奮重現才會好一點。所以,在考保健員的日子,上午上課,晚上考試,中段時間,我仍是按捺不住,去了吸毒;在任職保健員的日子,日間上班,晚上就去夜總會吸毒;甚至之後信了耶穌,開始上教會,也是如此,離開教會就去吸毒。由於我吸毒的地方是在教會附近的一間夜總會,為了戒毒,我也請牧師幫忙送我上巴士,有這幫忙,又不用走經那夜總會,但那心癮仍會催促我下車走回頭路,我立志戒毒,但就是行不出來,仍被毒品控制,內心非常羞愧。

  多少時候,人心中都會響起一些聲音,可能是自責的,可能是提醒的。但是,那一天,當我又再從教會走向夜總會,預備再沾毒品時,我心中響起的是一把溫柔的、接納的聲音,是我從沒聽過的,是誰會願意接納我?我轉行了、上教會了,我外表看似改改過自新,但仍在毒海浮沈,每年生日許願要戒毒成功,下一年又再重覆這願望;戒毒,或說戒掉那心癮,實在非我能為,聽到這「接納我這個人」的聲音,我感到很平安、喜樂,但那只是聲音,誰真的會接納我?

  這接納的聲音,鼓勵了我再次向教會尋求幫助,牧師不惜把本來可以全時間休息的一年時間陪伴我,與我同行;弟兄姊妹甘心樂意以金錢支持我的生活費,成為我的夥伴,幫助我脫離昏亂的人生,建立規律的生活。那段日子,在身處的社區戒毒,縱然仍會經過夜總會,仍有機會接觸毒品,但日子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的過去,在接納的氛圍裡,我主動向父母表示歉意,請他們原諒,我得到他們的接納,不但遠離毒品,心癮也沒有了。

走過的路成為祝福

  那溫柔的聲音,我深深相信那是主耶穌接納的聲音。祂的接納,牧者、教會群體的接納,家人的接納,我終於重回正路。雖然是浪費了十數年的光陰,但若沒有過去那段路,我相信就沒有今天我要踏上的路,所以,我選擇去接納自己,我就是這樣成長過來的。

  少時雖然荒廢學業,但當願意進修時,仍有出路,當日修讀及完成保健員的課程,以至後來修讀領袖課程、神學課程畢業,都是我這個不是讀書材料之人意想之外的,而更意料之外的是一個從沒接觸音樂、沒習過樂器的人,居然可以讓哼出來的旋律成為樂曲,也能譜上純廣東音的字、詞,成為基督教的詩歌,歌頌、讚美主。我曾經歷過迷路時沒有開導者為我解惑,更讓我明白到解惑的重要,於是我成立組織到學校推廣生命教育;在教會專職服侍邊緣青少年,幫助他們認識自己,尋找穩妥的路,建立豐盛的生命,這一切都令我深深體會到,無論過去如何,能重新做人、不被過去纏擾是祝福,能以過來人的身分去幫助別人,是把祝福惠及更多的人。

  決心重建自己,遠離毒品,我離開了當日認識的黃、賭、毒的朋友、黑社會的兄弟。但當可以重新做人,認識到耶穌基督能救贖罪人,接納失敗、絕望的人時,我決定與那班朋友、兄弟,跌入賣淫工作的少女聯絡,把我能重新做人的經歷與他們分享,讓他們看到過去或是引領進入絕路,或是進入光明,原來是有選擇的,就算無人接納自己,連自己也不接納自己,原來主耶穌是那位接納罪人的救主。

  我們仍有選擇,讓主耶穌開啟和引領我們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