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依舊:一夫當關──舊病理檢驗所之前世今生

  上環半山有一所過百年的兩層高英式紅磚建築,由於位置不太明顯,途人可能也留意不到。論氣派,它不及對岸的舊廣華醫院大堂;論名氣,亦比不上同區的高街舊精神病院。過去它一直低調如石屎森林中的陶淵明,但實際上卻是香港醫療衛生史上的張飛,堪稱當關大將。當年應付鼠疫、天花、霍亂、瘋狗症、結核病、食物品質、水質、驗屍甚至法醫,哪可少了它的份兒!

萬事起頭難

  十九世紀末,香港爆發鼠疫,第一年即奪去二千多條人命,而更可怕的是染病死亡率高逾九成!受到這麼恐怖的瘟疫襲擊,除了衛生當局面對沈重壓力,也嚴重打擊香港的轉口商業活動。疫症持續數年不退,令當時港督卜力爵士(Sir Henry Blake)非常頭痛,於是決定向英國政府提議聘請細菌學家來港協助,並設立細菌學檢驗所。在百多年前,這實在是一個開創先河的決定,因為即使在先進的歐洲國家,成立專責醫學研究的實驗室也不過在起步階段。

  首位到港擔任政府細菌學家的是威廉亨特(William Hunter),他在1902年履新。但他出師不利,為此行而訂購的大批儀器設備遇上沈船意外,猶幸這批器材的費用是由政府支付,但亦擔誤了他在香港開展工作的進度。然而即使器材稍後運抵,原定設立的細菌學檢驗所仍只聞樓梯響,不能順利展開。他和他的助手們都只能穿梭在幾個簡陋的實驗室工作。這樣的工作環境難免令亨特感到失望。

  當年鼠疫重災區位於港島太平山區,由於衛生環境實在太惡劣,因為改善不果,這裡最終被移平。部分地方被批准按1903年公共衛生及建築條例重建樓房,另一大片地方則改為公園,那就是開放至今的卜公花園;而靠近堅道和樓梯街的位置,則用作興建了這所細菌學檢驗所,於1906年落成啟用。那時,亨特已經來港工作了四年。

  整間檢驗所分為主樓、職員宿舍和動物樓三大部分,當中的主樓和職員宿舍至今仍完好保留,但動物樓則已拆掉,現為堅巷花園。原來的動物樓有兩層高,當年飼養了大小牛隻、綿羊、猴子、家禽、老鼠、白老鼠、葵鼠和兔子等,你可以想像飼養牠們的用途嗎?

五臟萬能的檢驗所

  源於鼠疫而成立的細菌學檢驗所,主要的工作當然是檢驗老鼠以監察疫情,聯同在檢驗所成立前已肩負此重任的公眾殮房,他們每年檢驗數以萬計的老鼠。然而,檢驗所負責檢驗的東西還有很多,例如檢驗來自水塘、水井、街喉、水泉甚至住宅等食水樣本,以監測水質;又檢驗牛奶及奶類製品,除了測試病菌量,還負責監控其品質。此外,調查食物中毒,提供法醫服務,為醫院病人化驗病理樣本,皆屬其職能範圍,就好比今天的衛生防護中心,因此檢驗所的名稱亦於二次大戰後改為「病理檢驗所」。

  但當年更換新名稱時卻鬧出笑話,中文名稱改得好,但其英文名Pathological Institute (PI)卻可以理解為「病態的檢驗所」。不知是否因為這名稱太有趣,很快已被慣用,改也改不來,唯有委屈檢驗所內「正常的」工作人員了!

  檢驗所的工作實際上還不止於檢驗,在它運作長達六十七年的時間裡,同時也稱得上是一所疫苗製造廠,而且不單止供應本港所需,當鄰近地區出現疫情時,還會出口疫苗。檢驗所曾經製造的疫苗包括牛痘疫苗、鼠疫疫苗、霍亂疫苗、傷寒疫苗、腦膜炎免疫血清、牛瘟疫苗、瘋狗症疫苗、淋病病菌疫苗等等。 1961年本港爆發霍亂,全港數以百萬計市民爭相注射疫苗,多得檢驗所日以繼夜趕製。

退而不休,整裝再上路

  雖然檢驗所經過風災戰火仍舊屹立,但運作了大半個世紀之後,它的設備已見陳舊,地方也嫌太狹小了。從今天各大醫院都設有臨床化驗部門可見,病理檢驗與病人護理難以分割。而且戰後香港人口急速上升,大型醫院相繼落成,病理檢驗服務逐漸分散到各大醫院乃大勢所趨。至於政府病理檢驗總部,亦於1960年遷往西營盤政府診所內新設計的實驗室,留下製造疫苗的部門繼續使用舊病理檢驗所。隨著1973年,製造疫苗的工序亦搬往薄扶林新址,為香港把關六十七年的病理檢驗所,終於完成使命。但它退而不休,繼續為病理檢驗部門存放物資,一直維持了十多年。

  80年代,政府一位病理學顧問醫生有緣造訪,得聞這幢「貨倉」原來別有來頭,便游說將之保留成為古蹟。 1990年,政府終於將舊病理檢驗所列為法定古蹟,及後由香港病理專科學院牽頭為它梳洗沐浴,於1996年化身為一所民辦的香港醫學博物館至今,訴說香港醫療發展的故事。

心得其法:律師寫的更可信?

  雙方有糾紛不能解決,一方可能會發「律師信」給另一方。究竟甚麼是「律師信」?收到「律師信」後應該怎樣做?

甚麼是「律師信」?

  所謂「律師信」其實是指向法庭正式提出訴訟前給予對方通知的信件。申索人會在信件中列出他的要求,並指出如果對方不能在信中指定時間內滿足申索人的要求,申索人可能會正式向法庭提出訴訟。舉例說,因工受傷的僱員可向僱主發出律師信要求僱主支付工傷賠償,否則便會向法庭提出申請。

發「律師信」是必要的嗎?

  香港法院規則並無規定申索人必須發出律師信通知對方,才可在法庭提出訴訟。不過,假如法庭認為申索人應該在正式提出訴訟前發信給被告,可能被告會願意和解,因而可以節省不必要的訟費。法庭甚至可能拒絕申索人因過早提出訴訟所招致的訟費。因此,為了節省訟費,申索人應該在向法庭提出訴訟前發信通知對方。

「律師信」是否一定要由律師撰寫?

  如前所述,「律師信」其實是在正式向法庭提出訴訟前給予對方的申索信。 申索人當然可以聘用律師替他發出申索信,但亦可以自行撰寫申索信給予對方。

  舉一個例,一些簡單而金額不高的錢債糾紛,申索人可自行寫信給欠債人追討債項,信內可簡單說明欠債數目、欠款原因、曾如何追收欠款及警告欠款人如不依時還款,申索人便會向法庭展開訴訟。

  然而有些申索信是有指定的格式及需要符合法庭的要求,因此申索人想自行撰寫也不容易。 例如人身傷亡賠償案件的申索信,便要符合法庭發出的實務指引內規定的格式及具備有關資料。此外,發出申索信的目的是希望使對方接受申索人的要求,從而避免向法庭提出訴訟及節省訟費。由律師撰寫及發出的申索信有助更清楚列出申索的法律基礎。因此,由律師撰寫會比由申索人自行發出的申索信,更有力及更能使到收信一方認真處理。如果案情複雜或涉及金額龐大,申索人更應該聘用律師替他撰寫及發出申索信,避免信件內容出錯。

收到「律師信」後應怎樣做?

  收信人應仔細閱讀「律師信」及認真考慮是否接受申索人的條件或要求,以和解雙方的糾紛。如果收信人認為申索人的要求不合理或錯誤,他應回覆對方指出其不合理或錯誤之處。 如有需要,收信人應諮詢律師意見及委託律師撰寫回信。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收信人有就申索信內的申索事件購買保險(例如已購買勞工保險的僱主或汽車第三保保險的車主),他在收信後應立即把信件轉交保險公司,並由保險公司代他處理案件。收信人不應在沒有保險公司的同意情況下自行承認責任及和解案件, 否則他可能會失去向保險公司索賠的權利。

  「律師信」是正式向法庭提出訴訟前申索人發出的最後通牒,忽視它就要面對在法庭訴訟的後果。為了節省訟費,也為免不利訴訟,收到「律師信」後應該認真處理。

關心健康:「腎」重照顧

  腎,位於腰部,左右各一,所以稱「腰為腎之府」。腎的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主納氣、主骨、生髓、通腦、其華在髮、開竅於耳及二陰。腎主人體的生長、發育、生殖。

  1. 主藏精:精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腎藏精的含義有二:一是藏生殖之精,是生殖的基本物質,功能繁衍後代;二是藏五臟六腑之精,是由不斷攝入的飲食所化生,是維持生命活動和機體代謝所必不可少的,故腎是精的總儲藏器官。因此,精不宜過度消耗,以免影響全身的各種機能運作。
  2. 主水:腎是調節體內水液的輸佈和調節的主要器官,故有「腎為水臟」之稱,腎臟有病能引起水的輸布失常,可見的有:小便不利、水液滯留、全身水腫或小便失禁、飲多尿多、遺尿、夜尿等。
  3. 主納氣:呼吸雖由肺所主,但需要腎的協調,腎有幫肋肺吸氣和降氣的作用,稱為「納氣」。如腎不納氣就會表現虛喘,即呼多吸少,動則氣喘。
  4. 主骨、生髓、通腦:腎藏精,精生髓,髓藏骨中,髓有骨髓和脊髓之分,脊髓上通於腦,腦為髓海(即腦髓)。腎精充足,則骨、髓、腦三者充實健壯,四肢輕勁有力,行動靈敏,精力充沛,耳聰目明。腎精不足,則動作緩慢,骨弱無力,貧血,健忘,小兒則會發育不良。
  5. 其華在髮:頭髮的生長與光澤,有賴於精與血的滋養,故有「髮為血之餘」、「腎之外候」之說。故腎氣旺盛,則毛髮茂密烏黑有光澤;腎氣虛衰,則毛髮稀疏脫落或變白無光澤。
  6. 腎開竅於耳及二陰:耳與腎有關,為腎之上竅。腎精充足,則聽覺正常;腎精不足,則耳鳴耳聾,聽力减退。二陰指前陰和後陰,前陰包括尿道和生殖區,有排尿和生殖的作用,後陰即肛門,有排泄糞便的作用。如腎氣虛則小便失禁或淋瀝不盡、生殖能力减退,腎陰不足可致便秘,腎陽不足可致五更泄瀉。

  具有補腎作用的食物有多種,常見的有淮山、芡實、蓮子、杞子、腰果、核桃、黑芝麻、花生、冬蟲草、靈芝、海參、瑤柱、鮑魚、烏龜、葡萄、小麥杯芽等。經過適當配搭,可製造出不同食療方。玆介紹如下:

淮山芡實核桃瘦肉湯

功效:健脾補腎。

材料:淮山六錢、芡實六錢、核桃仁一両、瘦肉半斤

   (出水)、蜜棗三粒。

製法:將以上材料用八碗水煎存四碗,溫服。

淮山杞子紅棗水

功效:健脾養血補腎。

材料:淮山六錢、枸杞子六錢、紅棗十粒(去核)

製法:將以上材料用四碗水煎存二碗,溫服。

關心健康:男人是強者?

  今早第一個到診的病人,是一個患有高血壓的紀律部隊督察陳先生。檢查完畢,正想開藥及預約覆診時,發覺他好像有點憂慮。「怎麼呀!好像心事重重的?」我問。沒想到陳先生被我一問,眼淚竟然奪眶而出。

  原來他的兒子最近到英國升學,可能是忙於參加迎新活動的關係,陳先生屢次致電宿舍仍找不到他,而他回電時又匆匆掛線,令他很擔憂。其實不久之前,陳先生陪太太到診所覆診,當太太談到孩子剛往海外升學時,心裡有不捨和擔憂。陳先生就向太太指出孩子已長大,要學習獨立生活,並叫太太不用過份擔心。豈料隔著剛強的外表,內裡原來那麼脆弱。有時真的不容易猜透男士的心事。

男士拒做弱者

  像陳先生的情況,一方面擔心兒子在外地的生活,又要擔當安慰妻子的角色,更不容易找到可以傾吐心事的途徑,往往只好把情緒抑壓。這一次,陳先生有機會把鬱結說出來,情緒才能得以紓解。其實不少受困者需要的,只是一個安全的環境及一雙願意聆聽的耳朵。

  壓力、情緒人人都會有,但表達的方法,男女卻各有不同。根據衛生署的行為風險監測統計,最多男士選擇的減壓方法是做運動,而不是找人傾訴。而女性選擇找人傾訴的比例,就遠比男士高。要男士主動吐露感受、壓力,實在極不容易。所以,要關心一個心理受困的男士家人或朋友,要明白及尊重他們的需要,盡量要預留多點時間和安靜空間。過度的追問及「關心」,可能會適得其反,徒添壓力。在傾談的過程中,更要多點表示肯定、讚賞及接納。若有需尋,亦應鼓勵尋求專業的恊助,社工、輔導員當然適當。但是由於尊嚴的關係,男士往往不容易接受做一個「求助者」的角色。因此,有時我們要借用身體的不適,例如失眠、頭痛等,鼓勵他約見相熟的家庭醫生,亦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家庭醫生一方面對病者的家庭和生活的情況比較了解,如果能夠建立了一個長遠信任的關係,就容易成為一個讓男士傾吐心事的對象。

  由於一般的男士多數著重於「問題的解決」,因此,如果可以及早一齊訂定解決問題的方法,會有助男士面對和解決困擾他們的問題。

男士為何比女性短壽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香港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士長。現在女性的平均壽命是八十四歲;而男士的平均壽命是七十八歲。為甚麼雄糾糾的男士,會比女性短壽?其實,除了身體結構、生理變化不同之外;男士可能會因為把情緒及健康問題隱藏,以及較多不良的生活模式(如煙酒),因而影響健康和壽命。

  一向以來,男士吸煙的人數都比女性多。每天有吸煙習慣的男士,大概是25%,即是接近四份一。而女性有每天吸煙習慣的,只有5%。飲酒方面,男士酗酒的人數,亦比女性為高。近年流行瘦身、減磅。但各纖體公司,似乎大多只針對女性的顧客。其實有接近一半的香港男士,是屬於超重及肥胖,而女性超重及肥胖的比率,大概只是男士的三成。因此對於體重的控制,男士可能要比女性多加注意。另一方面,男士感染性病的數字,大大多於女性,因為男士參與高風險的性活動明顯高多於女性。也許這些都是男士為何比女性短壽的部分原因。

及早發現疾病 男不如女

  至於疾病的預防,女性接受檢查血壓及血糖的數字都比男士為高,似乎女性對及早發現疾病的意識比男士強。至於面對身體的健康問題,很多男士都不會主動求助,特別是一些隱性的健康問題,例如:高血壓、糖尿、膽固醇、前列腺發大,甚至不舉等等。不少男士都會諱疾忌醫,往往不願尋求協助。其實,隨著醫學的進步,不少疾病已經有多樣化的有效治療,甚至可以幫助我們重拾健康生活。

  總括而言,男士要學習紓解自己的情緒壓力,避免有礙健康的嗜好,並且要控制體重,還要適時接受健康檢查。一旦發現健康出現警號,就不可諱疾忌醫。如果男士多關注自己的健康,也許比女士更長壽亦有可能!

院牧心箋 – 37

親愛的陳婆婆:

  在這裡問候您和您的家人!

  院牧義工Winnie慣常星期一早上到病房探訪,一天她很開心,雀躍說着:收獲豐富、收獲豐富。原來她說認識了一位陳婆婆,就是您。當天您不單接受她的探訪慰問,更難得是還接受了主耶穌。 Winnie憶述您因全身痛及坐立不起,在家裡需要找救護車送院治療。

  當時我心裡想,這位婆婆只是一般敷衍我們院牧義工,想她快些離開,就隨便講聲信耶穌。怎知道我在中午探您的時候,才認識到陳婆婆您的真心誠意。您分享身體的腰痛影響至全身,痛得坐立不安,但我看見您午餐仍有進食,又用心享用大新抱買來的砵仔糕。婆婆您更清楚的講到自己的病情,又說今次有病要入院,耶穌派了義工和姑娘來探望關心,提點自己信耶穌,您還在大新抱面前說:「有咗病信耶穌 … 信耶穌好!」令我大感愕然,也為您感恩。

  往後我仍然有機會再探望婆婆您,並且關心您信耶穌的心,希望您仍然記得我用「五色珠」講解信耶穌的內容。婆婆您欣然接受我給您「五色珠」和願意開聲祈禱,您有這樣的信心真是為您感恩。而且您還告訴六個兒女和媳婦,您信了耶穌,以後不再迷信偶像。他們都贊成您的決心,特別是您的長女「大妹」更為您開心,因為大妹和丈夫一家都信主的。

  婆婆,您每個兒女實在好孝順照顧您,大家分配好每天都有家人探望你,買您愛吃的無豆砵仔糕、少饀少肉水餃和蒸飽。最近醫護人員告知家人,您可落地扶著行,並且安排您出院回家了。您的長女大妹和大新抱,就為您奔走,親自物色合適的護老院給您安心入住。當您知道護老院就在元朗大榮華的附近,您滿意得面露笑容,因為知道老伴方便來探望相聚。婆婆您時常掛在嘴邊:「多來探我,又買東西俾我食,我就開心。 」您的樂觀,使大家都開心。

  最難得婆婆您願意去老人院住,又表示自己信耶穌的心是不會改變的,您還願意接受洗禮,並且向家人講出這番心意。婆婆你放心,當您到老人院安頓之後,大妹會為您安排牧師來為您洗禮,到時我必定會到賀,並且會送上一個十字架,因為婆婆您講過想要一個大一些的十字架。現在我常常為婆婆祈禱,希望您能心願達成,自己開心,家人幸福。

您的院牧

                                                     馮姑娘

解開心結:正向的心理

  身體健康可以定期檢查,情緒健康又可否定期評估?保持心靈健康有甚麼秘訣?

正向心理學

  有一天,一位住院的病人問我:「身體病了,我找醫生幫忙。病醫好了, 醫生也會提醒我日後要好好保持身體健康,要定期作身體檢查,病向淺中醫。 那情緒呢?我如何得知自己的情緒是否健康呢?我又該怎樣保持心靈健康, 預防情緒病呢?」 對於身體健康的問題,我們自小就聽說:「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 」那保持心靈健康的蘋果又是甚麼呢?

  以往我們談到心理學,少不免讓人聯想到各種情緒病,例如焦慮症、抑鬱症等等。心理學家也會在不同場合談到各種心理治療的成效,例如:認知行為治療法,敘事治療法等等。如果心靈真的生病了,我們或會知道怎樣尋醫,但預防往往勝於治療,我們怎樣才能保持心情開朗,心靈健康呢!

  談到心靈健康,不得不提到「正向心理學」。當年馬丁.沙利文博士提出,傳統的心理學太著重對「病態心理學」的研究和發展,忽略了對一般情緒健康的研究。沙利文博士因此推動「正向心理學」的發展,對快樂人生作多方面的探討,使心理學也朝着「正向」發展。

  要保持心靈健康,培養快樂的情緒,我們可以參考「正向心理學」的理論, 由三個問題著手:

  第一我們對過去感到滿足嗎?對將來有希望嗎?我們有否停下來細味現在種種生活的滋味呢?

  第二我們對自己的工作或日常做的事有滿足感嗎?

  第三我們覺得自己的人生有意義嗎?

小芬的故事

  如果你對以上三個問題都答「是」。恭喜你,因為你已經在「心靈健康」方面作了好好的準備。如果你還不太清楚自己的答案,不要馬上擔心,請看看以下小芬的故事,或許會對你有所啟發。

  小芬自小很疼她的家人,每個星期天也會和家人茶敘。 小芬也樂於助人, 讀書的時候常常參加義工團到老人院探訪。她成績優異,小時候作文「我的志願」就說要當醫生幫助病人,並且還和幾個好朋友約好了將來要考進醫科。怎料到了大學入學試期間,小芬的爸爸不幸癌病離世。小芬很傷心難過,影響了她的成績,因此考不上醫科而最後只能選上商科。畢業後,當上了會計工作。但小芬對她的工作並不喜歡,覺得一大堆數字很沉悶。當她和大多數的香港人一樣,每天營營役役的超時工作到晚上的時候,幾個好朋友卻都當了醫生,每天在醫院做著他們志願的工作。

  如果你是小芬,你會覺得不好意思,漸漸的減少了和這些朋友見面嗎?你會抱怨過去的不幸讓自己當不了醫生嗎?你還能對將來有期盼嗎?你能夠從煩厭的工作中找到滿足感嗎?你會覺得你的人生有意義嗎?相信這正是許許多多的「小芬」所面對的問題。

發現讓我們感恩的人和事

  對於爸爸在她入大學前離世,小芬沒有抱怨。她感恩那段時間自己能每天陪伴爸爸和媽媽,也感恩她的爸爸走得安詳。對於將來,她依然滿肚子大計。她沒有忘記自己希望幫助病人的志願,但她知道自己當不了醫生。但小芬卻經常跟當了醫生的朋友聯絡,並和她們計劃籌辦義工團到落後地區探訪。她知道自己的工作壓力大,所以每天花上30分鐘練習在公司課程學到的腹腔式呼吸,好讓自己停一停,鬆一鬆。

  雖然小芬的工作沒有給她帶來滿足感,但她喜歡幫助他人,所以她在工作中,仍然常常教導後來的同事,從扶助他人的過程中得到滿足感。工餘的時間,小芬更會運用她的專業知識替她的義工團籌務經費。由始至終,小芬都沒有放棄她幫助病人的理想。她運用自己樂於助人的性格,加上她商科的專業知識,從另一個途徑向著自己的理想出發。你說她的人生有意義嗎?

  如果你曾經對過去抱怨,對將來感到不安;如果你覺得你的工作沒有滿足感,人生也沒甚意義,你不妨細心再想想小芬的故事。如果你對自己的現況很滿意,也請你定期從忙碌的生活中停下來,細心想一想以上的三個問題,替自己的心靈健康作好預備。

  最後,請你試試每晚睡覺前,記下至少一件讓你感恩的事情。久而久之,你會發現,讓我們感恩的人和事,原來就在我們的身邊。

病癒隨心:學習以信心擺上自己

  當我執筆寫這篇見證文章時,我以平安和喜樂的心情去寫。還有一星期就要接受一個高風險的婦科手術,但我已作好準備去面對生命中的第三個大手術。因為對神滿有信心,無論手術結果如何,我都會以平安的心去接受神的安排。

  去年9月初,我接受超聲波檢查。因為已經兩個半月沒有月經來,好朋友怕我患上婦科病,所以勸我去做檢查。報告結果是左面子宮旁長了一個5.2cm直徑大的水瘤,女西醫寫了轉介信給瑪嘉烈醫院,安排我看婦科。10月中,第一次見婦產科醫生,她說水瘤大,需要做手術切除,於是替我排期。2012年1月中,安排再照超聲波檢查,水瘤已經是7.6cm大。到了3月再覆診時,婦產科醫生仍未安排到做手術日期,只說如果有日期就會通知我。她說:「一般排期做手術需要等九個月至一年時間。」

  我等了超過半年仍未有通知做手術日期,恐怕病況已惡化,決定去看一位基督徒女婦產科醫生,再照超聲波檢查。發現病情已嚴重惡化,水瘤已有8.8cm大,而右面卵巢角上長多了一個4.8cm大的纖維瘤。本想找這私家女婦產科醫生替我在私家醫院做手術,不想再無了期的等政府醫院。但這女醫生說她考慮過,不敢替我做手術,原因是我腹部曾經做過兩次大手術,體內的器官可能容易混在一起,手術需要外科醫生處理。她立刻寫了醫生信給醫院,請醫院盡快安排手術。

  我交了最新病況資料給醫院後,又等了一個月,終於被安排見婦產科醫生,這時已經是7月中了,見我的高級婦產科醫生對我說:「你手術的風險很高!」原因是我腹部做過兩次手術,這個手術都是要剖腹做的,有一定的危險性。醫生將我這特別的個案轉交給婦產科最高的部門主管跟進。一星期後就收到護士的電話通知,主管醫生已看了我的個案,安排我入院做手術。

  我很感謝神!讓我能夠接受手術,雖然這手術的風險很高,但瑪嘉烈醫院已作好一切的安排為我做手術。我一生經歷很多病患,既有一個情緒病,今次是第三次的大手術,現在醫治六個專科。但知道生命在神手中,我可以放心了!「如果神留住我的生命,沒有人能夠取去;如果神要取回我的生命,沒有人能夠留得住。 」我要一生經歷信心和順服的功課,學習以信心擺上自己,生命總有神的美意,我願意為榮耀神而活!

醫心直說:一個也不算少

  因為院牧的轉介,我接手跟進一位濫用K仔(氯胺酮)的年青人。他因為兩年前喪母的打擊,染上了K仔毒癮。一直以來,他如常生活,並協助打理家族的生意,沒有人發現他是個隱蔽的濫藥者。後來家人終於知道他染上毒癮。父親難以接受,雖然他是家中獨子,仍狠下心腸,宣告若兒子再食K仔,便馬上脫離父子關係。

  因此,院牧介紹了這位年青人到「危機轉向計劃」,接受為期五天的住院戒藥評估。幸好他的情況未算嚴重,而且他亦警覺到K仔對身體的禍害。五天的住院時間令他有空間反思現狀,加上家人的鼓勵,最終決定進入一個基督教的戒毒中心,接受為期九個月的戒毒復康療程。

  最近從他的家人口中得知,他已經適應了戒毒村的生活,只是兩個多月便肥了十磅。村裡的學習加強他戒毒的意志,讓他有信心出村後能重新生活。實在使我感恩!

  做了十多年的泌尿科醫生,最近五年間接觸到越來越多這類濫藥的青少年。當中不少都是透過濫藥來處理壓力和情緒,他們不知道濫藥對身體的禍害,及至身體出現嚴重警號才去求助,但很多時已經為時已晚。

  我所服務的北區醫院,一直都留意青少年濫藥問題。早於三年前,我們已經開展了「夜展醫道」(UROK)結集了一群有心服務濫藥青少年的醫護人員,於深夜時分與外展社工一起尋找流連街頭的青少年,了解他們有沒有濫藥的習慣。若有,便勸籲他們接受超聲波、尿流速檢查以及詳細問卷調查,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雖然「夜展醫道」能成功讓青少年得知濫藥對身體的殘害,無奈他們的意志力不夠,加上朋輩的影響,往往未能幫助他們成功戒除毒癮。

  有見及此,我們又成立了「危機轉向計劃」,為這些青少年提供為期五天的短期住院戒藥評估,透過泌尿科詳細的泌尿系統檢查,職業治療的認知及協調能力評估,以及院牧的心靈意向評估,讓他們得知毒品對身心靈的影響;另外,五天的住院時間能讓他們完全與毒品隔絕,在個案社工的協助下,重新為自己定位及訂立人生目標,並教導他們如何正面紓緩壓力以及處理情緒問題,讓他們明白自己是可以做得到。

  出院前,醫生、職業治療師、院牧、個案社工聯同住院的青年人以及家人舉行個案會議,詳細解釋他們身心靈的狀況,以加強他們的戒毒動機,往後他們也可繼續參與較長期的戒毒復康療程。

  雖然計劃只在起步的階段,但上述那位青少年能從危機中回轉,實在為這計劃打了一支強心針。能得著一個就是一個。作為醫生,我應該盡可能利用醫學方面的知識,讓濫藥的青少年及家人朋友知道對身心的禍害,並加強他們戒毒的動機。因為青少年是明天的希望,但他們需要有人扶他們一把。只在乎我們是否願意?

打開心窗:生死與共

  綺莉終於結婚了,新郎是我們不認識的人。雖然如此,我們見他對綺莉很好,都十分高興。

  綺莉是我的中學同學,相識多年,大家年紀都不輕了。相熟的幾位同學都已結婚,有的更生兒育女,只有綺莉仍然單身。其實她比我們任何一個都更早談戀愛,一直以來也沒有換畫,都是那個男朋友。他們在一起已十多年,從綺莉間中流露的一言半語中,她對婚姻其實不無嚮往。一群老同學都不明白,為甚麼他們相處多年,卻不願步進教堂。同學之間有時會在綺莉背後談起這個話題。我通常都不搭腔 —— 因為我知道箇中因由。

  幾年前,綺莉的母親過身了。伯母臨終前已患病一段日子,加上年事已高,大家都有心理準備。終於,某一日,綺莉打電話來,告訴我母親快要離開人世了。我過往跟伯母也經常見面,便馬上放下手上工作,趕去見伯母最後一面。到了醫院,綺莉一家人已齊集病房,神色悲傷。我走近伯母床前,只見她呼吸已十分微弱,雙眼半閉,也不知是否能認清來人。感覺傷感之餘,更擔心綺莉的情況。她跟伯母的感情一向很好。

  我抬起頭,見到綺莉站在一旁飲泣,便過去拍拍她的肩膀,遞上紙巾。這時我忽然發現,沒有綺莉男友的踪影。

「你男朋友呢」我問!但隨即又覺得問錯問題。果然,綺莉大哭起來。

「我兩個小時前已給他打電話了。大家都到了,就差他一個。問他,說正趕來,也不知人在哪裡」!

「或許交通擠塞,又或許一時丟不下工作……」我嘗試找理由。

「不!他說過,他最怕見到死人。他根本不願意來,難為我媽對他這麼好!……」

  我無言。半小時後,伯母過身了。

  伯母的後事完成後,綺莉依舊跟這個男友一起。有一次,只有我和綺莉,我忍不住問起綺莉的感情狀況。綺莉坦白說:「我不會跟他結婚的。他連見我媽最後一面的勇氣也沒有,我還能期望他將來會照顧我們的子女,在我老病時守在我身旁嗎?如今,我對他只有一點僅餘的感情。信心、期望,都沒有了。 」

  我沒替他們當和事佬,因為我知道綺莉說得對。

  不久後,就傳來他們分手的消息。不足半年,綺莉就跟新相識的男友結婚了。對方是個男護士,每日見慣生死。

  看著他們牽手步進教堂,我終於明白:所謂「生死與共」,不一定是「同年同月同日死」這樣戲劇化。而是無論生死,我都拿出勇氣與承擔,守在對方的身邊。

打開心窗:愛裡仍有懼怕

  隔壁的同窗寫「生死與共」,描的卻不是溫馨的盟誓,而是對死亡的恐懼與情感的無奈。秋起涼風,又是登高掃墓的日子,不猶聯想起一件往事。

  媽媽早逝,她離世時我只有十一歲,對情感的事還沒有開竅,不知道爸爸愛媽媽有多深,只知道他堅持不願再娶。還有的就是每年清明重九, 一定要在「正日」帶齊所有兒女到母親的墓前拜祭,就是風雨也不能更改。我們年少時生活簡單,這事還好安排。但當長大了,就成了每年一度的難題。何況年青人對掃墓這樣的事情,根本不認同必須要在 「正日」,只是父親既然如此堅持,也就盡量順從他的意思。這樣的安排,即使到了各人已經成家,仍會帶同兒女依期出現。究其原因,相信是對老父的孝心,多於對忘母的思念。因為長大了,就懂得感激他父兼母職,把我們養育成人。

  眾兄弟姊妹中,由於我是在教會工作,因此假期的安排也與別不同,清明重九的日子,有時因為教會有活動,便不能如期出現。遇上這樣的情況,我就會早一兩天獨個兒上山,為媽媽的墳清掃和除草,好對老父有一個交代。後來老父認為人齊最好,也肯將掃墓的時間推前押後一點。有一年,大家為著遷就我而把日期延後。怎料大家姐忽然發現,幾經辛苦定好的日子,踫巧是父親的快樂生辰。那時我才知道,原來有生辰不掃墓這樣的忌諱,結果一家人又得再忙一番。這件小小的事件,似乎微不足道,但當時我卻好像有一個大發現,因為父親竟然不去掃墓。

  生辰不掃墓,忌諱的是相沖,怕的不是對死者不敬,而是對生者不利。我當然不敢說父親愛自己多於愛母親,但原來人總是重生輕死,或是愛生怕死。遇上這樣的關節眼,數十年的堅持,還是要挪動一下。

  我輩本是凡人,有愛人有懼,其實並不出奇,問題是我們是否如此發現自己。聖經約翰一書四章十八節,是一句既感人又挑戰的話: 「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 」沒有懼怕的愛,談何容易,得之卻難!因為完全的愛,只能成全於完全的人。但除了上帝之外,有誰敢以為自己是完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