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心結:正向的心理

  身體健康可以定期檢查,情緒健康又可否定期評估?保持心靈健康有甚麼秘訣?

正向心理學

  有一天,一位住院的病人問我:「身體病了,我找醫生幫忙。病醫好了, 醫生也會提醒我日後要好好保持身體健康,要定期作身體檢查,病向淺中醫。 那情緒呢?我如何得知自己的情緒是否健康呢?我又該怎樣保持心靈健康, 預防情緒病呢?」 對於身體健康的問題,我們自小就聽說:「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 」那保持心靈健康的蘋果又是甚麼呢?

  以往我們談到心理學,少不免讓人聯想到各種情緒病,例如焦慮症、抑鬱症等等。心理學家也會在不同場合談到各種心理治療的成效,例如:認知行為治療法,敘事治療法等等。如果心靈真的生病了,我們或會知道怎樣尋醫,但預防往往勝於治療,我們怎樣才能保持心情開朗,心靈健康呢!

  談到心靈健康,不得不提到「正向心理學」。當年馬丁.沙利文博士提出,傳統的心理學太著重對「病態心理學」的研究和發展,忽略了對一般情緒健康的研究。沙利文博士因此推動「正向心理學」的發展,對快樂人生作多方面的探討,使心理學也朝着「正向」發展。

  要保持心靈健康,培養快樂的情緒,我們可以參考「正向心理學」的理論, 由三個問題著手:

  第一我們對過去感到滿足嗎?對將來有希望嗎?我們有否停下來細味現在種種生活的滋味呢?

  第二我們對自己的工作或日常做的事有滿足感嗎?

  第三我們覺得自己的人生有意義嗎?

小芬的故事

  如果你對以上三個問題都答「是」。恭喜你,因為你已經在「心靈健康」方面作了好好的準備。如果你還不太清楚自己的答案,不要馬上擔心,請看看以下小芬的故事,或許會對你有所啟發。

  小芬自小很疼她的家人,每個星期天也會和家人茶敘。 小芬也樂於助人, 讀書的時候常常參加義工團到老人院探訪。她成績優異,小時候作文「我的志願」就說要當醫生幫助病人,並且還和幾個好朋友約好了將來要考進醫科。怎料到了大學入學試期間,小芬的爸爸不幸癌病離世。小芬很傷心難過,影響了她的成績,因此考不上醫科而最後只能選上商科。畢業後,當上了會計工作。但小芬對她的工作並不喜歡,覺得一大堆數字很沉悶。當她和大多數的香港人一樣,每天營營役役的超時工作到晚上的時候,幾個好朋友卻都當了醫生,每天在醫院做著他們志願的工作。

  如果你是小芬,你會覺得不好意思,漸漸的減少了和這些朋友見面嗎?你會抱怨過去的不幸讓自己當不了醫生嗎?你還能對將來有期盼嗎?你能夠從煩厭的工作中找到滿足感嗎?你會覺得你的人生有意義嗎?相信這正是許許多多的「小芬」所面對的問題。

發現讓我們感恩的人和事

  對於爸爸在她入大學前離世,小芬沒有抱怨。她感恩那段時間自己能每天陪伴爸爸和媽媽,也感恩她的爸爸走得安詳。對於將來,她依然滿肚子大計。她沒有忘記自己希望幫助病人的志願,但她知道自己當不了醫生。但小芬卻經常跟當了醫生的朋友聯絡,並和她們計劃籌辦義工團到落後地區探訪。她知道自己的工作壓力大,所以每天花上30分鐘練習在公司課程學到的腹腔式呼吸,好讓自己停一停,鬆一鬆。

  雖然小芬的工作沒有給她帶來滿足感,但她喜歡幫助他人,所以她在工作中,仍然常常教導後來的同事,從扶助他人的過程中得到滿足感。工餘的時間,小芬更會運用她的專業知識替她的義工團籌務經費。由始至終,小芬都沒有放棄她幫助病人的理想。她運用自己樂於助人的性格,加上她商科的專業知識,從另一個途徑向著自己的理想出發。你說她的人生有意義嗎?

  如果你曾經對過去抱怨,對將來感到不安;如果你覺得你的工作沒有滿足感,人生也沒甚意義,你不妨細心再想想小芬的故事。如果你對自己的現況很滿意,也請你定期從忙碌的生活中停下來,細心想一想以上的三個問題,替自己的心靈健康作好預備。

  最後,請你試試每晚睡覺前,記下至少一件讓你感恩的事情。久而久之,你會發現,讓我們感恩的人和事,原來就在我們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