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扇心窗:雷雨天

  7月份,舅父在所住的屋苑租用了會所一間寬敞的活動室開生日派對。活動室在平台花園旁,面對無敵大海景。那幾天天氣特別悶熱,前往派對的路上,日頭高掛加上地面的熱空氣雙重圍攻,真令人有窒息的感覺。到達會場,從熱騰騰的室外走進涼快闊落的空間,人好像脫胎換骨似的舒爽。晚上,派對完結,步出活動室的我,身體還未曾適應戶外戶內的冷熱空氣交替,忽然眼前數條閃亮銀光出現於漆黑的夜空中,接下來是一陣隆隆雷聲。我急忙穿越平台花園到電梯大堂去,後隨的妹夫見我加快了腳步,笑說我做了「虧心事」,所以怕被雷擊!

  記憶中,在戶外見到閃電有好幾次。最難忘的是許多年前,在筆直的公路上,看見前方的天空,閃電像一枝銀箭直插向地面。那時雖在日間,人還是不禁膽怯,更是胡思亂想:車子繼續前行可會被雷電擊中?

  或許是書本的描述,加上爸媽的叮嚀:雷雨天切勿走到戶外,否則會被雷擊。小時候的我每次聽到雷聲,總幻想被雷擊的恐怖情景,所以雷雨天我定會乖乖留在家裡。香港的夏天常有雷雨,即使在日間,雷雨之前天空驟然變色,轉瞬間烏雲密佈,接著雷電交加,傾盆大雨也伴隨而至。因為被叮囑雷雨天避免外出,所以我常在家中看風雨。眼看風起雲湧,漫天陰暗,無數銀蛇亂舞驟然出現,然後轟隆的雷聲,夾雜著豆大雨點拍打窗戶的嘈雜聲不絕於耳。從小我就曉得,家是遮風擋雨的好地方,即使外間漫天風雷雨電,回到家中就踏實平安。
兒子小時候常常被突然而來、震耳欲聾的雷響嚇得撲入我懷中。後來,我告訴他:雷和電雖然是同時產生,但因為光速比聲速快,所以閃電之後才有雷聲。如果怕轟隆隆的雷聲,可以在看見閃電後,馬上用雙手掩著耳朵作準備。這連串動作逐漸演變成母子倆的遊戲:閃電後一起數123,然後大家一起掩耳,等待轟轟雷響。遇上電光閃個不停時,我們便嘗試憑閃光的亮度,猜想下一個雷聲響亮與否。偶爾閃電後卻沒有雷聲,我們便會看著對方掩耳的樣子相視而笑。

  其實,人如何能猜透大自然莫測的變化?即使現代科技一日千里,人類都只能以理論去解釋大自然的各種現象。所謂精確的測量儀器,遇上突變的天氣,還是會預測失準。曾經聽過一個說法:根據科學家的估計,一場大雷雨所釋放出來的能量,遠比一顆原子彈所產生的能量還高。如此巨大的能量,當然只有神才能駕馭;舊約聖經中就有不少章節,提到耶和華利用雷電風雨等大自然現象去展示衪的力量。

  「人算甚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甚麼,你竟眷顧他?」(詩篇8:4)人生總有不少雷雨天,然而只要知道創造一切並掌管萬有的神一直在看顧,自能以平靜安穩的心去面對種種的突變。

兩扇心窗:父母親

  香港跟隨美國所設立的節期, 五月份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 六月份第三個星期日是父親節。設立這兩個節日的意義是美好的,讓子女表達對父母親的尊敬,讚頌父母親的愛。近年,聰明的商人把節日重新包裝,父親節蛋糕、母親節大餐、禮物等等消費項目應運而生。溫情的日子過度被商業化的確不當,但這些節日確實製造了家人團聚的機會,給與生活忙碌的現代人短暫的家庭溫馨。

  小學時代老師曾經以「母親的愛」作題目,要學生們以幾百字來敘述母愛的偉大。當時年幼的我一心只想湊足字數,交到作業,便把媽媽為我所作的事情一件一件記錄下來,結尾的感受寫上「母愛真偉大」,以求呼應題目。及至年紀漸長,閱歷漸增,尤其投身社會後,才明白只有父母最能包容我,對我無限忍耐,呵護備至。到了自己成為母親,就更深刻體驗那份刻骨銘心的骨肉親情;孩子的一哭一笑都足以牽動我和丈夫的情緒,小小人兒成為整個家庭的中心。

  最近看了「香港百年蛻變」圖片展覽,從照片上經歷近百年香港的轉變。當中有一幀照片,背景是第一代的出租公共屋邨(俗稱徙置區),一個看來只有七、八歲的女孩在門前的灶頭上炒菜。照片中的情景對現代的父母來說簡直是匪夷所思,怎能讓孩子幹這些操重功夫?據我所知,不少家庭甚至嚴禁孩子進廚房去,生怕會引起家居意外。這也許可以看成是社會在進步中。事實上,現代的父母都可以從書本上、網絡上、育兒課程中,認識所謂「成功父母之道」,學習成為「成功」的父母,因此父母們個個都可以是育兒專家。

  我的爸媽當父母時沒有育兒的課程,他們應該也沒有看過有關育兒與教養的書籍。爸媽沒有高深的學識,在我的成長路上,他們也在學習和成長中與我同行。在我的心中,他們是成功的。我在愛中成長,父母讓我跑,讓我跳,容我犯錯,容我闖禍,有獎賞,有懲罰,與我同喜同憂,給我一個溫暖的家。我深信緊緊連結著父母與孩子的,不單是家族血緣,更重要的是彼此的愛,包括尊重與包容、忍耐與犧牲。

  幾年前為爸爸辦理後事,挑選棺木時,負責的經理指著一副價錢昂貴的棺木告訴我,一位兒子為了補償他沒有好好照顧在生時的爸爸,不惜重價訂下那棺木。這位兒子固然對父親有愛,然而,珍惜共處的時刻,不是更勝物質的補償嗎?

幾年前在網絡上看過一段動畫,結尾的一句:FAMILY = 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

好感人的一條對等方程式:一個有父有母有孩子的家庭,還必需有愛在其中。

趕緊給爸爸發個短訊,與媽媽見面時來個擁抱,或者陪伴父母到公園散散步吧!

兩扇心窗:眼鏡

  與朋友們相聚,看見Eva的眼鏡右邊鏡片若隱若現一條直紋,好奇向Eva問個究竟。

  原來之前她看東西出現重影,看見人人都好像有分身術似的,一人變兩人,一左一右,嚇得她馬上去找醫生,生怕是腦袋出現問題。幸好經過詳細檢查,知道是視力而不是腦袋的問題,她方才舒一口氣。視光師為她找來一片特製的,有凹凸直紋的薄膠片,貼在她右邊的眼鏡片上,為Eva矯正了重影的障礙。

  據Eva形容,這薄膠片上的凹凸紋就像三稜鏡一樣,調節光線的折射。中學年代,我也曾學過三稜鏡的光學原理,但現在還留在腦海的,只是三稜鏡實驗中見到的美麗彩虹,其他通通忘記得一乾二淨。

  從Eva這特製的鏡片令我聯想到眼鏡的用途還真不少:近視鏡片可以幫助看遠景,遠視鏡片可以幫助看近物;既有近視加上老花的,就要配戴一副雙焦距鏡片的眼鏡了。爸爸以前也有一副雙焦距眼鏡,可是當年的鏡片製作技術比現在遜色,鏡片會因應焦距不同分成上下兩部分,上下之間有一條明顯的界線。爸爸每次看遠景時,總會把眼鏡撥低,眼球上望,依靠上半部分的鏡片;看近物時,又會把眼鏡提高,垂下眼球,使用下半部的鏡片。眼球忽上忽下的神情,常常教我忍唆不禁。

  在鄰居中,我曾遇過一個孩子戴著一邊遮上眼罩的眼鏡。這是因為孩子有“懶眼”(lazy eye),所以要遮掩正常視力的眼睛,多訓練有弱視的另一隻眼睛。

  不單視力有障礙的人,即使擁有正常視力的人也需要戴眼鏡,例如:在炎炎夏日,為了減少太陽的紫外光線對眼睛的傷害,最好戴上太陽眼鏡;看3D立體電影,要欣賞特別的影像效果,必須戴上立體眼鏡。

  心靈有如眼睛一般,既有不少缺憾需要矯正,更會脆弱而需要保護;這樣看來,心靈實在也需要配戴眼鏡。

  當人遇上困難失意之時,自然會產生困惑、苦惱、悲傷、生氣甚至怨恨等等負面情緒。我們毋需否定這些負面情緒;事實上,它們是促進我們成長成熟的重要部分。然而,過度沈溺於負面情緒而不能控制,對身心都會產生不良影響。這個時候,我們特別需要一副屬靈的眼鏡,一副看到神恩典的眼鏡,好將我們的焦點從個人的苦困中轉移,叫我們重新看見生命中的美好事物,讓這些美好的事物提醒我們神的供應足夠,衪的眼目未曾離開,從而讓我們重新振作,跌倒也可以重新起步。

  今天不論我們活在甚麼樣的境況,無論是有缺乏的,抑或豐足的,願我們都戴上屬靈的眼鏡,看見神在我們身上的特別計劃,看見神已站在我們的旁邊,無論順境逆境,高山低谷,總與我們同在

同行。

兩扇心窗:絕處逢生

  我家附近有不少石牆樹。十多年前搬到這區,偶爾在附近散步,發現好幾幅擋土牆上都長了樹幹粗壯,樹冠茂密的大樹。最吸引我停下腳步來觀看的,是外露在牆上的樹根,縱橫相疊,盤曲交錯的攀滿整幅石牆,活像纏繞的網羅,也像人的手臂把石牆緊緊抱住。

  禁不住好奇心,我曾經伸手捏過樹根,都長成樹幹一般的堅硬,任憑我多大力氣也不能把它們拔離牆身。這些石牆樹讓我記起中學時唸過的一篇文章《榕樹的美髯》,縱使我對植物的認識不多,但憑著這些氣根的特性,我猜它們也是屬於榕樹的種族。

  一棵棵的石牆樹雖然生長在惡劣的環境下,但憑藉頑強的生命力,都能茁壯長成為碧綠一片的遮天林蔭,為社區添上綠意。炎炎夏日裡,石牆樹的樹蔭正是居民躲避太陽暴曬和降溫的好地點。人工的擋土牆與大自然的樹木,二者竟然融合成為一體,石牆樹可說是香港一種獨特的生態和景觀。然而,不少擋土牆由於建成年代已久,不符合現代的安全規格,政府的有關部門近年都在土坡上鋪上水泥漿以鞏固坡面;可惜,水泥漿密不透風,對石牆樹的生長造成嚴重威脅 ,粗壯堅挺的大樹開始病起來了。這一、兩年間,每每在颱風與豪雨之下,就聽到有大樹倒塌的新聞。

  去年七月下旬,黃色暴雨及山泥傾瀉警告生效期間,我家附近巴士站旁的一棵巨大的石牆樹倒下來,還壓傷了途人。為免意外再次發生,這幅牆上另外的五棵大樹在八月初也被政府部門火速斬除。

  知道幾棵老樹被斬去的消息,我的心好不捨,也不忿,怎麼如此無情,把努力生長,頑強的生命一夕間取去?不捨的何止是我,接下來的一個星期,居民們都自發走到只剩樹根和樹墩的石牆下悼念,有人在樹根上插花、掛汽球、張貼抗議標語 …

  生命是奧妙的,不由人所操控。幾個星期後,路過石牆的居民都發現原來被斬至光禿禿的樹墩,旁邊長出很多小枝子來,小枝子上面還有片片小綠葉。石牆樹居然活過來了!大樹雖然被砍去主幹,生命仍然存留,強壯的根部繼續吸收養份,樹墩位置長枝生葉,恢復光合作用維持樹木的生長。樹木專家解釋這現象:「現在樹頭位置長出的叫『水橫枝』,所謂水橫枝,屬於『潛伏芽』,樹木健康時不會用到,隱藏在樹幹、大根內,當樹木生命受到威脅,就會“爆出”水橫枝再生葉,目的是自救。」

  幾個月後的今天,這些小枝子已經長得十分茂密,一片青綠完全覆蓋著當天只剩啡色的樹頭,綠意盎然,讓路人感受到生生不息的美麗。樹木的重生絕對不是偶然,也不是意外,神造生命處處充滿奇妙,而生命的延續,甚至絕處逢生,正好展現造物主對生命的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