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心結:在病中善待自己

黃先生今年55歲,三個月前開始間中感到心口不適,走動時有氣喘跡象,甚至有心絞痛出現,經醫生診斷後證實患上冠心病,有兩條心臟血管已經閉塞,需要進行俗稱「通波仔」的心導管手術,之後還要參與心臟復康課程,和定時覆診。黃先生乃一家的經濟支柱,任職的士司機,一向不太注重健康,少做運動,經常暴飲暴食,身形肥胖,也是一名煙民。患病後黃先生極度自責,後悔忽略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身體的損害,以致心情變得沮喪,終日自怨自艾,覺得人生已沒有任何希望。

  很多病人都和黃先生一樣,患病後感到非常自責、內疚和後悔,認為是自己一手造成健康的問題,以致心情低落,甚至出現抑鬱的徵狀,如消極負面的想法,對事物失去興趣,失眠和沒胃口等。其實,終日後悔和自責並不能改變患病的事實,不單無助改善情況,更可能加深病情和影響心情。研究和臨床經驗顯示,悲觀和抑鬱的病人,他們的康復進度往往會較慢,例如手術後會感到較多痛楚,而住院時間也會較長。

  作為病人,最好能夠接納和善待自己,對自己好一點是很重要的。沒有人是故意生病的,在生病前忽略健康是很多人的通病,當中有許多無奈的原因;例如為口奔馳,生活壓力大,因而沒有時間去理會生活的方式是否健康。而且,生病的原因有許多可能性,如遺傳因素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面對現實;既然明白健康並非必然,生病了就更要愛惜和善待自己,盡量尋求醫治和改善方法。改變生活方式之餘,更要注重自己的心情,保持平靜放鬆,留心自責、自我批評的內在聲音,要多對自己說些寬容和愛惜的話,為自己加油!這樣就可以避免過多的負面情緒。

病人可以考慮一些實際的建議:
  1. 每天多說一些為自己加油的話,提醒要疼愛自己,這對身心都是很重要的。
  2. 多做一些令自己開心的事情,善待自己就是要令自己開心快樂,即使有病亦不等於沒可能,一切視乎你的態度和行動而已。
  3. 多與身邊的人接觸,尋求他們的關心和支持,分享自己的情況和感受,切勿孤立收藏自己。社交活動可以帶來很多愉快的經歷,值得注重。
  4. 若然你有宗教信仰,可多尋求上主的護蔭,祈禱交托可以是非常有效的情緒調節途徑。研究顯示,禱告可以改善病人的心情,增加抗逆能力,甚至對病情也有裨益。

  若果你是病人的家屬或照顧者,可多留心病人的內心感受,察覺一下他(她)可有自責內疚的想法,或自慚形穢,自我形象低落等問題。很多時病人因失去健康,正常的工作或活動能力,會容易感到心灰和自卑,很需要身邊的人細心的愛護和鼓勵。你可以考慮用以下的建議來扭轉病者的自卑和自責的心情:

  1. 明確的表明你對他(她)的愛護和關心並不會因他(她)的患病情況而改變,即使有所改變,也只會是更深化而不會減少。
  2. 特別為病者安排一些小小的驚喜,如送贈小禮物,上餐館吃些美味的食物,甚至去短途的旅行等。
  3. 耐心聆聽對方的感受,特別是那些自我埋怨或自卑的想法,繼而引導對方改變這些想法。
  4. 多注意對方的優點和長處,尋找適當的機會多加讚賞和肯定,可增強病者的自我形象和自律。
  5. 鼓勵病者多尋找些愉快的事情來做,累積愉快的經驗,自然會對自己寬容些、接納些,漸漸可改變負面的自我想法。

  健康的自我形象和多善待自己是病患適應中常被忽略的問題,值得病者和家屬多加注意和增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