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心結:動不動都要愛

  明兒是一個七歲的男孩子,他自幼便比一般同齡的孩子活躍,經常像裝上了馬達一樣跑跑跳跳、到處攀爬。無論在學校或家裏,他都不能安坐,會無緣無故離開座位。就算坐在椅子上,身體亦會不停搖擺,雙腳踢來踢去,雙手不停玩弄著桌上的東西。他十分多言,做任何事都不能安靜下來。他的專注力較同齡的孩子弱,上課時東張西望,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分心。

不能專注的孩子

  別人對他說話,有時他好像聽不到似的,又常常忘記帶家課,在學校遺失文具、水壺和筆盒,做事也欠缺條理,書包內永遠是混亂一片。他十分衝動,要他耐心排隊和等候是一件難事,上課時不能先舉手後說話,並且經常打斷別人的說話。

  原來明兒患上了「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英文簡稱ADHD),或稱「過度活躍症」。這並非一個罕有的疾病,現時每100名學童就有大約3-5人患有此症,並以男孩子較多。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較一般同齡孩子易犯規,故經常被學校老師投訴,而家長在管教上也會倍感吃力。由於孩子的專注力較弱,上課時容易魂遊太虛,未能聆聽老師授課,做功課亦不留心,易犯下不小心的錯誤,連學業成績也受到影響。孩子較衝動、自制能力弱,易與同學或兄弟姊妹為小事爭執,有時甚至會被人排斥和孤立。故此,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可能較缺乏自信心,自我形象亦較差。

切勿延誤診治

 若家長察覺孩子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問題,應及早安排孩子約見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註1,作進一步評估和診斷。有些家長抱著孩子只是較活躍好動,長大後便沒有問題的心態,往往延誤了孩子的治療,令孩子繼續在學習、社交和家庭生活各方面處處碰壁。當問題變得嚴重時,治療也會更困難。

  除了可以透過藥物和行為治療外,家長若能接納和體諒孩子的困難,給予正面的支持和鼓勵,對孩子會有莫大幫助。孩子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家長往往會將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問題行為上,並且可能會因而生氣責備。其實,當孩子有好行為時,抓緊機會加以肯定和讚賞才是重要的「醫治良方」。讚賞並非一定要是物質上的獎勵,一個口頭的讚賞,配以親切的笑容或輕輕的撫摸,往往已可滿足孩子,令孩子繼續改善自己。讚賞時宜清楚地告訴孩子做對了甚麼所以獲得讚賞,避免空泛地說「你今日好乖喎、你今日D表現唔錯喎」。

具體的獎勵計劃

  好行為獎勵計劃對改善孩子的行為非常重要,當孩子做到一定數量的好行為便可以獲得一些獎勵,例如讓孩子做一些他喜歡的事情,如踏單車半小時或滿足他一些心願等。很多家長也聽過甚至試過類似的計劃,但往往認為成效有限。按筆者了解,一些計劃之所以未能成功,往往是家長在不知不覺間跌入一些陷阱,較常見的例子包括:家長要求孩子完成的目標行為過於空泛(例如「你乖D就獎你」)、目標行為對孩子來說太困難(例如孩子「本來」要一個多小時才吃完飯,但家長要求半小時內完成)、給予的獎勵未能吸引孩子、即使孩子達到了要求也要等待一段長時間才獲得獎勵等等。家長與孩子訂立行為獎勵計劃時,必須將細節討論清楚和寫下來,盡量不要留有灰色地帶,避免日後爭拗,甚至令孩子產生不信任。若能先徵詢專業人士的意見,然後再跟孩子一同定出改善目標和獎勵的方法,必定能事半功倍。

孩子也可以健康成長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若缺乏適當治療和照顧,會在學校和家庭生活裏面對重重困難。當罰抄、罰企、罰留堂變成等閒事時,孩子甚至可能會自暴自棄,把自己也標籤成「壞孩子」。若能及早發現及接受治療,再配合家長和學校老師的調適,孩子也可以有一個快樂童年,並健康成長。

註1: 醫管局轄下的兒童精神科診所可參考www.ha.org.hk/kch/adhd/help.html

衛生署轄下的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可參考www.dhcas.go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