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牧心箋

親愛的開心果:

  記得在妳三十七歲時,我們在醫院裡相遇,今年妳已經四十二歲了,印象中妳是一位圓面、帶著笑容的年青女孩子。當時妳患上多發性硬化症(MSD),全身肌肉無法自主控制,只有一隻手可以舉起,妳用緩慢的聲音向我說出妳的病情。後來院方建議妳回家或去院舍休養,但因家裡環境所限,入住院舍又未夠年齡,我們便用信心向主祈禱。妳說神會安排,神真的感動了院長接受入住申請,而且更奇妙的是當時還有一位年紀相約的院友入住,兩人結成友伴。

  每當我探訪妳時,都會向妳分享少許經文或講聖經故事去幫助妳了解信仰。妳說願意信主,但要先問父母意見。由決志開始妳就從內心發出單純的信心向主祈禱,每一個生活小節,都是仰望上主,我也深深被妳鼓勵。我十分佩服妳,一般人覺得很容易做到的事,在妳身上是極之困難,諸如吃飯、回覆手機短訊等,都要千般氣力才能完成,但妳從未放棄,毫無半點埋怨。

  有一天妳問我是否要洗禮才算是一位真正的基督徒。我開始思索如何幫助你返教會,並物色一位對聖經有豐富知識的傳道人去解答妳提出的問題,有系統地幫助妳建立信仰基礎。後來有位義工介紹循理會西營盤堂的傳道來探訪,幾次之後決定返這間教會。其實要返教會也不容易,因涉及輪椅接送安全的問題,而且要得到父母准許。妳最開心的是父親願意一起參與崇拜。還記得第一次返教會是2020年1月26日,當日天氣寒冷,妳的內心卻火熱。世事難料,再過一周竟然爆發新冠疫情,教會暫停聚會,一拖就等了三年才可以返教會,期間傳道及義工都沒有放棄栽培,一直透過手機視像去堅固你的信仰。

  後來妳的身體越來越虛弱,我們把你受洗的事放在心裡,默默禱告,傳道人也期望妳可以在教會受洗,為主作更大的見證。雖然在受洗一事上有些少波折,但妳信靠主必能成事,相信祂的時間是最好的。終於在2023年12月17日你在教會受洗,又有院牧在灑水禮中為妳祈禱。我的內心充滿感恩,其一、看見教會一路堅持的栽培,接納一位要坐輪椅,還要特別到院舍接送返教會的姊妹;其二、嫲嫲、父母和妹妹雖未信主但全部出席見證妳的洗禮,我內心歡喜得難以形容。我相信主對你的愛永遠不變,祂會拉著我們的手一直前行。

  在生命中遇見你是我最寶貴的禮物。因為我在妳堅毅的生命動力中,看見上主一直帶領著,就算身體有多難阻,主必引導妳的一生。透過妳的生命,讓我更深切地了解上主在每個人身上的作為,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將我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帶領我們的人生!

一直守望妳的倪院牧

從心出發:裝滿主恩的歲月行囊

  當初選擇醫護行業,並沒有甚麼宏大的理想。中學會考成績未如所願,因而無法升學,曾做過製衣業,兼讀人力管理學函授課程。後來為了追求安穩的工作而投考政府部門,最終成功入讀護理課程。三年的學護訓練(1972-75),困難重重,幾次筆試重考,人也變得沒自信,補考前後,常感到患得患失。有次在病房當值竟忘記將嬰兒床護欄拉高,幸好前輩(註冊護士)及時發現和補救,事後令我愧咎自責。

  迷茫的我一直在罪惡中掙扎,77年更因為在宿舍偷竊而被捕,全賴當時一位敬虔愛主的急症室顧問醫生的憐恤,給予特赦;同年年底藉「香港新生命」福音運動決志信主,真正重獲新生。

我照顧過許多病人,其中有兩位令我畢生難忘。一位是年輕的病友,他曾在病人佈道會決志,再次入院時直腸癌已擴散到膀胱。有一晚我受聖靈催促去探他,才知他病危。他的臉充滿驚恐,我握著他的手,在掌心寫下「不要怕,耶稣愛你」,直到破曉之際,他總算能入睡。第二天,他表示想接受洗禮,終於在臨終前完了心願。

  某次夜更當值,我發現一位行動不便的老伯在床上用被單遮蓋著,暗中拔掉輸血針口,血靜悄悄地滲出來,我連忙幫他整頓衣物並繼續輸血。感謝聖靈使我用心聆聽老人家的心聲。他因大便出血留院,懷疑自己患癌,而且認為上天懲罰他教子無方——原來其長子在船上工作,遭指控偷竊而被人推倒,葬身大海。他只想放棄治療,提早結束痛苦的殘生。我跟他分享自己犯罪獲赦的經歷,他聽後安靜下來,願意和我合作。經診斷他患十二指腸潰瘍引致出血,最後康復出院。

  在護士的職份上,我是病人的同行者、照顧者;我也是基督的門徒,至於成為跨越文化地域的醫療宣教士,則用了整整十五年的時間等候,並逐步跟隨神的差派。為了實踐使命,我從多方面裝備自己:四年神學訓練和教會實習、專科(急症室、手術室)及門診部(社會衛生科、皮膚科)護理、基本汽車維修、縫紉、阿拉伯語、烏都語和福音魔術;在91至92年間遠赴美國深造Community Health Nursing,蒙恩考獲美加兩地註册護士認可資格。我也曾多次參與短期醫療短宣隊,走訪泰國、台灣、菲律賓、黎巴嫩、柬埔寨、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更蒙恩完成一年駐外南亞訓練醫護的工作。返港後我在紅十字會當義務督導、參與聖詠事奉,以及照顧患重病的家人,直至她們離世。人至暮年今已七十歲,回顧漫長的歲月,滿有神的供應、眷顧與管教,實在不枉此生。

  「但是我不把自己的生命看為寶貴,為要跑盡我該跑的路程,完成從主耶穌所領受的服事工作,為神恩典的福音鄭重地做見證。」(使徒行傳20:24)

觀影心情:無厭其所「生」——「年少日記」

  很多人觀賞這電影後都帶著沉重的心情離場,不論家有孩子的或曾是孩子的你我他,多少會觸動回憶,想到家裡那個小人兒或自己是如何的成長。還好,曾受傷的人最終找到繼續前行的方向,攙扶年少成長的老師也跟自己的過去復和。

  我家孩子小時候有點與眾不同,怕羞怕事的程度連幼稚園畢業禮也不肯上臺跟其他同學走走跳跳完成儀式;小學跟同學不交往也不談笑,卻在球場當門將時指指點點。種種行為我們做父母的雖然有所察覺,亦曾跟老師和其他家長、社工等探討,但結論只是他較沒自信怕羞怕事。學業方面有父母輕微照料,成績尚屬中上,能夠進入英文中學。

  中學階段依然没多交朋友,學業在獨自溫習下卻逐漸滑落,結果中四那年留級,情緒與行為問題亦一堆堆湧來了。先是吵鬧哭泣失眠,繼而曠課逃學,最後戴著「黑超」應考中期試,更在考卷內大讚當時在美國發生的校園暴力事件;然後老師來電、試後失聯……傍晚回家帶著新買的摺刀,更揚言要買軍刀!

  雖則在留級初期已為他尋找輔導,也多加陪伴,可是忽高忽低的情緒未能疏理,最後唯有將他送入醫院。經醫生和臨床心理學家診斷,原來他有輕度自閉,不懂調節壓力,往往將問題越想越放大,繼以妄想唯有暴力才能解決困難。在他留院期間,依臨床心理學家建議,查看他的電話和電腦,發覺學業成績並非主因,而是因留級後,被他單方面視為知己的同學沒多回應他,甚至在他不斷痴纏等放小息放飯放學而不勝其煩下把他推倒,更把他踢出臉書朋友圈!

  出院後我們一家人都尋求專業輔導,為父母的就很快接納他一貫「與眾不同」這先天缺憾,並隱隱的忍耐他緩慢地康復。幾年過去,仍不時受著他有輕生念頭的脅逼,唯以時剛時柔應對,日子真的過得很慢。

  電影中孩子鄭有傑的輕生,是積累了父母施予的壓力和暴力,最後父親放棄施打,讓他徹底地感受被嫌棄、沒有存在價值。相信你和我,也曾或多或少經歷失敗受挫,被輕看與嘲笑,也許連自己也看不起自己。那刻的無力感確實不易消融。其實鄭父並非看不到有傑可愛俊俏、率真而努力的一面(以練琴為例),只是他可能不自覺地以自身刻苦的成長經歷,貫徹地施加在兒子身上(網上可觀看被刪減的片段),對兒子越在意就越有冀望。其實為人父母即使有學歷有專業,也不一定懂得愛。

  今天,我兒已長大,情緒也大致穩定,不過仍不時要我們陪伴、聽他重複的牢騷、假日留在家陪他用膳……這些生活的小事皆可視為一種幸福。

關心健康:拗柴你真蠱惑

  相信不少人在運動時都曾經歷過足踝扭傷,俗稱拗柴。有些人會認為小小扭傷只需休息數天便可完全恢復,但如果處理不當,便會降低足踝活動能力,更有可能演變成慣性拗柴(即是慢性踝關節不穩定),影響日常生活和運動表現!

  拗柴可分成輕微、中度和嚴重程度。輕微拗柴代表踝關節韌帶被輕微拉伸,通常經過簡單復康後可以完全復原。中度或嚴重拗柴則是一至兩條踝關節韌帶被拉伸至中度至嚴重的撕裂,足踝會疼痛且腫脹,甚至暫時無法活動。足踝的穩定性主要由踝關節韌帶的張力和足踝肌肉的力量和控制能力決定。如果韌帶無法充分復原,踝關節韌帶會變得鬆弛,使它的張力和足踝的本體感覺減弱(本體感覺是大腦對自身姿勢和個別身體部位的感知能力)。另外,患肢若欠缺適合的復康運動,肌肉力量便會慢慢衰退,減弱足踝的控制能力。活動足踝時更有可能因錯誤使用代償動作而容易出現反覆拗柴的情況,長遠有機會演變成慢性踝關節不穩定。在曾經歷過足踝扭傷的患者中,約有46%人士表示有反覆扭傷和踝關節不穩定的問題1。

慢性踝關節不穩定的症狀:

  • 曾經有中度到嚴重的足踝扭傷
  • 經常扭傷足踝
  • 足踝慢性疼痛或是腫脹,特別是經過一天的工作後
  • 上落斜路感到足踝不穩
  • 患肢肌肉乏力或小腿肌肉萎縮
  • 患肢平衡能力差(如:單腳站立、弓箭步)

復康運動:

  我們可嘗試透過運動來提升足踝的肌力、控制能力、本體感覺和平衡力,減少出現拗柴和踝關節不穩定的情況。

  • 使用彈力帶進行多方向的足踝肌肉訓練,從而增加肌力
  • 可做雙腳踮腳尖或用腳尖走路,需留意並控制自己的足踝位置,避免出現外翻或內翻的情況
  • 嘗試單腳站在不同材質的地面(由硬至軟),如室內地面、草地或軟墊上,訓練足底小肌肉及小腿兩側肌肉的控制和平衡能力
  • 更進階的可以嘗試透過原地跳躍、單腳跳躍,增強下肢協調能力

  預防勝於治療。身體受傷後,我們除了要處理痛楚,還要進行適當的復康運動,避免肌肉骨骼出現慢性問題!

參考資料:

1. Lin CI, Houtenbos S, Lu YH, Mayer F, Wippert PM. The epidemiology of 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with perceived ankle instability-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Foot and Ankle Research. 2021 Dec;14(1):1-1.

關心健康:花茶功效與宜忌

  花茶可以分為以茶葉做基底的花茶,以及直接用花朵入茶的花草茶。早在中國明朝茶典中便記載了以梅、桂、茉莉三花易茶。坊間亦有運用茶葉吸收氣味的特點,加上氣味芬芳的花朵,熏製而成的花茶。國外更有以茶葉與不同花種和乾果做結合而成的復方花茶。本文主要圍繞以乾燥花朵浸泡而成的花茶。

  以下介紹一些坊間常見的花茶種類及其功效:

玫瑰花

  玫瑰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香葉醇,以及維生素A、B、E、K、十多種氨基酸、可溶性糖、生物鹼、單寧酸。

  • 功效:疏肝止痛、活血養顏。
  • 性味:溫、甘
  • 適應症:月經失調、脅痛乳脹、抑鬱不歡。
  • 沖泡用量:玫瑰花4~5朵
  • 宜忌:玫瑰花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及生理期期間的女人慎用。
  • 註:
    • 市面上常見的玫瑰花分為小玫瑰與法蘭西玫瑰兩種。
    • 小玫瑰花蕾較小,呈深紫色,富含微量元素硒。
    • 法蘭西玫瑰呈粉紅色,天然烘乾後保留的營養物質更完整。

菊花

  菊花裡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可緩解視力疲勞。

  • 功效:清肝明目、潤喉生津、解毒消腫、寧心安神、消脂降壓。
  • 性味:涼、甘
  • 適應症:頭眩腫痛、惡風濕痹、雙目疲勞、咽乾唇燥。
  • 沖泡用量:菊花5~6朵
  • 宜忌:菊花性質較涼,身體虛弱和血壓偏低的人士應慎用。
  • 註:
    • 常見的菊花品種可分為杭白菊、胎菊、野菊花、滁菊、昆侖雪菊。
    • 杭白菊疏風清熱力較佳。
    • 胎菊是杭白菊中的上品,是杭白菊的花蕾,其花瓣保留完整,含有較多具抗氧化作用的菊甙物質。
    • 野菊花清熱解毒消腫力較強,對痤瘡和牙痛效果較佳。
    • 滁菊(甘菊)養肝明目效果較好,具有鎮痛鎮靜等功效。
    • 昆侖雪菊是長在雪山上的耐寒菊花,其產量少,營養成分豐富,具有調節膽固醇、血糖和降血壓等功效。建議每次泡4~5朵,茶色呈酒紅色。

洛神花

  洛神花含豐富維生素A、B、C、類黃酮素、花青素、有機酸、多酚、鈣、鎂、鐵等營養物質。

  • 功效:促進消化、活血養顏、利尿消腫。
  • 性味:涼、甘酸
  • 適應症:疲勞目倦、食滯便秘、浮腫面黃。
  • 沖泡用量:洛神花2~3朵
  • 宜忌:洛神花性質較寒,身體虛弱、手足冰冷、容易泄瀉者、孕婦及生理期期間的女人應慎用。因其有機酸含量較多,胃酸過多人士不宜飲用洛神花茶。
  • 註:
    •  洛神花的花期短,市面上常見的紅色果肉是其花萼。

花茶沖泡方法和注意事項

  用熱水400ml(攝氏85度左右)沖泡3至5分鐘,可以反覆沖泡。注意過度高溫的熱水會使花茶變苦,破壞花中的多酚或類黃酮成分等。

解開心結:在壓力中找到平衡:照顧他人同時照顧好自己

  壓力問題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從小學生到老年人,每個人都會面臨不同形式的壓力。有些人的壓力源自於學業,有些來自於工作,還有些人則是為了照顧患病的親人而承受壓力。根據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於2021年進行的《照顧者喘息需要研究》調查結果顯示,長者或殘疾人士的非受薪照顧者面臨著沉重的壓力和疲憊。

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

  壓力並非只有單向的壞處,適量的壓力能為你帶來推動力和更好的表現。當你認為目前的挑戰輕而易舉時,你便不會感到有壓力,反而可能會感到沉悶和失去推動力。然而,當你認為目前面對的困難挑戰超出你的掌控力時,會讓你感到壓力超出自己的負荷、疲憊和焦慮不安。

  我們的壓力就像是遠足時背著的背包,適量的背包可以為你提供合適的配給資源,讓你可以走得更遠。然而,當背包過大或過重時,則會拖慢你前進的速度,甚至阻礙你的移動。背包的大小取決於你認為困難的程度。當你覺得困難如同山般巨大時,壓力也會相應增加,就像背著一個隨時能把你壓倒的巨型背包。相反地,當你有信心並覺得自己有能力應付挑戰時,背包也可以變得輕巧如羽毛。

改變背包的重量

  人生中的困難挑戰無可避免,總有很多外在環境因素不是我們能掌控的。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可以調節背包對自己的影響力,或是讓自己更健壯以承受更大的負擔。我們認為背包的重量及對我們的影響力取決於我們對事物的觀念。傾向於災難化的思維會讓我們更容易陷入憂慮的漩渦,使我們的背包看似更沉重。

  很多人都同意我們需要未雨綢繆,即「Prepare for the worst (做最壞的準備)」,但卻忘記了前一句「Hope for the Best (抱持最好的希望)」。為最壞的情況作準備就如常說的「以防萬一」,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我們至少有緊急應對的計劃。然而,當我們一直專注於每天都在想像「萬一」發生的壞結果,這真的對我們有幫助嗎?

  現在請你想像一個有一萬格的輪盤遊戲,只有其中一格是紅色的,當珠子落入紅色格時,你便可以勝出。你願意用你的所有財產去賭這個只有一萬分之一機會勝出的輪盤遊戲嗎?大家立刻會說不可能投資在一個勝率這麼低的遊戲中,但是你仔細想想,當你每天都在為這些「萬一」會發生的事情擔憂時,你是否其實每天都在玩這個輪盤遊戲呢?

  我們的腦袋就像一個探測器,每一刻都在跟你說話,當看到你喜歡的東西、發生了一些特別的事情,或者身邊的環境可能有危險時,腦袋都會立刻提醒你並尋找解決方法。這是我們的腦袋與生俱來的功能,在一個充滿危險的世界中,要對危險保持警覺才能讓我們繼續生存下去。因此,我們無法阻止腦袋中的思緒出現,但我們可以選擇是否必須對每一個思緒和每一個「萬一」做出回應。當你發現自己再次陷入憂慮的漩渦時,可以問問自己:「會唔會有其他可能?」或是「係唔係一定會咁差?」我們需要練習提醒自己並將注意力放在生命中美好、值得感恩的事物上,而不僅僅是那些可能發生的危險。

  在做最壞的準備之前,別忘了同時抱持最好的希望。練習彈性思想,當你認為困難及挑戰不再那麼可怕時,背包的重量便能減輕,讓我們能繼續前行。

增強自己的力量

  有時候,環境的困苦可能無法改變,但我們仍然可以增強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變得更強壯去承托不同的背包,應對不同的挑戰和困難。

  請相信你並不是孤身一人 - 你並不需要獨自承擔壓力,可以尋找可靠的支持系統,如家人、朋友、教會或專業機構。分享你的感受和困難,並接受他人的幫助和理解。這樣可以讓你感到寬慰,並獲得情感上的支持。

  請善待自己 - 不要忽略自己的需求,尋找喘息時間,讓自己放鬆身心恢復能量。我們的身體就像個電池,休息是應該讓我們充電而不是消耗更多的能源。因此,我們需要學習分辨哪些活動能讓身心靈充滿能量,而哪些活動會消耗更多能量。找到適合的充電活動並確保有充足的睡眠,可以讓你重新恢復活力。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

  最後,請記住你的愛和奉獻是非常寶貴的,但同時也要確保自己的身心健康。改變背包的重量,增強自己的力量,可以讓你更輕鬆地應對挑戰,並保持身心的平衡。請你在照顧他人的同時也能照顧好自己。

同行心語:珍惜陪伴的時光

  媽媽生下我們八個子女,為了養育我們長年積勞成疾,幾十年前已有心臟發大、肺氣腫及各種問題,在苦勸下媽媽才願意讓家務助理照顧;這兩年更需要氧氣機去補氧,雖然時有情緒但都盡力堅強配合。我們都很愛媽媽,各人分擔照顧工作。上帝的恩典,我家八妹夫婦是醫護,透過他們的專業守護媽媽。而我在幾年前退休,終於能夠專注陪伴她。

  我很享受與她共度的時光,到處留下美好的足印。我們早上悠閒地晨運,欣賞魚池裡美麗的錦鲤。媽媽愛欣賞大自然,讚嘆和感謝用心栽種這些花草樹木的人。有一次中秋節,她坐著輪椅,拿著燈籠,在廣場穿插的人群之中感受熱鬧的氣氛;在月亮高照當下,我們拍照留下美景,我看到她臉上歡愉的滿足。這個不一樣的中秋,至今仍使我留下深刻的感動。

  要照顧九十歲,行動不便兼身體虛弱,戴著鼻導管過活的母親委實不容易。當她精神狀態尚可時,我們便會帶備氧氣樽用輪椅推媽媽返教會崇拜,有時也會在外進餐。我回到家已很累,但心裡暢快感恩。母親長期服薄血丸,手腳易破損流血,傷口難癒合。最難過莫過見到她跌倒受傷、生蛇、痛風發作叫苦,我們感到無奈。夏天天氣悶熱影響呼吸;寒冷時哮喘發作則危險;雙腳無力站立需要練習學步行,對於九十歲的老人家真的吃力啊。我有時會主動留宿,幫忙半夜照顧。直到後期身體機能嚴重衰退,她自知那日子將快來到,眼見我們為她操勞奔波而難過,經常安慰我們說:「我在世的日子過得好滿足,天父已經對我好好了,求天父接我返去啦!你們不要難過,我們可以在天堂見面。」

  疫情期間,媽媽身體的含氧量極低,傷口受感染潰爛,急送入醫院。因醫院人手極不足,八妹親自為她處理傷口。感謝教會牧者來為她禱告,又安慰我們。院牧堅固她的信心,帶領我們對她作出四道:道謝,道歉,道愛和最後的道別。媽媽平靜地在我們的陪伴和按摩下安息了!

  理性上我們知道她的離別乃釋去世上的勞苦,該為此感恩,但接納失去至親的哀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我們沒有忘記主應許了,母親已帶著盼望回歸主懷,是何等美好。經歷過照顧母親的心路歷程,我學會了更多體恤人間的無奈與痛苦,人與人之間如何彼此結連扶持。我想到有許多獨力照顧患病家人,甚至長者照顧老伴,在資源缺乏下心力交瘁,求主加添我們的動力,將愛延伸出去。現在我是院牧部和教會的探訪義工,不時主動關懷、探訪和服侍病人。我醒覺到,人在世上不由自主的忙、忘、亡,趁著眼前人還在就珍惜相聚吧。

醫護心語:陪伴病人走過苦難之路

  我是傷口護理專科護士,每日都會為不同的病人提供造口及傷口護理服務。我不僅用心護理一個個的造口和傷口,我更關心那些病人的身心靈的狀況。由於洗傷口及換敷料需時,我趁著這段時間與病人和他們家屬交談,了解他們身心的需要,安慰和鼓勵他們,有特別需要的,我會為他們祈禱。

  其中一位四十出頭的病人,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患上癌症,病情反覆,傷口久久未能癒合,不斷滲出分泌物,需要留院護理,在他住院期間我差不多每天也為他護理傷口。為他洗傷口、換敷料的時候,除了向病人和他的太太講解傷口的情況外,也關心他的病情、治療的進度、身體的狀況、睡眠的質素等。因此他住院的半年,他們夫婦二人除了接受我提供的專業服務外,也感受到發自內心的關懷,病人甚至開玩笑地說,我是他在醫院裡的「家姐」。

  隨著病情的發展,我為他禱告的內容也有所不同,由初期為他的傷口早日癒合、洗傷口時的痛楚減輕,到後來他的病情惡化,身體痛楚加劇,我便求主減輕他的疼痛,讓他可以晚上睡得好。我又鼓勵他倚靠神,早日相信主耶穌,得著永恆的盼望。得知他的病情已不能逆轉後,我祈求主讓他可以「靚仔」地離開人世,又切切地求主安慰他家人。

  我深深地感受到,神垂聽禱告,神一直陪伴著他和他的家人走過這段艱辛的抗癌之路,當中雖然有眼淚,但神總是給予足夠的力量,讓他跨過一關又一關。縱使死亡終究臨到,他能懷著永生的盼望,安然面對。在他離世前的幾天終於跨越了心中的難阻,決志信主,並在他信主的家人的安排下,接受了床邊灑水禮。

  他離世前,我跟他道別,本來想去安慰他,卻反過來受安慰。還記得那時他虛弱得連說話的力氣也沒有,但他仍用力握著我的手,眼中充滿謝意和道別的眼淚。看著他,我心內充滿了哀傷和不捨。但漸漸地,他那緊握著的手,使我感受到神藉著他的手,讓我得到從神而來的安慰,一股平安的暖流緩緩地注入了我的心。

  感謝神讓我能陪他走過這段苦難之路!謝謝他努力生存!神讓我在他身上見到祂與受苦的人同在!有神同在,他在苦難中也可以有尊嚴地生活,不自怨自艾,積極正面地、卻順服地、努力地過無悔無憾的每一天。身體雖然軟弱,卻無阻他心存感恩地愛人(有幸包括我)!同時也讓我看清楚護士不單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召命」 ─ 神呼召我以愛心用我的專業服侍病患。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翰一書4:19)

信仰心窗:聆聽的藝術

  論到溝通,聽比講重要。有人每星期一次坐在電話旁,聆聽徘徊在自殺邊緣的苦惱人傾訴,透過聆聽產生了解,再而產生溝通,生存的希望再次燃起。

  不是有耳就可以「聽」。人喜歡講多於聽。因為聆聽需要克制自我,成見、偏見及先入為主的觀念都是聆聽的敵人。單用耳朵聽,人會以對方言不及義而不耐煩。單用頭腦聽,人會以對方來意不善,要挑戰自己,為了證明對方大錯特錯,討論變成辯論。

阿華從小不甘被看扁壓制,性情倔強,慣於挑剔和指責家人,竟至兩三年互不理睬。她外表強悍,內心卻是傷痕纍纍。當丈夫埋怨她偏愛兒子,不夠愛他,阿華自覺努力付出竟換來抱怨和批評,便把愛轉換成計算、怨恨、質疑和詛咒,推著彼此走上離婚之路。

  無助的她到處求神問卜,去聽佛學,甚至去「打小人」。她最需要的是聆聽自己的內心——原來內心深處她真正希望的是能找到願意聽她傾訴、能救她脫離痛苦深淵的上帝。而上帝能通過許多管道向我們溝通,只要我們能聆聽,就會聽到神的心意。恰巧當時一位同事邀請她參加教會聚會,上帝看透她的心,說出她的需要:「你有難擔的包袱嗎?如果你願意,可以將這一切都交給我,我能替你承擔!」她感到如釋重負。

  之後她閱讀聖經,耶穌的弟弟雅各說:你們「要敏銳地聽,不輕易說話,不輕易動怒,……要除掉一切的污穢和滋生蔓延的惡毒,以溫柔的心領受。」(雅各書1:19,21)她決心正視自己的不足,當與母親意見上有分歧時,她樂意去聽,即使心中有多抗拒,多麼想去反駁,特別是聽到一些刺耳的話,願以坦誠溝通代替冷戰;與兒子相處時,就以接納、讚賞和寬恕來代替不斷指責。她說:「與其心直口快易得罪人,不如說話之前先想清楚,若說出來的話會令人難堪,不如不講。當別人的說話觸怒我,我可以生氣,但不可犯罪。耶穌曾責備在聖殿作買賣的,說他們將聖殿變成賊窩。耶穌沒有因為一次發怒而帶來聖殿的改革,反而是透過十架上犧牲的大愛,吸引人來就近祂,並叫人經歷生命改變。」今天她已放下傷痛,接納他人和自己。

真正的聆聽是用心去聽,試著進入對方的內心,以他的觀點看事物,為明白他所說的而全神貫注去聆聽。聆聽就是愛,只有聆聽可以彌補裂痕;拒絕聆聽,離間人心。不論是親密如家人或伴侶、偶遇的甚至陌生人,有心就可以聽到。只有心在人在,萬事萬物才會美好。

生活心窗:人以言分

  在北美生活久了,偶然會碰到好些土生土長的年輕華人,由於他們的中文水平極其有限,朋友圈一律以英語溝通,他們談話時活潑主動,非常投入;可是在家中與來自遠方、只諳母語的移民父母相處,卻聽得似懂非懂,說得結結巴巴,有一句沒一句的,木訥寡言,正是老一輩華僑與子孫難以溝通的典型現象。

  俗語說,「人以群分,物以類聚」,要是認定說話是溝通的基礎,那麼說「人以言分」似乎比較恰當。無可否認,能夠溝通的才能算是朋友,種族親疏是其次,不過以為擁有共同語言,就等於可以互通情愫,建立關係,那又未免太過一廂情願。

  語言學習分為讀、寫、聽、說四大範疇,而說話在日常生活上最為普遍,一般都以為人人一張嘴,多聽就自然會說…… 實則「會說話」比想像中要複雜得多。

  曾聽過許多家長和關係緊張的子女對話,雙方雖然擁有共同語言,帶著良好的溝通意願,但說出來彷彿變了另一回事,效果經常不似預期:有的言不由衷,有的又言不及義。明明想透過談話收窄分歧,改善關係,結果是問題越談越糾結,誤會越深!隨著挫敗感反復累積,慢慢形成了惡性循環,自然減少溝通,彼此漸行漸遠。

  香港近年詐騙案大幅飆升,行騙手法主要是透過電話接觸受害人。筆者聞訊有點愕然,港人智商在全球長期名列前茅,如此高的受騙比率,且被騙金額相當可觀,就不能不對騙徒的說話技巧產生極大好奇,甚至佩服。試想想:基本上騙徒是個陌生人,以不實的身份取得受害人信任,再以虛假的投資內容,成功騙取巨款,一張嘴就是生財工具!

  金錢事小,性命事大,四十多年前在西班牙特內里費島的機場跑道上,因機組人員多重的溝通盲點,導致兩部747客機相撞,造成583人死亡,至今仍是航空史上最慘烈的空難。本年初,日本羽田機場跑道上也發生了一宗嚴重事故,一部前往賑災的運輸機,撞上另一載著379人的日航客機,並隨即爆發大火。在千鈞一髮的生死瞬間,訓練有素的機組人員,一邊冷靜地安撫乘客,一邊迅速地指示正確逃生路線,成功轉危為安,全數人員生還,說話成就了奇跡。

  就專業輔導人員的分享,要達至良好的溝通效果,除了取決於遣詞用字的種種,還有更多非語言條件的配合:包括雙方的表達方式、語氣態度、還有彼此的關係、了解及互信程度,甚至年齡、背景、歷練和文化差異等,都足以構成溝通障礙。更糟糕的情況是言者無心,聽者對號入座,是真正的無聲勝過了有聲。但弔詭的是,理想溝通不可或缺的竅門竟然是安靜聆聽對方說話。

  上述的溝通個案,筆者粗略稱為「說好話」、「好好說話」和「好好說好話」三大類,把好話好好說出來,才能達到理想的溝通效果,否則,或會變成本文題目「人以言分」的字面意思——因說話而導致關係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