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若單單擁有美麗的外貌,即使她上了妝和穿了名牌衣飾,你也不會說她有氣質,因為氣質是從內裡一直散發出來的愛心、智慧、內涵和深度,因此,對於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來說,外貌往往不是最重要,站出來給人的感覺才最重要。
耶穌的母親馬利亞當下已四十多歲,她成熟沉穩,個性內斂,遇事鎮定。一天,她獲邀出席一對新人的婚禮,席間得知婚宴的酒用盡了,就主動想辦法。其實那是新郎的事、管筵席者的事,用不著她操心,只因她不想主人家陷入待客不周的尷尬處境。在緊要關頭,她背上像有一對天使翅膀,悄悄地將這事講給耶穌知:「他們沒有酒了。」一點也不嘮叨,然後去叫僕人:「耶穌怎麼說,你們就照做!」僕人聽從馬利亞的話,顯然兩者關係不錯。
馬利亞認識自己兒子,深知耶穌不會袖手旁觀,祂要帶來實在的祝福。剛好那裡擺著六口石缸,是給猶太人行潔淨禮所用的,每口可盛兩三桶水。耶穌對僕人說:「把缸倒滿了水。」要裝滿六口石缸的水並不容易,要來來回回去舀水,更要行動迅速,不動聲色,免引人注目。之後耶穌叫僕人把酒送交管筵席的,結果管筵席的嘗了那水變的酒,忍不住叫新郎來問:「人人都是先擺上好酒,等客人喝醉了,才擺上次等的;你倒把好酒留到現在!」神蹟得以成就,全因馬利亞的敏銳通達和細心洞察。
其實,馬利亞自小以來已有其獨特的靈性素質,她大約十五六歲時,天使來找她,告知上主救贖計劃。她不知將來要發生何事,也不知上主如何處理她未婚懷孕的困局,對於不明白的事,她會晝夜思想,不會妄下判斷,安靜等候上主下一步帶領,並心甘情願順服上主吩咐,因此有氣質與否,與年紀無關;跟外在或客觀條件無關,非因貧富、出身或是否受過良好教育等因素去決定,而是她是否清楚上主給她的使命;清楚知道後,她能以神為樂,不受環境影響。她自懷孕以來一直相信她的孩子是救世主,正因這信念就帶動其母子關係和互動。
馬利亞是眾多人物中最有內涵、最有氣質和最值得學習的人。作為母親,她不嘮叨,她相信她的兒子;作為朋友,她會細心仗義幫忙;作為上主的僕人,她真誠順服,就算到今天,她的內涵及智慧都影響著我們,展示了真正值得學習的屬靈氣質。再看《路加福音》記載馬利亞對神的歌頌(1:46-55),在這篇被後世稱為《尊主頌》的詩歌裡,充滿對神的信心、順服與謙卑。思索至此,再被她的氣質和信心打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