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依舊:少了洗衣人 —— 醫院中央洗衣場的故事

  一間醫院能夠運作順利,需要結集不同資源,而且每項資源都要配合得宜,不論是昂貴的醫療儀器,還是便宜的毛巾枕袋,稍有混亂,同樣牽一髮動全身。 50年前,政府醫院與診所的衣物會交由私營洗衣公司清洗,但一個來得突然的轉變,累得政府要絞盡腦汁,極速地在一個月內設立一個中央洗衣工場,過程中還間接得靠美國海軍幫助呢!

第一個中央洗衣房

  1961年,一直承包政府洗衣服務的私營洗衣公司決定約滿後不再續約,這個消息叫政府十分頭痛。有幾頭痛?當時港九新界的醫院和診所每天要清洗的衣物數量龐大,單是嬰兒尿布已經有7000條,連床單、枕頭袋、被毯、醫護制服、手術袍、口罩、毛巾、病人睡衣褲等等,大小衣物總共超過24000件要清洗,要短時間內找辦法承擔起這個任務,政府只有向最新興建並快將投入服務的伊利沙伯醫院打主意。

  1950年代中,面對人口膨漲,醫療服務需求上升,政府開始籌建伊利沙伯醫院。及至1961年,當這所號稱英聯邦國家中最大型的醫院,按計劃興建至最後階段,為了應付上述爆出的問題,當局決定在最後一分鐘修改設計。其實按原定的計劃,新興建的伊利沙伯醫院將設有一個洗衣房,然而規模只足以應付該院本身的需要,現在要擴充為全港服務,當局急急在一個月內加添器材和改動其他相關基礎設備,務求將工場的吞吐量倍增。這個目標最後總算達到,但當局估計這仍未足以應付所有洗熨工作。在政府手上,可有甚麼部門有足夠的機動性,能即時出手襄助?

二手洗衣機夠環保

  論機動性當然首選警隊,不過今次及時配合行動的並非警察,而是被警察捉回來的囚犯。當年政府選了在荔枝角女子監獄設立一個大型的洗衣工場,以補伊院不足。有別於伊院洗衣房設計完善先進,這個由女囚犯擔綱的洗衣房配備了許多家用式熨斗和熨衫板,一於用人海戰術,工廠式運作。但畢竟已經是六十年代的香港,多簡陋的洗衣場還是應該裝有大型洗熨機器才靠譜。所謂天無絕人之路,來不及訂購,還可以「執」!

  話說當年碰巧有兩艘退役美軍艦艇停泊在港,正準備拆卸,當廢鐵回收。海軍也要每天洗衣服啊!政府速速安排工程人員幫手拆船,從廢艦上拆除多件「貴重」的大型洗熨機器,運到荔枝角洗衣工場安裝,四周內完工,既快捷又環保。運作下來的荔枝角洗衣工場,洗衣數量雖然只及伊院洗衣房一成,但在分工上實在亦幫上了忙。

十年用量三倍上升

  踏進七十年代,醫院的使用量持續上升,新醫院亦陸續落成,伊利沙伯醫院的洗衣工場已不勝負荷,醫務衞生處遂於1972年再斥資數百萬,在柴灣開設第二個大型洗衣工場。 1975年,兩個工場合共聘用200多名洗衣工人,每月清洗超過230萬件衣物,當中由伊院負責的仍超過六成,每天約清洗5萬多件衣物。及後瑪嘉烈醫院啟用,柴灣洗衣工場亦需要立刻增加人手配合。時至今日,全港共有九間洗衣工場負責清洗醫院衣物,當中有六間由醫院管理局管理。

  回想當初究竟為何外判商會短時間內決定不與政府續約,而政府又為何找不著或不找另一所外判公司?真正的內裡原因相信只有相關人員才知道。不過翻查資料, 1960年代初洗衣業確面對過經營成本急升的困難,因而紛紛加價求存;適逢香港亦遇上旱災,使用大量淡水的洗衣行業幾乎無法經營,預早改由政府接手,戲劇性得來似乎又頗合情理。

心得其法:名譽攸關(續)

  上期「心得其法」論及誹謗的法律定義及一個對誹謗指控的辯護理由,本文介紹其他辯護理由。

公正評論(Fair Comment)

  以公正評論為辯護,被告必須證明:所發表的是意見而非事實陳述;相關評論乃建基於事實;他對原告人絕無惡意;他相信其評論正確;其他誠實的人也可能作出相同評論;所評論的事必須涉及公眾利益。

  法律上,「惡意」是指被告人明知其評論不正確或毫不關心其評論是否正確而仍然發表的心態。因法院對「公眾利益」的定義現時比較寬鬆,凡影響社會上一些人的事,都可能被判定為涉及公眾利益,但不同案件的法官對涉案事件的看法往往不盡相同,因而最終的判斷很多時反映出法官自身的價值觀及社會當下的情緒和普遍態度。例如對政治人物私生活的評論很可能被判定為涉及公眾利益,但對明星私生活的評論就很難判定。

特權(Privilege)

  特權分為兩種,一種根據《誹謗條例》設立,另一種透過案例設立。前者主要保障傳媒忠實報道:香港及海外法院的裁決;國際組織、香港及海外政府部門、立法機關的公開聆訊;香港政府部門的登記處、公營機構等。後者的出現反映出社會上的一個合理需要:一個人須在不用擔心被追究的情況下向第三者坦誠說出對另一人的看法,例如上司與另一名上司討論對一名下屬的看法、僱主向應徵者的前僱主查詢對該應徵者的看法等。

  若被告以普通法特權來辯護,他必須證明:他本人及聆聽他評論的第三者,都有法律、社會或道德上的責任或利益去評論原告人及聆聽對原告人的評論。若被告是傳媒,法院決定是否接納這辯護理由時更會考慮:指控的嚴重性;資料來源及性質;被告有否盡力核實資料的真確性;相關資料於當時的狀況;有否報道的迫切性;被告有否嘗試要求原告人回應;報道有否提及原告的回應;文章的取態、發表時間等。

道歉及向法院繳款(Apology and payment into court)

  這是一個適用於報章的辯護理由,被告須證明:其於報刊發表的誹謗性言論並非出於惡意,亦無極端疏忽;被告已立即向原告道歉,並在報章刊登更正;在收到原告的法院傳票後,已立即向法院繳存款項以賠償原告。換言之,被告已承認錯失並道歉賠款。如原告不接受,很可能是因為不滿被告的道歉安排或賠款太少,這時法院需要判定道歉安排是否合理、賠款是否足夠;如屬合理和足夠,被告便可以此作為免責辯護。

非故意之誹謗(Unintentional Defamation)

  被告須證明:其發表了誹謗性言論乃無意;被告已對該發布合理地小心行事;被告事後已立即作出賠罪,即發布適當的更正及道歉。如原告不接受被告之賠罪,及被告證明發布之言論乃無意,被告可以該已作出之賠罪為辯護理由。之賠罪為辯護理由。

關心健康:收放自如

  腹瀉是消化系統疾病中的常見症狀,是指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甚至瀉出水樣便或帶有黏液等。引起腹瀉的原因很多,有腸道功能紊亂(如精神緊張、情緒激動),腸道感染(如腸炎、食物中毒、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腸結核),腸道腫瘤(如結腸癌),腸道放射損傷,內分泌痢患,吸收不良及過敏等。盡管原因很多,但主要是腸道運動、吸收和分泌功能失調有關。當腸蠕動增強,腸內容物通過腸道的速度加快,水分不能被充分吸收時,便引起腹瀉。

  中醫認為腹瀉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飲食所傷、情志失調及臟腑虛弱等因素,但主要關鍵在於濕邪和脾胃功能障礙,故治療多以健脾利濕為主,並注意日常飲食調理。

  預防腹瀉,必需注意飲食衛生,進食前和大小便後,都要用清水洗手,廚房所用的砧板要生、熟分開,防止生、熟食物的交叉污染。注意腹部保暖,避免著涼,保持心情開朗。不宜生冷、難消化、不潔的食物,切忌暴飲暴食。腹瀉發生時,忌食油炸、肥膩、堅硬、滋潤或含多量纖維素的食物,並禁煙、酒、辛辣刺激性食物。飲食應以清淡稀軟、易消化吸收,少渣低脂為原則,有時飲稀粥水亦可緩解病情。泄瀉嚴重者,要暫時禁食,即時入院輸液補充營養及水分。

  偶然發生腹瀉,首先要找出原因,不能一概使用止瀉藥。腹瀉有時是人體的保護性反應,將細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質排出體外,一律止瀉,可能擾亂消化系統功能。由於腹瀉原因很多,不是所有都是細菌引起,如濫用抗生素,使腸道內的有益菌受到破壞,反而會加重腸功能紊亂,使腹瀉不止。

  如果平素脾胃虛弱,胃納欠佳,稍進油膩之物,即大便次數增多,脘腹脹悶不舒,面色萎黃、肢倦乏力。可用淮山三錢、蓮子三錢、扁豆三錢、瘦肉四兩,煲湯飲,有健脾益胃作用。

關心健康:男人的不惑之年

  首先讓我們看看一個家庭中很容易疏忽的角色。在多數的情況下,他忙碌工作,早出晚歸,為了孩子讀書、供養父母,賺錢養家,是家庭中的經濟支柱,雖然工作時間長,他也不懼怕辛苦。他的名字叫「男人」。

  當然,每一個男人都有不同的成長背景、不同的性格;而且,隨著近代社會的變遷,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轉型,夫婦在家庭中傳統角色也不斷的改變。也許,你家中的男人跟上面所描述的所謂典型很不一樣;他甚至是個非一般的「住家男人」,負責主理家中大小事宜。但是,因著他的「男人基因」、並生理和心理,還有社會對男人的主觀期望,不同的男人往往仍面對著共同的問題。特別是踏入中年這人生階段的男人,各樣隱藏的憂慮和危機會相繼出現,從家庭、婚姻, 以及工作、金錢,還有自己身體的變化,都可以是危機的來源。

  所以,瞭解中年男人所面對的問題,事先預見危機出現的可能性,加以預防,在有需要的時候,尋找專業的幫助,這對整個家庭都有莫大的益處。以下讓我們探討一下中年男人常遇的問題。

男人四十不惑?

  古語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男人踏入四十,是不是就已經累積了相當的智慧,可以看懂世情、不受誘惑呢?原來,「四十不惑」本是出自孔子總結自己人生階段的自述。但對一個現代的男人來說,四十歲往往是一個回顧和前瞻的時候,就像人生已經走了一半的路,也像一場足球賽打完了上半場一樣;也許自覺「不惑」,但更可能是感到有點彷徨。如果他已經達到了他的人生目標,可能失去下一步的目標,人生缺乏了新的方向;相反,如果達標無望,跟其他競爭對手相比之下,可能自怨自艾,灰心失意。

工作

  工作往往是男人自我價值的所在。如果不幸遇上裁員、待業的情況,自信心便會大受打擊。中年男人工作轉型要面對的競爭和挑戰,不是每一個人都瞭解。另一方面,在工作的環境裡和生意對手甚至是同事之間無形的競爭,也同樣會帶來情緒上的困擾。踏入中年,他可能升了職,在工作崗位裡的責任大了,要處理的事比從前更多,壓力亦會浮現。

家庭

  男人多年埋頭工作,往往忽略了陪伴家人的時間,疏忽了溝通。夫妻的關係有時候在不知不覺間,逐漸疏離。孩子青少年期的心理變化急速,為父的可能忙於工作或事業,沒有時間瞭解他們,跟已是青少年的孩子的距離越拉越遠。或是孩子都長大了、獨立了,家裡好像一個空巢一樣,熱鬧不再。而年老的父母亦開始身體欠佳,可能要兼顧照顧老人家的責任。

身體

  男人不乏有抽煙喝酒的人,煙酒對身體的影響可能開始出現。體力開始衰退,過去健碩的身體不知往哪裡去了。體力勞動或工傷引起痛症不時發作,關節開始有點毛病。行房的時候,可能察覺到有不舉的情況,懷疑身體機能差了,自信心也受到影響。

及早發現問題所在,積極面對和解決

  當需要面對不同的問題,需要有人幫助的時候,卻可能是礙於面子,或者習慣了逞強,又或是喜歡靠自己解決問題、不善與人溝通、不善尋求幫助的傾向,男人往往就把問題埋在地下,眼不見為乾淨。

  面對這些問題,男人一般較少主動求助,這從男女求醫的比率上可見一斑。根據統計,中年男人的健康危機和問題,比中年女士要多;但有趣的是,中年女士求醫和看病的比率卻比中年男性要多很多。

  如果作妻子的發現家中的男人情緒有困擾,實在應該鼓勵他尋找幫助。除了關心他,增加他與家人的溝通,鼓勵他找可信賴的朋友傾訴以外,也可鼓勵他考慮請教醫生。醫生除了可以為他的身體做適當的檢驗以外,也可以評估他的精神和情緒,若有憂慮症或抑鬱症的病徴,亦可及早鼓勵他接受情緒輔導或給與藥物的治療,免得情況惡化。

  男人較缺乏照顧自己身體和情緒健康的意識,家人若能夠明白他所面對的困難,鼓勵他戒除不良的煙和過量的酒,提醒他減吃各樣不健康的食物,並留意他有沒有情緒病徵,鼓勵他在有需要的時候看醫生,這也許是保障他身心健康的一件最大的禮物。

院牧心箋 – 29

親愛的平:

你近來好嗎?近況如何?

不經不覺間,你已經回家快一個月了。

還記得你在院接近兩個月,期間你無論在病情或是心情上,都像過山車般大起大落。記得有幾次你因肺部感染而氣喘如牛般,你更擔心自己等不到政府派錢的日子。其實你並不是著意那些錢,而是你腦海中泛起了很多未完的責任、未曾實現的夢想、仍未修補的關係……你哭了。

又有一次你歡喜地告訴我,醫生說你可以出院了;可是在你出院前一天晚上,你又發燒了,結果又是一次的失望。

在你病情起起伏伏之間,我們有機會談談人生的成敗得失、生命中的變幻不定,以及信仰對人生的影響。你說你意想不到上天竟用了這奇特的方式讓你停下來,並對你的前半生作了一次整修。

你也說人生冥冥之中有一個主宰,你稱這為命運。它是人不可預料,也不可逆轉的;人只可順著它而活,就算你如何不甘心、不願意,也沒有辦法去改變它,你總得要跟從它。

是的,我也相信在天地間有一位主宰,祂是愛我,願意與我做朋友,祂愛我甚至為我捨棄祂的生命,你聽後也甚感興趣。好幾次你與我一起向耶穌禱告,就是那位天地間的主宰,禱告時,你也覺得心裡很平安,也坦誠地問了很多有關基督信仰的問題,並且說希望對這位耶穌有更多的認識;後來,我們又有機會談了很多。相信是主耶穌聽了我們的禱告,你精神一天比一天有進展,只是捨不得我們談得高興之時,你出院回家了。

但我當然為你感恩、為你開心,因為你終於可以回家休息了。我很想告訴你,耶穌愛你,並要祝福你。希望你能早日認識耶穌,並接受祂為你的救主。

送給你一段寶貴的經文:

「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因為神差祂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 - 十七節)

 

順  祝

身體安康,主賜平安

      李院牧

解開心結:同步復康路

  人生無常,難免面對各種意外或疾病。在眾多的傷患中,脊柱受傷及腦中風可算是兩種較嚴重的疾患。脊柱受傷及腦中風通常影響一個人的基本自我照顧能力(如大小二便)、行動、認知功能、情緒、及人際關係。有些患者甚至失去語言表達能力及手腳活動功能,直接影響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多個層面。由從前獨立生活及行動到每事都需要別人協助才能過活的感受;箇中的辛酸滋味,實在不易明白。漫漫復康之路,應如何去走?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復康(Rehabilitation)是協助患者適應、恢復及維持其最佳的身體、心理及社交能力的過程。復康的目標是善用各種復康策略來盡量減低損傷對患者的影響,從而提昇他們對生活的自主性和自理能力,達致較佳的身心適應狀態及生活質素。而這個復康過程有賴於患者的積極參與(active participation),照顧者的關懷和照顧,醫護人員的悉心治療及社會資源的配合。

認識患者的獨特性

1. 自然情緒調節機制

  每一位脊柱受傷及腦中風患者所面對的困難及掙扎皆不同,細心聆聽患者所關注的事情是了解他們最基本及最重要的一步。有些患者對病患的適應比較快及順利,故未必需要很多的心理干預(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便能達至積極參與復康過程。這些患者的心理調節較具彈性,有著自然的情緒調節機制,情緒雖然有起伏,但大致上能調整至穩定及平伏的狀態。簡單而言,這類患者有著自然的適應(Natural Adjustment)。

2. 常見的負面情緒表現

  可是,不是每一位患者都能順著自然的適應使心理情緒能回復穩定。我們需留意以下兩種常見的負面情緒表現,給予脊柱受傷及腦中風患者適切的關懷及支持:

a. 抑鬱

  抑鬱與失去(Loss)有著密切的關係。有些患者會表現沈默寡言,不願與人交往,但因需要依賴身邊的人之照顧,而更感矛盾悲觀。有部分患者感到前途一片漆黑,整天沈浸在悲傷的情緒中不能自拔。嚴重者甚至自暴自棄、拒絕治療和護理。有的拒絕見人、心情煩躁、破壞物品甚至想自殺。這些負面情緒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阻礙患者復康的動機及參與,影響患者的飲食或睡眠,嚴重影響復康的進度。所以抑鬱情緒是其中一種最值得關注的心理反應。

b. 焦慮恐懼

  除了抑鬱情緒,焦慮恐懼的情緒亦是不能忽視的心理問題。焦慮恐懼與危機威脅(Threat)有著密切的關係,患者在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難過不安。特別當患者看到自己發生巨大的變化,可能會有著各種的擔憂,擔憂其他人的看法,擔憂成為家人的負累,擔憂將來的生活及適應,以及擔憂處處要依賴別人,失去自我的尊嚴及價值等。這些都是常見的心理反應,影響著患者的復康進展。

認識患者的獨特性

  患者的家人在心理支援上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使患者的身心能逐漸康復。面對複雜的情緒及精神困擾個案,家人及醫護人員可因應需要而轉介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作進一步的心理及藥物治療。

  要提供有效的心理支緩予患者,家人可留意下列三點:

  1. 為患者提供安全的環境及空間,讓患者將受傷及復康過程中所面對的困難和心理困擾表達及傾訴,以達致紓緩負面情緒的目標。
  2. 在嚴重的心理困擾中,向醫護人員查詢有關藥物或認知行為治療,以協助患者建立積極和合理的信念去面對復康的掙扎,從而達到最佳的復康進展。
  3. 照顧者的自我照顧也非常重要。這有助紓緩照顧上長遠的壓力及相處上的問題,以協助建立更健康的照顧者、患者關係及幫助患者長遠適應。

總結

  脊柱受傷及腦中風帶來突如其來的衝擊。有部分患者經過自我調節及適應,能慢慢消化衝擊所帶來的影響,逐漸康復過來。但有部分患者因擔憂著日後的生活會給家庭造成嚴重負擔,而產生較嚴重的負面情緒反應如抑鬱、焦慮等情況。這些心理反應往往影響患者的生存意慾及康復進展,因此家人的適切關懷和恰當的心理或精神科轉介能幫助紓緩患者的負面心理狀況。

  人生無常,但人間有情,復康有道,願所有走這條復康之路的患者及家屬們不會孤單,滿有愛與支持!

病癒隨心:是愛支撐著我

  因著四十年前切除頸椎血管瘤,影響了頸骨生長,這十多年來就開始手術後遺症的惡夢。醫生形容這好像棚架倒塌,起初走路無力,需靠拐杖、要助行器才能保持平衡;八年前開始與輪椅相伴,最近四年左手也無力活動。醫生已預告頸部以下四肢將失去活動能力,起居生活各方面需要丈夫協助和照顧,加上經年累月的腰痛煎熬,可以想像這樣的人生多麼令人絕望沮喪!

  長期病患的日子,除了面對退化性疾病,也因家人不斷欠下債務而令自己情緒被受困擾,終於撐不住,患上了憂鬱症。這病令我避見朋友,情緒低落。三年前丈夫又遇到交通意外,右手手臂骨折斷及手肘受損,醫生說受損部位要是再過一點便傷及神經線,那麼右手便要報廢了。面對一連串不幸遭遇,經濟拮据,心底裡也不時有說不出的自卑、內疚和憤怒……

  這樣的人生,似乎是只有陰霾,但因著我的信仰卻讓我還看見一些曙光。多年來身邊很多「天使」帶來上帝豐富的慈愛和恩典。 2000年,我身體開始變差,一位姊妹慷慨贈與一筆醫生費連機票,讓丈夫帶我到上海求醫。憂鬱症昂貴的醫藥費,也奇妙地獲得愛心優待。 05年我行動越來越費力,沒想到竟然獲贈一輛電動輪椅協助代步,我對它一見鍾情,因為很久也未曾這樣來去自如了!

  病患人生中,細看也有無盡恩典。丈夫一向全力負責家務,料理我起居生活。他手臂骨折的那段日子,我們家庭竟獲得幫助,聘請家傭度過難關。就是素未謀面的陌生人,竟透過院牧將電動床轉贈,好改善我的生活質素。物理治療師、推拿醫師、醫護人員等等關心和悉心治療;還有數不清有多少的人在生活上給予大小的幫忙。當我暗暗為自己成為別人的負累難過時,好友竟對我說:「謝謝你讓我陪你走過崎嶇人生路…珍惜與你相聚的機會…你的存在對我有極大意義…」。讓我對自己的生命得以肯定。

  去年夏天,在地鐵站附近,迎面有一位女士微笑著向我走來,當我們接近時,她說:「我覺得你好逍遙呀!」我不知這位女士為甚麼會對一個坐在輪椅上的殘障人士講這句話,但我感恩自己能讓別人有這種感覺!這不是誇自己如何堅強,因我絕不是這種性格的人。但我知道,沿途上很多天使,讓這些痛苦經歷,化作美好祝福,支撐著我有力「走」下去!

  現在,縱使時刻仍然受著疼痛的煎熬,活動能力轉差帶來生活上諸多不便,但心靈深處所感到的卻是幸福。因我知道若不是上帝幫助,我就只會在寂靜之中無人過問。怎會得到這麼多人關愛呢!雖然在人看來,能帶來安全感的金錢和健康我都失去了,但我卻已找到真正的平安!

醫心直說: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

  在精神科已工作了一段時間,看到不同的人帶著不同的需要與缺欠來到求診,其中不少是一些因濫藥而引致情緒與精神問題的求診者。在這個世代中,人們的心靈似乎很空虛。更大的問題,是許多的人往往會採用一些「非常」的方法去填補這個空虛,甚至造成了濫藥習慣。

  在我的工作當中,很多時候都會遇到社工們帶著不同年紀、不同背景、不同學歷,因濫藥而導致精神問題的病人來求診。縱然他們有著不同的過去,或是不同的濫藥原因,但他們的生命卻都因濫藥而停滯了,甚至被毒害了。

  記得有一位三十餘歲的男病人,他來求診已有一段時間,但病情卻因沒有停止濫藥而一直反覆,甚至需要同時服用幾種的精神科藥物來控制情緒和幻覺。情況最壞的時候,他因濫藥而失去工作,甚至情緒不受控制,需要入院治療。要知道,「入院」是多麼嚴重,也是多麼令人難以接受的事情。他的妻兒也被嚇怕了,而他的整個人生亦已經被濫藥害了,濫藥不單影響了他自己,也禍延至他的妻兒和他的家庭。

  就在似乎是毫無盼望的時候 ,豈料我卻看見神的恩典臨到他和他的家庭。在醫護人員和一些熱心的戒毒中心同工的勸導下,這位病人願意進入福音戒毒所接受治療,後來他更接受了主耶穌的救恩,成為了一個基督徒。其後他的進展可說是有目共睹。在家人的支持下,這個本來已因濫藥而毫無希望的人,竟然從濫藥及精神病徵中慢慢康復過來。他的妻兒更因此也相信了耶穌。

  在這次可說是神和人合作的治療過程中,我們與福音戒毒機構的同工,不斷將濫藥的利與弊、福與禍向他陳明,要他清楚為自己的將來負責及下決定。因為只有一個人願意為自己及家人的福祉作出取決,才能面對各樣的障礙、誘惑及困難。醫護人員或許可以幫助他定下目標和計劃,協助他重獲家人的信任及支持,以及教導他當面對引誘時可採用的心態與方法,但最重要的還是他願意「重生」的意志。經過了好幾個月的治療,這位病人真的是得到了生命的重生,他已經不需要定期的用藥物控制病情,更找了一份工作,還笑說自己比以前更加精神呢!

  聖經告訴我們:「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 」感謝神!這位至大的醫生不只救人靈魂,也醫治人的身心。盼望主耶穌使我們學懂珍惜身邊的事物,包括我們的健康、生命氣息、家人及朋友。

打開心窗:和平共處

  某天外出回家,甫踏入家門, G女便一臉興奮地衝過來,好像發現甚麼非常刺激的玩意。才兩歲多的小人兒未能完全用清楚的詞句表達,急起來更是結結巴巴的:「媽媽、媽媽……我…我見到…好大隻大隻的fly,你你你…睇下!果度…飛入黎…」邊說邊拉著我走往窗台去看。身旁的外傭姐姐笑著解釋,原來一隻很巨型的蟬飛了進來,掉在窗台上掙扎,妹妹不讓她收拾,要留給我回家看。

  妹妹自幼喜歡小動物,打從她還在地上爬行,我們送她一個上了發條會走路的小熊貓開始。那時她會追著小熊貓,和它爬行比賽,是她最心愛的玩具寶貝。在電視熒幕上看到熊貓,她就興奮得手舞足蹈,還要伸手去摸,後來帶她到海洋公園看真實的熊貓,她當然更是快樂無比,差點要跳進去給牠們來一個擁抱。

  我是刻意培養孩子對小動物的愛好的,走到街上,看見別人帶著小狗走過,我會和她一起上前打招呼,做朋友。而且我自己也實在喜歡 ── 從小就央求父母給我飼養寵物,小龜小雞鴨子白兔都養過了,如果不是因為屋邨不准飼養貓狗,牠們必定是我的首選。不過,這些小動物都不會長命,難免要經歷目睹死亡的難過,回想起來,對於孩子來說,某程度也是一種生命教育。

  早前一家往台北旅行,因為是小女第一次出外遠行,九歲的哥哥等了好幾年終於可以再乘飛機了,所以這次旅行我打定主意以孩子為本,尋找一些讓他們樂個夠本的好地方。首個景點,是一個可以近距離接觸動物,親親大自然的「飛牛牧場」。

  在清爽的涼風、和煦的陽光下,一望無際的草地和牧場,動物比人還要多。孩子們在草地上隨意走動,吹泡泡、放竹青蜓,無拘無束。高潮節目是親手擠牛奶,餵飼山羊和兔仔,看蝴蝶生態,和鴨寶寶一起「大遊行」,還可享用由優質牛乳製成的各種乳製品:牛乳、布丁、餅乾……在這清幽原始的大自然中,學習和天父的創造物好好相處。

  春去夏來,再加上近來陰晴不定,最近「造訪」我家的大小昆蟲特別多,兩個大小孩,對這些「來客」的造訪,總是興奮又好奇。我們搬到現在的居所剛好一年,最近我們發現,不知是否因為家住極高層,來訪的昆蟲都是特別巨型的:手指頭般大的蜜蜂、像蜘蛛一樣長足的巨蚊……這次那隻反著肚子掙扎的蟬,就有大人的掌心一樣大。

  只是,炎熱潮濕的日子,胖嘟嘟的孩子難免吸引蚊子的食欲,小腿紅腫痕癢的G女一夜沒好睡,哭著臉說:「爸爸,打隻曳曳蚊,咬妹妹……」與天父的創造物好好相處,真是一項漫長又不容易的功課啊!

打開心窗:上等的懺悔

  一對小兄弟在家中玩耍,不小心把廳中一件擺設打碎了。兄弟倆一時間都慌張起來,想起父母回來就心裡害怕。怱怱把碎片收拾後,兄弟倆愁眉相對,老大忍不住開聲說:「這是爸爸最喜歡的東西,我們打碎了,不知今晚會怎樣處罰我們。怎算呢!」老二低下頭,片刻後才接咀對上:「爸爸最喜歡的東西給我們打碎了,他一定很不高興,我們太不小心了。 」頭又再重得低低的。

  犯了錯誤,無論是有心或是無意,多數的結果都是會遭受懲罰,即或最終倖免,但犯錯者首先想起的,往往都是懲罰。所以如何辯說逃避,就成了很自然的反應。其實,大多數的錯誤,都是由於我們從自我出發,沒有顧及別人的權利而造成的。然而更大的問題是,當錯誤造成了,甚至我們也知道責任在自己身上,但我們首先想到要維護的,依然是自己,而不是因我們的錯誤而遭受損失的人。

  在教會的傳統裡,關於懺悔的教導有上等的懺悔和下等的懺悔,下等的懺悔是為了恐懼刑罰而懺悔,雖然是懺悔,但關注的仍是自己,期盼的也是免於受罰。因此這等懺悔並不表示犯錯者知罪悔罪,並且對生命的轉化毫無幫助。

  上等的懺悔,是對自己的過失所造成對人的損害而難過。因此一心所想的不是自己將要面對的刑罰,甚至情願受刑罰,好作補償。雖然錯失已經造成,有時懲罰也不能補償。但父母(夫妻、兄弟姊妹、朋友)還能有甚麼比這更大的期望呢?豈不是希望犯了錯的人能夠知錯改過,懂得體恤別人嗎?

  大兒子和小兒子一起犯了同一個錯誤,但他們在犯錯之後,卻有兩個不同的反應。我們每一個人都一定曾經犯錯,但我們可有過懺悔 ──上等的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