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健康:外遊健康風險評估

  香港人喜歡外遊,近年的旅遊熱點已不再局限於鄰近地區或歐美等先進國家,非洲、南美洲、甚至北極南極亦成為熱門目的地,連電視的旅遊節目都以沙漠及極地來做主題。但到這些衛生情況較落後、環境不熟悉的地方旅遊,可能存在相當的健康風險,所以出發前應做足準備,就可以玩得安心又放心。

有預計,無閉翳

  李先生將與拍拖多年的女朋友拉埋天窗,蜜月旅行打算到東非肯尼亞觀看動物大遷徙。執教鞭三十多年的張先生下月榮休,打算退休後一嘗到西藏拉薩布達拉宮遊覽的心願。究竟他們出門有甚麼需要特別注意或準備呢?

  要評估外遊的健康風險,首先要考慮該地的傳染病風險,擬好目的地後要計劃好行程。例如到海拔高於2500米,要考慮高山反應;如潛水、滑雪,要考慮體能和受傷的風險。以李先生的蜜月旅行為例,東非肯尼亞有黃熱病、瘧疾等傳染病流行,而瘧疾及黃熱病主要透過帶病菌的蚊子傳播,所以防止蚊叮蟲咬有助減低受感染的風險。

小處的風險更高

  要預防被蚊叮,外出時應穿着淺色長袖衫褲,佩戴帽子;同時應使用含DEET的驅蚊劑,注意DEET含量至少達20%以上方有效用。所有外露的皮膚都需要塗上驅蚊劑,留意要包括耳背位置。如果需同時使用防曬產品,應先塗上防曬,最後才塗上驅蚊劑。

  除了防止被帶病菌的蚊叮,疫苗和藥物都有助預防感染黃熱病和瘧疾等傳染病。黃熱病、甲型肝炎、傷寒、日本腦炎都有預防疫苗,但須注意,大部份疫苗均需要於出發前至少兩星期接種,才可以提供有效保護。至於瘧疾,雖然沒有預防疫苗,但有口服預防藥物。預防瘧疾的藥物需於出發前開始服用,旅途中持續服藥,回程後仍需依照醫生指示完成療程,方可達致預防的功效。

  由於鄰近赤道,肯尼亞陽光普照,紫外線極高,所以防曬措施亦要做足。每年七、八月份,即每年動物大遷徙的高峰期,更要留意。一般建議採用可阻隔UVA及UVB的防曬產品,應選用防曬值SPF (Sun Protection Factor) 15或以上,最好有防水、防出汗的產品,需於外出前最少二十分鐘前塗於所有外露皮膚上,尤其注意耳朵、頸背、腳背及手背位置,而且需要隔一至兩小時再補上防曬產品。由於嘴唇都有可能被曬傷,所以應採用SPF15或以上的唇膏作保護。注意避免使用同時含DEET驅蚊功能的防曬產品,因為DEET會減低防曬功能,而防曬產品亦可能增加皮膚吸收DEET。外出時亦應佩戴闊邊帽及可阻隔UVA及UVB的太陽眼鏡,而且避免於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之間長期留於戶外,並要補充足夠水份,預防曬及中暑。當然飲食衛生亦不可忽視,盡量避免食用未經煮熟的食物,例如沙律,食水則以樽裝水為主。

保險並不保你不受傷

  至於打算前往西藏旅遊的張先生,應慎防「高山症」。如果外遊目的地位處海拔2500米以上,前往該處都有可能出現高山反應。高山症的早期症狀包括倦怠、全身無力,嚴重者會有頭痛、失眠、持續心悸、噁心、嘔吐;更嚴重者可能會有肺水腫與腦水腫的致命併發症。現今醫學上並無有效測試去評估可能出現高山反應的風險,而且這個風險跟個人體格或運動量並無直接關係,意味著即使一向健康、一直有運動習慣的朋友也同樣可能有高山症。

  登山的朋友會否出現高山反應,完全取決於目的地的海拔、爬升的速度和在高地逗留的時間。要預防出現高山反應,可考慮服用預防藥物。預防藥物需於登高前一天開始服用,並於高地上持續服用兩天;如需前往更高海拔的地方,應持續服更長時間。另外,身處高海拔地方最初的四十八小時內應避免喝酒或從事劇烈運動。

  出發前購買旅遊保險,固然有助出現事故時加強保障。但防患未然,旅行最重要是愉快平安。所以長期病患者,出發前應先徵詢家庭醫生的意見,評估旅遊的風險及作相關的預防措施。市民亦可致電衛生署健康中心預約會診和接受預防疫苗及藥物,或登入衛生署旅遊健康服務網址www.travelhealth.gov.hk瀏覽更多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