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化名)年近六十, 一向注重健康,身材樣貌均保養得很好,看上去只像四十來歲。他年青時已天天健身,擁有健碩肌肉,叫他甚為自豪。但在過去一年,他發現肌肉日漸「縮水」,胸腹開始鬆弛,甚至有小肚腩,即使加強操練,也無法逆轉。此外,他的體能也下降了,易倦,記性衰退,間有失眠,心情容易煩悶,令他擔心身體有問題。他在網上搜尋資料後,懷疑自己踏入了更年期,便來找相熟的家庭醫生。
如何對應更年期現象
張先生是退休公務員,幾年前退下來後,生活充實,除運動外,平日喜愛閱讀、攝影,好友甚多,更經常當義工來回饋社會。不過,他也告訴醫生,自從父母在近年相繼離世,自己較從前悲觀了。張先生的太太比他年輕十年,任職律師,精明能幹,而兒子於前年在英國畢業後,留在當地進修,甚少回港。他認為自己的生活已很不錯,經濟也穩固,主要的憂慮是健康,怕老,也承認很掛念兒子;而在真誠交流中,他開始埋怨太太工作太忙,甚少交流,同時亦怪責自己因更年期而令心情、脾氣及性生活轉差,影響親密關係,並分享了一些家庭生活片段,讓醫生更多理解他的心理狀況及家人關係。
醫生向張先生解釋「男性更年期」,並建議進行有關的血液檢驗,亦向他反映,他對更年期的疑惑或許因他追求完美、自律、要求高的做人態度而放大了,而情緒困擾也可能與父母離世,即所謂的「中年危機」以及家庭在進入「空巢期」的協調有關。張先生很接受醫生的意見,並說要學習放鬆,想辦法令自己開心。
一星期後,張先生回來覆診,檢驗報告顯示他身體很好,血壓、膽固醇、血糖等皆正常,而男性荷爾蒙則確實偏低。最後,他決定去看內分泌專科醫生以評估應否使用男性荷爾蒙補充治療。
雖然補充荷爾蒙或可改善張先生的健康,但副作用也不少,加上父親患有前列腺癌,令他擔心使用荷爾蒙後會誘發癌症,所以與專科醫生商議後最終决定不使用它。張先生沒因此而沮喪,並表示這數星期的診治讓他更了解自己,更明白該如何照顧自己,若能維持健康的生活模式,便不用怕病、怕老、怕死。
其後,張先生一方面繼續讓家庭醫生跟進,一方面也接受轉介作婚姻治療。夫妻的關係在數月後漸有增長,他的身心狀況亦大為改善。後來,張太太也踏入了更年期,他作為過來人用心地去照顧太太,令彼此的感情更上一層樓,實在令人欣慰。
更多認識,減少不適
醫學上,男性更年期是具爭議的課題,不少學者認為更年期是女性才有,皆因女性從月經開始紊亂到停經,可清楚界定更年期,女性荷爾蒙分泌亦隨收經而完全停止,但男性除了沒有類似的明顯跡象作根據,身體亦不會完全停止製造男性荷爾蒙。
然而,性荷爾蒙水平是會隨著年華老去而下降,不分性別,只是女性的女性荷爾蒙水平通常在50歲前後才急劇下降,而男性的男性荷爾蒙水平一般在30歲以後便開始下降,但遠較女性慢,約以每年百分之一的速率下降。弔詭的是,健康男性的男性荷爾蒙水平原來大有差異,以致約半數80歲的男性仍可維持正常水平,而某些人即使水平很低,身體也沒出現多大變化,難怪個別男性的更年期經驗可以完全不同。
曾有調查發現, 40歲以上華人男性中有百分之十二出現影響生活的更年期徵狀(註1)。男性荷爾蒙直接影響性功能及精子質量,亦與製造血液細胞、骨骼形成、蛋白質及脂肪的代謝、肝功能及前列腺生長有關。當水平不足時,身體多項功能便可能受影響,引致各種不適。其中最具代表的徵狀均與性功能有關(註2 ),而其他常見的徵狀包括:一、生理方面:易倦、體能衰退、肌肉質量及強度下降、脂肪增加(中央肥胖)、皮膚乾燥及變薄、毛髮脫落、潮熱、多汗、乳房隆起、睪丸變小及身高下降(骨質疏鬆);二、心理方面:抑鬱、憂慮、難以集中、缺乏動力及失眠。雖然在一般情況下,檢驗男性荷爾蒙是必須的,但由於其水平未必能完全反映臨床徵狀,所以在分析結果和決定應否使用荷爾蒙補充治療時,便要考慮多方面因素。
一般來說,均衡飲食、定期做運動、戒煙、減少飲酒、改善體重及有效管理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被證實可減少男性更年期的不適。即使你正為歲月催人而煩惱,希望也會像張先生一樣走出疑惑,飛越所謂的更年期,欣然迎接每一天。
註1: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 2009; 6:936-946.
註2: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0; 363:12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