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健康:水痘

  根據香港衞生防護中心統計數字,在2019年以前水痘個案每年平均有6000至7000宗。水痘疫苗亦於2014年起納入「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

  水痘,別名「水疱」、「水花」、「水瘡」,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引起的急性發疹性時行疾病。因疱疹內含有水液,性狀橢圓、狀如豆粒,故稱水痘。

症狀及傳播途徑

  水痘四季可見,冬春兩季多發,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多見於學齡期兒童。其潛伏期一般為兩至三周,期間毫無症狀。病發之初為前驅期,有發熱惡寒,伴有流涕、咳嗽、不思飲食等呼吸道或胃腸道症狀。前驅期歷時甚短,約二十四小時後乃入發疹期,再經數小時則出現瘙癢性丘疹;約兩天後變爲水疱,其内容或清或濁;三四天後丘疹、水疱、膿疱均同時存在,間有開始結成黑棕色之痂皮。水痘發生部位以腹部較頭、肢各部為密,身體遠側部位較近側部位為疏。

  傳染期一般從皮疹出現前二十四小時到皮疹完全結痂。水痘的傳染性極高,尤其在患者出疹初期。大部分患者於感染後約兩周內自行痊癒,可獲持久免疫,亦甚少二次感染。由於皮疹發生部位在皮膚部分較為淺表,大多痂皮脫落後不遺瘢痕。

  大多數患者症狀輕微,但亦有出現併發症的重症患者。初生嬰兒和成人一般病情較嚴重,可以出現肺炎及腦炎。懷孕初期感染水痘可導致胎兒出現先天性缺陷。

從中醫角度理解水痘

  根據中醫理論,水痘發病機理是由於外感邪毒犯肺,內有濕濁鬱於脾,外透發於肌膚所致。

  根據病情輕重,水痘分爲外感風熱型和毒熱熾盛型。前者疱疹小,分佈稀疏,以軀幹為多,疱漿清亮,伴有輕度肺系、脾胃症狀。後者疱疹大,分佈較密,疹色紫暗,疱漿混濁,伴有壯熱、煩躁等内熱重的症狀。

  因水痘患者以濕熱為主要病機,治療以疏風清熱,解毒利濕為主要原則。

飲食建議

  患者在發病期,飲食宜清淡易消化,補充水分,忌食牛肉、燒鵝、蝦、蟹等發物及煎炸和薑椒辣物。

  恢復期以補充營養爲主,飲食上多素少肉,選擇含優質蛋白、微量元素的食物,亦可喝米粥養護脾胃,助正氣恢復。

  以下是一些參考食療:

  1. 綠豆湯
    ● 成分:綠豆10克,冰糖少量。
    ● 做法:綠豆洗淨,用適量的水煎至豆熟爛,加入少量冰糖調味,融化後温服。隔日1次。
    ● 功效:清熱解毒
    ● 性質:涼
    ● 適應症:皮疹色紅,煩躁尿赤。脾胃易脹氣者慎服。
  2. 馬蹄薏米湯
    ● 成分:馬蹄五枚,生薏米15克,紅蘿蔔150克,蜜棗1枚。
    ● 做法:紅蘿蔔削皮洗淨切件,馬蹄去皮切半,用刀背拍開,其他材料洗淨,用4碗水煎存1碗,温服。隔日1次。
    ● 功效:清熱祛濕
    ● 性質:涼
    ● 適應症:皮疹色紅,煩躁尿赤。

預防及調護方法

  水痘傳染性強,患者應自我隔離,避免出入公共場所,直至皮疹完全結痂。接觸水痘患者後,建議自我檢疫3周。

  患者需保持皮膚及居室環境清潔,勤換內衣,晾曬或煮沸被褥用品。修剪手甲或戴連指手套,避免抓破皮膚而致繼發感染或留下瘢痕。

  平素應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