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心結:紛亂中的平安和力量

  人的壓力主要來自外在和內在兩方面。外在的壓力很易明白,對成年人來說最常見的是工作和經濟壓力,兒童和青少年是學業和交友壓力,老年人則需要面對體弱多病或親友離世的壓力。以上的種種是人生中常遇到的。在臨床上我們遇到不少抑鬱症、焦慮症、甚至思覺失調的病人,其病徵都是由這些生活壓力事件所引發的。

  壓力也可以來自內心,多與我們的性格、期望、思想、情緒習慣等心理因素有關。某些心理容易帶來負面情緒,以致精神上的困擾,例如傾向悲觀的人容易焦慮和抑鬱,凡事要求極高的人容易失望和感到挫敗,自卑感強的人容易自責和退縮,這些都會造成內心的紛亂,令人失去內在的平安和力量。

  人生的際遇往往非我們所能控制,尤其是近年急劇變遷的社會環境如新冠疫情的肆虐,往往令人感到無奈!到底有何良方可幫助我們增強抗逆能力呢?近年心理學家界越來越多研究指出,「心理靈活性」(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是最重要的抗壓資源,而且是一個可以學習和提升的心理技巧。不單如此,心理靈活性可以幫助人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生活 ,不僅是抗壓技巧,更是叫人獲得真正滿足的良方。

  首先提出「心理靈活性」的學者是Dr. Steven Hayes,他是接納與承諾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的創立人。他指出若想擁有心理靈活性和心理健康,就必須學習以下六個相關的技巧:

1) 思想脫鉤 (cognitive diffusion)

  當內心感到紛亂時,我們的腦袋會浮現許多思緒,大多是負面、固執而缺乏靈活性,例如:「萬一…點算?」「一定要…」「沒有希望了!」若我們把這些思想看作事實,心情會大受影響,亦難以有效地行動。思想脫鉤的意思就是學習與這些負面思想保持距離,不受其控制。這些思想可能來自過去的經驗,或是為了自我保護而產生的,有它們出現的原由,你只需認定甚麼是重要的事情,專注去做,讓負面想法在心中自來自去就可以了。

2) 接納經驗 (acceptance)

  逃避或抗拒痛苦經驗是人之常情,但未必是最合宜的做法。情緒的出現必有其原因和目的,通常是提醒我們要去自我保護或自我滿足,例如恐懼情緒是叫我們避免受到傷害;憤怒情緒是叫我們反抗不義或保障權利;內疚情緒是叫我們自省和改正過來。若我們只求逃避或擺脫痛苦情緒,不去接納和了解內心感受,結果只會越弄越糟。被壓抑的情緒不會自動消失,反而會在內心發酵,造成更多的糾結。臨床上我們看到病人可能因抗拒焦慮反應而演變成驚恐症,或糾纏於低落的心情而演變成抑鬱。心理靈活性鼓勵我們願意對自己的經驗持開放態度,甚至擁抱痛苦,這樣可減少因內心掙扎而消耗精力,轉為專注於有價值和重要的事情上,例如能夠勇敢地面對人生各種困難,尋求解決之道。

3) 連繫當下(contact with the present moment)

  內心的紛亂很多時是由於糾纏於過去痛苦的回憶,或憂慮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又或對自己嚴苛的批評和自責,這些都像思想的囚牢,將我們的心思牢牢地困住,以致不能適切地回應當下。解決之道乃是將心思專注地連繫於此時此刻,投入當下的經驗,細味其中,這也正是近年流行的靜觀修習的主旨。

4) 以自我為覺者(self-as-context)

  要達致心理上的靈活,我們可以站在觀察員的位置,學習以抽離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經驗,這可保障自身的超越性,免陷於痛苦的沼澤之中。就像天空承載著時刻變化的天氣一樣,我們的自覺性也可將自己與過去或現在的經驗區分,像天空不等於天氣。另一個比喻是將自己看為舞台劇的觀眾,觀看台上角色的表演(自己的人生故事) ,但觀眾和演員的位置是不同的,觀眾永遠只是觀看,不會混淆自己和台上的角色。

5) 確認內心價值 (valuing)

  面對內外壓力,我們需要具備清晰明確的價值觀和目標,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不至迷失於紛亂之中。這就像濃霧中的小船,須依靠指南針或方向儀來導引一樣。我們可以在紛亂中停一停去呼吸和靜思自己的方向和目的,把負面的思緒和情緒分辨出來,這就能帶領我們走出困境,向前邁步。

6) 承諾行動(committed action)

  應對情緒和壓力的最佳方法,往往是實踐行動。兜圈的思想只會原地踏步,情緒的糾結也無益處,最實際的是依循心中的價值和目標,努力活出對自己和對生命的承諾,這也是心理靈活性最後的一個心理技巧。臨床上見到很多病人都只停留在思想或感受的層面,沒有決心採取實際行動,拖慢康復的進度。只有具價值的行動才會帶來有益的經驗,產生正面的效果。

  結合以上六種構成心理靈活性的技巧,我們便不會為了逃避痛苦而加添煩惱,也不會糾結於負面思想裡,能夠連繫當下,以自己為覺者,實踐以價值觀為依歸的承諾,用行動來為自己建構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

參考文獻:

  • 湯國鈞、黃志明著:《別跟內心怪獸拔河:接納與承諾治療的生活法則》。香港:突破出版社,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