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心語:謙卑自己 體恤病人

  我是一位血液及腫瘤科醫生,1986年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第一屆畢業生。當初我從未想過選擇血液及腫瘤科,原因是這一科經常接觸血癌病人,當面對病入膏肓的病人時,生離死別實在太傷感。第二,血液科需要從顯微鏡內分析細胞,而我不太喜歡。第三,血液科需要進行很多實驗,學生時代我最不喜歡做實驗。也許是上天的安排,我最終加入了香港大學瑪麗醫院的內科部工作,一晃眼就是三十年!血液科是非常科學化的,對於我這個很喜歡科學論證的人就好像「如魚得水」,能夠運用科學知識去治療病人,令我深感滿足。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是一個「好」醫生,有豐富的醫學知識,臨床判斷精準,又會充分考慮病人的情況去調校自費藥物以減輕病人負擔。可是我從不會跟病人傾談解釋,也不會理會他們的內心感受,因此給人有些傲慢的感覺。自從十年前我成為了基督徒,我對病人的需要有新的體會。以往雖盡力去治病,但忽略了他們的內心可能充滿恐懼。有時候治療進展良好,過程中一旦出現副作用,他們就會驚惶不已!令我明白體恤病人內心需要和感受的重要。

  十多年前我有位五十歲的骨髓瘤病人,病情輾轉復發,有一次覆診他說胸骨十分疼痛,小女兒很想他抱但他也做不到。聽了這話我心裡很難過,我也有一個小女兒,非常明白作為父親最大的喜樂就是抱起自己的女兒和她玩耍。我盡力為他設計一個方案,好讓他能夠享受天倫之樂,感恩病情轉好。後來女兒跟他來覆診,見她天真爛漫、蹦蹦跳跳地走進診室,心裡甚欣慰,便說:「你不就是當年常常要爸爸抱的小女孩嗎?」她一臉茫然,我和病人卻相視會心微笑。在我離開了工作多年的醫院後,得悉這病人近年再次復發,並到了杭州做Cart T 細胞治療。適逢我在杭州主持學術會議,雖然只在當地停留半天,也去醫院探望他,表達支持和鼓勵,令他十分驚喜。

  2015年我為骨髓瘤病人舉辦第一次聚會,最終成立了病人組織「骨髓瘤關愛聯盟」,在此聚會我們邀請了陳榮豐牧師作嘉賓,他的話令我印象深刻,「明白你們的身體都很軟弱,但你們並不是孤單的,其實你們有很多同路人互相扶持和鼓勵。」相信這句話為病人帶來許多安慰。

  最近有一位病人的太太陪丈夫覆診,提醒我要保重身體,不要太緊張。她說「看你巡房時的表情就猜到了,如果當天報告正常,表情會開朗,但如果報告不理想,表情會變得憂心忡忡。」原來我的表情完全「出賣」了我!但感恩他們知道我很關心和緊張病人。

  這些年來,我學會了謙卑自己、體恤病人的內心需要,多加鼓勵和問候。我相信這個改變是信仰帶來的。聖經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我現在終於明白這句話真正意義。我也經常提醒病人:「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我深信保持樂觀的心境,對治療的預效非常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