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開始,神給我很多異象(vision),讓我去思索和領悟。我在回憶童年階段與父母的關係時,一張圖像在腦海裡乍現出來,我看見了一片樹葉,中間紋絡清晰可見,葉子一半是翠綠色,另一半是枯乾的啡色…彷彿瞬間回到充滿吵罵聲和衝突的家。
父母離異,渴求聲音被聽見
我一直渴求一個溫暖的家庭,可惜父母關係不和而離婚,四個孩子跟父親同住。我排第二,當時十歲,而最細的妹妹只有六歲。父親工作繁忙,當我還是個孩童已經要擔起照顧者的角色。婆婆很疼惜我們,每天過來照料家務和煮飯。有時媽媽很嚴厲,試過用衣架打我們,是那種上一輩的打罵方式用來管教孩子。成長於一個不和諧的家,父母之間的衝突令人緊張煩躁。吵架聲底下,沒有人聽見我的聲音,覺得被忽視了。一個人經常悶悶不樂,時而憤怒,感覺越來越沒有自信和自尊。
那個年代離婚是禁忌,我不想讓同學知道家庭狀況,所以在學校裡沉默寡言,鮮有表達意見,心事藏於深處,無人可以傾訴。只有回到家,面對婆婆才能夠自由釋放自己的情緒。我小時候有偏食習慣,最喜歡吃雞肉,有次婆婆沒有煮雞,我竟然任性地大發雷霆。她不發一言地走出去,然後買了雞回來。晚飯過後,我甚至沒有請婆婆留下過夜,雖事隔多年,但那個場面依然歷歷在目。
我從父親身上,學會承擔和愛護家人;從母親身上,學會紀律。婆婆讓我體會到疼愛,所以我跟她是最親近的。父親給我很大空間去自由發揮,令我建立起一種好奇心、勇敢和冒險精神。當重新檢視我跟父母的關係時,已經不再憤怒。我很感恩這些練歷成就今日的我,當時的苦竟變得甘甜,心也變得寬容。
投身社工 服侍長者
父親和婆婆樂於助人的性格,讓我學懂一件事 — 自己的能力雖微小,但總有能力去幫助他人。他們身處於艱難的環境,仍然很盡力照顧家人的需要,不會吝嗇。他們教曉了我,做事要有自發性。每當遇上阻攔,自己要找出解決方法,主動去改變現況,這種身教對個人成長非常重要。我覺得自己曾有過傷痛,也許自身經歷能夠幫助他人,因此選擇投身社會服務工作。
還記得社工課程裡面的成長小組,有十幾位同學全部跟我一樣來自單親家庭!我一直以父母離婚而羞恥,無處傾吐而鬱悶,原來我並不孤單,在這裡找到渴望已久的共鳴,得以摒除以往的扭曲和自我貶低的想法。
實習期間,我有機會接觸到情緒病以及思覺失調患者,後來又認識了一些患上抑鬱或認知障礙的長輩,他們的精神狀態很差,照顧者卻沒有察覺。到我正式成為社工,香港社會對認知障礙的關注與討論開始提高,明白到精神健康的重要,其實照顧者的處境同樣辛苦。很多認知障礙患者,他們可能不認得家人,甚至忘記自己是誰。跟他們相處的過程中,我也反問自己「到底我是誰」,這是我從小開始到現在仍在研究的課題,想到「自己的聲音不被聽見」的心結。神讓我看到生命的缺陷,原來在得到接納和支持底下,可以呈現我們的本相,那個一直隱藏的真我。很感恩神讓我在自我發掘的過程,學懂欣賞自己,也學懂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別人,與別人相處的時候,讓他們感受到有人同在。我覺得神差派我去哪裡,我都願意去,願意被神大大使用。
從社工走到藝術之旅
2009年我踏上以色列朝聖之旅,當時坐在旅遊車廂,眼前是一片無邊無垠的黃沙,連綿壯麗的沙丘,深深感嘆神創造的偉大。我問神「祢給我那麼多圖像,我卻不會畫出來。如果我能夠畫畫,就可以把你的訊息傳遞出去,那是何等美好的祝福。」我懷著這份心思意念一直禱告,後來看到一篇訪問,有一位姊妹的畫作全部是以色列、耶路撒冷為題材,我覺得很漂亮獨特,打聽得知她的老師姓郭,於是冒昧拜訪。來到畫室,原來他是畫異象的,我忽然瞥見一張畫了十字架的作品,這個不就是前兩晚夢見的圖像嗎?根本是一模一樣!驚訝的同時,我已經非常確定要跟郭老師學畫畫。平時祈禱,神會給我很多畫畫的意念。我不間斷的練習,逐漸發展出個人的方向和風格,至今畫了十多年。
疫情期間我未能回去畫室,也停止了創作,直到疫情緩和,才重新提起畫筆。在不能畫畫的日子,腦袋積存了許多圖像,我只能在記事本畫下來。三年沒有作畫,我竟一口氣畫了四幅,神加給我更多創造的力量。我開始嘗試運用不同的素材,令作品的元素更豐富,例如把陶土與繪畫混合,但因物料本身的重量關係,放在畫布上有困難。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我領悟到原來有重量的東西,放在軟弱的根基上,就會知道生命能有幾大的承載力,正如人生必然經歷的試煉,在困境來臨要考驗我們時,就會知道生命能承載些甚麼。我在異象中看到兩個很重的啞鈴,有條羽毛飄落,覆蓋在啞鈴上面。飄然而來的羽毛,上面刻有詩篇91篇4節的經文「祂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你要投靠在祂的翅膀底下。」雖然過往的經歷很痛苦,但神透過異象給我一個回應,告訴我不要害怕。
表達藝術治療的奇妙
藝術創作的過程中,能夠疏理混亂的思想,去蕪存菁,整合自我,然後重新建立自己。每一位參加表達藝術治療的人,我都會用心去了解他們的內在世界。我接觸過很多老年認知障礙者,他們都表現沮喪,認為自己無用。直到他們親手完成一件創作,體會和發掘到自己的能力,就會重新去欣賞自己,這是一種很奇妙的轉化,願意走出憂鬱的陰霾。曾經有位九十多歲患上中期腦退化症的婆婆,丈夫離世了,情緒非常低落,整天躺在床上,不肯吃喝,又經常哭泣。不過有時她又會忘記丈夫已經過身的事實,竟不住追問旁人。我嘗試用表達藝術治療的方式去喚起她與丈夫的甜蜜回憶,跟她一起做陶泥。她一邊搓揉陶泥,一邊重複說了好多遍「中學上美術課我得零分」,說著說著她竟然捏塑了一道天堂的拱門,旁邊有他們夫妻二人坐在長椅上。婆婆露出微笑「我心裡放下了,將來我們會在天家見面。」那一刻我著實感動。婆婆透過藝術,去觸摸自己內心的憂傷和失去親人的哀痛,然後慢慢癒合。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一份愛的特質,我想幫忙他們找到心裡那份愛。有時候我們心裡很混亂,無法用言語表達,既然這樣,不如觀察自己的內心,把混沌的過去,與現在、將來重新整合,達到醫治修復。
堅持理想 建立有愛的團隊和院舍
我一直堅持自己的想法,確信表達藝術,不僅可療癒心靈上的傷口,同時帶給老人家一份愛。把藝術帶進安老服務,對我來說是一種召命,而召命是需要團隊一同承載。當初我要說服工作團隊的每一份子,去理解表達藝術治療的好處和成效,以及釐清機構董事局的疑慮,實在費了無數心力。過程中有部分人認同理念,亦有部分人認為不切實際而離開團隊,因此要喚醒他們從事安老工作的初心,省察自己的能力和態度,在改革的過程至為關鍵。我先教導工作團隊何謂表達藝術治療,讓他們自己去做創作,去體驗過程中的滿足感和創作力,察看自己的內在感受並且能夠表達出來的那份美好,還有接納自己的不足,能夠彼此信任,互相欣賞,這份從心出來的真實感,都是做人本關懷工作需要擁有的特質。生命本來就有很多可能性,看到這些真實的改變,令人很感動。
這八年來,逐步去建立有規模和理念的院舍,當中有神不斷的祝福。當前面對的難題是整個行業人手不足,年輕人不願意入行。最近機構舉辦了幾次招聘會,意料之外吸引了很多人前來,認同理念而且願意加入工作團隊的人也不少。目前的工作是培養人才,讓他們理解靈安服務的價值,等同重視人的價值,共同建立和維繫一處有愛和屬靈氣氛的環境,一個充滿靈性的家給長者。我希望訓練出來的人才帶著這份信念,像蒲公英一樣散落到每一處,裨益整個行業。
生命、藝術與信仰
神是藝術的創造者,而我們是神的創造物,我們被賦予一份創造力,而且擁有一種欣賞自己、欣賞別人和欣賞大自然的能力,我們能夠做的就是把這份美放在生活中,因此我很想透過事業,去體現自身擁有的能力和天賦。其實我們不費吹灰之力已經擁有神的創造,但我們不去領受,反而經常批評、踐踏和破壞。我希望以多點感恩,活得真實的態度去回應神創造之美。我很強調生命要不斷更生和轉化,我欣賞美的東西,透過藝術能夠透視事物的內在價值。生命、藝術與信仰好像三角型,互相緊扣,不能分割。藝術必須融入生命,而靈性健康對生命尤其重要。
在眾多的個人畫作之中,我特別喜歡Calm the Storm,是神告訴我不要害怕,人在風浪中會見到盼望。當我們處於困境,要學習用神的視角去看大世界,時常尋求神的幫助,一定會看到奇蹟和恩典。
我覺得做人要有3個P:
- 重拾做人的好玩(playfulness),放下框架,像個小孩子單純的享受玩樂,尋回自己失去的童年,放開胸懷盡量地笑。
- 保持對生命的熱情(passion)。
- 為自己而自豪(proud of being),喜歡自己,因為我是依照神的形象而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