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同心:醫患同心且同行

  為了增加醫生的診症時間及個案的數目,作為受過專科護士訓練的我,需要評估新症病人的精神及身體健康狀況,並他們所帶來的轉介信的細節內容,從而為每位病人安排一個合適見醫生的日期。

  評估過後,病人或他們的家屬一般都會問我:「呂姑娘,你可否給我/他們開藥吃?」我的回答是:「我是護士,不能開藥,但我可開給你的,是每日三次每次吞三啖口水;如口乾,便要飲適量的水或有益的飲料。」他們的反應大多是正面及積極的,而且會繼續問以下的問題:

「飯前吞或是飯後吞?」

「可否吞多幾次或吞多幾啖?」

「可否幫助消化?」

「是否對預防中風有幫助?」

「有甚麼效用?」

「可否預防腦退化?」

  如是者,我的部分目的便達到了,要他們記得生命裡最基本的需要是水分和食物。隨著吞口水的動作便會想起醫護人員,知道我們是樂意關心和陪伴他們的,並透過臨床綜合治療,例如:藥物、手術、運動、認知行為、心理、音樂、遊戲、藝術、營養飲食、聯誼、宗教、物理、職業、化療、艾灸類及相關的輔助治療等,幫助他們的徵狀得以紓緩。

  有一次,長者病人陳伯(化名)問我:「這對醫治痛症、失眠有否改善?我痛得真要想死。 」我的回答是:「痛楚真是很難受,我們是要與痛共存,需要吃藥,更要用意志來面對痛的挑戰,待它慢慢復元。至於失眠,真是現時的都巿人常遇的問題,要面對睡眠不足的情況,便要好好讓自己放鬆下來,學會管理情緒,認識自己的性格及需求,讓負面的情緒「適」放出來;讓正面思維累積起來,多關心身旁的人、事、景、物,並保持適量運動,釋放安多芬能量,情況便會慢慢好轉。 」陳伯於是笑著回應說:「我試吓吧!」

  患病的日子許多時是辛苦的,很不容易才能捱過。病人及他們的家屬有時候會把負面情緒宣洩在醫護人員身上,衝動起來甚或會說粗言穢語、出言恐嚇、發難和動手。我常不斷提醒自己要多心兼備,包括:愛心、關心、同理心、耐心和信心等,才可以將工作的壓力化為動力,鼓勵病患者及家屬努力走過患病的日子,到身體得以復元過來,重拾美好的生活。事實上,人體結構是非常複雜,也有很多奇難雜症,要把病情控制,都要同時靠賴病人的信念及意志。在全人醫治中,醫患需要同心同行,彼此要有更多關愛和信任,從而讓身、心、社、靈都能達致平衡,促進全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