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心結:智慧簿—創傷後成長

「在低谷裡真的很痛苦。經過兩年的治療,我認識多了自己。我發現這世界並不只有黑白。我很感恩,心念不同,現在看到擁有的,世界亦不同了。  」(智慧簿)

  在我的診療室內,放有一本神奇的簿子。它的神奇之處是令翻開它來閱讀的朋友每每臉上泛起一絲微笑,為人帶來一份力量。曾有想自殺的朋友告訴我,他捨不得放下這本簿,因為他的心從裡面得到共鳴和安慰,得到盼望。我稱它為「智慧簿」,簿裡不記名地結集了許多生命英雄的智慧。這些生命英雄是來我診療室尋求心理評估和治療的朋友,他們一點一滴地寫下在逆境過後的體會與學習,記錄他們一個個面對苦難、傷害、失去、掙扎等有血有淚突破生命的故事。

  近這20年,心理學家開始用科學方法研究人的潛能,包括在病症和創傷以外的經驗。正向心理學派的研究發現,人不單可從創傷中復原到以往的心理狀態,更有可能經歷「創傷(逆境)後成長」(Post-traumatic Growth, Tedeschi Calhoun, 1996)。這現象不單出現在寫下智慧簿的朋友身上,即使在災難受害人、癌症康復者、曾參與戰爭的士兵當中也不斷被發現及引證。

  近代歷史上最能代表「創傷(逆境)後成長」的是猶太裔弗蘭克醫生(Viktor Emil Frankl),他是猶太大屠殺倖存者。苦難讓他寫下成名作《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1972)。他常引用尼采所說的:「打不垮我的,將使我更加堅強。」(“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他覺得在集中營的經歷對他的人生有一重新意義,使他後半生能活得更好。

  「創傷(逆境)後成長」的意思是在經歷人生困境、危機或重大的創傷事件後,人生經驗到以下其中一項(或多於一項)正面轉變:

  1. 感覺人生有新的機會或可能性。例如,開展新興趣;改變舊習慣;展開新的人生方向。
  2. 和他人有更好的關係,而且不只限於和朋友家人,甚至可以和同受苦難的人。例如,感到和別人更親密;更懂表達情緒;對人有更大的憐憫。
  3. 感到處理情緒的力量得以提升。例如,覺得自己比想像中堅強;更有能力接納現況;更能可靠地處理問題。
  4. 對生命有更大的欣賞能力。例如,開始重整生活的優先次序;更珍重自己生命的意義;更能珍惜每一天。
  5. 體驗進深的靈性或信仰上的成長,但並不一定會有信念上重大的轉變。例如,我對信仰有更深刻的了解;我對神有更大信心。

  有心理學家曾提出以下方法去增加「創傷(逆境)後成長」的機會:

  1. 接受自己必先經歷一些創傷後的壓力。因為在不尋常的處境下,有不尋常情緒反應是正常的,就好比蝴蝶必須經歷掙扎才可破繭而出。嘗試鼓勵自己用不同方法表達感受,可以利用繪畫、藝術創作、寫文章或日記等去整理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2. 接受人生已有改變,不強求要完全回復到未有逆境前的狀態。就好像不要求自己要重拾花瓶碎片,把它們變回原有的花瓶。對學習和體驗新事物持開放態度,就好像看到如何利用花瓶碎片創造新的藝術作品。
  3. 嘗試探索靈性或宗教上的成長。聖經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就是聰明。」(箴言9:10-12)。創傷經歷會開啟人體驗一份謙卑,尋求超乎凡人之上的智慧。
  4. 尋求有效的社交支援,主動與信任的人,甚至與專業的輔導人員傾訴。研究發現,如果創傷經歷被接納和聆聽,創傷後成長可以在一份內在安全感下得以支持。

  「智慧簿」裡每一個生命無名英雄,給予我們每一個「逆境後成長」的力量和盼望:「沒有人想要遇到創傷或逆境。只是,人生在世,並不會天色常藍。逆境雖是人生中的必然,逆境後的成長似乎也是神賦予人的潛能,使人能夠衝破障礙,體現全新的智慧,有目標和意義的色彩人生。」(智慧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