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扇心窗:天涯若比鄰

  後現代是個多變的年代,同時也是個否定一切的年代!
想起惹人爭議的作家David Shields的名句:「關於人生,就是每個人都必死無疑!」看似廢話,但的確道出了人生無法否定的真相。

  小時候,筆者的左鄰右里關係非常密切。我們煮了糖水,會彼此分享。大家有事要辦,可以將孩子暫托鄰居。反觀今天鄰舍間的關係,只流於點頭之交,大家碰面,就打個招呼而已,甚或漠不關心。究竟問題出在哪裡?怎樣可以跟鄰舍建立親密的關係?

  或者我們可以從耶穌所說的一個故事,得到一點點啟發:

  有一個人要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聽說這條路有很多賊人匿藏,伺機搶劫。想不到賊人從後跳出來,用刀刺他,剝去他的衣服,把他打得半死,搶去他的錢,他奄奄一息躺在地上,受了重傷,不能動彈,希望有人經過可以幫助他。

  接著他聽到腳步聲,心想:「有人來了!原來是祭司,他教人認識神,一定會幫我。」但祭司沒有停下來,他繞路急急走開。可憐傷者孤單一個躺在那裡。

  他再聽到腳步聲,心想:「有人來了!原來是個利未人,他教人認識神的律法,一定會幫我。」但利未人沒有停下來,他同樣繞路急急走開。

  那傷者很憂愁,還沒有人來幫助他。

  今次他聽到驢子身上的啷啷聲,心想:「有人來了!這人或者會幫我。」那人停下,從驢子身上下來,彎腰在傷者旁邊,原來是個撒瑪利亞人。他看見傷者,就動了憐憫的心,上前將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後扶上驢子,帶到客店照顧。第二天他拿出兩個銀幣交給店主,叮囑店主照顧傷者。

  故事中的傷者好比社會上身心受創、需要別人關愛及支持的人。祭司和利未人,代表看見而沒有行動、有能力卻不願顧惜。相反,撒瑪利亞人的一連串行動:倒油、包裹、扶上驢子等正是愛的流露。至於要付出多少的油、酒、布、驢子、銀幣、時間、陪伴和擔保等,他沒有計較,慷慨地按他能力所及的照顧傷者,只因他見到這個受傷的人而動了憐憫的心。

  今天,當你見到別人落在水深火熱中,你會否踏前一步,向對方伸出援手?多年前,我從報章得悉一位在大雨中因救人而溺斃的工人,住在我工作地方的屋邨內,想到有人在如此突然的情況下痛失親人,一定非常難受。於是,我嘗試訪尋,之後看見那位工人的遺孀及年幼的兒子,就請教會弟兄姊妹按心中的感動作出愛心奉獻,並在卡紙上寫上慰問的說話,然後我就代表教會送去,讓他們感覺鄰舍間的情。

  2003年SARS肆虐,全城人心惶惶,我在工作地方附近,發現新建了一幢長者屋。我想為獨居長者送上一份慰問,於是請教會弟兄姊妹預備了一些口罩及日常生活物資送給長者,表達關心。之後更有多次探訪,有些街坊竟成了朋友。

  其實,這不足為怪,筆者的兄嫂因工作關係,需要將女兒交鄰居暫托,想不到鄰居卻成了我侄女的契媽。

  總的來說,鄰舍間親密關係的建立,乃始於先看見、後動心,而動心自會帶來一連串愛的行動,正如上帝的兒子來到人間,親自將那份無私的大愛向我們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