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心結:甘苦與共

「幫助我的丈夫並不是一個負擔。他的硬仗便是我的硬仗;我們是共同進退的。」

   結婚的誓詞常有「無論健康或疾病都會終生對你忠誠」等內容,但與有長期病患或殘疾的伴侶一起生活是怎樣一回事,大部份人都無從想像。面對伴侶的疾病與殘疾會為婚姻關係帶來成長的機會,但同時也是令關係惡化的危機。根據2013年的統計數字,香港有超過116,000名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的主要照顧者是他們的配偶。在面對自身疾病所帶來的痛苦、生活上的轉變,或照顧殘疾伴侶帶來的身心壓力,夫婦可以怎樣在逆境中保存和提升他們之間的親密感,共同越過這個對婚姻關係的重大考驗?

面對重大改變的準備

  嚴重的意外或健康問題可為婚姻帶來重大改變,為夫婦關係裡的不同部分,例如溝通方式、家庭責任、分工等帶來嚴重的衝擊。夫婦需停下來並意識到他們的相處模式可能已被完全改變甚至永遠不能回到以前的模樣。若患病的配偶仍然有溝通能力,夫婦應盡早真誠及坦率地討論這些轉變。無論是家務分工、子女照顧、經濟和醫療需要,甚至是預設醫療指示和身後事的安排等,盡早跟另一半達成共識,可減少雙方因期望不一致而出現矛盾和不安的情況。在關係改變的初期培養坦誠表達自己的心情和想法的習慣,可預防負面情緒的抑壓和累積,減低雙方的心理壓力。

不要孤立自己

  遇上健康和生活上的巨大改變時,很多人都會感到孤單,跟家人、朋友、同事等的距離感越來越強。就算自己面對很大的困難,也會因為擔心其他人的拒絕和誤解而不敢跟別人分享自己的需要。不良的健康狀況、照顧及工作的辛勞,也可能會大大減低跟親友見面交際的意欲。長期缺乏適度的社交活動和支援,會增加夫婦關係的壓力,造成更大的孤立和被困感覺。若夫妻可以各自找到信任的人去傾訴自己的困難與挑戰,尤其是對容易被忽略的照顧者來說,這份諒解和接納是非常重要的情感支援,有助減少夫婦間積聚怨恨情緒和出現情緒障礙的機會。

別當自己是超人

  任何健康的婚姻關係都要有足夠的空間讓二人都能夠滿足自己的一些需要。但在照顧患病的伴侶時,照顧者可能會因為責任心或內疚感而經常忽略自己的個人需要。照顧者應盡量在身體情況許可下,讓被照顧的伴侶幫忙或擔當一些家中的事務,例如簡單的家務、個人護理、對家庭事務給予意見等。除了可分擔照顧者的工作和壓力外,也可讓被照顧者感到自己對家庭的貢獻,增進夫婦二人同心合力、共同進退的感覺。家人、朋友和社區義工的幫助也是非常重要,讓照顧者可定期得到一些個人喘息的空間,保持身心靈的健康與平衡。

精神上的支持同樣重要

  被照顧者雖然可能在健康和行動上有限制,但在精神狀況許可的情況下,他們仍然是伴侶在精神和心靈上的重要支柱,藉著聆聽、分享和分擔伴侶的喜怒哀樂,被照顧者也可以多點對照顧自己的伴侶表達欣賞和感激,減低他們的身心負擔與壓力,使雙方的關係和溝通變得更加輕鬆和正面。

盡早處理關係裡的矛盾

  若兩人的相處出現矛盾,應盡快找個特定時間商討問題。討論前先想好甚至寫下表達內容。正式討論時,少用責備性的字句,多著重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例如說:「我想聽到你多啲欣賞我嘅付出同埋鼓勵嘅說話,因為咁樣我會更開心更有心力照顧呢個屋企。」討論的焦點應放在明白對方和幫助對方明白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非只顧嘗試說服對方接納自己的要求或看法。問題未必能夠透過一兩次討論就圓滿解決,但若雙方都能夠盡量從對方的立場去了解對方的想法,這份互相明白可提升婚姻關係的質素,令二人感覺更親密。

保存浪漫感覺

  夫婦一起定期參加一些有趣的活動,不但能增加彼此之間的話題和共同經驗,更可讓二人擁有更多正面的回憶,增進感情。在家中亦可預留「浪漫空間」,例如:不要在睡房裡進行任何關於疾病的重要討論。健康狀況對性生活的影響亦不容忽視,需要時應向醫護人員詢問相關資訊,並跟伴侶坦誠溝通自己對性方面的期望和找到共識。肢體上的親密不只限於正常的性生活;擁抱、親吻、拖手、撫摸等的日常身體接觸,同樣是夫妻間表達愛意的重要方式。無論面對怎樣的身體或環境改變,夫婦都可以用他們合適和喜歡的方法,重新定義親密,締造屬於二人獨有的浪漫相處模式。

­  真愛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真愛的培養需要一起經過高低起跌、一起承受痛苦、一起傷痛哭泣、一起開懷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