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同心:只管一一記念

雖然我的工作範疇是成人精神科,但其中老人家為數不少。照顧長者的確需要耐性,不過她們往往反過來給自己不少鼓勵和動力。

特別記得那位認識了十年,已八十多歲的環婆婆。她一副北方人的骨架子,稀疏的銀白短髮,總是笑咪咪的像個小孩子一樣討人歡喜。她每次見到我都會環抱著我的手臂,然後向我介紹這位院友有甚麼難處,那位院友需要怎樣的幫忙。若說到別人不堪的事情,她就會放低聲量給我打個眼色。她說活到這把年紀才算懂得人情世故。這樣可愛的老人家是怎麼住進精神病院呢?原來這位獨居婆婆,平時自己照顧自己卓卓有餘,可是入院前個多月因跌倒受傷,行動有困難,生活就出了問題。有次她去見老人科醫生,訴說生活艱難,說到傷心處就求醫生給她安樂死。因她有自殺的念頭,於是被送到精神科急症病房,我們亦因此結緣了。

住院幾天之後,環婆婆漸漸回復了生活的鬥志,還主動去開解院友。見她活潑開朗,醫生本想安排她入住院舍以便有長遠的照顧,但環婆婆卻說自己鄉間還有女兒和孫子,只因住院而中斷了通訊。那個年代打長途電話並不方便,幾經轉折才聯繫上她的女兒,可以安排環婆婆回鄉養老,也算是個大團圓結局了。出院前,環婆婆要了一幀我和她的合照,說會把在醫院的經歷告訴她的兒孫,每天都要為我們和其他院友祈禱。原來她在這兒還認識了主耶穌。她的生命力和笑咪咪的臉,總溫暖著我並鼓勵我繼續努力為病人服務。

我又想起另一位七十多歲滿腔憤怒的玉婆婆,她是因為企圖跳樓而被送入醫院的。初來的時候事事不滿,整天都用粗言穢語駡人,高挑的身材又孔武有力,難怪大家都戲稱她「打遍天下」。

我明白到她需要多一點被關注和接納,每天都特地叫她早晨,端上飯餐茶點,又送上問候。一段時間之後終於把話匣子打開了,才知道玉婆婆素有積蓄,但兒子向她借錢做生意,拿了錢就幾個月都杳無音訊。本來兒子答應代她交房租的,卻失了蹤影,房署又因她欠租而通知收樓。一念之間,她以尋死來宣洩憤怒。

後來婆婆不再做「噴火龍」,卻開始每事問。她追問何時可以出院?如何可以保住居所?兒子知道她住院嗎等等?看到玉婆婆頭腦清晰,我們便慢慢向她解釋精神健康條例和她所關注的權利,又分析她仍擁有的資源、環境狀況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她明白之餘還能為自己作出有建設性的假設和計劃,我們也放心多了。

玉婆婆出院的時候要了病房電話,她仍不時打電話給我訴說生活的點滴。有時說股票賺到些少錢足夠飲茶,有時說獨居的寂寞,每次我都說會為她代禱。有一回我說病房太多病人忙得吃不消,她竟反過來說為我代禱。後來她的兒子再次回家向她借錢,之後又失蹤了,但她再沒有從前的激動,還說可以再見兒子已是福氣,還要為他禱告,求天父好好照顧他。她的回應再次提醒我,天父是滿有慈愛又垂聽禱告,只管把她們的需要一一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