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心結:老當益壯

  陳先生現年60歲剛退休,退休前為一間銀行分行經理,一直刻苦工作接近三十餘年。他從最初入職當一名櫃台小職員,透過不斷進修和累積工作經驗,逐漸晉升至經理的職位,他在工作上的傑出表現一直獲得上司和同事的肯定。

  他剛退休時,認為自己辛苦了一輩子應該好好享受人生,所以與太太去了兩次長途旅行,可是接下來面對度日如年的生活卻使他十分苦惱。首先,他失去了工作的角色,突然由經理變為退休人士,自我形象急劇下降,甚至覺得自己一無事處。每當想起以往管理著十多名下屬所擁有的權威,比較現在在家經常被太太指指點點,便倍感失落,有時甚至向太太亂發脾氣或以冷戰來表達不滿。另外,他性格較內向,不喜歡社交生活,缺乏朋友及親友支援,終日待在家中,既不運動,又不注意飲食,漸漸出現失眠及高血壓等症狀。

  人口老化這個問題在香港存在已久,根據香港政府在2014年的統計數據,65歲或以上人口佔總人口14.7%(即是約每7位港人便有一位是長者),按香港人口推算,到2064年長者人口將上升至36% (即是約每3位港人便有一位是長者)。另外,世界衛生組織預期,到2050年,本港將在全球佔最大長者百分比的城市中排第五位。可見香港未來的長者服務需求將有增無減,面對持續的人口老化,我們有否作好準備呢?

  「老化」一般給人負面的感覺,有些長者口邊經常掛著一些負面想法,例如「老咗就無用」、「等死」等,可見大部分人對「老化」都帶著一些心理恐懼,害怕失去年輕時曾擁有的,包括美貌、活力、健康、工作、賺錢能力、自理能力、朋友、家人,最終害怕失去生命。歸根究底,我們害怕失去自主權及控制感,很多長者不是畏懼死亡,而是害怕痛楚及連累家人。其實「老化」是一個過程,筆者盼望與大家分享如何以正面的角度來面對老化,並及早計劃晚年生活,積極邁向豐盛的
晚年。

一. 實踐健康生活模式

  若將人體比喻為一部機器,那麼我們最重要的三大燃料便是充足睡眠、均衡飲食和恆常運動。可惜有75%長者有不同程度的睡眠問題,影響日常生活、健康、情緒及人際關係。實踐良好的睡眠衛生包括:(1)待有睡意時才上床、(2)定時起床及避免午睡、(3)適當的日間活動及接觸陽光、(4)睡前放鬆心情,如聽音樂、減低環境刺激等、(5)盡量避免依賴安眠藥、吸煙及飲酒、(6)盡量避免在午後喝咖啡或茶。論到第二大燃料,均衡飲食就是三餐必須定時定量,並按照健康飲食金字塔的建議進食。至於第三大燃料,恆常運動的好處真是數之不盡,除了可強健肌肉及骨骼、促進新陳代謝、增進心肺功能和增強抵抗力之外,還可以使腦部分泌天然的鎮痛制「安多芬」,使人有愉悅的感覺。

二. 休閒生活、持續學習

  休閒生活是保持心理社交健康不可或缺的元素,有部分長者覺得參與休閒活動是浪費時間和金錢,甚至覺得享樂是不應該的,賺錢才是應該的。但事實上,休閒生活能擴闊社交圈子,提升生活質素,以及預防腦功能退化。長者可視乎個人喜好、時間和能力,抱著不妨一試的心態,也不必太介懷自己的表現。休閒活動是多元化的,可選擇以個人或群體進行:

  • 知識學習方面:閱讀、寫作、書法、語言、電腦
  • 文化藝術方面:聽音樂、看電影、畫畫、攝影、唱歌
  • 社交方面:社交舞、結伴旅遊、茶聚、探訪親友
  • 康體方面:行山、游泳、球類活動、瑜伽
  • 義工方面:探訪長者或病人、參與義工服務
  • 宗教活動:團契、查經班、讀經計劃、讚美操

三. 退而不休

  熱愛工作的長者要跳出繼續從事受薪職業的狹窄視野,才能走進不同形式的新領域工作。長者退休後仍可與後輩分享知識、見解和經驗,甚至繼續以兼職或擔當顧問的身分,善用自己的時間、體力、學識及經驗,鼓勵年輕一輩,甚至幫助有需要的長者;也可投身社會公益事務,在志願團體擔任義工及委員,推動社區發展;更可參與學術研究或藝術創作等,繼續成為社會的寶貴資源。

  其實我們應該平衡一點來看年邁,記得聖經形容「強壯乃少年人的榮耀;白髮為老年人的尊榮。」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有其價值和意義,只要樂中就能活得
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