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仁述:不一樣的看見:陳念聰醫生

用 「無悔—生」來形容陳念聰醫生,可算是貼切不過!陳醫生於80年代在大學攻讀醫科, 1986年已成為專業眼科醫生。年輕的他沒有把醫療學識和技術投放於可以令他致富的醫療行業上;他反而放眼世界,並且走進漫天戰火、峰煙四起的阿富汗,在喀布爾當了六年導師,培訓當地的眼科醫生。縱然每天生命受到威脅,他卻從患難中學懂堅毅,從生命中尋得意義。現今他仍然積極投身醫療宣教和扶貧工作上。

*************************************************************************

  陳醫生自幼讀書成績優異,為了順從父母的期望,他選讀醫科並成為醫生。影響他一生的,莫過於他在大學時代有機會接觸基督教,後來更信了主,這改變了他對生命的態度和人生的價值觀。在唸大學期間,他有一個心地善良、孝順父母的中學同學突然離世,這件事令他初嘗苦難的衝擊。才二十出頭的他,儘管看了一大堆哲學和有關苦難的書籍及聖經,仍然不能解讀或理解苦難的由來,但苦難卻又是那麼真實,就像生老病死—樣,無人能夠逃脫。

  當他再看主耶穌的一生,發現祂在世的日子不但親身體會人間的苦難,更親嘗了十架之苦。他明白了信仰不是要我們逃避苦難,而是要與在苦難中的人同行並且幫助他們。主耶穌對世人的愛和犧牲成為了他學習的榜樣,他立志以「燃燒生命,為主所用」的生活態度來活好每一天。

  當年他以醫學生身分參加一個英國舉辦的基督徒醫學生會議,認識到來自非洲和印度的醫學生。看到他們雖然缺乏卻仍樂於參與服侍,不禁令陳醫生反思華人是否只願意幫助華人,還是也可以和其他民族分享財富和知識?那次會議擴闊了陳醫生的視野,並提升了他對跨文化、種族和地區服侍的心志。

  接著於90年代在阿富汗六年的服侍,讓他得到十分寶貴的體會和學習。陳醫生憶述一位在阿富汗的母親,帶同一個殘疾孩子求醫。這孩子被地雷炸傷了眼睛及手臂,因而導致雙目失明及失去雙臂。當他回覆那位母親,她的孩子雙眼已壞死得無法醫治時,那位母親痛哭後並沒有放棄,仍帶著孩子堅強地活下去。這個經歷讓陳醫生深深明白甚麼才是真正的「堅毅」!當人在逆境中必須靠著堅毅和勇氣,才能跨勝苦難,並且看見出路和盼望。

  除了從服侍中看見不一樣的世界之外,陳醫生的太太也改變了他對人的看法。陳太是一位職業治療師,經常接觸弱智小朋友。她認為雖然他們沒有正常的智力,但他們仍可以發揮生命的其他方面,甚至可以比一個正常人活得更精彩。這個「看見」讓他更明白不要以世界的方法來計算及斷定人的價值,亦讓他更領悟聖經所說,不要顧念看得到卻會朽壞的東西;相反要追求那些看不到卻有永恆價值的事物。就好像人只能看到光譜,卻看不到紫外光、紅外綫;說明了有很多真實的東西是人用肉眼看不到的,只有用心靈的眼睛去看,才可以看得更深更遠!

訪問隨想:不少人視生命的價值莫過於賺取金錢、得到名聲、建立權位等。所以大家都被鼓吹「要贏在起跑綫」,事事要快人一步、捷足先登。陳醫生卻用了不一樣的眼光來看自己、別人,甚至那些在世界另一角落的人。他更願意走進苦難之中,肯定別人的價值並給予實際的扶助。行動要由看見開始,我們所看見的又是甚麼?

本文按《守護生命的使者》廣播內容編寫,原稿版權屬香港基督徒醫生及牙醫團契。重溫廣播內容,請登上:www.cmdf.org.hk/pages/sharing/broadca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