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扇心窗:沒了名字,留下意義

  「清道夫」這名字有多常用?只要上網,定必有重大發現。

  養魚一族一定會想起那住在摯愛水族箱中的小魚。小魚甚少游動,經常吸附在水草或水族箱壁,舔食青苔而活,卻讓那常在水族箱外望著牠的主人臉泛笑意,因為有了牠,就不用經常處理當中的青苔。這種小魚腹面像一個琵琶,故有琵琶魚之名,但因為牠有清潔青苔的功能,就如清潔街道的工人一般,「清道夫」就成了牠的名字。小魚不會說話,不知牠希望別人記得牠的原名,還是牠因其重要性而被冠的新名?

  至於喜愛足球的,就會聯想到當年足球比賽中,為了加強防守,在後防的一名專職只守不攻的球員,清除攻到本方門前的一切來球。隨著只攻不守的打法顯得沉悶,近年來足球圈中少聽了「清道夫」這名字,但他在球賽中的作用,沒被忘懷。

  四十多年前,「清道夫」是清潔街道工人的專稱,他們手抓大掃帚,把街道上的垃圾、落葉、凋花,以致你想不到的東西,從左到右、從前到後的掃,不一會,散在不同地方的垃圾就成堆,街道就清潔起來了,之後走上街的人都知那是清道夫的傑作。可是,不知為何,也不知從何時開始,專稱淡出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你看了也不能肯定他工作所在的稱謂 — 清潔工人。

  或許就是這樣,一位小女孩只叫清潔街道的工人掃街叔叔、掃街嬸嬸。這位只有六歲的小女孩,每天早晨在家門前等待褓姆車接送上學的同時,時而唱歌,時而跳來跳去,時而與母親說這說那,也會與途經的鄰居打招呼,當遇上清早就來掃街的清潔工人,小女孩就會叫叔叔、嬸嬸。

  有一天,小女孩因病不能上學,只是站在窗前,沒唱歌,沒跳來跳去,也沒與途經的鄰居打招呼,褓姆車經過她家門沒停下,但清潔街道的工人仍照常工作。小女孩突然指著他們說:「媽媽,我長大後要做掃街嬸嬸。」陪伴在側的媽媽,來不及問個所以,小女孩已道出了她的想法。在小女孩心裡,掃街嬸嬸不但令街道清潔,也很聰明,長長的街道,垃圾處處,還有吹得滿地的落葉凋花,要如何掃?掃向那個位置?如何避免掃在一堆的垃圾不被吹開?天氣變化,四時不同,時而翻風,時而下雨,烈日當空,驟雨突來,令清潔工作更為艱巨,但只要動動腦筋,定能完成工作。

  不知那母親如何回應女兒的這個志願,也不知那小女孩長大後會否真的成了掃街嬸嬸,但小女孩看到的是工作的意義,艱難原來是挑戰,就算她完全不知道掃街嬸嬸的專稱是「清道夫」,卻留意到他們的工作內容、面對的困難,更在純真的心靈裡塑造了一顆佩服「清道夫」及不畏艱難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