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心結:解開負面情緒的迷思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長輩都教我們如何快樂,避免痛苦,卻缺乏一個正視負能量的教育。在我的治療室內,人們常抱著疑惑的心態來問:「我的情緒有問題嗎?」,我通常都這樣回答:「你的情緒不是問題,而是你對它的理解和處理手法出了問題。」許多人來治療的目的是要「解決」負面情緒,但若我們對負面情緒有著一種避之則吉的心態,反而會令復原過程更加困難。

  以下,我想分享在我的治療室內常聽到有關負面情緒的誤解,希望透過這些訊息,解開人們對負面情緒的迷思,讓大家學習用正確的心態來了解它。

謬誤一負面情緒是很壞的東西

謬誤可引起的想法和行為:因覺得「我不應該不開心」而產生自責的感覺;或想到「傷痛的感覺並不重要,我不理會它便可以了」而收藏自己的情緒。

個案:阿李被認識多年的伙伴在一場生意合作上出賣,他投放的資本都被對方欺騙,他感到既傷心又憤怒,但卻埋藏這些情緒,因他覺得對朋友表示憤怒和傷心會損害自己形象,又感受到良心的掙扎,心情矛盾,睡眠和胃口變差,開始出現抑鬱的徵狀。

健康的觀念:負面和正面的情緒沒有絕對的好與懷,它們是身體對環境的自然反應,是具生存價值的,會驅動我們的行為來協助生存。例如我們看見大狼狗會感到恐懼而逃跑,我們失去自由會感憤怒而爭辯,對於別人做了違反道德的行為感到厭惡而進行譴責。在治療中,阿李學到他正經歷的情緒是被背叛後正常的反應。他意識到憤怒在告訴他,他需要向朋友討回公道;他亦察覺到傷心在告訴他一段關係經歷了破裂,他需要朋友的道歉。阿李決定跟朋友展開談話,並請法庭介入以取回他應有的東西。尋找情緒背後的需要能推動我們付諸行動,而不是在負面漩渦內無止境地轉動。

謬誤二:我現在的心情是永恆的。

謬誤可引起的想法和行為:容易感情用事,將眼前的感覺看作悲觀的永恆:「我今日唔開心,我成世注定抑鬱。」

個案:靜兒經歷失戀,相愛八年的男朋友向她提出分手,她過去一年內心情極度低落,並相信心痛的感覺只會有增無減。為了避免回想傷痛,她連好友聚會也缺席,埋藏自己,因她相信「只要心情一日未復原,她永遠都是有缺憾的」,直至身體出現毛病才正視心理上的鬱結。

健康的觀念:我們當下的情緒可能很痛苦,但它總會有淡化或轉變的一天。我們慣常在負面的情緒出現的時候,將它看成永恆,但當正面情緒出現時,卻相信快樂的時光瞬間即逝,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負面情緒「停留」的原因並不是情緒本身的錯,而是可能引發它出現的情況(如人,事)未有被妥善處理好。靜兒最初對自己的不快樂情緒下了一個永久性的判斷, 其實是為自己的心情復原設下了一個大陷阱。後來,她慢慢領悟到忐忑不安的心情背後的真正原因是自己害怕孤單,於是她決定跟臨床心理學家一起積極改善自己的社交能力,最後成功擺脫負面的旋渦。

謬誤三:強烈的情緒反應是不好的,應該抑壓或將它發洩出來。

謬誤可引起的想法和行為:害怕自己的情緒一發不可收拾而強行抑制它,或覺得情緒應宣洩出來而雷霆大發,做出失去理智的行為。

個案:阿明的婚姻生活並不快樂,經常和妻子吵架。每當有爭執時,阿明都默不作聲,將怒氣硬生生地吞下去,以免憤怒過度時作出過激的行為。但當他心情差的時候,控制能力便減弱,憤怒情緒一觸即發,有時還會動口兼動手,造成家暴問題,令阿明陷於無奈和後悔的心情。

健康的觀念:很多人以為打人、罵人、甚至打枕頭能給他們發洩的機會,但很多心理學研究指出,發洩其實不但不能有效地緩和情緒,反而會加強了下一次憤怒的強烈程度。況且,成功令到對方難受可能會使你「開心」一陣子,但對自己並不會產生長遠實質的好處。不過,過分壓抑情緒也有壞處。若情緒很久也不能平伏,會令我們容易反覆想著那些事,甚至影響睡眠和胃口。最佳的面對方法是提醒自己別讓問題積累,要在問題未嚴重前尋求解決。平時亦要保持身心健康,如做運動,閒娛社交等,有助減壓。阿明在治療中學會認識自己憤怒的原因,學習處理激動的情緒和跟太太改善溝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