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心款款:童眼看世界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了解自己。放眼各大報章、週刊及電視節目,都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星座、運程或性格測驗; 它們之所以歷久不衰,皆因擁有大量的讀者。在授課時,往往遇到學生這樣提問:「張博士,請問我的性格類型是甚麼,你替我分析一下好嗎?」我們總喜歡從別人的口中去認識自己;但細心想想,最瞭解我們的,不該是我們自己嗎?

  今次讓我們嘗試用兒童的眼睛來看世界,並認識自己。因為「童眼」無論深度還是廣度,比成年人能夠看見更多。在童眼中,世界充滿奇妙與可能。恐懼和苦困在他們眼裡都會變成驚歎(!)和好奇(?),並呈現出 「澄心」的態度。

  現在我們就透過藝術治療師的闡述,學習以「澄心」的態度欣賞不同作品,從而令我們能「澄心」地瞭解自己 ,並找回自己的「童眼」,使我們每天都能懷著愛的同在,愛自己和身邊的人。

  讓我們以一位兒童的繪畫為例證,說明童眼與澄心的含義。

多重意義

  多重意義是指圖畫中的每件物件都可以有多重的意義。(圖1)作畫者一位八歲的小朋友,畫中描繪他在叔叔家裡居住一段時間中所發生的事。當中真的有烏龜,高大的人物是叔叔。而左下方的鯊魚群,並不是真實存在於叔叔家裡。鯊魚的喻意可能是作畫者想像在這環境感到的危險。要留意的是,各物件可以有多重意義。通過了解這些物件,我們就能了解作畫者的心境。

多重經驗

  多重經驗的意思是透過不同的圖畫,深層的經驗可以重複多次,而每次都可以有新的體驗。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達同一個故事,或用另一個方式,甚至大致不變,只更換人物再說一遍,各人會依自己的體會,加入新的元素再說一遍。這些「新的故事」就好像美感的回應。

  例如(圖2)和(圖3)出現的水平線,都是海底世界;但在(圖4),同一條線的重複,卻表示雲層。這表示作畫者活用不同的方式/故事表達內心情感裡要處理的不同層次的經驗。不同的體驗,他加入比喻和想像就會重新再活一次,轉變就在他的身上發生。

  我們如果能夠在每一次經驗中有一些心理上的轉化,就能有成長。但我們在許多重複的經驗中控制自己,沒有給予自己空間。其實我們可以透過遊戲、繪畫,甚至觀察,只要改變位置/轉移框架,以「童眼」,用「澄心」重新認識世界,我們的人生就會不一樣。

童眼看世界

  兒童所見、所感、所想總是全新的;在發展出這種防禦機制之前,則更能夠「活得更人性化一些」。對於兒童來說,觀察是介於真實和幻想之間的事情。因此,他們每天都充滿樂趣和探索的好奇。

學習「澄心」

  先緊緊閉上你的雙眼,慢慢地轉身180度,站在原地,留意周圍發出的聲音,還有感應你身體的所有觸覺。如果在戶外,你或許會感覺到微風吹過你每一寸肌膚…就是這麼簡單。

  大概半分鐘之後,猛然睜開雙眼,讓自己看清楚眼前所能看見的一切。在眼睛睜開的那一剎那,之前看見了甚麽?如今又看見了甚麽呢?

  當您完成了以上的練習之後,細細體會當中所感受到的一切,然後問自己以下的問題:

  • 當突然睜開眼時,感覺到看見了甚麽?
  • 在睜開眼的那一剎那,看見的景象是否光明,甚至是耀眼的?
  • 有沒有看見空間、外形、輪廓、顏色、光芒和陰影?
  • 在第一瞬間過後,看見了甚麽?
  • 現在是不是開始辨認出眼前的景象?
  • 完成整個過程有困難嗎?

  當你察覺已經可以辨認出睜開眼睛後的景象,那麼便是時候再次提升速度了。身體可以任意轉過角度,然後或平視、或抬頭、或低頭,再次睜開眼感受這一切,如此循環。可以嘗試迅速地睜開和閉上眼睛。當閉上眼睜開眼睛的速度越來越快,給予思維的時間便越來越少,但你可以為自己選擇一個最為合適的速度。

總結

  透過這個練習,能夠幫助你更加清晰地觀察事物。原來大多數時候,成年人都是透過大腦過濾性地看見事物。這套眼睛照相機操的練習,能夠幫助我們理智地區分兩種看待事物的方式,從而獲得長久的、超乎想像的觀察力,並且更加自信地看待這個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練習翻譯自Andy Karr及Michael Wood的著作 【The Practice of Contemplative Photography】
Drago Lai Ka Kit, MSS,MCSmDVATI, RCAT, R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