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健康:克服「癮誘」

  現今人們的嗜好可謂種類繁多,因此有更多的朋友上了各種的「癮」。傳統上有害的癮如:煙癮、酒癮、毒癮、賭癮;有較中性的如:咖啡癮、美食癮等,也有更新穎的癮如:上網癮、打機癮、色情網站、社交網站癮等。每種不同的「癮」有不同的性質,有生理性、有心理性,也有很多關乎習慣和社交環境的因素。

  「上癮」的範疇很廣闊,有嚴重,也有較輕微的。上癮成為問題,最大的關鍵就是那種癮嚴重到影響了日常生活其他更重要的活動如:學業、工作、家庭生活…,並產生健康、心理、家庭及人際關係上的問題。「癮」一日不除,問題便不能解決。很多時候,上癮者對自己的問題似乎盲目不知,也不會自動去作出任何改變。著急的只是身旁的家人和朋友,希望上癮者可以迷途知返,或苦口婆心、或曉之以義、或責之以理,但結果卻往往是適得其反,更破壞了彼此的關係。

  解鈴還需繫鈴人,每個上癮者其實都是自己的原由,故此也只有他自己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要上癮者願意改變,最重要是要找到一個出於他自己的原因,和使他有動機去開始改變。這些原因,不是他的家人、朋友、同事、醫護、輔導員加在他身上的,而是屬於他自己的,也是他自己真正關心的。那個原因,可能是為了幼小的兒女著想,也可能是不想再令家人失望;又可能是不想中風以後要別人照顧,又可能是不希望要服用各種慢性疾病的藥物,又或者是希望自己的視力不會再衰退下去,甚至只是打機的手指不要再疼痛下去…。

  上癮者從願意改變到成功戒癮,當中的心路歷程殊不簡單,往往要反覆經歷過不同的階段,才能達到最終的成功。研究歸納出一個稱為「改變的階段」的模式,描述上癮者在轉變各階段中的特點。如果我們能夠理解不同階段的情況,家人和朋友能配合得更好,就能更好輔助上癮者成功戒癮。

  「改變的階段」的首階段可稱為懵懂期:上癮者在這階段根本不視自己的「癮」為問題,也不會想過要改。他們只感到「過癮」的好處,沒想到對自己的害處。他們或會說:「鄧小平都吸煙到九十多歲才死呢!」「我身體很好,為甚麼要戒食減肥呢?」「個個都在玩手機,有甚麼問題呢?」

  關心上癮者的親友,或者會為他的上癮行為定下限制。但對這階段的上癮者,行為限制能幫助到的實在不多,甚至可能會幫倒忙。對這階段的上癮者,切忌嘗試說之以理、因為那只會是枉費心機,甚至會惹來無謂的爭執,傷害彼此的關係。

  第二階段為沉思期:這時上癮者已經發覺成癮的問題,並且找出要改變的動機,開始認真地考慮繼續上癮與戒癮兩者的利與害,也願意接收相關的健康資訊。跟上一個階段不同,這階段為上癮者提供合適的輔助,說明上癮的害處與戒癮的益處,可以刺激他進入一步深思,在矛盾之間漸漸步向改變。

  第三階段為決定期:這時候上癮者已經下定決心要戒癮,雖然仍未能立刻完全戒除,但已開始有實際行動去減少上癮的活動。在這階段家人和朋友需要多加支持和鼓勵,甚至可以鼓勵他定下一個「戒癮日」,正式跟上癮活動告別。

  第四階段為行動期:這時上癮者剛開始要戒掉了上癮習慣,並且得到初步的成功。戒癮者應該學習一些「行為治療」的技巧,應付一些以往持續已久的老習慣。例如吸煙者以往很喜歡飯後一枝煙,那麼在飯後便應該做一些別的活動,如出外散步逛逛,那便他可以離開已往習以為常的情景,幫助他離開上癮的習慣。

  第五階段為維繫期:這時戒癮者應該是戒癮超過六個月,可謂已經得到成功了,這時最重要就是預防復發。戒癮者應跟親友與輔導者一起探討,何人、何時、何地會最易受「癮誘」,並預備在意志軟弱時(如孤獨、失落時)該如何處理。

  不少戒癮者都不能一次就成功,是過不了最後的階段復發期:如果戒癮者回復以往的習慣,更會因為失敗而意志消沉,再難重新行動去戒癮。這時身邊的親友更需要充份體諒,支持陪伴上癮者,在適當時候鼓勵他重新嘗試再戒癮。

  最後以「北風與太陽」的寓言來勉勵各位上癮者的親友。北風呼呼大作,卻不能吹開人們身上的大衣,反而使他們愈抓愈緊;太陽則以和煦的光照,令到人們溫暖,他們便自願地脫下大衣。希望親友們能夠明白每個上癮的習慣,也掌握每個戒癮的階段都有獨特之處。理解到改變的階段,便更能因勢利導,配合不同階段去輔助上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