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心結:愛的解毒

  「令我心痛的是我最愛的兒子,他不但沉淪毒海而且還加入了黑社會。為了他,我和丈夫的關係惡化。每當看到他索K索到昏昏沉沉,我真是心如刀割。我時常問自己:『究竟我做錯了甚麼?是否我很少陪他?為甚麼兒子會吸毒呢?』」

  「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我終日以淚洗臉,憂心忡忡。我們兩夫妻好有愛心,特別是對老人家,真不知我做錯甚麼,會敎出這樣的兒子。很多人說我慈母多敗兒,但除了吸毒之外,其實他不壞、不惹事、不打架,只喜歡躲在房中。我只有一個兒子,他開聲說要錢,我便給他,結果寵壞了他,是我累了他!」

  毒品和濫藥的破壞力確實很大,以上兩位家長的無奈和自責,亦不能解決子女的濫藥問題。問題背後牽涉父母如何與子女溝通,管教方法,生活方式等等,如能及早處理,不要到了情況變壞才設法補救。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樣的說法相信已經過時了,但是絕大部分父母都是愛惜子女的,應該是永恆的真理。但父母不懂表達愛、過分遷就、對子女成癮行為認識不足,卻是問題所在。

為何孩子選擇毒品

  心理學家Gene Heyman曾經表示成癮行為(例如濫藥)是選擇失調(Disorder of Choice) 。他認為成癮行為是自願的選擇,但卻是一個失控的選擇。根據禁毒處藥物濫用資料中央檔案室的資料,在2012年21歲以下報稱吸毒的首要原因是朋輩影響,其次是好奇,怕悶,情緒低落,抵受不了壓力,希望獲得官能上的滿足等等,因而作出錯誤的選擇。如果父母能明白處於成長困惑的子女的心理狀況,在他們作出偏差選擇前,可以循循善誘,對他們拒絕毒品有重要的幫助。

成為有影響力的父母

  要發揮對子女的影響力,父母必要和他們建立親密和信任的關係。父母的接納(Acceptance)及讚賞(Appreciation) ,並且得到子女的信任,家庭才能夠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地方。父母必須先瞭解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並且要懂得處理那些負面的經驗和情緒,才能與自己的子女相處得更好,情感連繫得更深。父母要減少將自己的恐懼和期望,過份投射到子女的身上。要讓子女明白,無論他們有怎樣表現,父母都會尊重他們的獨特性,愛他們,不會將他們與別人比較。讚賞他們的努力,子女才學懂接納自己,這樣才不會依賴朋輩的認同。父母經常面對一個情況,希望子女可以做得更好更多;但忘記他們也有限制,若接納到他們的限制,肯定他們的能力,他們便感到安全和足夠,就不需要以向外面尋求認同,更不會落入毒品的陷阱。

子女的人生敎練

  「究竟我做錯甚麼?是我寵壞了他/她嗎?」父母要明白,為子女做得太多,往往會有反效果,子女亦因此不懂如何面對困難。父母要成為子女的人生教練,必須要懂得讓孩子學習面對困難,讓他們學會怎樣面對工作上的難題,拖延或是逃避?當遇上忿怒或傷心時,又會如何處理呢!逃避還是遷怒他人?

  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續,父母則是子女的源頭。無論是好是壞,子女會以父母作為鏡子,若果父母不懂得正面處理問題、困難和不足,又怎能期望子女可以做得到?父母必須要讓子女學習負責任(Accountability),讓他們自小學習解難,千萬不要過份保護子女,要讓他們承擔責任,只要從旁協助指導,甚至有時要袖手旁觀。忍心讓子女嚐嚐苦頭,他們才會勇於面對困難,那又何需以毒品來處理負面情緒和逃避現實呢!

  父母要敢於管教,在關愛與約束平衡下,表現為人父母的權威(Authority)。有一個比喻:天橋上的欄杆就是管教,欄杆不是要束縛及限制子女的去路,而是保護他們,免致由高處墮下受傷。提醒家長,切勿因怕破壞與子女關係,而過份遷就他們,更不可有求必應;要敢於管和教,這對子女來說才是最大的保護。

家的愛能療癒傷口

  當然,即使父母每樣都做好,孩子受朋輩影響,仍有可能沾染毒品。這時,父母要花更多的時間和耐性,穩妥自己情緒,不要停留在自責、內疚的漩渦中,並且尋求專業的幫助,以持續的關愛及耐性鼓勵子女踏上康復之路。以下是一些戒毒康復者對家人的感言:

「媽媽為了我會不惜一切,而我卻怪她無知,但原來最錯的是我自己。 」
「爸爸問我,為甚麼我要傷害自己!我問爸爸,為甚麼他仍然不放棄我?」
「父母沒有放棄我,我也不會放棄自己!」
「原來幸福不是必然的,是我不懂珍惜這個家給我的付出和愛!」

  從這些說話中,不但看到父母不捨的愛是子女最好的保護網,更是他們最有效的治療力量。要預防和挽回吸毒子女的父母,他們都成功,就是最好的說明。子女最需要的,是父母不離不棄的愛。最後,願以聖經中的《愛篇》勉勵大家,以恆久不變的愛,保護我們的下一代、協助他們凡事作出最佳的選擇: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