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健康:腸胃也會說話

  阿詩是個很容易緊張的年輕女子,每當工作上需要作重大決策,又或者要向上司進行工作匯報時,她的腸胃就總是特別「脆弱」,不是腹痛,便是肚瀉,有時更是又痛又瀉。昨天,阿詩又再次在重要會議期間腹痛難受,整個會議過程都坐立不安,極為影響工作。

  有時,和朋友同事外出用餐,一頓飯下來,大家都相安無事,唯獨阿詩自己一人有腹痛和肚瀉的情況。諸如此類的腸胃「突襲」自她出來工作後就常常出現。後來,阿詩跟家庭醫生提起這些情況,醫生告知,原來一直困擾阿詩的是「腸胃焦慮症」。

何謂「腸易激綜合症」?

  其實,腸胃焦慮症或腸易激綜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簡稱IBS) 是一個很常見的腸道疾病,並不致命。有調查顯示每10至20個人就會有一名患者。常見的病徵是不同程度腹痛,通常排便後腹痛徵狀緩解,有人的病徵是腹痛夾雜著肚瀉或便秘。有時肚瀉和便秘更會交替發生。不少病人亦有其他的腸胃不適和情緒徵狀。香港中文大學有研究指出,腸胃焦慮症病人同時患上經常焦慮症的風險是沒患腸胃焦慮症人士的6.1 倍。由此可見。壓力和情緒腸易激綜合症有莫大關係。

腸易激綜合症有何影響?

  雖然腸胃焦慮症不會致命,但是病發時不適的徵狀,如腹部絞痛、肚瀉、腹脹、便秘等都會帶來生活中的諸多不便,尤其是情況較嚴重的患者,其生活質素更大受影響。有些患者由於腹瀉經常要上廁所,不能乘坐長途巴士,部分人因此而被逼減少外出。即使逼於無奈要往乘長途車,都只會選擇乘搭較易找到洗手間的地鐵、火車等。另外也有些患者,因生活壓力大而長期出現腹痛情況,但長期腹痛亦增加心理壓力,於是產生惡性循環,使情況愈加嚴重。長此以往,不單患者生活大受影響,持續的腸胃問題更會影響他們的情緒。

懷疑自己有腸胃焦慮症,怎麼辦?

  如有任何懷疑應及早求診,大多數情況無需做任何檢驗、測試,若病人有些嚴重的徵狀,如:糞便帶血、體重下降、貧血或家族中有腸癌的病等,醫生可能會安排驗血或內窺鏡等檢查,消除疑慮。

如何控制病情?

  幫助患者對此疾病的認識尤其重要,醫生可技巧地引導病人,把身體的不適,跟壓力、情緒、社交及心理因素連起來,在於轉移及擴闊病人的焦點,明白身心相連之奧妙。這份「明白」,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治療功效。

  另外,一些生活習慣上的調整,對病情亦有幫助。首先,由於壓力和情緒問題會誘發患者的徵狀,因此學習放鬆心情、減壓的技巧,避免經常緊張都十分重要。

  第二,調整飲食習慣,避免進食容易引致腸胃不適的食物,例如會產生氣體的豆類和較易刺激腸道蠕動的奶類,如咖啡、紅茶等。至於有便秘的患者,則應多吃蔬果,攝取足夠的纖維,有助促進腸道蠕動。再者,適量運動能有助放鬆心情,對減輕病情也十分重要。

  藥物方面,醫生可按病人的需要,處方一些短期藥物幫助舒緩病情。如患者情況嚴重,病人亦可接受一些較針對性的藥物治療,其中部分藥物可同時減輕焦慮及抑鬱的情緒。需要留意的是,服用這些藥物並不代表患上情緒病。

  總而言之,我們的腸胃是身體中一個能說話的器官,有時候,她只不過是想告訴我們:「你的壓力太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