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直說:真係唔打唔得!

  「醫生,唔打針得唔得呀?」這句對白,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這甚至是不少人的心聲。身為糖尿科醫生,每天看門診我都會經常聽到病人對我說這句話。因為對於服食口服糖尿藥的病人,藥物已加至最高劑量,卻仍不能將血糖控制的時候,胰島素針便是我最後一道板斧。可是每次說要打針,差不多每一個患者都會對我說這句話。

  對糖尿病人來說「打針」是一件大事。從向患者提出要打胰島素針那一刻起,便要有心理準備要打「持久戰」,因為不少人都對「針」有不同原因的恐懼。一談起打針,便會觸動他們的神經。無論是昂藏七尺的男子漢,還是七八十歲的婆婆,加藥?可以。戒口?可以。打針?睇多陣先啦!遲 D 先啦!都係唔好啦!

  曾經遇過一位中年男病人,血糖值「爆晒燈」,卻只肯吃藥和戒口。我在門診時用了半個小時,痛陳利弊,終於勸服他入院打胰島素針。將藥量調校好後,他卻指著一條差不多一厘米粗的鐵枝很激動的對我說:「如果有人用比這鐵枝粗的針扎我,我不會害怕;但你要我將針藥打在自己的肚皮上,我是一千個一萬個一億個不可以!」其實打胰島素用的針,是比抽血用的針更幼更短呢!

  至於老人家,他們很常有的一個觀念,就是當醫生對你說:要打針,那就表示自己快不行了。所以一開始打針,就是好像開始了生命的倒數。「聽說某某打了針,過了不久就死了。 」又或者是「某某自從打了針,身子越來越差,還是不要打針好了。」

  要幫助這些糖尿病患者,不單只要讓他們明白自己的病情,還要從心出發,讓他們接受,而非逃避患病這個事實。要讓他們學懂如何與糖尿病這長期病共存,而不是當一隻鴕鳥,任由病情發展至不能挽回的地步。

  「退化」是我常用的一個詞語,作為解釋疾病出現的原因。胰臟老了,退化了,令胰島素分泌不足,所以要打針作補充。而胰島素只有針劑,沒有口服。通常我這樣解釋的話,患者會比較接受自己需要打針這個事實。

  不過,最重要的是這些患者願意去踏出第一步,克服恐懼,積極參與治療。作為醫生,擁有專業知識,醫術怎樣高明也不能令患者打針不痛,也不能令患者戒口和按時服藥。因此,治療的成功與否,患者的主動性十分重要。這就是所謂的「病患授權」 (Patient Empowerment),即是讓患者學會如何自我管理自己的疾病。沒有患者的積極參與,醫生有多多專業的知識也是徒然。

  「打針,快 D 好呀嘛!」你話係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