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心結:同步復康路

  人生無常,難免面對各種意外或疾病。在眾多的傷患中,脊柱受傷及腦中風可算是兩種較嚴重的疾患。脊柱受傷及腦中風通常影響一個人的基本自我照顧能力(如大小二便)、行動、認知功能、情緒、及人際關係。有些患者甚至失去語言表達能力及手腳活動功能,直接影響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多個層面。由從前獨立生活及行動到每事都需要別人協助才能過活的感受;箇中的辛酸滋味,實在不易明白。漫漫復康之路,應如何去走?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復康(Rehabilitation)是協助患者適應、恢復及維持其最佳的身體、心理及社交能力的過程。復康的目標是善用各種復康策略來盡量減低損傷對患者的影響,從而提昇他們對生活的自主性和自理能力,達致較佳的身心適應狀態及生活質素。而這個復康過程有賴於患者的積極參與(active participation),照顧者的關懷和照顧,醫護人員的悉心治療及社會資源的配合。

認識患者的獨特性

1. 自然情緒調節機制

  每一位脊柱受傷及腦中風患者所面對的困難及掙扎皆不同,細心聆聽患者所關注的事情是了解他們最基本及最重要的一步。有些患者對病患的適應比較快及順利,故未必需要很多的心理干預(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便能達至積極參與復康過程。這些患者的心理調節較具彈性,有著自然的情緒調節機制,情緒雖然有起伏,但大致上能調整至穩定及平伏的狀態。簡單而言,這類患者有著自然的適應(Natural Adjustment)。

2. 常見的負面情緒表現

  可是,不是每一位患者都能順著自然的適應使心理情緒能回復穩定。我們需留意以下兩種常見的負面情緒表現,給予脊柱受傷及腦中風患者適切的關懷及支持:

a. 抑鬱

  抑鬱與失去(Loss)有著密切的關係。有些患者會表現沈默寡言,不願與人交往,但因需要依賴身邊的人之照顧,而更感矛盾悲觀。有部分患者感到前途一片漆黑,整天沈浸在悲傷的情緒中不能自拔。嚴重者甚至自暴自棄、拒絕治療和護理。有的拒絕見人、心情煩躁、破壞物品甚至想自殺。這些負面情緒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阻礙患者復康的動機及參與,影響患者的飲食或睡眠,嚴重影響復康的進度。所以抑鬱情緒是其中一種最值得關注的心理反應。

b. 焦慮恐懼

  除了抑鬱情緒,焦慮恐懼的情緒亦是不能忽視的心理問題。焦慮恐懼與危機威脅(Threat)有著密切的關係,患者在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難過不安。特別當患者看到自己發生巨大的變化,可能會有著各種的擔憂,擔憂其他人的看法,擔憂成為家人的負累,擔憂將來的生活及適應,以及擔憂處處要依賴別人,失去自我的尊嚴及價值等。這些都是常見的心理反應,影響著患者的復康進展。

認識患者的獨特性

  患者的家人在心理支援上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使患者的身心能逐漸康復。面對複雜的情緒及精神困擾個案,家人及醫護人員可因應需要而轉介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作進一步的心理及藥物治療。

  要提供有效的心理支緩予患者,家人可留意下列三點:

  1. 為患者提供安全的環境及空間,讓患者將受傷及復康過程中所面對的困難和心理困擾表達及傾訴,以達致紓緩負面情緒的目標。
  2. 在嚴重的心理困擾中,向醫護人員查詢有關藥物或認知行為治療,以協助患者建立積極和合理的信念去面對復康的掙扎,從而達到最佳的復康進展。
  3. 照顧者的自我照顧也非常重要。這有助紓緩照顧上長遠的壓力及相處上的問題,以協助建立更健康的照顧者、患者關係及幫助患者長遠適應。

總結

  脊柱受傷及腦中風帶來突如其來的衝擊。有部分患者經過自我調節及適應,能慢慢消化衝擊所帶來的影響,逐漸康復過來。但有部分患者因擔憂著日後的生活會給家庭造成嚴重負擔,而產生較嚴重的負面情緒反應如抑鬱、焦慮等情況。這些心理反應往往影響患者的生存意慾及康復進展,因此家人的適切關懷和恰當的心理或精神科轉介能幫助紓緩患者的負面心理狀況。

  人生無常,但人間有情,復康有道,願所有走這條復康之路的患者及家屬們不會孤單,滿有愛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