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健康:何謂「虛不受補」

  一般人都認為體質虛弱者,就需要進補,但為何又會說「虛不受補」呢?

  所謂「虛不受補」,就是說體質虛弱的人服用補藥或補品後,出現口乾、唇熱、煩躁、睡眠不安,以及消化不良、腹脹等一系列不良反應。

  出現上述情況,主要有兩種原因,一種原因是由於患者脾胃虛弱,平時消化吸收功能已減弱,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而許多補品特別是補血滋補之品,如鮑魚、嚮螺、水魚、阿膠、花膠等,比較滋膩礙胃,不易消化,脾虛者服後會腹脹胃滯、消化不良加重。

  另一種原因是由於「補不對症」,例如,陰虛體質者盲目地用溫熱補藥,會使原有的陰虛証候加重。所謂陰虛體質,即身體由於久病、房勞、多產、熱病後期或情志內傷等,身體的機能不斷地消耗,導致體液不足(陰分不足),神經系統功能不平衡,大多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陰分不足所表現的症狀(即陰虛症狀)有:低熱顴紅、手足心熱、失眠盜汗、口躁咽乾、視力減退、頭暈耳鳴、尿少而黃,大便秘結、舌紅無苔、脈細而數。而大部分補養藥,如補陽藥和補氣藥,這些溫補藥物能興奮神經系統,尤其是交感神經系統,使人體功能亢盛,使原有的陰虛症狀(虛火)加重。

  在使用補虛藥時還有一點需要留意,就是防止「閉門留寇」,「寇」即「病邪」,泛指一切炎症或毒素,對於病邪(如外感、瘡瘍)尚未完全清除的病人,補養藥不宜過早應用,以免「留邪」,因為,許多補養藥有收歛、抗利尿、止瀉、止汗等作用,不利於病邪(毒素)從大小便或發汗而解,所以說「留邪」「留寇」,若果必須應用時,也要與祛邪藥配合,以扶正祛邪。

  所以,在使用補養藥或補品時,必須根據體質選擇進補方式,或清補、或平補、或溫補等,注意消化功能,防止「虛不受補」、「閉門留寇」,同時,不要依賴補品,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結合,保持心情舒暢,加強適量運動,這樣做已有調補強身的作用了。

關心健康:濕疹

  濕疹是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患者男女老幼均有,臨床以劇烈瘙癢,多形性皮疹,有滲出傾向,對稱分佈,易反覆發作為特點。

  其誘因可分內因和外因。內因如過敏體質或家族中有過敏病史(如過敏性鼻炎),體內慢性病灶(如扁桃體炎)、消化功能障礙(如長期飲食不佳)、精神神經因素(如長期精神緊張、過度疲勞、失眠、焦慮等),以及內分泌與代謝功能紊亂等。外因如化學藥品、化妝品、合成纖維、某些動物的毒素,魚、蝦、蟹、蛋等異性蛋白,以及花粉、塵蟎、日曬、潮濕等氣候環境等。

  因此,濕疹的病因是內外因互相作用的結果,內因中體質因素是關鍵,同時還受健康狀況及環境等條件的影響。中醫認為濕疹乃稟性過敏,風濕熱邪客於肌膚而成,或因脾胃虛弱,運化失調所致。急性者以濕熱為主,亞急性者多與脾虛不運,濕邪滯留有關,慢性者多因病久傷陰,血虛風燥,肌膚失養而成。

  濕疹的臨床表現按其發病緩急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期。急性濕疹的皮膚呈多形性,初期為紅斑,繼而在紅斑上出現散在或密集的丘疹或小水疱,搔抓或磨擦之後,疱破而形成糜爛,有滲出液。日久或治療之後,急性炎症減輕,皮損轉為乾燥、結痂、脫屑,繼而進入亞急性期。慢性濕疹是由急性、亞急性反覆發作不癒而演變而來,以經久不癒為特點,表現為皮膚逐漸增厚、皮紋加深、浸潤、色素沈著等,自覺劇烈瘙癢,尤以夜間或情緒緊張時更甚。

  治療方面,急性者治宜清熱利濕法,亞急性者治宜健脾利濕法,慢性者治宜養血潤膚,潔風止癢法。平常宜多新鮮蔬果,以補充維生素C。

  濕疹忌用熱水和肥皂等刺激物洗患處,避免搔抓,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朱古力、咖啡、奶茶及蝦蟹,牛羊肉等發物,個別人士對某些食物特別過敏,應予注意。

  以下介紹民間驗方,具有滋陰清熱,解毒利濕的作用,專治濕疹日久,反覆發作,皮膚粗糙,瘙癢難忍。

  烏龜一隻約一斤(或用生龜板四兩)、土茯苓二兩、紅蘿蔔一斤、陳皮一錢、蜜棗三粒、瘦肉半斤。

  用十碗水煎存五碗,喝湯、吃龜、分兩天飲,隔日煲一次,連用十天,效果良好。

關心健康:水腫的煩惱

  水腫是體內過多水液積聚,泛溢肌膚,引起頭面、眼臉、四肢、腰背,甚至全身浮腫,嚴重者有胸水、腹水。水腫可見於多種疾病,與心、腎、肝、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失調以及營養不良有關。

  心臟性水腫主要是因為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水腫特點是先見下肢,尤以踝部明顯,後漸及全身,嚴重者可見胸腔、腹腔,心包積水,常伴有心臟增大,心臟雜音、肝腫大,紫紺等心衰徵象。

  腎臟性水腫主要為腎炎引起,水腫特點是先見眼臉,顏面浮腫,後及全身,急性者進展迅速,一開始即有全身水腫,常伴有高血壓、蛋白尿、血尿等腎病徵象;亦可引起胸水、腹水及心包積水。

  肝臟性水腫多因肝功能減退引起,肝硬化水腫主要見於下肢,且有腹水,伴有肝功能損害。

  營養不良性水腫是全身性的,發生較慢,呈漸進性,多有營養缺乏的病史。

  中醫將水腫分為兩大類,即陽水和陰水。凡因外感風寒濕熱所致者為陽水;體弱久病或陽水遷延,反覆不癒者為陰水。中醫認為肺主通調水道,脾主運化水濕,腎主溫化水液,若肺、脾、腎的生理功能失調,都可發生水腫。

  水腫患者應限制水份與鹽類的攝取,以免水腫加劇。飲食要清淡,易於消化。忌辛辣、肥膩、燻烤、生冷等食物,忌煙酒。加強精神護理,注意皮膚清潔,減少皮膚感染。水腫嚴重,要經常轉換體位,眼臉及面部水腫時,可墊高枕頭;手足水腫,可用物理治療方法減輕,胸腔積液伴有呼吸困難,可採用半坐臥位。如見尿少或閉,噁心嘔吐、喘急、驚厥、此為病勢轉重,要立即求醫。腫退後,可給低鹽飲食。注意保暖,預防感冒。不宜過度勞累,宜做適量運動。

  水腫發生時,可選擇具有利水消腫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綠豆、黑豆、苡米、眉豆、玉米鬚、冬瓜、西瓜、鯽魚、生魚等。

食療方:赤小豆鯽魚湯

材料:赤小豆兩半、鯽魚半斤。
製法:赤小豆洗淨,鯽魚去鰓、鱗、內臟、洗淨抹乾、羌煎,用清水四碗煎存二碗。
用法:溫服。
功效:健脾利水消腫。
主治:脾虛引致的水腫脹滿,小便不利,症見神疲乏力,大便泄瀉,胃口欠佳、顏面浮腫略黃。
性質:平和

關心健康:肝火盛

  何謂「肝火盛」?當我們觀察到別人性情急躁易怒,面紅目赤,動輒發火罵人,我們就說他「肝火盛」。有時候當我們遇到不如意的事,或者受到不公平對待,都會大動肝火,拍案叫罵。

  在正常情況下,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種情感活動,是大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屬於正常生理範圍,不會引起身體不適,有時候還會有益身心,如俗語所講的「喜笑顏開」、「人逢喜事精神爽」等。

  如果人的情志活動過多,對某些疾病的發生或加重也有很大的影響,有時甚至可危及生命。如憂思太甚易患神經衰弱,經常抑鬱不舒易致胸肋脹痛,怒氣太過易誘發冠心病,甚或傷及他人身體等。

  中醫認為:如果人的精神受刺激程度嚴重或持續時間較長,就會引起陰陽失調,氣血不和,經絡阻滯,臟腑功能紊亂,從而導致正氣虛弱,免疫力下降,進而疾病發生。

  憤怒過極,肝火旺盛,導致交感神經高度興奮,血壓會突然升高,促使心肌梗塞或腦血管意外的發生。肺結核患者可能會有喀血出現,即中醫所說的「肝火犯肺」;胃潰瘍患者可會有嘔血出現,即中醫所說的「肝火犯胃」。此外,如經常壓力大,心情緊張,肝火盛,亦可導致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的發生。

  現代醫學雖無「肝火」一詞,如上所述,許多疾病的發生和加重,都與「肝火」有關。預防「肝火盛」發生,除了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外,最重要的要保持心情舒暢,心胸豁達,待人以恕,凡事包容,常存喜樂的心,樂觀積極面對事情的發生。

  肝火盛患者除了要忌食甘肥辛辣厚味食品及戒煙酒、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之外,還要適當地多吃有清肝瀉熱的食物,如苦瓜、西紅柿、綠豆、綠豆芽、芹菜、白菜、絲瓜、火龍果、菊花茶等。

  聖經箴言十五章一節,敎導我們如何面對怒氣的人:「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就是這樣「以柔制剛、以愛包容」,「肝火盛」就會消減於無形了。

關心健康:黃瓜霜治口瘡

  不少人都有過生口瘡的經驗,舌頭潰瘍剛好,咀唇或頰粘膜又長出來,痛苦自己知,有時更會反覆發作,多日不愈,這在醫學上稱之為復發性口腔潰瘍。

  其發病原因,一般認為與神經衰弱、消化不良、便秘、過度緊張、疲勞過度、病毒感染、營養缺乏、內分泌失調等有關,婦女則經常發生在月經前後。

  中醫稱這病為「口瘡」,認為「心開窮於舌」、「脾開窮於口」,故此口腔潰瘍多與心脾有關,臨床上可分為實證、虛證,實證屬心脾積熱,治以清心脾積熱為主,虛證屬陰虛火旺,治以滋陰清熱為主。

  初起時,口腔某部位的粘膜感覺粗糙,充血灼痛,隨後出現小水疱,數小時後小水疱潰破,形成圓形或橢圓形淺潰瘍,潰瘍直徑2至4毫米,表面有黃白色假膜,周圍有紅暈、灼痛,每當說話或吃東西時疼痛難忍,通常可在7至10天自癒,癒後不留疤痕,有部分患者會反覆發作,此癒彼起,長期不癒。

  患病期間,忌食煙酒,辛辣、羌、蔥等辛溫燥熱之物,以免助火上炎,同時亦忌食油炸炙烤及堅硬食物,以防刺激潰瘍面,使病痛加劇,潰瘍加重,難於癒合。

  口瘡患者宜多食清淡,易消化吸收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蔬果等,並要多食高質量蛋白質食物。但在烹調上應精制細作,以細嫩軟滑為原則,如乳類、燉蛋、肉鬆、碎肉等,因高蛋白可促使潰瘍修補。平日要多飲水,保持大便暢通,注意口腔清潔衛生,勤刷牙、多漱口。

  現在介紹一條民間驗方「黃瓜霜」,專治口腔潰瘍,具有清熱解毒作用,效果非常好,對舌炎、牙齦炎也有效。

  製作方法:用老黃瓜一個,切去一小截(備用),將種子挖出,然後裝滿芒硝(中藥店有售),再把切開的一截蓋上,用牙籤固定,懸掛在陰涼通風處。大約一星期,黃瓜表面附著一層白霜,用乾淨毛筆將霜掃在小瓶內,用時將霜研成細末,先將口腔潰瘍用鹽水或濃茶漱口,後用棉花棒沾藥末撒在患處,每日三至五次。

關心健康:尿頻

  正常成人日間小便次數4至6次,夜間0至1次。若次數明顯增加則屬尿頻,尿頻是一種症狀。如大量飲水或在冬季,尿量及小便次數亦會增多,此屬正常現象。

  尿頻的原因較多,大概可分為幾種。有部分糖尿病患者,除了有小便頻及尿量多之外,還有口渴多飲、多食、消瘦等症狀出現。有些女性因子宮肌瘤增大或妊娠期胎兒子宮增大,壓迫膀胱致膀胱容量減少,也會有尿頻的可能。急性膀胱炎或尿道炎的患者,在炎症刺激下,會同時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的不適。有些非炎症刺激,如尿路結石、也有尿頻的現象。還有一種尿頻,就是當精神緊張、焦慮或恐懼時出現,多發生在日間或夜間入睡前。其他如腎盂腎炎、前列腺疾病、膀胱癌、膀胱結核等,亦會出現尿頻現象。

  有部分尿頻病患者,身體沒有實質性病變,每當過度疲勞,或過食生冷食物時,小便就會頻密,此乃體質虛弱,即中醫所說的脾腎不足,膀胱約束欠佳所致。

  積極治療引致尿頻的疾病,平日持之以恆做適量運動,生活要有規律,飲食均衡,遠離煙酒和刺激性飲食,保持良好的情緒等,這樣才可將尿頻治癒。

  如果屬於體弱小便頻數,而無其他實質性病變者,可選用以下食療方:

蓮子芡實瘦肉湯

組成:蓮子五錢、芡實五錢、豬瘦肉六兩、生羌一錢

功效:健脾補腎、縮小便

  • 蓮子—性味:味甘澀、性平
    功用:養心安神、益腎固澀、健脾止瀉
  • 芡實—性味:味甘澀、性平
    功用:固腎澀精、補脾止瀉、袪濕止帶
  • 豬瘦肉—性味:味甘咸、性平
    功用:滋陰潤燥、益血
  • 生羌—性味:味辛、性微溫
    功用:發表散寒、溫中止嘔、解毒除啖
  • 性質:平和

適應證:脾腎虛損之遺尿、夜尿、小便頻數

使用注意:外感、便秘、小便艱澀均不宜

製法:

  1. 蓮子、芡實用清水浸洗
  2. 瘦肉洗淨切片出水
  3. 生羌去皮洗淨切片
  4. 將所有材料用清水五碗煎存二碗,加鹽少許調味即成。

服用法:飲湯吃渣、溫服